03.07 是应该三思而后行,还是应该行后三思?

忧郁的刘先森


我觉得这不能一概而论,得非分人,分事,分情况。

第一,分人,看性格。

有些人性格沉稳,他遇事就三思而后行。有些人性格急躁,他遇事就容易行后三思。

第二,分事,看轻重缓急。

如果是紧事急事,那客观上就没有多少思考的时间,要思也就大概思一下,到不了三思那么多,然后就开始行。反之,平事缓事,时间充裕,可以三思而后行。

另外,有些大事要谨慎小心,不可行而后思,因为鲁莽行事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小事则可以先做了再说,反正也不影响什么。

第三,分情况,看评价机制。

有些事,重在思考,用思考来评价好坏。那就可以把思的过程延长一些,三思五思都行,因为它重在展示思的过程,行只是可有可无的结果。

有些事,又重在行动,用行动评价优劣。那就要尽量少思,多展示行动力,而不是一味地反复琢磨。

但无论怎么说,行与思有时顺序很重要,有时顺序又不重要。

有行无思,会失之鲁莽,有思无行,又耽于幻想。

让人欣慰的是,不管行在先还是在后,思都是必不可少的。

有价值的思,可以改善和提升行的品质。

而行,也可以为多元化的思提供事实基础。





思想碎碎念


看到问题下方的理解之后感觉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有所偏差!

三思而后行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想好了,再去行动”,它确实有形容做事谨慎小心,避免少走弯路避免犯错的意思。而拖延症是指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他们在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它和拖延症是两码事儿;至于会不会因为“三思而后行”形成“拖延症”的习惯,这个看人!一个小时能做好的事情这个人做了四五个小时,那这个人就是有拖延症;做什么事情之前先琢磨琢磨,做好决定再去行动,这叫“三思而后行”

再来说“行而后三思”,做完事儿之后不断的去反思。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下次做同样的事情之时,你会有更好的方法。

理论上来讲,“三思而后行”和“行而后三思”两种做事态度互不影响;想好了再去做,做完之后反思自己,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正。这样只会让自己更强大!



西北文小生


我认为"三思而后行"有点中庸之道,还三思呢,等你思好了想通了,机会错过了。当然我不反对谨慎从事,但拖拖拉拉,一再慎等不是我的风格。我还是认同"先行而后思"比较符合现化社会,即便上当了或做错了,我会反思错在哪里,然后吸取教训赶紧整改,这样起码能抓住机会,成功机遇也高,不去试一把,怎知自己潜力?不付诸行动,永远纸上谈兵!


吴文琴


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但答案却不是做选择那么简单。

常言道:三思而后行,这没错,做任何事,不想清楚盲目去做,失败的概率必定很大,但是三思后去做也未必一定成功,要想提高成功率,三思而后行必不可少,行后继续三思,更是值得推荐,在思考中不停修正行的方向速度,避免行差踏错,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秋意思秋


你可以试试,先闭眼睛走出10000米,在思考自己都经历了什么。就可以做出答案了。

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尺度虽然需要把握,但最次也得是边思边做。说白了,就是睁眼睛走路。



东兴小喇叭



宇泽178144287


必须三思而后行,绝不能行后而三思。行后三思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孤竹国人1


边思边行,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当初设定的目标可能会过时。要根据当下的情况,去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很难。思行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