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哪個古代朝代滅亡最可惜?

JACK146106166


這個問題有點寬,不同的角度看,結果都不一樣。


從強盛看,漢朝可惜,從版圖看唐朝有可能,從文化看宋朝也可惜,從末代君王表現看,明朝也符合。

個人從王朝有沒有機會不滅亡,或者說意不意外的角度看,東漢倒是挺可惜的。

說到最可惜,一定是要有類比的,每個朝代都有可惜之處,何以說明“最”字,所以挑幾個來說說。

隋朝

隋朝滅亡可惜嗎?可惜,這是新王朝的開端,一切欣欣向榮,沒有不可收拾的土地兼併,沒有腐敗到底的吏治,君主也堪稱明主,但隋煬帝楊廣在力量不足的情況下,挑戰世家力量,導致群起而攻之。

俗話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力量不夠,得罪世家,雞蛋碰石頭,失敗是必然的,王朝是必然被推翻的,還可惜嗎,也沒那麼可惜吧,起碼來說,不算意外。

南北宋

兩宋的失敗,其實大同小異,都是打不過別人,被滅亡了。

你說文學燦爛也好,商業發達也好,科技進步也好,打不過別人被滅亡了,這是最正常的現象,弱肉強食有啥辦法。

可惜是真可惜,好東西都被毀了,但以王朝來說,重文輕武,自縛雙手,束縛戰力,被打敗了,還能怎麼辦,一點都不意外。

明朝

這個贊同的人多,因為末代君王崇禎算是個勤勉的君王,只是他解決不了朝廷留下的糟糕的制度,兵力弱,國庫沒錢,再加上天災,人禍,外敵,太倒黴了,攤上個爛攤子,真心不好收拾。

但換個角度說,軍權與財權都搞不定,你當老闆的解決不了問題,問題早晚沖垮你,也不具備延續性,這也是必然的。

東漢

為啥說東漢有可能延續,因為個人認為這個東漢滅亡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


先來看看漢末最後一任實權皇帝,漢靈帝,史書上說這是個昏君,昏不昏的先不管,起碼漢靈帝在位時期,君權穩固,沒有人能挑釁皇權。

其任期內,有黃巾之亂,有羌胡之亂,有鮮卑南侵等等,國家之亂,不必明末差,但基本上都被平定了,朝政還未到崩潰時候。

同樣情況的明末,崇禎已經扛不住了。

和宋朝也不一樣,當時就沒有能和漢軍打的外敵。

和隋朝也不一樣,也沒有能威脅皇權的力量,你不叛亂,皇帝也沒想著去滅誰。

東漢滅亡的開端就是漢靈帝的去世,漢少帝劉辨繼位。

這裡開始風向就不對了,

漢朝鞏固皇權的三大勢力,皇帝,宦官勢力,外戚勢力,這都是傳統了。正常來說,當時宦官和外戚勢力都極大,扶持小皇帝不成問題。

和西漢末王莽篡位還不一樣,東漢末的外戚領袖何進是小皇帝的舅舅,有何皇后的存在,他有扶持小皇帝的意願。

但偏偏宦官和外戚鬥了起來,鬥就鬥吧,外戚何進在勝券在握的情況下,居然大意被騙,宦官派幾個刀斧手就給殺了。

然後維護皇權的外戚勢力和宦官勢力,同歸於盡了,小皇帝成了孤家寡人,隨後董卓入京,在那一刻,東漢就名存實亡了。

其實外戚黨的何進意外被殺,遠比關羽大意失荊州影響要大,甚至比漢靈帝去世都要影響大。因為自從這件事後,漢末皇權就永遠的不存在了。

那個給了何進致命一刀的刀斧手,也給了漢朝歷史致命的一刀,從此開啟了袁紹曹操為代表的世家百年狂歡的時代。


書僮聊歷史


如果說滅亡最可惜的朝代,當屬漢朝,更準確點是西漢。

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開始算,漢人建立的大一統朝代有:

秦,兩漢,兩晉,隋,唐,宋,明。

先用排除法。以現在流行的人權來說事,人權首要的是生存權,其後是發展權,至於什麼民主自由之類的,離開了生存權就是空話。你連命都保不住了去玩什麼民主。

在人權和主權的關係中,主權大於人權。連主權都沒有了,那麼治下的人民就是亡國奴。日本統治下的朝鮮,被割讓給英國的香港,割讓給日本的臺灣,那裡的人民就是亡國奴,如果在那兒生活的人感覺到幸福,只能說那些人是沒了骨頭的。不罵那些人是漢奸就不錯了。

西北戈壁灘上漢長城遺址



這樣,就很輕易地排除掉元和清。雖然現在滿蒙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但是在當時的歷史下,他們還未融入我們這個大家庭中。

也能很輕易地排除掉兩晉和兩宋。在這兩個時代,統治者偏安一隅,治下的百姓時刻要防備遭受外敵的侵犯和殺戮,而淪陷的百姓就如亡國奴一般。百姓們提心吊膽的生活著,生怕哪一天敵人的鐵騎衝過來腦袋就掉了。

玉門關



再看看剩下的秦,隋唐,大明。

秦朝的暴政歷史都有定論。在前期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執行的是商鞅變法的政策,但是,統一後秦朝沒能很快從戰時狀態過渡到和平建國,刑罰過於嚴苛,不體恤民力,橫徵暴斂,百姓深受徭役之苦。最後的結果歷史給出了答案,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各地義軍紛紛起事,秦只傳了二世就滅亡了。

類似的是隋朝,這個與秦稍有不同。雖然也只經歷二世(後面又扶持的可以忽略,因為那時候全國大部分已經不姓隋了),但是隋文帝以及前期的隋煬帝,表現都不錯,對內注重民生,發展經濟,對外堅決打擊外敵,維護國家安全。但是隋煬帝后期,好大喜功,雖然從國家戰略上徵高句麗是正確的,但是隋煬帝在具體執行上犯了秦的毛病。結果大家都知道,過重的徭役迫使所有社會矛盾總爆發,大隋朝很快就被百姓推翻。

明朝版圖,西北只到了嘉峪關,未能恢復漢唐的西域



明朝其實得了與秦,隋一樣的病,只是秦隋是急火,大明是慢燉。打擊北元,抗擊倭寇,援朝抗日以及最後的對遼東用兵,在國家戰略上都沒錯。但是明錯在沒有從當時的大地主集團身上想辦法,反而把負擔一步步的轉嫁到廣大普通百姓身上,結果就是百姓不堪重負,造成了農民大起義。北京都快要被攻陷了,而那些大官宦大地主仍然是一毛不拔,最後白花花的銀子都被闖王拷問了去。

現在只剩下了漢唐。

強漢盛唐,這就是後世對這兩個朝代的評價。

唐的盛世有目共睹,政治開明,文化興盛,貿易繁榮,經濟發達,盛唐以開放包容的態度面對世界。但是從天寶年間開始,年老昏聵的唐玄宗重用李林甫,楊國忠,兩個奸相當道,最後促成了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後,外有強敵吐蕃,內有藩鎮割據,百姓屢遭戰亂,家園被毀,流離失所。其後的一百五十年稱不上盛世。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隴右,河西,西域盡失。



就武功方面,唐朝中前期與漢朝也有一定距離。雖然很順利的打敗了突厥和高句麗,穩定東北,北部和西北,但是在與西南的南詔和青藏高原下來的吐蕃的戰爭中,敗多勝少,多次出現數萬至十數萬人的全軍覆沒。雖然在開元年間對吐蕃取得暫時性勝利,但是很快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國力衰弱。而羽翼豐滿的吐蕃強勢進攻,將唐朝的隴右,河西,北庭,安西攻陷,甚至攻入唐朝的心臟地帶關中,兵鋒直指長安。國家如此,百姓自然跟著受苦。

再比較漢朝。立國之初,鑑於秦末戰亂,實行了正確的輕徭薄賦,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經幾十年的發展,民富國強。到第七個皇帝漢武帝時,破閩越,收南越,征服衛式朝鮮,開闢西南夷。北擊匈奴,大破大宛國。又鑿空西域,開通絲綢之路。

漢朝的疆域



在兩千多年來的封建王朝歷史中,漢朝是最有開拓進取精神的。

武帝晚年,崇信方術,窮兵黷武。但是他很快能夠醒悟,頒佈《輪臺詔》,對外罷兵,與民休養生息。

昭、宣二帝時,國力到達鼎盛,徹底擊敗匈奴,發出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時代最強音。


整個西漢時期,國內僅僅在漢初的景帝時期發生過“七國之亂”,但是很快就被平息。內地百姓並未遭受太大的兵亂之苦。對外雖然戰爭很多,但是都是在邊境以外發生,而且最終都是以強漢的勝利而結束。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漢,西漢滅亡。之後光武中興,重建漢室江山。

東漢時期,依然延續了西漢的輕徭薄賦,同時,在對外戰爭上也繼續了西漢的強悍。只是到了東漢末年,外戚、宦官內鬥不止,爆發了黃巾起義。雖然剿滅了起義,但是造成各地軍閥擁兵自重。

最後外戚集團為了消滅宦官勢力,調軍閥董卓進入洛陽。這一舉動被野心家董卓和之後的曹操利用,導致東漢滅亡。

可以說,兩漢在滅亡時都是一個強大的王朝。對外開疆拓土,對內輕徭薄賦,發展民生。公元2年的統計,漢朝擁有人口六千餘萬,佔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如果不是受限於當時對世界地理的認知,受限於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科技水平、交通能力,漢朝的勢力還能繼續擴大。


我淡如菊


隋朝和宋朝。

隋朝

隋朝的來創性強,很多都留傳下來影響後世。

隋煬帝楊廣,也算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有開創性的皇帝,建立的科舉制,直接影響了中國一千多年的人才選拔方式,世家門閥逐漸解體,新的群體士族出現。【科舉的內容也影響了中國的文化。唐代重詩詞,唐詩聞名,以描寫事物居多,比如長恨歌、蜀道難。宋代重策論,宋詞有諸多揮斥方遒的文章,比如岳陽樓記。】

隋朝確立的三省六部制度,也被歷代沿用。

隋朝開鑿的京杭大運河,成為封建時代中國的主要命脈。沿岸崛起了多座影響力極大的城市,其中汴梁、揚州、杭州、北京等在中國歷史影響力巨大。唐宋元明清都對京杭大運河有很多依賴,其中元明清主要都城的北京,多是依靠京杭大運河的補給而維持大城市的運轉。至今京杭大運河為有著河運、灌溉、向北方輸水的任務。

而隋朝先後打敗吐谷渾平定西北,只是在高句麗方面出了問題。高句麗作為東北出現的農耕國都,其威脅程度極高,後面的唐朝也看出了威脅而出兵攻打高句麗。所以楊廣的眼光沒問題。

後世評價隋煬帝楊廣,罪在當代,功在千秋。若非其操之過急,而非循環漸進,有可能成為一代雄主。



宋朝

而宋朝,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嘗試轉變為商業社會的朝代,富裕是大多數人的印象。更是做大了鼎鼎有名的海上絲綢之路。

而且由於缺少騎兵,所以宋朝對於軍械開發十分熱衷,南宋末年,火器已經發展到木管制作的突火槍,進百年之後的元末明初,用金屬管代替木管,製作出了中國歷史最初的實用型火槍——火銃。

其他領域也飛速發展,理科的崛起就是典型,有很多宋代的理科著作,到了明代時,已經沒有人能讀懂。【宋朝有一種輪船,初於晉,興於宋,就是給船的兩端安裝輪子。】

可惜的就是碰上了遊牧民族最輝煌的時代,宋朝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從此元朝影響了明清兩代。


黑眼歷史觀


宋朝吧,可能是最有靈魂的一個朝代了,宋朝時歐洲也比不了,經濟社會很發達,科技也發達,四大發明都是宋朝的產物,宋朝統治319年間科技是在不斷更新的,不斷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沒聽說什麼暴君啊之類的,去百度查宋朝史很多歷史事件都是宋朝的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可以描繪出宋朝是何等繁榮,到宋末中國正要經歷一次從農業社會到商業社會的轉變,可惜被元軍踐踏了,古代弱肉強食的社會趙匡胤採用重文輕武策略雖然保證了幾百年沒有權臣和內亂,卻也導致了面對外敵力不從心,以下我從百度百科複製些過來大家將就著看吧

宋[1]朝歷史從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開始,一直到1279年趙昺跳海殉國為止。共計將近320年。

宋朝建於五代末宋太祖趙匡胤發動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繼續周世宗時統一天下的大略,最終基本完成了對全國的統一。太祖趙匡胤、太宗[2]趙光義二帝發動宋代僅有的幾輪北伐,宋代前中期疆域大致定型。此後宋朝一直採取重內輕外的消極防守策略,很少對北再興干戈。建國之初,趙匡胤為避免重蹈唐後期藩鎮割據和宦官頻繁干政引發的悲劇,將軍權歸於中央,採取崇文抑武的國策,採取募兵制和調將指揮制相結合的政法。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一方面宋朝地方兵員極廣極雑,終宋少有權臣豪強亂政,工商業、科技發達,文化極為繁榮;另一方面,也導致北宋自初立之後武備積弱,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對西夏、契丹用兵屢遭挫敗。

宋於1126年-1127年發生靖康之難,徽、欽二帝皆被金人擄去,宋室被迫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與入侵的金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史稱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時期的宋稱作北宋。1276年,都城臨安陷落,南宋亡於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的征服。


原地蹦躂


除了漢朝沒有可惜的朝代都是封建社會吃人不吐骨頭的封建王朝。我說的漢朝也是對比其他王超而言,其他朝代都是後代或者底層受壓迫起義,反抗壓迫。只有漢朝在東漢末年因為王權衰落和諸侯格局,劉備,曹操,孫權,都自稱漢臣。並且當時所有的諸侯都稱自己是漢臣。也是從三國時期人心荒廢。唐朝曇花一現,從此中國民族衰落,歐洲崛起。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一步一步地中央集權,明朝乾脆把丞相取消,無限擴大皇權,加上儒家思想對中國人的摧殘,中國只有經驗總結出來的四大發明,並沒有西方思考,科學研究的社會氛圍。我們現在的社會主義路線也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是西方人提出的,西方在文藝復興時期加上工業革命時期,出現一大批現在科學領域的奠基人,無論政治,經濟,科學領域。我們今天享受的社會文明就是西方的科技進步成果,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路線也是正確的,像別人學習,我是80後目睹小時候到現在社會的進步,生活的改善,感謝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感謝我的祖國。


用戶105543490378


明朝。明朝滅亡最可惜。

明朝,是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君主政權。明朝滅亡後,關外的女真人入主中原,開啟了200多年的滿清民族統治政權。

滿清政權在開國之時,中國的版圖增加了許多,像今天的蒙古國和黑龍江烏蘇里江以北俄羅斯大片土地,當年都是滿清帶來的。可惜後期清朝政府腐敗透頂,國運衰落,簽訂條約,割地賠款,賣國求榮。被孫中山斥為“韃虜”,要加以“驅逐”。

如果明朝能夠延續下去,雖不能對他們寄予太大期望,但也不至於像外來民族掌權,不珍惜中華民族老祖宗留下的領土和家業,任意揮霍不心疼。



一風2008


中華五千年文明,出現了不少朝代。有的朝代的存在感非常低,有的朝代的存在感則相對較強。有的朝代本該滅亡卻存在了一段時間,有的朝代本不該滅亡卻國祚較短。有的朝代滅亡之後,後人會說終於滅亡了。有的朝代滅亡之後,後人則感覺非常可惜。如果說哪個朝代滅亡最可惜,小編覺得應該是宋朝。

有的讀者可能會覺得西漢滅亡最可惜。不可否認的是,西漢滅亡確實可惜。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朝代大多以弱而亡,而西漢則是以強而亡。確實如果沒有王莽篡權,西漢有可能長期延續下去。當時西漢外部環境非常安全,幾乎沒有政權可以威脅到漢朝的安全。當時西漢國內雖然也出現一些問題但是還不足以導致西漢滅亡。西漢亡國的時候,國力也非常強大。所以許多人認為西漢滅亡非常可惜。

小編覺得西漢滅亡確實可惜,可是宋朝滅亡更可惜。

漢唐以武功聞名於世(文化也不弱),宋朝則以文化文明於世。宋朝的國土面積不算大,宋朝的軍事力量也不強大,宋朝在對外戰爭中也屢屢處於劣勢,宋朝最後也被其他政權滅掉。但是小編卻覺得宋朝滅亡最可惜。我們一起看一下為什麼小編覺得宋朝滅亡最可惜。

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

首先,宋朝的經濟非常繁榮。如果說中國古代國力的巔峰期,肯定非唐朝莫屬。如果說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的巔峰期,則非宋朝莫屬。北宋用極少的國土創造了中國古代經濟奇蹟。宋朝沒有恪守傳統的“重農抑商”政策,宋朝非常重視商業發展。南宋時期又尤其重視海外貿易。宋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極其繁榮,宋人也可稱為“海上馬車伕”。宋朝雖然國土面積小,財政收入卻遠遠超過了唐朝,宋朝的總人口也遠遠超過唐朝,北宋總人口曾經超過1億,南宋最多時也曾經達到8000萬。宋朝的商品經濟也極度繁榮,宋朝因此出現了市民階層。甚至有學者認為早在宋朝時期,中國就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宋朝政府雖然積貧積弱,但是宋朝老百姓卻富有,宋朝做到了藏富於民。有學者認為宋朝巔峰時期的GDP佔到世界的80%,人均GDP曾經達到2000多美元,甚至超過工業革命前的英國。據學者統計,看守北宋都城開封城門的一個小官吏一年的俸祿不比當時歐洲君主的收入少。其實文學作品也能體現宋朝的繁榮。武大郎應該是北宋最底層的市民,他賴以生活的事業只有賣燒餅。武大郎這麼差的條件,僅靠賣燒餅就能在縣城擁有一套沿街門面房,養了一個全職太太和一個丫鬟。由此也可以看出宋朝經濟繁榮。

其次,古代平民社會出現。宋朝以前中國古代政治基本上被貴族壟斷。宋朝徹底打破了貴族對政治的壟斷。宋朝進一步發展科舉制。科舉制徹底走向平民化,任何成年男人都可以通過科舉制度躋身於官場,都可以成為統治者。可以說宋朝沒有嚴格的貴族與平民之分,也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分。只要你努力,就可以通過某種方式躋身於統治集團。宋代科舉取士人數平民階層所佔的比重要遠遠大於官宦子弟。宋朝雖然有恩蔭做官,但是恩蔭做官在升遷等方面遠不如科舉取士人才。恩蔭子弟考科舉,也不得欽點為狀元。

第三,市民階層出現。由於宋朝經濟繁榮與文化昌盛催生了宋朝市民階層的出現。《清明上河圖》中的畫面除了反應宋朝經濟繁榮以外,還展現出來了北宋市民階層的生活狀況。市民階層出現,直接導致北宋市民文化的誕生。宋朝時期出現了宋話本和說書人,出現喝閒茶的地方,出現專門聽歌唱曲的地方等。市民階層的出現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大進步。

第四,教育、文化繁榮。由於科舉制走向平民化,直接推動宋朝教育走向平民化。宋朝公辦教育和私人教育都非常發達。不光官宦子弟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一般平民也有接受教育的機會。當時宋朝各種書院如雨後初筍,當時著名的書院有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應天書院、石鼓書院等。伴隨著教育的興盛,宋朝的文化也極度繁榮。我們說一般會說唐詩,其實宋詩一點都不比唐朝差。宋朝除了有詩之外,還有宋詞,詞在宋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宋朝的散文等也非常繁榮,唐宋八大家中宋朝就佔了六位。宋代文人的各種文章都寫得非常出色。除了宋詩宋詞,宋朝畫本、雜曲等文學形式也逐漸出現並走上繁榮。宋朝在書法上有著名的蘇黃米蔡,宋朝的繪畫藝術也非常繁榮。宋朝對後世影響最深的當屬宋明理學。儒學在宋朝完成了哲學化,宋朝出現了一大批理學家。

第五,名人輩出。宋代除了武將較少以外,各種名人都非常豐富。文化上有歐陽修、蘇軾、范仲淹、王安石、蘇洵、李清照、辛棄疾、陸游等人。政治上有王安石、范仲淹、包拯、寇準等人。書法上有蘇軾、米芾、趙孟頫等人。繪畫上有張擇端、李公麟、宋徽宗等人。軍事上有狄青、岳飛、韓世忠等人。學術上有張載、二程、周敦頤、朱熹、陸象山等人。

第六,內憂比較少。宋朝也是中國古代為數不多的沒有亡於內憂的朝代。宋代雖然也有農民起義,但是起義的規模非常小,起義的次數也不多。宋朝沒有出現控制朝廷的權臣,沒有出現危脅帝位的武將,很少出現地方叛亂,也很少出現皇位爭奪戰。

這樣的宋朝如果沒有外患的話極有可能延續更長時間。宋朝滅亡時候也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往事。出現了一大批震爍古今中外的名人如文天祥、陸秀夫等人。宋朝滅亡的時候甚至出現了十萬軍民投海赴死的慘景。如果不是宋人對宋朝如此懷念,他們絕對不會這樣做。宋朝滅亡以後古代商品經濟發展的勢頭被止住,傳統文化發展也轉讓低谷。所以小編覺得宋朝滅亡最可惜。


依稀說史


任何一個朝代,走向滅亡,都有一個腐爛的過程。爛到臭了,滅亡,又有什麼可惜!

象朱明朝,當社會毒瘤宗室,高過百萬了,而饑荒餓蜉塞途,滅亡是必然的,明粉整天為它的滅亡嘆借,但上天,也不願惹民怨,也要出手收拾它!


安平144796971


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兩千多年的封建史,包含多少王朝的興亡更替。其中有的王朝存在感不強,歷史作用不突出,不值得一提,有的王朝歷史地位十分重要,甚至為中華文明的演進也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卻國祚很短,建立沒有多少年就很快夭亡了。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大秦朝。

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它不僅消滅了諸侯割據,實施郡縣制,推行中央集權,在我國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帝國,而且在推進文明融合上也採取了很多重大措施。建長城,在北部邊疆建設了物理意義上的天險,在冷兵器時代對拱衛中華文明起到積極作用。雖然也因此而耗費了巨大的民力,給老百姓增添了巨大勞役,但是長城對中原文明的保護作用還是毋庸置疑的。北宋朝為什麼沒有漢唐的雄風,這跟失去燕雲十六州,有很大關係。而燕雲十六州就是長城所在地。秦朝還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這兩項對華夏文明的推動,融合,以及繁榮更是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但是,秦朝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短命王朝。自秦始皇登基到秦二世亡國,用時不到十五年。真可謂其興也博焉,其亡也忽焉!對於秦王朝為什麼這麼快就滅亡有很多歷史客觀規律,這裡不進行分析,但對於這麼一個有巨大意義的王朝的速亡,也有其偶然性存在,令人唏噓不已。

其一,秦始皇的死亡很偶然。毋庸置疑,秦始皇是一個很有志向、很有能力、很有作為的一代英主。要不是他在處理後事的問題上為秦國埋下巨坑的話,他完全稱得上千古一帝!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秦始皇在立儲這個問題上遺漏實在太多太大。始皇帝在位二十餘年而不立儲,身體急劇衰弱而不做好後事交待,置帝國最高權力交接於一時喜惡,豈非兒戲!高度的權利集中必須要有成熟穩定的權力交接機制,不然類似趙高亂政之禍不可避免。這點,始皇帝顯然沒有認識到。他對自己的能力很自信,但對自己的身體表現出了過度自信。沙丘暴斃,有說法是趙高謀殺,這點我表示很大質疑。但是,秦始皇這次巡幸是他明確表示的最後一次,而且到沙丘已是旅行的末期,再過不久就能如願回到咸陽。甚至京城方向都已經在做迎駕準備。如果當時的天氣不是那麼炎熱,秦始皇的身體不是那麼脆弱,如果不走那麼多地方,那麼他就可以平安回京,就可以順利完成權力交接。可惜,歷史不允許如果,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

其二,扶蘇、蒙恬對形勢嚴重誤判!扶蘇自殺,蒙恬妥協,讓秦國駛入不歸路。扶蘇蘇是秦皇嬴政的長子,穩重大氣,很有儲君風範,史稱“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寬仁,有政治遠見”。秦皇在世時,雖未明確稱扶蘇為儲君,但一切都生活,教育和工作安排都是按儲君的標準來進行的。而其它的皇子,沒有一位的地位可以同扶蘇相比,也沒有誰得到的鍛鍊比扶蘇更大。而胡亥本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皇子,根本同扶蘇不在一個量級。可以這麼說,全國上下除了趙高,沒有人會懷疑扶蘇上位的正當性和可能性!而蒙恬呢,也是一位不得了的人物。從小跟嬴政耍到大,資格的發小,知根知底,一起成長,一起建立不世功勳!秦皇臨終前,蒙恬更是被委以重任,統帥三十萬精銳秦軍在北疆防禦匈奴。秦皇甚至把準皇子扶蘇也交給蒙恬,讓他隨軍鍛鍊。說蒙恬是嬴政最信任、最倚重的人好不為過。然而就是這麼兩位秦始皇最親近、最信任、最倚重的人物,在趙高、李斯的一紙假詔書面前,失去了自信和理性。面對胡亥登基並讓自己自盡的詔書,如此荒誕的邏輯,詭異的要求,扶蘇迷失了自我,他忘記了父親多年來對自己的殷切期望、諄諄教誨,在重大的打擊下,他甚至失去了進京面聖,一探究竟的勇氣。一杯毒酒,一捧黃土,扶蘇選擇了最簡單,最容易的結局,也是最讓人失望的妥協方式。蒙恬亦然,甚至更讓人失望。如果說扶蘇尚還年輕,沒有鬥陣經驗,那麼蒙恬可是久經歷練的功勳之臣啊,胡亥這人怎麼樣,嬴政的政治取向怎麼樣,對自己的信任怎麼樣,蒙恬不可能不清楚。面對莫名其妙的詔書,他也居然選擇了妥協,要知道這可是關係家國命運的大事啊。手握重兵,儲君在側,蒙恬再不濟也有有理由,有義務向朝廷去問個明白才對。我們都知道,這個詔書是趙高、李斯篡改的假詔書,真相只要一辯就可以大白於天下!可惜的是,扶蘇、蒙恬,這兩個當事人都選擇了自我了結!歷史有時候就這麼詭異。當然,我們不能說,扶蘇上位就一定能讓秦王朝江山永固,但僅從史實上就可以看出扶蘇是一個雍容大氣的人君之才,甚至為了降低老百姓的負擔敢於正面硬剛秦始皇,在這樣一位君主手上,秦朝至少不會滅亡呢麼快!一念之差,嚴重誤判,大秦朝的命運就駛入不歸路,可惜可嘆!



週週說古今


要說到中國哪個古代朝代滅亡最可惜,毫無疑問就是宋朝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最繁榮的一個朝代。由於唐末五代十國以來,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相對穩定,人民為了躲避戰爭,人口開始大量南遷,伴隨著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北宋初年,南方農業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其中秧馬,牛轉翻車的出現,使得當時的農業產值非常富足,人民安居樂業。





宋代是我國手工業發展的重要時代,其中就以陶瓷業,紡織業,造船業,為代表的手工業在當時就以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與此同時 ,中國的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術和指南針也是出自宋朝,可見宋朝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奉獻相當巨大。





宋朝的商業經濟非常繁榮,甚至還超過了唐朝,其中十萬人以上的大城市在唐朝只有十三個,而北宋中期居然達到了四十六個,南宋時首都臨安人口甚至超過百萬,城市內商業活動比比皆是,店鋪林立,並且還出現了夜市,其中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是體現了當時宋朝一片繁榮景象。



隨著商業的快速發展,宋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種紙幣,也就是北宋的交子和南宋的會子,與金屬貨幣同時使用。



宋朝除了商業經濟繁榮以外,還非常重視對外貿易,當時與宋朝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多達五十多個。在廣州等地設立“市舶司”來管理對外貿易,把廣州,泉州,明州設為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



可惜的是,由於宋朝實行的是重文輕武政策,地方軍隊首領都由文官擔任,這也就造成了地方軍隊缺乏訓練,戰鬥力素質低下,從而形成了中央軍強,地方軍弱的局面,在對外戰爭上節節敗退,不但沒有收復失地,還偏安一偶,最終被日益強大的遊牧民族給滅亡了,實在令人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