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勇軍:公車改革要“管車”也要“管人”

記者從29日在京召開的全國機關事務工作會議上獲悉:近年來全國各地各部門紮實推進公車改革,實行車改的29個省區市均出臺了車輛標識化方案,車身統一噴塗或張貼標識,省市縣三級平均車輛標識化率達到99.4%。(3月30日 新華網)

實行公車改革,其初衷就是要將公車運行的費用降下來,為此要遏制“車輪上的腐敗”,堵住公車私用行為,避免幹部在油費上做手腳,確保公車用於辦公事,節儉高效地運轉,這其中少不了依靠公眾監督。為此,大多數地方為公車噴塗了統一的標識,亮明瞭公車的身份,也一併噴上了舉報的電話,由此徹底將車管好不任性。

如今,省市縣公車標識化率達到99.4%,有的地方甚至能對公車進行實時定位,確保每一輛公車都在監控“眼皮子下”,足以印證“管車”階段已劃上圓滿的“句號”。相信在公車私用的巨大成本代價下,沒有幾名領導願意冒風險,在公車使用上佔點“小便宜”。

但應該看到,管住了公車,並非改革的“終點”,要把運行的成本降下來,打破車輪上的官僚主義作風,以及夾雜在公車運行中的腐敗行為,才是至關重要的內容。但從一些地方改革情況來看,有的幹部因為申請公車困難,下鄉的積極性降低了,用紙面調研代替實地調研,習慣於呆在辦公室;還有的地方幹部所領車補,遠遠滿足不了正常的下鄉交通費用,長此下去難以維持;還有的幹部由於工作性質原因,基本不用下鄉,車補等於變相“加工資”。

管住了車,還需管住人。在公車上打主意、佔便宜,本質上還是幹部的思想作風有問題,一些幹部認為公家的便宜,不佔白不佔,能揩一點油算一點,只顧及到了個人利益。無論是用公家的卡加私車的油,還是用公車辦私事,雖然一兩次產生的費用不多,但日積月累下來,對公車運行保障經費的透支,無疑是個不小的數字。

管住手中的權力,管住謀私的想法,並自始至終堅持到底,才能真正做到,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守住底線,不該用公車的時候絕對不用,能合併出行的不單走,保持足夠的敬畏之心,切實讓公車管理運行得更加“陽光”,更加高效,更加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