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我家小孩子,馬上上二年級了,太貪玩,學習態度很差,沒耐心!怎麼才能給他教育好呢?

金正稀


我覺得要想改變孩子,先從改變自己做起。首先,從孩子放學回家,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始。可以在家庭裡規定一個全家學習時間,比如說晚上八點到九點,屬於家庭學習時間,在這個時間家長放下手機,關掉電視,放下手裡的活,拿起書本閱讀,規定孩子在這個時間只能看書,寫作業。全家人一起學習,慢慢時間長了,家庭擁有了很好的學習氛圍,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養成了。要知道,家庭成員之間是會相互影響的。

至於說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和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校的不良表現。然後給予孩子必要的警示。比如說,可以在每天的放學路上,讓孩子複述一遍今天的課程以及自己在校的表現。家長要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表現好會怎樣獎勵,表現不好會如何懲罰。這樣即能很好的複習當天的知識也能讓孩子帶著任務認真聽課。可謂一舉兩得。

最後就是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對於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小毛病要及時指出,並加以糾正。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家長要努力發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孩子有一種認真學習的榮譽感。慢慢的孩子會做得越來越好。

總之,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正是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階段,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不但要細心,更要有耐心。自身也要做好示範作用。那麼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就絕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了。


疏梅月影


馬上升二年級,可見孩子正是七八歲最調皮的年紀。民間有句話,七歲八歲狗見嫌。

表現列舉:

  • 好動,坐不住,做事沒耐心。比如,父母讓他老老實實、安安靜靜地坐一會兒,嘴上答應得爽快,一會兒就床上地下不安分起來。


  • 什麼事也想插嘴,愛表現自己,儼然一個“小大人”的樣子。但因心智的不成熟,用詞輕重拿捏不準,往往讓家長陷入尷尬的境地。
  • 不聽話,愛和父母‘‘抬槓’’,頂嘴成了家常便飯,常常弄得父母無可奈何。
  • 行為上刻意與大人作對。讓他坐,他偏要站;讓他喝水,他偏不。
  • 特別貪玩,玩起來往往能忘掉吃飯、睡覺。
  • 好奇心強,膽量大,不顧後果。不管河多深,一個人敢下水捉泥鰍,撈河蚌。社會上出事的大多數是這個年紀的孩子。

原因解析:

七、八歲的孩子進入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有了很明確的自我意識,好奇心和獨立活動的能力大大增加。對於父母的話再也不像原來那樣言聽計從了。其實,這些叛逆行為都是試圖告訴父母——“我長大了,我有自己的想法了”!再加上孩子貪玩、好奇的天性,學習上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沒耐心也就並不奇怪了。



怎麼教育?

首先,父母多學習,要懂孩子,理解孩子。一般來說,瞭解孩子成長特點的父母就能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和孩子“硬碰硬”,造成父母和孩子不斷衝突、且升級至不可調和的地步;而是能以柔克剛,善於引導孩子,在疏理孩子情緒的過程中,達到教育的目的。



其次,切忌使用暴力。不少家長認為七八歲的孩子還小,還是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以暴力壓制孩子的叛逆行為。其結果一是有害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二是會導致孩子性格的畸形發展:或懦弱膽怯,或暴戾恣睢,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其三,控制、引導,努力解決好孩子學習和玩耍的衝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注意循序漸進:一開始,做到基本完成作業的前提下可以讓孩子看電視、玩耍;再到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才可休息娛樂。不可操之過急。

其四,關於學習態度的問題,主要在於孩子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孩子理想目標的樹立,和孩子做事的主動性、積極性。這一方面空洞的說教恐怕效果不大,應立足於具體的生活實踐和體驗,讓孩子在真實感受中領悟。比如,借暑假可以帶孩子去參觀一些偉人故居、名校,讓偉人的具體事蹟、名校的濃厚氛圍去觸動孩子的思想、心靈。或者陪伴孩子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感興趣的活動,在活動中去引導、鼓勵、培養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也可讓孩子多讀一些名人傳記,多瞭解孩子偶像的成長經歷,增強孩子樹立人生目標的意識,學習他們為實現理想表現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



其五,至於孩子的耐心,得經過長時間的鍛鍊和培養。可以選擇一些孩子喜歡做的事情,採取獎勵的辦法進行訓練,比如搭積木。或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情境,鍛鍊孩子的耐心,比如等車、釣魚。




總之,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不可一味地扼殺,加以控制即可;否則會適得其反。學習態度的端正,不能光靠說教,重在於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於生活實踐中去觸動孩子的心靈世界、改變孩子的思想認識。耐心則非實打實地訓練、且下一番功夫不可。


浮塵微草


剛剛開始讀書的孩子,貪玩、學習態度差、沒耐心,怎麼辦呢?


孩子貪玩是天性。

6歲的孩子,背上書包,走進學校,只是一個小學生的外殼而已。

內裡,還是一個愛玩的小孩。

這是孩子的本性,沒有哪個孩子生來就會愛上讀書上學的。


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只是臺灣漫畫家幾米說過的。

如果家長忙於自己的事情而無暇分心分配精力給孩子,那麼你能指望孩子怎樣呢?

對於孩子來說,當然是順著自己的本能走了。


好逸惡勞、貪圖享受,本就是人性中的短板,這麼大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去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式。

不要感覺說,孩子有學校有老師去教育管理,這是不夠的;一個班40-50個孩子,一個班主任一個副班主任,哪裡管得過來?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行為影響和學習習慣影響非常大。

家長怎麼管?

學習方面。

低年級的孩子,一定是需要家長陪伴寫作業的。

因為他的學習習慣還沒有養成,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如果沒有家長監督,孩子多半是在玩,完成作業就很難有質量,也就是應付一下老師的心態了。


做錯還是做對、不會的題怎麼辦?

這些問題,孩子可能會求助家長,如果家長那邊反饋過來的是訓斥——上課幹什麼去了?!題都不會做,肯定上課沒聽講!上課不許玩知不知道?!

這麼說孩子的家長不少吧?

可是,孩子就是這樣被你推開的。


幫助孩子建立學習興趣。

學習本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著孩子喜歡玩,所以在給孩子講解題目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習性調動孩子加入到解題的積極思考之中來,家長偶爾示弱,假裝想不起來,讓孩子回憶一下老師是怎麼說的?

總歸家長得把心力放在孩子這裡——哪怕就是寫作業的那1-2小時時間,和孩子一起學,孩子慢慢會過來的。

習慣方面

這個幾乎完全受到家庭的影響。一個沒耐心的孩子後面一定是二個沒耐心的家長。

家長看到孩子缺點的時候,一定要先想到是不是自己也有這樣的習慣?

家長能改掉嗎?或者很難改了,因為已經形成了習慣。

但是在面對孩子的時候,還是要花大力氣調整自己的情緒,變得有耐心,有理性,

父母的樣子就是孩子的學習榜樣。


教育孩子,言傳不如身教。

說一籮筐,還不如自己做到要求孩子做到的狀態,所以,不如——做起來試試?

————————————————————————————————

我是芯媽,與孩子共同成長;與您共同探索育兒之道。每日遇到新問題,每日解答新問題;互幫互助,敬請關注[芯媽心語]。


芯媽心語


孩子調皮搗蛋是孩子的天性,屬於正常的情況,可是有些孩子調皮過頭,耽誤了自己的事情,家長該怎樣引發呢?

語鑫今年8歲,剛剛上一年級,女孩子8歲才上一年級是一件讓媽媽頭疼的事情,因為上學太晚了後面時間不夠用根本比不過別人,語鑫的媽媽也不例外。焦急之中,她只能求助於老師,想讓專業的教育工作者來幫自己解決孩子的疑難雜症。

原來,語鑫是因為留級才在幼兒園多待了一年,雖然在學前教育裡,沒有“留級”的概念,但是語鑫因為上課不認真,學習不努力,總是班上最後一名,不僅自己調皮還帶動同學一起在上課的時候玩橡皮泥,語鑫的行為遭到了老師的嚴重批評。上課的時候調皮聽講倒也沒有那麼嚴重,只是這學習的漏洞每天積累下來,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了。這都8歲了還念不全拼音,讓家長非常的著急。

孩子總是貪玩,不好好學習,認真寫點作業的時候又容易沒耐心,家長該怎麼把孩子給教育好呢?

1.找出孩子調皮,沒有耐心的原因

調皮的孩子總是比較自我,不管是缺少了嚴厲的管教還是過多的溺愛,家長們需要想要解決孩子調皮不愛學習的問題,就一定要找到事情的癥結是什麼,不然漫無目的的管教不僅無用,更讓父母力不從心。

2.指出孩子的錯誤

找到了孩子問題的原因,下一步當然是找辦法解決,而解決的首要任務就是告訴孩子,他是不對的。指出了孩子的錯誤才能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要教訓自己,為什麼要和自己講道理,而孩子也能和父母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和意願。對症下藥才能更好的解決“患者”的病痛。

3.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

孩子不愛學習無非就是感受不到學習帶給他的快感,他在“學習”這件事上找不到自信,轉而選擇逃避,才會有調皮、沒耐心、不愛學的情況出現。適當的鼓勵能夠增強孩子信心,幫助孩子一點一點找回學習的樂趣。

學習對於一個來說來說是首要的任務,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豐富孩子認知的過程,性格衝突在所難免,家長只要耐心引導,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小鴻兒媽媽


家長你好!當發生這樣的困惑時,我們一定要去觀察和感受孩為什麼貪玩,為什麼會對學習沒興趣、沒耐心?這是我們家長要和孩子共同去深入探討的話題。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下十歲孩子的行為心理發育和大腦發育的特點。我們說十歲的男孩是從兒童發育到成人的過渡時期,身體體態發生變化的同時,心理和行為也開始發生變化,十歲的孩子還處在右腦思維階段,這個時期對文化課的學習是要以興趣來帶動的。當孩子對待學習態度很差、沒耐心時,家長有沒有去觀察孩子是否在學習上遇到什麼困難,導致他非常排斥學習?


樂觀佰愛兒童養育專家建議家長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和孩子做深入的瞭解:

1.從腦科學角度來講,要先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要和孩子溝通對學習有情緒是因為人的關係還是因為學習能力的問題。

2.從兒童心理學角度來講十歲孩子的心理特徵是認知智能開始發展,孩子身邊的家長,教師的教育方式以及周邊環境都會對孩子的學習興趣產生直接的影響。

建議家長的解決方案如下:

1.先和孩子“不想學習”的情緒共處,同理孩子的感受;

2.與孩子建立信任的朋友關係,十歲的孩子可以和他一起探討對學習的看法;

3.激發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樂趣。比如增強學習的快感,善於發現孩子在學習中的優點,並且多表揚,少批評,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

4.創立有利於學習興趣培養的外部環境,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以身作則,帶動孩子一起學習,孩子也會耳濡目染;

5.孩子的前額葉比較弱,需要陪伴式學習,家長和孩子共同制定學習小目標,並且陪伴孩子完成小目標後給予獎勵,激發孩子的學習成就感。


希望這個答案能對您有幫助!


樂觀佰愛


首先我要告訴這位家長的是:孩子貪玩,愛玩是本性!

首先我們做家長的要認清一個本質,就是孩子貪玩,愛玩是本性,這是難以更改的,特別是男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愛搞小動作,貪玩,等等,這些呢,在小孩子的群體中是比比皆是的。

但是我們做家長的還是不能否定了孩子,因為這個不是他們能夠控制的了的,性格使然。

一個性格開朗,活潑的孩子明顯比性格沉悶不愛說話,不愛交流的孩子愛玩。

首先,如今社會日新月異,快速發展,好玩的,能夠玩的比我們的那個年代多的多,所以這也有一定的外部因素導致的。

並不是說愛玩不好,或者不愛玩才好,一個小孩子沒什麼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玩玩,但是玩可以,不能怠慢了學習,學習態度得端正。

如何讓孩子學習態度端正並好好學習

這位家長提到,孩子學習態度很差,沒耐心,這裡要說的呢就是引起這些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家長們的溺愛,和不關心造成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孩子端正的學習態度是從小慢慢養成的,在沒有完成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的情況下,是不能出去玩的,這個是家長必須給自己的孩子定下的原則。

這個這個原則必須讓孩子從小開始遵守,有些家長,不監督,不理會,孩子自己說寫完了,就以為真的學習完成,任由他們說了算。這樣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慢慢地小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的,還會養成說謊的毛病。

那麼我們做家長的該怎麼辦呢?

第一,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夠陪同孩子寫作業,可以不用看著,但是一定要在旁邊陪著,不要說話擾亂,可以在一旁看看書,同時也可以提高下自己,但是絕對不要玩手機或者幹其他的,這樣讓孩子以為,你看爸爸媽媽可以玩手機,或者幹其他的,我卻要在這裡寫作業,這樣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在自己的寶寶寫完作業的時候,一定一定要檢查。並且是仔細檢查,看看有什麼錯誤,讓孩子當場改正,並且告訴孩子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

如果平時上班忙的話,可以在下班回來,第一時間檢查孩子的作業,有錯誤改正,沒錯誤,鼓勵!

知道這樣做的目的嗎?

這樣做的目的是,陪同。讓孩子的心裡感覺到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學習是很快樂的,還有一方面就是監督的作用,有時候他們一個人寫作業難免拖拉,跑神,小動作,這些如果有大人在旁監督的話,會有一些作用。

這樣慢慢的話,孩子從小就會養成正確的學習觀念,慢慢滲透到骨子裡,有一天沒有監督的話,也是會按時定量的完成作業。

注意一點的是,不能打罵,要細心教導,小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特別是叛逆期。

孩子的耐心是慢慢培養的,不能急於求成,可以給他買一點鍛鍊耐心的玩具或者半成品,鍛鍊的一下。

總結:

小孩子愛玩是本性,但是我們做家長的,必須正確的引導他們通往正確的道路上,他們還小,不知道什麼事情的正確性或者錯誤,我們做家長的就要多操點心,並且尋找正確的方式方法來引領他們。

好了,祝願所以的寶寶都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是育兒領域“孩兒初長成”,歡迎關注我!!!

孩兒初長成


我來回答下這道題。


首先我們說貪玩。其實孩子都貪玩。這不只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大人的天性。只不過大人知道自律、剋制。小孩子還沒有形成這種習慣。怎麼辦?可以通過家長的親子陪伴和制定孩子學習計劃慢慢扭轉。


我想,題主的孩子屬於玩得很過分的那種。根本沒有時間概念,玩瘋了哪還記得寫作業了?這個當然是不對的(小學生,學習是第一要務)。但孩子當然不會有深刻體會。我們經常看到,家長前一天跟孩子說要按時寫完作業,TA也確實按時完成了。但第二天家長不在身邊,TA又回到了完不成的狀態。這就是玩性總是戰勝了學習。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怎麼做呢?


1、題主的孩子還小,完全有機會扭轉,所以建議題主每天拿出點下班時間,做好親子陪伴。一個是學習的陪伴,一個是玩樂的陪伴。學習和玩都很重要。跟孩子制定一個詳細的每日學習計劃表,嚴格執行。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樂,什麼時候休息......所謂嚴格,就是不能討價還價,就是說一不二。每天抽出時間陪在TA身邊——既是陪伴交流溝通、也是學習督促。孩讓子在這種日復一日的嚴格執行當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真的需要題主下定決心。工作和家庭教育都要兼顧好,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2、勞逸結合、寬緊有度,讓孩子學習良性持續很重要。不是說,你陪在孩子身邊,就是拿著個鞭子趕牛馬,不是的!親子陪伴是:孩子寫作業,TA有問題,我們與之溝通。孩子遇到難題時,我們與之一起探索。孩子累了,到了休息時間,就該讓TA輕鬆一下,玩樂玩樂,或者陪TA玩一些有趣的親子游戲、講一些輕鬆的故事。親子陪伴,最怕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是逼著孩子學習,導致孩子“厭學”。


3、實施學習計劃要有一定的次第。本身孩子很愛玩,你一開始就把學習計劃做得過嚴過緊不好,應該有個過程:開始時,學習計劃的制定稍微松一點,隨著孩子學習習慣慢慢的形成,再將學習計劃稍微收緊一點點,再過一段時間,隨著孩子學習習慣的穩固,再將孩子的學習再收緊一點。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地扭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家長要對孩子給予精神鼓勵和一定的物質鼓勵。讓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的改變。


其次,我們來說說學習態度差和沒耐心。將這兩個放在一塊說,因為它們不是獨立的,大多時候是相伴而生的。學習態度差和沒耐心——我們以閱讀和寫作業為例——無非是:父母要求孩子看書,TA就是不看,說不喜歡看書;做作業時,總是心不定,總是想著去玩;沒有時間概念,然後老師佈置的作業總是完成不了;碰到稍難一點的題,總是想著繞開走,缺乏一步一步做下去的耐心,沒有克服困難的勇氣......那麼如何教育好呢?


其實方式跟上面是一樣的,仍然是親子陪伴。


1、比方說,孩子不喜歡閱讀,我們可以營造更好的閱讀環境:我們可以跟孩子共讀一本書,帶著孩子一起感受閱讀的精彩。我們還可以在孩子面前製造一些閱讀的驚喜,描述一些故事的細節,吸引孩子開始閱讀。我們還可以讓孩子在閱讀中,真切地感受到閱讀的“成就感”(閱讀可以分享、閱讀可以尋找知音、閱讀可以豐滿自心),讓孩子持續讀下去。


2、比方說,孩子沒有時間概念。我們除了前期陪伴在TA身邊,讓TA慢慢形成習慣外,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使用一些輔助工具。如:一些讓孩子能真切感受到時間流走的工具,什麼搖擺鍾啊、沙漏啊......這些都能讓孩子真切感觸到時間。這類工具不僅能讓孩子更有時間概念,慢慢的,還能讓孩子形成時間管理的概念。當然,還能對下面說到的專注力也有幫助。


3、比方說,孩子不專注,總是想著玩。我們家長可以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做一些學習競爭方面的遊戲,比方說,跟孩子比定力,你看書,孩子寫作業,看誰能在半個小時內完全不做其他事。誰做了其他事算誰輸,贏的有獎勵,輸的要罰。孩子都是想贏的,在這種“贏”的驅使下,TA就會很專注地寫作業,然後你也專注地看書,然後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故意輸幾次(當然偶爾也要贏一兩次,不能讓孩子發覺你故意讓TA),孩子贏了,就會有巨大的成就感,然後總是想玩這種遊戲,這正是我們家長求之不得的 ——持續做這種遊戲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就慢慢提升了。


4、比方說,孩子遇到難題總是繞著走。這裡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假想性難題”,一種是“真難題”。“假想性難題”不是孩子不會做,而是孩子沒有那個耐性,怕花太多時間去攻克。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在陪伴中作判斷,如果判斷這道題——以孩子的學習進度一定可以做出來——就鼓勵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當然可以適當給提示)。“真難題”是孩子真不會做的,面對真不會做的題,我們家長不應該是直接給答案,而是與孩子一起探索答案。讓孩子在探索中獲得成就感。


當然,題主說的學習態度差,當然還不只我上面說的這些表現。但我想,現象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的,但本質是一樣的。


總結:題主孩子馬上上二年級,就是說8歲還不到,很多壞習慣還沒有完全定型,所以,還有機會好好調教。這個時候很關鍵,父母的陪伴必不可少,題主如果下定了決心要好好教育孩子,就一定要做好犧牲大部分個人的時間的準備,熱情地投入到親子陪伴當中去,只有這樣——加上我上面建議的一些方法,孩子才會逐漸愛上學習,才不至於那麼沒有耐心,學習態度也會慢慢好起來!


陳玉華親子


中國現在基礎教育是一個反人性的教育,如果再不反思和糾正,將毀掉許多孩子的人生,也會毀掉許多家庭的幸福!也會毀掉這個社會的和諧!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在西方就是輕鬆和快樂教育。許多國家均立法規定,幼兒園教育除給孩子玩耍遊戲或力所能及的自立勞動外,是不允許多學文化知識和數學計算的;小學的時侯,1至4年級的孩子做作業老師是不給學生計分的,所以每個學生都不知道包括所有學生在內的學習成績。在美、德等國家,假如學校老師給孩子作業佈置多了,家長還會到學校投訴說:“為什麼給我孩子佈置這麼多的作業?”因此,所有學校和老師都不會給孩子多佈置作業的。每學期期末,老師都會給每個孩子發一個獎狀,這個獎狀是根據每個孩子特長髮的,內容不一樣,以期鼓勵。那麼為什麼小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能搞競爭呢?是因為小孩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善,特別是小孩子的大腦左前上方這地方,是供小孩玩耍的,如果過度地灌輸文化知識或數學計算,會嚴重傷害這個孩子大腦發育的,會嚴重傷害這孩子未來的圓滿人生。這是北京一位幼兒教育專家告訴我們的。這位兒教專家還講了她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有一位5歲男孩,在其外婆的教育下,能夠熟背唐詩300首,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很優秀,覺得內心非常高興,但這兒教專家認為這種做法肯定是錯誤的,也不便說,就只是笑笑而已。後來當這個男孩上到高中時,因為患了重度的抑鬱症而退學了。當初認為非常優秀的孩子,就這樣失去了未來、失去了光環。中國的教育再也不能摧殘孩子了,孩子是花朵,是每個家庭的未來,是祖國的未來!再也不能反其道而行之了!


春之聲1953


有句話說得好,沒有錯的孩子,只有錯的家長,孩子還很小,對於很多事情都是不知道怎麼去處理的,就像一張白紙一般,需要家長耐心指導,才能在白紙上繪出一副美麗的藍圖。

首先您說孩子太貪玩這一點,要知道,不說孩子,大人都是貪玩的,所以孩子貪玩無可厚非,教會孩子如何娛樂學習兩不誤才是我們家長最需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去遏制孩子的天性。

家長一定要給孩子灌輸一種觀念,就是認真的完成了學習任務,玩起來才更盡興。給孩子合理安排娛樂與學習的時間。並且在孩子完成作業時,及時給予鼓勵,從而達到激勵孩子學習興趣的目的。

學習態度差,沒耐心。這個時候父母不應該逼著孩子去學習,而是應該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為什麼討厭學習,沒有耐心,知道孩子討厭學習的緣由後,再去對症下藥教導孩子。

當然,不論是什麼問題,鼓勵教育不能少,並且在過程中,不要操之過急,妄想孩子一下子就改正過來,而是要慢慢引導,讓孩子慢慢改正,在教孩子做題的時候,也不要一下子想要把答案塞進孩子腦袋裡,家長應該做的是,教會孩子如何去思考,提供解題思路,一步一步的來。


小玖育兒說


孩子貪玩,其實也是一種活躍的天性,童年的陪伴是很重要的。6歲之前的孩子喜歡探索,各種規矩還未完全形成中,上了小學孩子們有周圍的環境有變化,家長要多多注意和孩子建立溝通的方式,可以多空出時間陪孩子一起共同去做一件事情,養成溝通的習慣,不批判,而是情緒的表達,在言傳身教中進行轉變,到戶外登山,親子戶外旅行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方式,培養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在自然活動體驗中,明白書中講述的事情和生活是有一定聯繫,對書本的知識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現在戶外親子游的活動,有很多的,你可以自己去選擇適合的活動,你會發現你的孩子比你想象中的更加出色。比如周邊可以去農耕活動、博物館科普。遠一點可以去呼倫貝爾、寧夏騰格裡沙漠親子游、貴州體驗研學之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