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甲板為什麼不平?是技術原因嗎?

知乎叔叔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的甲板之所以是不平的,最主要就是在艦艏的飛行甲板的仰角太高了12°,這樣的好處是使得艦載機在起飛時將一部分動能轉為向上的升力,艦載機在脫離航母時遠離海平面20米,也就不容易撞上海浪。不過這就需要艦載機的發動機有過大的推重比;耗油也大,最高能達到容量的1/3;或者是減少油量和彈藥的運載量。採用滑躍起飛方式,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發動機,對於作戰是十分不利的。

▍採用滑躍起飛的首艘國產航母

類似美國航母那樣的直通甲板,無非就是艦載機採用彈射起飛的方式。將蒸汽不斷充入活塞氣缸中,等到氣缸內的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後,箝制器鬆開便推動與戰機相連的滑梭,繼而給戰機提供向前的巨大推力,戰機也將開啟引擎和後燃器,戰機引擎出力到達最大狀態時便可以起飛。艦載機使用彈射起飛可以滿彈滿油出動,固定翼預警機、加油機這樣的大傢伙也可以在航母上起飛。

▍採用直通甲板的美國航母

我國002號航母之所以還採用與遼寧艦一樣的滑躍起飛方式,確實因為在航母上缺乏相關技術。美英法這些航母頭號玩家已經有百餘年的經驗和技術的積累和儲備,我們也就不用將羨慕的眼光投向別家。在航母問世百餘年後,我們才有了一艘從烏克蘭買來經改裝的遼寧號航母,而且是在改裝的基礎上得到了一些建造和發展航母的經驗,連建造一艘準航母的兩棲攻擊艦的技術經驗都沒有。就連玩了百餘年航母的英法美在建造航母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問題;更不要說我們連一艘真正的航母都沒建造過,首艘國產航母就上彈射器。

▍在遼寧艦上採用滑躍起飛進行訓練的殲-15艦載機

對遼寧艦進行優化設計後的首艘國產航母是我國在航母上必須要補的重要一課,有點還沒學會走路就想跑的味道在裡面。據瞭解,繼首艘國產航母之後,我國開始建造一艘排水量8萬噸的常規動力航母,採用直通甲板和電磁彈射器;如果這是真的,這也算是在惡補之後帶來的結果。要知道美國的福特號現如今也就在船塢內對電磁彈射器進行完善。

▍網友設計的我國航母Computer Graphics

之前是因為我們沒技術,該補的課是一定要補上,但有些課可以跳過的就跳過,比如蒸汽彈射器,這將極大的加快我們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步伐。


軍見


首先回答,就是因為技術原因!

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也就是日常所講的002航母,與改造的“遼寧號”航母一樣,依舊採用的是滑躍甲板(傾斜角12度)!

在建造002航母之時,由於我國除了改裝過一艘“遼寧號”航母之外,並沒有自己建造航母的經驗,為了保險起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參考了“遼寧號”航母,然後自己做了稍微的改進,所以從總體外觀上來看002航母就是“遼寧號”的翻版,當然也包括不平的滑躍甲板。

眾所周知,現代航母艦載機起飛方式一般就兩種:彈射起飛和滑躍起飛,平直的飛行甲板配上電磁彈射器或者蒸汽彈射器,彈射起飛不管是艦載機的起飛效率還是重量,都比滑躍起飛高出不少,以“尼米茲”級航母例,其長為99.01米的C-13-1蒸汽彈射器可以34噸重艦載機(F-18滿載,E-2C預警機等)加速度到195節起飛。

而我國在建造002航母時,不管是蒸汽彈射器還是電磁彈射器的研製都還不成熟,都不具備上艦裝備的條件,為了更大程度的提升艦載機的起飛重量和效率,只能採用了上翹的滑躍飛行甲板,這也是沒有彈射器的情況下效率更高的起飛方式了。

但是相比下,002航母則有不小的劣勢,其設置了2個105米長的輕載起飛點和1個195米長的重載起飛點,殲-15艦載機要想以最大起飛重量33噸的狀態起飛就要用195米的長的重載起飛點外加20節的逆風風速,所以起飛效率要低不少。

我國的電磁彈射和蒸汽彈射研製幾乎同步,後來在馬偉明團隊的帶領下,電磁彈射的技術發展更為迅速、更加成熟,所以目前正在建造003航母跳過了蒸汽彈射器,直接採用電磁彈射了。

總之,002國產航母採用滑躍甲板主要是因為技術限制,而目前這一技術短板正在努力彌補,預計到2020年就能看到我們平直甲板的003航母了!


天下布武


就是因為技術原因,說別的都是扯。我話說的有點直接,看到有些朋友在那說滑躍多麼多麼厲害,多麼省錢,說實話這有點強行在這那啥了。你們不想想美國為什麼二戰後的航母全都是彈射起飛?中國的003型為什麼也要上電磁彈射?法國為什麼要死要活的硬上彈射?包括蘇聯英國的航空母艦也都有彈射起飛的方案。說白了,以現在的情況下彈射起飛仍然是綜合效率最高的一種起飛方式。而且打起仗來別人不會因為你要省錢就陪著你玩

現代固定翼艦載機起飛方式主要就是2種:滑躍起飛、彈射起飛(雖然還有垂直起飛,但是這種情況很少)。滑躍起飛就是前甲板不平,有個上翹的角度。而帶彈射器的航空母艦就可以做成平的,這個相比入門級的軍迷也是知道這個事情的。下圖就是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空母機啊,可以看到甲板上的4條電磁彈射軌道

其實滑躍起飛並不是說不能滿載起飛,只要有足夠的甲板風,在110米短點起飛時如果有25節甲板風就可以做到32.8噸起飛重量,此時油料滿載的話有4噸載彈。如果是195米長點起飛,那麼25節甲板風的情況下可以達到36噸左右,帶彈量可以達到6噸以上,基本能夠做到滿載起飛。所以滑躍起飛並不是說一定不能做到滿油滿彈。

滑躍起飛的問題其實是集中在效率問題。上面我們也說到,要滿載起飛就要條件完美:25節甲板風,195米長點,還要保證飛行員水平優秀。這就限制了艦載機重載起飛,特別是優秀的飛行員去哪找那麼多。還有個關鍵問題,如果使用195米長點起飛那麼就必須要停止著艦作業,因為3號起飛點是侵佔著艦區域的。如果使用短點起飛在保證作戰半徑的情況下就要削弱載彈,必須控制在4噸以下。而且短點起飛沒有甲板風的情況下艦載機在滿油起飛時已經沒有帶彈的能力了,此時必須要航母本身提高航速去創造甲板風。

綜合來說大國都願意使用彈射器起飛,美國的大型航母上裝備4條彈射器,無論從直通甲板方向還是斜角甲板方向都可以起飛戰機,如果4部彈射器同時啟用的話那麼可以有4架待起飛飛機,一次最多可以起飛2架。而蘇俄式滑躍起飛只能從直通方向的滑躍起飛甲板進行起飛,單次只能起飛1架。而且彈射起飛因為有彈射器這個外力推動,所以較容易達到滿油滿彈起飛,還可以直接彈射預警機,不必有太大的負擔。下圖是美國“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雙機彈射起飛,這樣短時出動效率是滑躍的2倍

為什麼中國用的滑躍起飛呢?說白了,中國在國產航母建造時彈射器技術和全艦綜合電力系統不成熟,不能進入實用階段。本身中國就直接走到了電磁彈射這一步(中國研製蒸汽彈射器的時候各方面條件不夠,始終也沒有實質性進展),2012年才完成樣機和彈射實驗。而全艦綜合電力系統的真正成熟比電磁彈射器還要晚大概1年多。而002型航母在2012年就已經完成設計,次年開工建造,立項時間恐怕要追溯到2010年甚至更早,所以002的建造進度顯然不會遷就電磁彈射器。下圖為完成第五次海試的002

中國現階段對航空母艦的需求也是比較急迫的,也需要一定的建造經驗。所以002沒有等彈射器,而是先發展了類似於“遼寧”的滑躍起飛+阻攔著艦的模式,直到17年開工的003型航空母艦才正式使用彈射器+阻攔著艦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平甲板”。所以第一艘航母採用滑躍起飛說到底還是因為當時技術不成熟。


雛菊西瓜Peterpan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也就是002型山東艦,舷號應該是17號的那艘,採用了滑躍式的起飛方式,為啥不採用彈射器呢?因為我國在彈射器的發展上出現了一個重要節點,也就是電磁彈射和蒸汽彈射的爭議,最終我國選擇了電磁彈射器,不過奈何我國電磁彈射器研發成功比首艘國產航母要晚上幾年,因此為了確保在新的航母服役前,我國有足夠的航母應對戰略壓力,所以建造了002來應急。

圖為遼寧艦戰鬥群,它可以和國產航母組成雙航母打擊群。

圖為我國海軍首艘國產航母,他採用了滑躍式起飛方式,因此甲板不是平的。

002型航母,也就是國產首艘航母,基本就是仿製自遼寧艦的,遼寧艦是蘇聯時期的1143,6型航母,他就是採用的滑躍起飛甲板,002選擇仿製遼寧艦,對於我國海軍迅速形成作戰能力,並且方便海軍艦載機聯隊在不同的航母上搭載具有一定的好處。畢竟我國現有的兩個艦載機部隊都是在滑躍起飛航母上進行訓練並且成熟的。

圖為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母,他的艦載機起飛效率不如遼寧艦。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002型是仿製的001型遼寧艦,因此和遼寧艦一樣採用了滑躍甲板。


況且,從迅速形成戰鬥力的角度來看,複製一艘遼寧艦這樣的航母也確實有助於迅速獲得足夠的戰鬥力,畢竟不需要重新適應了,這對於形成作戰能力週期較長的航母部隊來說,確實很重要,否則,如果非要等到三五年後我國彈射航母服役,再等兩年形成戰鬥力的話,那就要面臨在2012年到2025年之間只有一艘遼寧艦可用的情況,這對於應對當前的戰略壓力是沒有好處的。

圖為首艘國產航母的CG圖,可見其外觀基本大致和遼寧艦一樣。

另外,002型航母雖然是滑躍起飛,但是起飛效率卻也並不差,畢竟是一艘有3條起飛跑道,3個起飛點的航母,起飛效率再怎麼說也比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強,戴高樂號航母雖然採用了彈射器,但是隻有2個起飛點。另外,滑躍起飛航母天生有起飛效率優勢,對比其如今的蒸汽彈射航母,起碼沒有彈射多架後進行蒸汽壓力補充的時間和等待彈射器歸位的時間,起飛中只需要殲15發動機加力開到最大就能鬆開制動起飛了。

圖為從側前方看002型航母,可見其滑躍甲板角度很大。


所以,我國選擇先建造一艘滑躍起飛航母,並且迅速形成和遼寧艦組成的可以通用航空聯隊的雙航母打擊群是非常爭取的選擇,這一選擇讓我國在近期擁有了兩個形成戰鬥力的航母戰鬥群,這遠比單純的追求技術性能選擇稍後建造平板彈射航母要正確多了。所以,我國的首艘國產航母用了滑躍起飛,就這麼簡單。

滑躍甲板對於起飛效率是好的,但是對於起飛載重不好。

從側面看上去,國產航母的滑躍甲板清晰可見。

如今殲15戰鬥機已經形成作戰能力,但是訓練都是在滑躍航母上進行的,再建造一艘滑躍航母有助於迅速形成作戰能力。

遼寧艦的滑躍甲板使得殲15戰鬥機可以滿載起飛。

圖為美國海軍福特級航母,目前電磁彈射航母就這一艘,我國現在追趕還來得及。


海事先鋒


目前世界上的航空母艦艦載機主流的起降方式有兩種:滑躍式起飛,彈射式起飛。採用滑躍式起飛艦載機的航母前方的甲板是翹起的,例如我國的遼寧艦前甲板就是上翹了14°,方便艦載機滑躍起飛;而採用彈射器彈射起飛艦載機的話,甲板就要設計成平直甲板,無上翹。

彈射起飛相比起滑躍式起飛更具優越性!

彈射起飛艦載機的效率遠高於滑躍式起飛,同樣的時間內能起飛更多的艦載機,在戰爭時期,效率就意味著勝利!美國的尼米茲級超級航母一天極限可以起降上百架次的飛機,極限可以起降220以上架次的飛機,這是其他國家航母沒法比的。

其次想要在航母上起降一些重型飛機也是需要彈射器的,例如固定翼預警機,如果是採用滑躍式起飛,固定翼預警機是無法起飛的。所以目前的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只有美國的航母的上有配備。

有人說,彈射式起飛這麼多優點,為什麼我國的第一艘國產航母還採用滑躍式起飛?為什麼不採用蒸汽彈射起飛?

主要原因還是我們國家缺乏經驗!

美國在1922年就擁有第一艘航母“蘭利號”,而我國在90年後的2012年才算正式擁有了第一艘航母“遼寧號”。而且遼寧號嚴格來說並不算是我國自主建造的,而是翻新改裝,它的前身“瓦格良號”已經建造了68%了。

所以嚴格來說,第一艘國產航母才是真正我國自主建造的航母,它才是“國產貨”。從國產航母和遼寧號幾乎相似的外形就能看出,第一艘國產航母走的是“穩紮穩打”路線,一步一個腳印。對於建造航母我們還有改造遼寧號時候積累下的技術經驗,對於彈射器我們差不多還停留在實驗階段,還未實際運用過。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第一艘國產航母上沒有搭載是一個相對正確的選擇,穩紮穩打永遠要比冒險激進要來的穩當!

目前主流的彈射方式是蒸汽彈射,蒸汽彈射是個已經出現50多年的技術了,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軍就在航母上實現蒸汽彈射起飛噴氣式戰機了。現在,美國還在研製效率更高,功率更強,維護更便捷的電磁彈射器,並計劃裝備在美國下一代“福特級”核航母上。

令人感到驚喜的是,我們國家在彈射器方面似乎打算是彎道超車,直接跳過未曾使用過的蒸汽彈射器,發展目前最先進的電磁彈射器,直接對標美國最新技術。並且從網絡一些爆料圖片可以看出,我國的第二艘國產航母似乎會搭載電磁彈射器,航母有電磁彈射器的加持,想必戰鬥力會更上一層樓。


鏟史官老李


航空母艦按照艦載機起飛方式來區分,可分為滑躍式起飛與彈射起飛兩種方式,飛行甲板不平的那個航母採用的是滑躍起飛方式,平的那個航母採用的是彈射起飛方式。

俏皮的軍迷稱不平的航母為“翹頭滑板”,稱平的航母為“平頭滑板”,紅龍君喜歡更簡單的方式:翹頭與平頭。

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血緣來自於“遼寧艦”。第一艘國產航母是根據“遼寧號”航母試驗平臺的建造與使用經驗,進一步開發完善的完全國產化的超級武器。我兔一向遵循循序漸進、穩步推進的原則開發武器裝備,依照遼寧艦建造第一艘國產航母,有利於短時間內交付部隊服役,有利於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擁有雙航母的解放軍海軍能更好地應對當前複雜嚴峻的形勢,所以第一艘國產航母採用“翹頭”設計,符合當前實際,是十分明智的做法。

關於“第一艘國產航母”的命名,媒體有很多猜測,僅僅型號命名就有兩種,分別是001A型與002型。有消息稱,新航母的舷號為“17”,名號為“山東艦”,這裡我們就不去爭論了。紅龍君更喜歡房兵教授對新航母的稱號,他把“遼寧艦”稱為“大石榴”,把國產航母稱為“大石榴二胎”。敲打“第一艘國產航母”實在太麻煩,下文就依“炮局”,稱為“大石榴2”。

“大石榴2”採用“翹頭”,對航母的性能影響還是很大的。比如,限制了飛機的起飛重量,起飛重量大於30噸的戰機基本無法滑躍起飛,影響了殲-15戰機的作戰半徑與載彈量,固定翼艦載預警機也無法起飛。但“翹頭”也是有優點的,“平頭”彈射系統一旦故障,整個航母將失去戰鬥力,而“翹頭”完全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所以“翹頭”的可靠性是有保證的。

事實上,我國“平頭”的關鍵核心技術已經突破,電磁彈射,彈射型殲-15,艦載預警機空警-600,以及忽隱忽現的“海四”隱形艦載機,官媒已經公開宣稱新一代國產航母已經在建造之中。局座張召忠預測,到2025年我兔將有4艘航母,其中有“大石榴兄弟”,還有兩個常規動力“平頭”,到2030年將有6艘航母,增加兩艘核動力“平頭”。


紅龍軍團長


甲板不平是因為我們的第一艘國產航母採取的是滑躍式起飛,所以用的是斜角甲板構造,如果想要弄成跟美國航母那樣的直通式甲板,那麼同時就需要上彈射器了(,而在那時我們的彈射器技術還不是非常成熟,所以,我們的首艘國產航母採取的仍然是滑躍式起飛方式,說白了就是當時對彈射技術不成熟的一種妥協,題目中說到的“是因為技術原因”這個說法其實也是對的,畢竟如果有成熟的航母彈射技術成熟,也許我們的002型首艘國產航母就可以考慮用直通甲板、上彈射器了!

不過,有一點我們也要考慮到,就是002型航母其實是在以遼寧艦為基礎的條件下建造出來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遼寧艦的影子,比如遼寧艦採取的就是滑躍式起飛方式,所以,再考慮到這個因素,首艘航母採取了斜角甲板構造的原因就出來了:首先是因為當時我們的彈射技術不成熟,第二則是由於首艘國產航母002本身就是以遼寧艦為藍圖建造的,在設計和建造上可能並沒有考慮多大的改變,畢竟我們國家的航母技術才剛起步,所有的探索都必須一步一步來,說實話,有些技術的突破需要的就是時間的積累,並不是什麼都可以“彎道超車”的!

▲“福萊斯特號”上的四部彈射器

先不說我們想要整體達到美國“尼米茲”級航母那種級別的難度有多大(“尼米茲級”對於美國海軍來說也是準備逐漸退役和換代的了,因為“福特級”都已經出來了),直通式甲板+蒸汽彈射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有了,比如1954年下水的“福萊斯特號”航母(已全部退役),上面就有4部C13型蒸汽彈射器,如上圖所示(左側其實是加裝了彈射器的斜角甲板),“福萊斯特號”甲板的佈局設計基本上就確定了美國後期航母的設計的基本甲板樣式了,比如後面的“尼米茲級”!

▲“尼米茲”航母

採用彈射起飛的航母,其艦載機的起飛速率不是滑躍式起飛的航母能比的,四部彈射器,就意味著可以同時有四架戰機進入待起飛狀態,同時起飛兩架戰機,短時間內起四架戰機,而滑躍式起飛每次只能起飛一架,並且起飛速度跟彈射起飛完全沒有可比性,除了起飛速率之外,彈射起飛對艦載機起飛重量的要求並不高,相比會受到風力限制的滑躍式起飛方式,彈射起飛更能滿足戰機的滿負荷起飛要求,至於說什麼彈射起飛結構複雜、維護保養困難、成本高的,你們高興就好,說這些缺點純粹是在抬槓,因為彈射起飛本身就是航母技術發展的一種體現,總的來說,優點是遠遠大於缺點的,軍事武器的要求是什麼?就是戰鬥力,在保證戰鬥力這個前提面前,什麼成本、維護等因素都是可以忽略的!

因此,我們將來的國產航母上彈射器是註定的了,滑躍起飛僅僅是我們探索航母技術發展階段的一個墊腳石,以後我們航母的定型必定是核動力+彈射器(哪種彈射方法現在還不好說),而且說實話,遼寧艦和002國產航母,只是我們目前摸索航母編隊建造和協同作戰經驗的實驗平臺,以及建造一個航母打擊群作戰體系必須經歷的過渡階段,等到各方面技術有了積累,才是我們航母發展計劃真正大展拳腳的開端!


哨兵ZH


遼寧艦甲板‘’不平‘’是因為採用了滑躍式起飛方式。這其中有很多因素,既有相關裝備研發進展的原因,還有一定的‘’機緣巧合‘’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一,中國的彈射器發展進程,不論是蒸汽彈射器,還是電磁彈射器,在20年前都是相對滯後的,導致了無法發展平甲板彈射型航母。只能先從簡單的滑躍式起飛甲板開始。二,也是機緣巧合,蘇聯解體後,滯留在烏克蘭的半成品‘’瓦良格‘’號,就是一艘甲板‘’不平‘’的滑躍式航母,而我們又恰好有機會買了回來。這就為我國的航母建設提供了一天可行的‘’捷徑‘’,為我國航母發展贏得了寶貴的十幾年時間。遼寧艦甲板‘’不平‘’,正是我國航母建設小步快跑的典型表現,事實證明這條路子是正確的。先通過技術相對簡單的滑躍式起飛方式,掌握基本的航母運作經驗,積累相關技術,然後發展國產航母。第一艘國產航母就是在這一主導思想下,完成建造的,目前正在試航,很快就能看到殲15上艦了。而國產的二號航母,甲板將是‘’平整‘’的,它取消了滑躍部分,將採用彈射起飛。因為我國的蒸汽、電磁彈射器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平‘’的甲板只是一個過渡階段,我國的未來航母終將採用平甲板彈射型,這樣才有更強的戰鬥力。

左圖為遼寧號,右圖為我國未來航母概念圖




我是蝌蚪在線


是說採用滑躍甲板-不平?還是建造工藝上,不平整呢?這兩個差的挺大呢!

這個問法有些模糊,所以得從兩個方面研究它。首先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確實採用的不是平板甲板+彈射器模式,而是跟“遼寧艦”類似的滑躍起飛模式。不過這種模式是在我現有航母操作經驗中最為熟悉的一種。第一艘完全自主設計的國產航母,本質是作為中國航母工業的先行者,通過一艘整艦的建造,獲得航母從分段開始的建造經驗,從而為未來建造更大的航母打下基礎。因此,以“遼寧艦”為藍本,再利用我們在翻修“遼寧艦”時候的不足改進為核心,建造的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必然選擇了滑躍式起飛模式。

另外一個“不平”,那就是中國航母的甲板還真不是平整的,甚至有些褶皺。這也是航空母艦特殊性的一種表示,畢竟航母甲板有限,200米的甲板還需要劃分起飛、等待、著艦等區域。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甲板,所以必須要增加甲板的摩擦力,增加阻力,確保著艦和起飛時候戰鬥機能夠飛得起來,飛的穩。而且,由於甲板操作非常複雜,需要大量艦員同時協調,而在不同海況條件下,人員和車輛都要確保穩定性。所以甲板一定要設計的特別不平整。

不過,未來隨著中國航母事業的蓬勃發展,擁有平板甲板的新型航母一定會出現。不過上面甲板仍然不會非常平整,至於噴塗的是什麼材料,這可是全球航母界的秘密。要求耐腐蝕、抗凍、抗摩擦,還不能產生碎渣。所以,儘管不怎麼好看,但是裡面滿滿的都是高科技。


南國軍情


確實是技術原因;


我們都知道平直甲板彈射起飛的效率要遠遠超過滑越甲板,所以航母以平直甲板搭配彈射器是最有效率的設計方式。

而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號”,其實是在“遼寧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而遼寧號是源於前蘇聯的“瓦良格號”航母。


▲2002年3月4日瓦良格抵達大連港,2005年4月26日海軍正式對瓦良格號進行改造工作,2012年9月28日,改造完工後的瓦良格號正式更名為遼寧號,加入中國人民海軍服役。

所以首艘國產航母在本質意義上來說,整體技術都是在前蘇聯瓦良格號基礎上進行改進的,而首艘國產航母為什麼沒有選擇彈射器,其實也是基於此。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國產彈射器和全艦綜合電力系統研製時間的關係。



▲我國航母彈射器研製工作是從80年代開始的,起源於從1985年引進的墨爾本號蒸汽彈射系統的反向測繪,但可能受制於以前我國工藝水平的限制,20餘年的研製過程中始終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2006年海軍工程大學馬偉明團隊,自籌資金開展了電磁彈射器的研製工作,2008年研製成功首臺原理樣機,隨後研製成功1:1全尺寸樣機,2012年完成電磁飛機彈射系統樣機研製和實驗全過程。

而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的正式開工是從2013年11月正式開工建造,而航母作為一個大系統工程,正式協調規劃肯定要比這個時間段早的多,所以電磁彈射器肯定是沒能規劃進首艘國產航母的開工建設週期裡。



其次還有一個全艦綜合電力系統的問題,航母如果想要上電磁彈射,就有有配套的全電綜合電力系統去統籌協調全艦的電力分配,而我國的全艦綜合電力系統真正攻克應該是在2013-2014年這一階段,同樣沒能趕上首艘國產航母的工程規劃階段。


▲電磁彈射系統的供電瞬時大功率電流極其巨大,需要能承受住瞬時幾萬甚至幾十萬千瓦的高壓電網相配合,而高壓電網和全艦電力調配就需要全艦綜合電力系統,所以能不能上電磁彈射的關鍵就是綜合電力系統。

再有一個就發電功率的問題,常規動力不是上不了電磁彈射,但需要極強的常規動力系統,像英國的伊麗莎白級的動力系統總髮電功量達到了112MW。
▲伊麗莎白級的主動力來源於MT-30重型燃氣輪機。

而我國艦載常規動力系統一直以來都是弱項,主要以仿製烏克蘭的蒸汽輪機和燃氣輪機為主,尤其是航母都是採用仿製烏克蘭的TB-12蒸汽輪機。



所以我國航母要想用常規動力上電磁彈射很困難,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猜測,003型將會直接採用電磁彈射+核動力的組合的原因。


而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沒有采用平直甲板+彈射器的方式,而是採用滑越甲板,主要的原因還是技術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