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保卢斯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曼斯坦因元帅能救出第六集团军吗?

莫地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在这一次空前的战役中,苏德双方投入重兵,因为双方都想获得这次战役的胜利,虽然,我们知道最后的胜利者是苏联,但是也是惨胜,因为付出的伤亡太大。

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德军元帅保卢斯带领第六集团军投降,开始希特勒确实想拯救这支部队,要不他也不会派出曼斯坦因元帅去救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但是由于局势突然变化,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和高加索的A集团军他必须二选一,因为一旦保卢斯第六集团军突围那么进攻高加索的A集团军就会给包围,而A集团军的战略地位会比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重要,最好德军统帅部决定放弃了保卢斯集团军因为他们必须给德国A集团军争取时间,最终保卢斯第六集团军正式折戟斯大林格勒。

其实,我们知道保卢斯将军缺乏实战经验,但是他拥有极其出色的战略计划才能,举世闻名的巴巴罗萨计划就是他制定出来,希特勒选帅上面就出现了错误,保卢斯将军在三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从来没有指挥过集团军作战,突然要他去指挥这样大战役并且面对朱可夫元帅这样的指挥全才,虽然开始一步步顺利但是无奈最终还是走进了朱可夫给他设好的陷阱。

其实,静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其实如果希特勒命令保卢斯死守,保卢斯完全可以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绝执行命令然后要部队撤出来,但是无奈局势的恶化导致希特勒放弃了原来打算,转而命令保卢斯死守,保卢斯没有忤逆希特勒意见,最终带领第六集团军走向灭亡。



其实,我们也可以换个想法来看保卢斯投降,因为那个时候德军突围无望,在外无援兵内粮草不足的情况下,而且伤亡惨重,这个时候保卢斯他可能为了底下士兵不在受无畏的伤亡他选择投降,至少可以避免无畏的伤亡,最终,他选择带领第六集团军投降。

第一、我们知道第六集团军那个时候燃油、粮草已经不足了,在加上部队士气不足,导致保卢斯将军是很难主动打开缺口的,因此曼斯坦因元帅主动要求他配合打开缺口,保卢斯也进行了配合但是苏军也明白他们的意图加大阻击,最终导致德军突围无望,保卢斯知道自己只能坚守,因为一旦离开坚固的工事,他的军队肯定会给苏军全歼。

第二、还有那个时候曼斯坦因也希望第六集团军给解救出来,如果第六集团军给解救出来那么百万苏军就会进攻顿河集团军,以曼斯坦因的现有的势力是很难阻挡苏军脚步,而A集团军就会完全给包围在高加索地区,还有那个时候虽然苏军未能接近罗斯托夫,但是距离斯大林格勒有250公里以上距离,因此综上所述第六集团军失去了增援。

第三、还有德国统帅部一定也知道保卢斯的实在经验不足,要他第一次指挥集团军作战已经是很为难他的,如果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的时候能换上莫德尔或者其他擅长防守的将军可以说损失会减少,甚至有可能坚持到局面变化也是有可能的,再不济也不会导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输的太惨。

第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前,保卢斯有建议过希特勒,要他绕过斯大林格勒,但是,希特勒并没有听从保卢斯的建议,最后,还是攻打斯大林格勒,导致了最后斯大林格勒惨败。

其实,我们想想如果这次第六集团军侥幸突围出来,可以说他们的命运也不会多好,有可能会继续给德国统帅部派往某战略地或者资源丰富地区防守,最后肯定也是惨败,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知道保卢斯最后的命运肯定也是给抛弃,注定了他的命运的悲惨。


莫地方


如果保卢斯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那么他早在被包围前已经突围,根本不需要曼斯坦因去解救!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第六集团军在赖歇瑙元帅的指挥下,于南方战线上屡立奇功,成为希特勒眼中的德国王牌军之一。1941年,赖歇瑙接替龙德施泰特成为南方集团军的总司令,此时的德军正在面临苏联境内严寒天气的冲击,赖歇瑙为了保住南方集团军的阵地殚精竭虑,最后突发心脏病而死。莫斯科战役后,希特勒自己当上了德军陆军总司令,保卢斯成为第六军团的新指挥官。

1941年夏天,希特勒刚成为德国陆军总司令,他立刻策划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保卢斯的第六军团奉命攻击斯大林格勒,以确保德军在高加索作战的A集团军的侧翼安全。希特勒对于斯大林格勒周边的高加索油区早就惦记了很久,他一直想要解决德军石油匮乏而不能持久战的问题,以致于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被围困的时候,希特勒依然不允许保卢斯撤出已占有的阵地,最后保卢斯不得已向苏军投降。希特勒的偏执是第六军团覆灭的主要原因,如果保卢斯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的话,那么他们根本不会被围得全军覆灭。实际上,早在苏联对保卢斯的第六军团进行合围前,保卢斯已经撤出了包围圈,只是他听了希特勒的命令,再次返回包围圈内送死,试问在这种保卢斯回去送死的情况下,曼斯坦因还怎么救得成功?

1942年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城北的苏军攻陷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阵地,而第二天城南的苏军也发动了猛烈的攻击,这让一直心神不宁的保卢斯终于发现了问题,苏军准备南北合围第六集团军。苏联的坦克正在向第六集团军的司令部推进,司令部内已经是人心惶惶,保卢斯下令司令部人员分成五路纵队撤退到下奇尔斯卡亚。11月22日,保卢斯的司令部刚到达下奇尔斯卡亚,他就接到希特勒的命令,命令中要求他返回斯大林格勒,并让第六集团军以环形防御阵型原地待命,保卢斯只好原路返回苏军正在合拢的大包围圈内。如果保卢斯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他就在下奇尔斯卡亚呆着,那么他至少可以带领一部队军队撤离,而不是落得个不得已投降的下场。

“冬季风暴”援救计划中,曼斯坦因的计划中,他的部队将分为两路行动,一路是从下奇尔斯卡亚附近的奇尔河一岸出击,另一路是从科捷利尼科沃实施突击。曼斯坦因的一路部队正是从下奇尔斯卡亚附近的奇尔河出击,如果保卢斯呆在那里的话,曼斯坦因很容易就能够解救出第六集团军的司令部,而那里离被围困的德军仅仅40千米,解救出部分第六集团军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保卢斯遵守希特勒的命令返回斯大林格勒的时候,已经注定了第六集团军的命运只有被消灭或者投降。曼斯坦因奉命解救包围圈内的保卢斯和第六集团军,他的主攻部队从科捷利尼科沃沿着铁路向斯大林格勒实施直线突击,并成功在苏军包围圈外围突破。苏军合围中的部队向曼斯坦因的部队发动了猛烈的反击,曼斯坦因要求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从内部配合突围出包围圈,但是此时的第六集团军已经不具备突围的能力了。

德军空军司令戈林最初向希特勒保证每天能为第六集团军空运至少500吨物资,但是自从11月19日空运以来,实际上每天只能空运十分之一左右,这远远不够第六集团军的需求。当第六集团军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后,士兵每天只能分发到100克的面包片,士兵们处于极度的饥饿状态之中,所有能吃的东西全部都会被他们往肚子里填。这样的第六集团军根本无力再进行突围行动,曼斯坦因也感觉到回天乏术,他在苏联的猛烈反击下,被迫向西撤退。

从保卢斯回到包围圈内开始,他和第六集团军就已经无人能救!服从命令是作为军人的天职,保卢斯没有错,错的是希特勒对于斯大林格勒的执着!


世界近代史观察员


保卢斯如果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曼斯坦因还是无法救出第六集团军。

保卢斯的33万大军在被苏军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时,他曾经请示希特勒是否可以放弃斯大林格勒独自突围。而希特勒的指示是要求其继续坚守在斯大林格勒北郊,科特卢班,137高地,高地,马里诺夫卡,齐边科以及南郊地区。甚至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希特勒还是要求保卢斯的突围要在坚守阵地的原则上进行,这也就出现了第6集团军一边突围,一边坚守阵地的奇葩现象。

物资限制

希特勒对斯大林格勒的固执,最终葬送了保卢斯突围的最佳时机。希特勒的坚持,很大原因是曼施坦因和戈林的拍胸脯保证能够成功解救保卢斯让其信以为真。然而在战后,曼施坦因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却把黑锅都丢给了希特勒和保卢斯的犹豫不决,为自己辩解他其实是一早就提出要保卢斯尽快突围。而保卢斯在被苏联释放后,在1957年就病逝,没来得及为自己辩解。保卢斯的儿子也一直在维护父亲的声誉,然而却因承受的压力过大而在1970年开枪自杀。这其中的真相究竟是如何也就永远无法解开。

对于斯大林格勒是否坚守的问题,德军高层就一直出现分歧。德军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就曾劝告希特勒要尽早放弃被炸成废墟的斯大林格勒,然而却遭到希特勒的解职。接替他的是蔡茨勒上将。蔡茨勒按照33万第六集团军的最低消耗标准计算,要每天给第6集团军起码提供的给养要达到500吨的物资,而且在被苏军围困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空投来实现。

在空军当时的力量看,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戈林却对此非常有把握,蔡茨勒为此与戈林其了争执。希特勒为了保住自己曾在德国议会许诺会夺取斯大林格勒的面子,也不得不站在戈林这一边,这无非是利用戈林的保证来堵住蔡茨勒的嘴。

戈林整编了一组巨大的运输机群投入到空运中,但无奈天工不作美,冰天雪地再加上浓雾弥漫的恶劣天气使得从1942年11月24日开始的空运行动每天只能运去50多吨的物资,这和之前所允诺的每天500吨物资相距甚远。过度的饥饿让第6集团军只能宰杀战马充饥。

随着德军在皮特姆尼克机场失守后,德军的飞机曾经试图在古姆拉克的备用机场上临时着陆。可是那里很快也成为了苏军重点打击的又一目标。在猛烈的炮火下,别说是飞机,就连苍蝇也无法顺利在这片陆地上着陆。第6剧团军的物资运输更加举步维艰。

第六集团军缺少燃料,弹药和粮食,坦克也只够行驶几十公里,凭着这样的资本想要冲出苏军严密的包围圈,突围后还要在茫茫草原上行军100多公里才能到达顿河,这无异于自取灭亡。就算突围成功了,也违背了希特勒的命令,到时也是第六集团军的军官也是难逃被撤职查办的命运,这也打击了第六集团军突围的积极性。

树大招风

曼施坦因临危受命,制订了解救第六集团军的冬季风暴行动。在这份作战计划里,德军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由下奇尔斯卡亚附近的奇尔河一岸出击,另一路由科捷利尼科沃实施突击,但实际上确是一个佯攻,一个助攻。担任下奇尔斯卡亚一线佯攻任务的德军,被困部队的距离只有40公里,而担任科捷利尼科沃主攻任务的德军,则距离保卢斯军团达120公里之遥。

在常人的判断中,距离进的方向应该是主要的突击,但曼施坦因却反其道而行,舍近求远肯定是考虑到苏军在这一带会设下重兵,所以才故意派遣少量的德军只要对其完成牵制即可。而主攻一线看似远离了目标,表面上是增加作战的难度,但却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等到德军第四坦克集团军在冲破苏军防线长驱直入之时,必然会导致苏军陷于混乱,而被围困的第六集团军可以在这个时候向外突围,形成里外夹击之势,最终实现突围。

然而这只是曼施坦因的一厢情愿。苏军得知曼施坦因赶来驰援后,如临大敌,不敢有所怠慢。华西列夫斯基在遭遇第6集团军的顽强抵抗后,苏军选择放弃正在筹备中的土星计划以及指环计划,集中力量对付曼施坦因,而对保卢斯选择围而不歼。

刚开始苏军高层也认为曼施坦因会在距离最近的下奇尔斯卡亚为突破口,而把15个师的苏军布置在这一带,而在顿河东南的科捷利尼科沃只设置了5个师的单薄兵力。如果苏军照这一计划进行,那么必将正中曼施坦因的下怀。

然而到了12月份,苏军上将叶廖缅科却发现德军在科捷利尼科沃调动频繁。这让他变得不安起来,因为此时下奇卡亚一带已经成为双方的焦点,而且德军的霍利特战役集群已经受到苏军牵制。如果德军再从这一带发起进攻,无疑是飞蛾扑火,而如果曼施坦因选择在科捷利尼科沃进攻,却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叶廖缅科将担忧告诉了华西列夫斯基,两人达成共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把第51集团军调往科捷利尼科沃,以加强那里的防御力量。

(叶廖缅科)

苏军的第51集团军总共只有3.4万人,坦克77辆,火炮147门的单薄兵力,然而他们面对的是德军在兵力和火炮数量上都要高出1倍以上的火力,尤其是德军投入战斗的500多辆坦克,更是让苏军措不及手。起初斯大林还对在这里的战斗并不在意,但是当他在第二天就发现,再不进行增援,德军很快就突破苏军的包围圈,于是调集苏军第2近卫集团军前往增援。 在经历了3个昼夜的恶战后,第51集团军等到了援军的到来,此时曼施坦因的突袭计划已经完全破产,只能硬碰硬了,而德军是无法打持久战的,注定会失败。

曼施坦因的名声在外让苏军时刻保持警惕,多次更改作战计划。从这方面来说,曼施坦因既是德军的定心丸,也会为德军招来更多的苏军兵力,是双刃剑的效果。

意大利不给力

曼施坦因的增援部队只有9万人,要想面对增援的苏军,必须得靠防守在顿河中游的意大利军团堵住增援的苏军。然而那里的意大利军队不仅力量单薄,还缺少纵深防御设置。此时霍顿的装甲车队距离被围困的保卢斯军段已经只剩下48公里的距离。一旦让其运载着3000吨军需物资的车队驶入斯大林格勒。得到补给的第六集团军就有可能突围,消失在顿河的草原。

斯大林决定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决定用重兵去攻打顿河中游的意大利军队,进而威胁霍特军团的后方。这个计划目的是击溃意大利军团,然后再截断曼施坦因一部后路的作战计划。苏军以将近500辆苏制T-34坦克的冲击,使得意大利第八军团无法招架,全线溃败。这使得苏军就像一个巨大的楔子般插进了德军的后方。

在沃罗涅诶以及下奇尔斯卡亚等地区,德军的阵地被苏军蚕食。随着德军在顿河和奇尔河长达340公里的阵线全部沦陷后,为止住颓势,德军的第48装甲军不得不被调动去堵住这一缺口,而原定让其协同霍特进攻斯大林的计划也只能作罢。苏军不仅击溃了意大利军团,而且实现了对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左翼纵深的成功包围。意大利军队的羸弱也让第六集团军的突围彻底化成了泡影,曼施坦因先前的战果付之东流,别说解救保卢斯了,就连应付苏军都是疲于奔命。

(意大利军队)

希特勒的既定目标过于不切实际,既想曼施坦因要用这点可怜的兵力去解救保卢斯,而且还要求保卢斯继续坚守斯大林格勒地区,直到来年春天作为新一轮攻势的桥头堡。然而随着苏军击溃意大利军团并使霍特后方受到严重威胁后,冬季风暴行动注定已经走向了尽头。统帅无能,累死三军也就不过如此。


梓蕤


曼施泰因想救出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有两个致命的问题无法解决:一是保卢斯的部队因后勤保障的恶劣已经缺粮缺燃料缺棉衣了,继续进攻是攻不动了,想走也走不了,饥寒交迫的德军撤退时恐怕只能靠徒步行军了又能走多远?德军撤退离开阵地防线苏军难道不追击?这种情况德军是等着被屠杀了。所以保卢斯下令投降其实是最好的选择。二是跟苏军比曼施泰因的兵力严重不足,在救援保卢斯的战斗里严重威胁动摇了苏军的防线,但始终无法撕开口子跟苏军包围圈里的保卢斯汇合,而且曼施泰因也有被苏军合围的风险。德军从惨败于斯大林格勒到库尔茨克会战结束,军事天才曼施泰因在且战且退的形势下不止一次重创击败苏军,有效拖延迟滞了苏军收复国土和反攻的速度,为纳粹德国至少续了半年的“寿命”,然而德国各种资源经不起长期消耗,被苏军和英美为首的盟军两面夹击,德军战斗力再凶悍,也改变不了纳粹德国的必然失败


立志成虫


我认为「能」,霍特将军的装甲集群冲入重围,和第六集团军相距二十千米,双方能够听到对方的炮声。此时第六集团军还有二十多万战斗员和大量伤员。可惜保卢斯面对的友军的竭尽全力救援,他竟然消极对待,甚至无动于衷。二十多个小时后,一百多万苏军包围过来,没办法,霍特只好退出包围圈,至此第六集团军彻底兵临绝境,几天后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被俘虏13.5万人。多年后只有5千人活着回到了家乡。第六集团军满编是30多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