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隋朝的废太子杨勇,他的能力与杨广相比如何?

庭州行者


我们都知道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短的大一统王朝,一共只有两位皇帝,这两位皇帝也是截然相反,一个励精图治号称千古一带,一个昏庸无道葬送了隋朝的江山。我们在聚焦在这两位皇帝身上的时候,一直都忽略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隋文帝时期的太子杨勇。如果当时要不是杨广设计陷害杨勇,那么杨勇登基为皇帝,隋朝的历史说不定会改写,那么这个废太子杨勇比杨广贤良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杨勇。

  杨勇出生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的杨坚还是北周的大臣,因为当时祖父杨忠是北周的八柱国之一,所以杨家在北周倍受隆宠,杨勇很小的时候就被北周的皇帝封为了博安侯。随着杨坚的地位不断升高,杨勇的爵位也水涨船高,在杨坚称霸北周的时候,杨勇已经是公爵,并且掌管重镇洛阳的一切事务了。后来更是加封为大司马,掌管皇宫内的禁军,可以说杨勇在初期是杨坚最信任的儿子了。杨坚夺取北周皇位的当年,杨勇就被立为了太子,身份早定可以说让杨勇十分得意。

  杨勇的生母是独孤皇后,是根红苗正的嫡长子,后来出生的隋炀帝杨广一开始也不敢在大哥面前放肆。据记载,杨勇长相俊美而且十分好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才子俊秀,他生性温柔仁义,很多人都觉得杨勇日后一定是一个不错的皇帝。但是只要是人就会有缺点,杨勇的缺点就是十喜爱女色,杨勇长得好看,身份又高,很多女孩子都为之倾心,所以杨勇的姬妾成群,这一点是杨坚和独孤皇后都非常讨厌的一件事。但是杨勇却不以为,这也为日后杨广提供了不错的借口。

  还有一次过节,百官朝见了杨坚之后,又去朝见了太子杨勇,并且所用的礼法和皇帝一样,这就让杨坚十分不满,当众责备了那些大臣。虽然杨坚没有责备杨勇,但是心里已经产生不愉快,而杨勇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后来杨勇的原配夫人生了重病去世,杨勇不但没有表现出悲伤,还让自己最喜欢的侍妾掌管家务事,这让重视感情的独孤皇后十分生气,甚至认为是杨勇和侍妾联手害死了原配夫人,于是就狠狠地责备了杨勇,并且开始派人调查这件事。

  小编认为,杨勇和杨广最大的区别有几点,第一就是身份上的不同,杨勇的身份早定,使得他过于安心,所以行事上做出了很多错事。第二点就是不懂得察言观色,很多时候杨坚已经表现的十分明显了,但是杨勇还是不知道收敛,甚至独孤皇后几次训斥不但没有引起杨勇的反省,还经常公开地抱怨皇上和皇后,这无疑是杨勇做的最错误的选择。第三点就是不知道居安思危,杨勇并非独子,杨广同样是嫡子,并且年龄也不小,完全有实力和杨勇竞争,可是杨勇对这个弟弟一点戒心都没有。小编觉得这几点导致了杨勇最终的失败。

  后来正是因为原配夫人去世这件事,杨广敏锐地察觉到了机会,于是表现的十分悲伤,这让独孤皇后和杨坚都认为杨广比起杨勇更加的仁义,也产生了重新设立太子的想法。杨勇得知这个消息以后,虽然有所防备,但是能力有限的他还是上了杨广的当,在杨坚派人试探杨勇的时候,杨广买通了这个人,故意激怒杨勇,使得杨勇说出了很多抱怨的话,最终使得杨坚下定决心废黜杨勇。

  杨广顺利成为了新的太子,但是据史料记载,杨坚病重的时候,杨广由于过于高兴原形毕露,差一点就被杨坚废黜,可是杨广心狠手辣将杨坚杀害,从而登上了皇位。我们暂且不说这是真的假的,但是就从两人的表现来看,杨广无论在权术和能力上,其实都比杨勇强上很多,这也是现在很多人都说隋炀帝有功,并且为他正名的原因。

  其实小编觉得,杨勇的能力确实不足,但是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杨勇继位确实要比杨广好,因为当时隋朝十分富裕强大,后继之君只要不做大的荒唐事,隋朝依然能继续保持兴盛,所以无能的杨勇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杨广登基以后,因为有自己的想法和理想,大肆进行庞大的工程,加速了隋朝的衰败,这也是他的能力和抱负的体现,但正是杨广的抱负葬送了大隋的江山。


阿宇的美食日记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生了五子五女,杨勇是长子,杨广是次子。杨勇本是太子,被废后,杨广成为太子。后来顺利继位,成为了隋朝第二位皇帝,同时也是隋朝最后一位皇帝。杨广登基后,为了防止废太子杨勇东山再起,赐死了杨勇。如果光从这点来说,杨勇的能力就比杨广差。

既然要去比较他们两个人的能力,我们还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比较一下。

第一、文采,隋文帝和独孤皇后都喜爱读书,尽管他们家不能称作书香门第,但绝对有一定的文化氛围。史料上并没有对杨勇的文才做过多的记录。但杨广不同,他很会做文章,诗词歌赋都很精通,在文学方面连李世民对他评价都很高。大家看看杨广这首《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文采杨勇肯定比不过杨广。

第二、武功,对于杨勇的战功我也没有找到详细的史料记录,就算有,也不是很显赫。但杨广不同,他在20岁时就作为统帅,率兵一举歼灭了南陈,实现南北大统一,这个战功是特别大的,表现突出。杨勇的武功也比杨广差。

第三、人际关系,杨勇个性比较直,说话也不喜欢拐弯,就算是对隋文帝杨坚也多有顶撞和冒犯,所以同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也不是很融洽。杨广不同,他恭谦谨慎,仪容俊美,礼贤下士,对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敬重有加,时时做到投其所好,因此深得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喜爱。同时杨广笼络了一批能人名士为己所用,如宇文述、裴矩、虞世基、裴蕴、苏威等。杨勇的人际关系也不如杨广。

第四、心机,杨勇行事率性,不拘小节,不该表现的时候要表现,要他表现的时候不表现。这点同杨广‘’阴有夺宗之计‘’的城府相差太远。杨勇不但冷落母亲独孤皇后为他选的太子妃,而且奢侈淫逸,毫不避讳。杨广虽然也有奢侈荒淫之心,可他能够避嫌,而且处处表现出简朴作风,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喜欢什么,杨广就会给他们表现什么。在玩弄心机上杨勇比杨广还是差很多。

通过上面几点一比较,杨勇完全败给杨广,没有任何优势,虽然他是嫡长子,可天时地利人和都对他不利,最后被废也是必然的事情。尽管后人说杨勇被废同杨广在背后使坏有关系,在此我不否认这个说法,杨广为了太子之位是采用不少下作的方法,但我们一定要想到权力之争就是这么血腥,历朝历代政治都是如此。

因此,我觉得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废太子杨勇的能力都比杨广要差!

杨广的皇帝到底做得怎么样,在这里我就不去作过多的评价,但我想跟大家说说他做了皇帝后有哪些历史功绩。1、设立科举制度,设立进士科,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对封建社会科举取士有着深远的影响。2、修建大运河,虽然大运河在隋文帝时代甚至以前就有修建,但隋炀帝贯通了大运河,为河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大的降低了运输成本。3、迁都洛阳,修建东都。4、三征高句丽,亲征吐谷浑。南达流求,开发西域。






史道驿站x


我是浮人,我来回答。

且不论什么能力。浮人大胆的做一个猜想,假如杨勇能顺利即位为皇,隋朝不会这么快灭亡,很可能又是享国几百年的大一统王朝。这样看来杨勇的能力应该是杨广之上了,其实也不然,可能杨勇的能力比不上杨广,但是杨勇更加适合当皇帝。为什么这么说,浮人来比对他们两兄弟吧。

杨勇对于国家大事更有经验

隋朝是怎么建立的?那是杨坚篡北周后,南下灭陈,统一天下建立隋朝。而杨勇也从世子变成了太子。杨坚在公元581年受北周静帝禅位,杨勇被立为太子。而在杨勇的世子时期,就已经是杨坚的得力助手,而在太子之位后,父亲杨坚则直接让杨勇参与军国政事的决断。所以在对于国家大事上,杨勇更具有经验。

反观杨广,以曲意奉承得到父母的青睐,以阴谋夺取太子位置。也不是说杨广没什么能力,只是他不明白他做了能力之外的事情,以至于后来他把控不了局面。比如大兴土木(建造京杭大运河),穷兵黩武(远征高句丽失败)等。这对一个百废待兴的新生王朝,无疑是致命一击。造成国家国库空虚,民怨四起。

一个新生王朝的建立,面对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的局面。需要与民休息,慢慢发展经济,而不是大兴土木、四处征战。这时候就需要需要一个守成之君来围稳住局面,说实话就是需要一位宽厚的皇帝来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而杨勇个性温和宽厚。就比如汉朝初期的文帝和景帝,虽然比不上后人武帝雄才大略,但也守住了国家,发展了国家。

杨勇就是不会装

比起弟弟杨广,杨勇就是输在了一个“装”字。史书对杨勇的评价,就是个性率真。这个性格就害死了太子杨勇。起先杨坚让其参与军国大事的决断,就是让把杨勇当做继承人来培养。但是弟弟杨广更会捕捉父母的心思,故意做一些父母喜欢的事情,以此来讨杨坚和独孤皇后的欢心。

没有例子的理论是不充分的。举个例子。杨勇比较好色,也是比较正常。当时杨勇有个妾叫云昭训,生的十分俊俏,于是比较宠爱她,与她生了三个儿子。但是杨勇的正妻元妃那时候得心病死去了,杨勇随即就让云昭训主持中宫。这就使得独孤皇后认为杨勇无情无义,并且更加厌恶杨勇。杨广怎么做,把自己的妾都藏起来,假装只与萧妃厮守。这样独孤皇后就更加认定杨广才是做皇帝人选。

而后在经过一系列“装”后,杨勇被废,最后被杀。

浮人结语

杨勇虽然谈不上是什么大器之才,性格也与常人差不多,但是若得贤明之人来辅佐,做一个皇帝是绰绰有余的。谈不上什么雄才大略之帝王,守住大隋江山还是没有问题的。若是杨勇做皇帝,隋朝可能不会那么快灭亡。

我是海浮人,似乎在寻找什么。欢迎关注。


海浮人


这个问题有个跟他很像的一个对比,唐王朝的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

现在的史书中,杨勇的能力描述是被杨广修改过的,因为杨广是胜利者,必然要对杨勇进行抹黑,一如李世民对李建成的能力的抹黑。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的话,杨勇和杨广的能力应该不会差太多,两个人属于能力相当的类型。


老庄说故事


先说结论,杨勇不至于像网上所说那般无能,但和杨广比起来还是相形见绌。

(文章一点点长,手机码字,排版比较杂,凑合着看。谢谢。)

其实一开始杨坚是真心将杨勇当接班人来培养的。从始至终,当杨坚加官进爵,乃至当了皇帝之后,嘉奖最多,最为荣耀的都是杨勇。

“后征还京师,进位上柱国、大司马,领内史御正,诸禁卫皆属焉。”

杨坚派军队打仗有个特定,特别是隋建立以后,总是喜欢委任自己的儿子为主帅,然后派几个能人辅佐。实际上儿子也就是个挂名司令(杨广除外),只要不乱来就行,既不会影响战局,也可以帮儿子树立威望。这说明杨勇在军事上也是有一定的军功的。

然而杨广的军功是如何的呢?先看一个细节:

“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 衣,上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

这个举动你可以说他收买人心,但,他在军队中一定深受爱戴。况且杨广随后作为平称的行军大元帅,是实打实为隋朝的基业作了贡献的。

而后江南复叛,杨广走马上任,前去维稳,招安,最后凭借他的能力保证了江南的稳定。再之后的出卫匈奴什么的,都不在话下,且每次出征基本都是作为一个独立方面军,能力十分出色。

军事统领 杨广胜

[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分割线↑

“高祖受禅,立为皇太子,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已下,皆令勇参决之。”

可见杨坚在培养杨勇的处理政事的能力,能够管理这些,说明杨勇自身也是有一定的能力的。

杨坚认为山东多流民,想要迁徙充边。杨勇提出百姓有安土重迁的习惯,更不应在流亡之时迁徙充边。“上览而嘉之,遂寝其事。是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上每纳之。”杨坚认为杨勇的建议有道理,每每采纳,说明杨勇对于政治也有自己的理解,也能够体恤民情。

平陈之后的杨广是怎么做的呢?首先就是先把陈朝的敌对头目先杀掉,让陈国地方想作乱也没有组织。然后“于是封府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安定地方,休养生息。且而后的招安江南,这些都是有效果的实事,为大隋的巩固出了不少力,相比于一些建言纳议,我想还是这些实际成效显著的事情能够体现政治手腕吧

[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可惜的是,他在生活习惯上触了杨坚的眉头。可以说他不懂隐忍,也可以说他不会察纳上心。

杨坚自幼在尼姑庵生活便艰苦朴素,身为创业之君,他更懂得节俭的重要,所以也身体力行,举朝上下都行节俭之风,毕竟要跟着圣上这个风向标走。而杨勇偏偏顶风作案。这也不能怪他,毕竟他出生便喊着金汤匙,让他一下变节俭也是不能够的。但如果改不了,连察言观色都不会(毕竟杨坚再三提醒过他),这就有问题了。而且他还惹怒了可以说是废立太子的关键人物–他的母亲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是坚定的一夫一妻制践行者,她自己要这样,她要求朝中上下也这样。而杨勇的太子妃是独孤伽罗亲自选的,却无宠,杨勇常常宠幸另外一个姬妾,这本就为独孤伽罗不容。

而太子妃的暴毙,然杨勇陷入了失宠危机之中。

“勇妃元氏无宠,尝遇心疾,二日而薨。献皇后意有他故,甚责望勇。自是云昭训专擅内政,后弥不平,颇遣人伺察,求勇罪过。”

反观杨广:“晋王知之,弥自矫饰,姬妾但备员数,唯共萧妃居处。皇后由是薄勇,愈称晋王德行。其后晋王来朝,车马侍从,皆为俭素,敬接朝臣,礼极卑屈,声名籍甚,冠于诸王。”

虽然生性未必如此,却能够察言观色,投其所好。

杨勇知道杨广有意夺位后,首先是害怕。你说你堂堂太子只要好好表现,有啥害怕的呢?

于是他开始表现了,作庶人村,扮庶人挣表现。

“于后园之内作庶人村,屋宇卑陋,太子时于中寝息,布衣草褥,冀以当之。高祖知其不安,在仁寿宫,使杨素观勇。素至东宫,偃息未入,勇束带待之,故久不进,以激怒勇。勇衔之,形于言色。素还,言勇怨望,恐有他变,愿深防察。”

城府计策 杨广胜

但一入套,白给。到最后还玩起了皇家大忌,巫蛊之术。这究竟是没有城府呢?还是太过天真呢?简直无力吐槽。

这里且不说杨广登基之后的作为。在他即位前,种种如此,可以说是完美太子了。杨勇虽有一定的能力,但比起老谋深算的杨广还是显得太稚嫩。


南阳的诸葛村夫


隋文帝杨坚登基之后,立嫡长子杨勇为太子,但后来被废。杨广即位后,假传文帝诏书,赐死了杨勇。

而实际上,杨勇不仅容貌俊美,生性好学,善于词赋。而且,个性宽厚温和且率真,为人不矫揉造作。更重要的是,在杨坚未称帝之前就担任了很多重要职位,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管理才能都是有目共睹的。

那么,如此优秀的皇太子因为什么而被废?杨广又是如何走上称帝的道路的?杨广称帝之后,他荒淫无道、穷兵黩武、横征暴敛,导致隋朝仅经历两代就开始走向灭亡了。因此,后世多说如果杨勇称帝隋朝就不会是这个结局了。问题来了,杨广真的不如杨勇吗?

实际上,世人对杨广的评价多集中在了他称帝之后的暴政上了,而忽略了杨广的真实才华。其实,对于杨广来说,他不仅是一个美男子,文学素养高。而且也是战功赫赫,这与杨勇一样,甚至说,他的战功比杨勇还要突出。所以,不能说杨广能力不如杨勇。

其实,从另一个方面说,杨勇不适合的当皇帝。这也是为什么身为太子的杨勇被废,而作为晋王的杨广反而成了皇帝。

杨勇被废有这么几个原因,我们参考对比着杨广,就知道杨勇有多么不适合了。

一、杨勇不懂察言观色,不懂皇帝的心思。

杨勇虽然是嫡长子,贵为太子。但说到底,这一切都是杨坚给的。杨坚可以把太子给杨勇,同样也可以给杨广。作为太子来说,最为重要的不是你想怎么样,而是皇帝想怎么样。但是,杨勇不懂的这些。

有两个很明显的例子,他明明知道杨坚喜欢节俭,可是他偏偏要奢侈浪费;他明明知道母亲独孤皇后痛恨男子宠幸众多姬妾,他却很张扬地寻欢作乐,不仅如此,还冷落了母亲精心为他挑选的妻子元氏。

反观杨广,我们都知道他是伪君子,但是人家会做人啊。他知道父母喜欢艰苦朴素,他就轻车简从;知道母亲不喜欢男人三妻四妾,他就只和正妻萧氏腻在一起。试问,面对两个迥然不同的儿子,作为父母来说会更喜欢哪一个?

二、杨勇为人处世不如杨广

杨勇被废有两个直接原因,一个是太过张扬触动皇帝逆鳞,二是杨素投靠杨广。

先说第一点,对于皇帝来说,尤其是在她还在位的时候。他的权力是任何人不可撼动的,他也不允许任何人有一丁点越级的表现,包括太子。然而,杨勇不懂的这些,不懂得一个帝王的心术。有年冬至,杨勇在东宫接受百官的节日祝福,这引起了杨坚的警觉,他认为百官是在奉迎未来的皇帝。还有一次,杨坚挑选武力高强的人为自己的侍卫,但是高颎(杨勇的亲家)以太子的侍卫能力太弱而反对。这又一次,引起了杨坚的不满。

再说第二点,杨勇还是太子的时候,与权臣杨素的关系不是很好。这引起了杨广的注意,于是杨广利用这层利害关系,拉杨素进入了自己的阵营。在杨素的运作下,杨勇很快被废。与此同时,杨广顺利成为太子并且扫清其称帝道路上的障碍。

杨坚病危的时候,杨广露出了真实面目,但是,此时为时已晚。杨广登基之后,杨勇被害死,隋朝也开始走上了灭国的道路。


水墨鄂州


隋朝废太子杨勇不得不说是一个悲情的太子,从一开始确立为太子,受到父母的培养和宠爱但是在生活上的奢侈、宠爱妾室等行为让杨勇一直都不得父母的欢心,父亲隋文帝认为他是一块朽木,母亲独孤皇后不满他贪恋女色。再加上杨广回来了所以杨勇被废黜了,最后还被赐死。
杨勇是隋文帝杨坚的嫡长子,隋炀帝的亲哥哥,杨坚隋文帝登基后,杨勇自然被确立为太子,逐渐跟随父亲参与讨论朝中事务, 担任重要职务。杨勇性格率直,宽以待人,在词赋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出身贵族的他在花钱上很不节制,曾经因为穿着华丽而被节俭的隋文帝告诫。加上杨勇的过度挥霍本来就让隋文帝很不满,加上接受百官的朝见,让隋文帝感觉到威胁,就更不得待见。母亲独孤皇后曾一心为儿子着想一心培养杨勇。杨勇不仅奢华浪费,还很好色,娶了很多的妾室,非常宠爱一个叫云昭训的妾,而冷落了母亲独孤皇后选给自己的正妻元妃,尤其是元妃的突然去世让独孤皇后很不满,并加以怀疑。


一个让父母失望的杨勇,还不好好表现,加上竞争对手杨广的挑唆和杨素的谗言,最后被废为庶人。杨勇从此就没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父亲了,虽然隋文帝临死前发现自己错怪了杨勇,可惜太迟了。杨广继位后赐死了杨勇,子女也几乎被杀。

杨勇本身并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性格过于宽厚耿直,不懂得伪装自己,说白了就是不会玩阴谋。当上太子之后不好好约束自己却继续过着奢靡享乐的日子,逐渐失宠于自己的父母。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一向简朴,一直不喜欢杨勇的奢侈行为,也常常教训过他,可他偏偏不懂得父母的苦心。 文献皇后的嫉妒之心人人皆知,不管谁娶小妾都会引起她的不满。杨勇却不知道讨母亲的欢心,娶了太多废妾室,还不待见母亲指定的正妻,并让她突然死去,触怒了文献皇后。 自己的弟弟杨广这个人聪明狡猾,懂得讨父母的欢心,在父亲隋炀帝面前毕恭毕敬,不敢懈怠,在母亲文献皇后面前有装作不近女色,俨然是一个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好儿子,比杨勇不要好太多。自然让皇帝和皇后起了废太子的心思。

杨勇资质不高,生活又不节制,好近女色,不被隋文帝和文献皇后所喜欢,杨广在他们面前伪装的好形象,导致杨勇被废。 杨勇是历史上比较悲哀的太子,从小就不被隋文帝喜欢,自己还不知道努力。即使后来隋文帝有意培养他,也被认为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不擅长权谋的杨勇在勾心斗角的争位中还是败下阵来,被自己的弟弟亲自赐死。


杰瑞少女


对于太子的能力,太子的废立,历朝历代可不是一件小事,而隋文帝偏偏能轻而易举的,废杨勇而立杨广。

在讨论杨坚的前提下,我们先说说隋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

杨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德高而无道之人。 隋文帝德行之高历来为人称道。他生于寺院,从小被一个比丘尼抚养,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品德,注重个人威仪,能控制感官享受,俭朴,厌恶奢靡。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较高的德行也成为这对夫妻的一种强烈执着,对任何浪费、奢靡、放纵感官、违背礼法的行为都深恶痛绝。 隋文帝虽然德行颇高,但心性的体察功夫并不怎么高,只能说很一般,德高而道薄。用唐太宗的话来说就是“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表现在外就是多疑,总怕别人骗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时就要犯错,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等。 也可以说,隋文帝天生不信任任何人,而妻子独孤氏性格强势,与他有共同信仰、共同的患难经历,对他的决策保持着强烈的影响力,甚至连代周称帝这样的大事都是独孤氏帮他下决心的。


这样一个人,长期执政,出现开皇之治,被人称为“圣人可汗”一点也不奇怪。

太子杨勇是何种人

他容貌俊美,温和率真,为人不矫揉造作,善于辞赋,但杨坚和独孤氏对他却是越看越不顺眼,原因正是杨勇在个人品德方面的“不检点”。 杨勇与父母不同,他喜好奢靡(家中珍宝无数,曾精心装饰一件铠甲,放纵感官,违背礼法的事情也干过。尤其令母亲独孤氏愤怒的是,杨勇宠爱姿色娇美的侍妾云昭训,对太子妃元氏颇为冷落,以致元氏早亡。


更是触及了独孤氏的内心。

那么杨广又如何呢

杨广这个儿子的“完美”表现。 杨广与哥哥杨勇截然不同,他壮志凌云,功绩卓著(灭陈,治理江南等),德行足为天下人楷模(力戒奢靡、不宠侍妾、谦卑有礼,虽然都是装出来的),反倒是颇有父母之风。与此同时,杨广又暗结重臣杨素,不断在隋文帝面前说杨勇的坏话,称赞晋王杨广和德行和功业。


一反一正的对比,隋文帝也蒙了。 以他的智慧,无法看透这种反差,无法看透杨广这个人。似乎也没有专属于自己的情报网络,对杨勇的真实情况也没有了解和分析。在独孤氏和杨素等人的反复劝说下,终于在开皇20年废掉杨勇的太子位,立杨广为太子,同时剪除他认定的杨勇的羽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