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因山为陵,不藏金玉的昭陵

陵墓,对于中国帝王来说,是人生最后永久的“家”。

因山为陵,不藏金玉的昭陵

因此,他们登基之后的首要大事就是为自己勘探、选址、营造最后的家园,其中许多工作是由当时的知识分子完成的。虽说伴君如伴虎,但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仍然喜欢那种战战兢兢的感觉。

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公里九嵕山的主峰上。九嵕山,山势突兀,峰峦挺拔,沟壑纵横,山环水绕,有泾水环绕其后,渭水萦带其前,海拔1888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

昭陵的确定,就是两位古代知识分子共同创造的一个天衣无缝的神话。

据说李绩察看九嵕山的时候,在那里丢下一枚铜钱作为选址标识。魏征选址的时候,也看中了九嵕山,把发针插入地下之后回京禀报。李世民到现场察看的时候,只见那发针端端正正插入钱币的方孔中,于是龙颜大喜,决定把自己永远的归宿地定在九嵕山里。

因山为陵,不藏金玉的昭陵

昭陵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据说是因贞观十年,文德皇后临死的时候,给唐太宗说要俭薄。

“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旧唐书》卷五)

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关于以山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

“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因山为陵,不藏金玉,与其说是为了俭薄,不如说是为了“好盗息心”更恰当些。

因山为陵,不藏金玉的昭陵

虞世南上书唐太宗的时候,说过:

“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

因此,唐初以山为陵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用山岳雄伟形势防盗掘而已。

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艺家、美术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坐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

长安由宫城、皇城和外廓城组成。宫城居全城的北部中央,是皇帝起居的地方,皇城在宫城之南,为百官衙署,外廓城从东南北三方拱卫着皇城和宫城,是居民区。

昭陵的陵寝居于陵园的最北部,相当于长安的宫城,可比拟皇宫内宫。在地下是玄宫,在地面上围绕山顶建为方型小城,城四周有四垣,四面各有一门。

因山为陵,不藏金玉的昭陵

据史书记载,昭陵玄宫建筑在山腰南麓,穿凿而成。初建的时候驾设栈道,栈道长400米,就是230步。文德皇后先葬于玄宫,而栈道并未拆除,就在栈道旁之上建造房舍,供宫人居住,像对待活人一样对待皇后,待太宗葬毕,方拆除栈道,使陵与外界隔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