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中原王朝從不把朝鮮納入中國版圖?

用戶29389513


沒有什麼從不把朝鮮納入中國版圖,漢就曾在朝鮮設了四個郡,那時候就是大漢的正規行政區域了。



只是後來由於路途太過遙遠,並且在地理位置上比較特殊,朝鮮逐步的脫離了中原王朝的管轄。而特殊的一點就是遼東半島,遼東半島屬於漁獵地區,這和中原的農耕文明是不同的,遼東半島的民族性又各不相同。遼東半島處於中原農耕文化和漁獵文化衝突的地區,而朝鮮半島就正好處於遼東半島身後,完美的躲避了多次中原文化的侵入。



朝鮮半島在三國後期,晉朝時代就完全脫離中原朝廷的管轄。並經過該地區的長時間戰爭,逐步的形成了一個統一朝鮮半島的王朝,但是幾乎每個王朝對中原朝廷都是很順服的,稱中原朝廷為宗主國,自以附屬國自居,而歷代中原朝廷也對朝鮮這個附屬國小弟很是照顧,特別是明朝,朱元璋就規定朝鮮為永不征討之國。大明後期萬曆年間,朝鮮在遇到日本入侵時,大明還直接出兵援助朝鮮,經過幾年的戰爭,打服了日本,並順利的幫助朝鮮復國。

朝鮮在明清時期對待中原朝廷那是非常的尊重和順服的,無論國內大事小情幾乎都會請示中原朝廷,大到皇帝登基,小到皇帝娶媳婦生孩子等等。朝鮮王朝對中原朝廷的記錄也是比較完整和詳實的,甚至有些史料比我們國內的史料還更真實和可靠,比如朝鮮王朝的史料記載就清晰的記錄了孝莊太后曾下嫁給多爾袞,而這個史料在國內是沒有的。



朝鮮王朝在清末期曾經有幾乎被大清直接吞併,直接納入大清版圖,那是因為袁世凱鎮守朝鮮期間,他極力提倡納朝鮮入大清版圖(他認為朝鮮早晚要被日本吞併,不如直接納入大清),這個戰略思路是相當的清晰和明智的,只是大清高層嫌麻煩不願意接納朝鮮半島才作罷。


沉墨I方之城


自唐代中後期,也就是朝鮮的後三國時期開始,中國曆代封建王朝中,真正把朝鮮納入自己的版圖並進行統治的只有元代。除此以外,朝鮮半島都是以附屬國的形式附庸在中原王朝,故而便並沒有必要將其納入版圖。

朝鮮半島中最早成為中原王朝附屬國的是“朝鮮三國”中的新羅。後來白江口一戰,大唐協助新羅打敗日本和百濟聯軍,完成了朝鮮半島中南部的統一,同時新羅對大唐稱臣。可惜8世紀後期,大唐和新羅紛紛陷入內亂,大唐直接分崩離析進入五代十國,而新羅則被高麗所滅,高麗逐統一整個朝鮮半島,疆域已經擴到了鴨綠江。

之後,金國在東北崛起,高麗王朝臣服金國。後來元滅金滅宋,並與1258年佔領高麗,將之變成元朝的“徵東行省”,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將朝鮮納入自己的版圖。可惜,這個維持並不久。元朝滅亡,朝鮮也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手裡,由李成貴建立朝鮮李朝,並向大明稱臣。明滅清繼,朝鮮繼續向清朝臣服。


所以如果你要問為什麼中原王朝一直只需要朝鮮做附屬國,卻不願意統治他,可能是因為那塊地本身比較窮,引不起興趣吧。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對中原王朝來說,既然已經稱臣了,就沒什麼必要統治。而且朝鮮歷代王朝都比較乖,不像西北和北蒙的王族,老是想獨立和造反,就沒必要控制了。

當然了,很多朋友會說漢四郡的時候朝鮮不也是中原王朝的麼?漢四郡時期當時的漢朝控制的僅有北朝鮮,南朝鮮部分還是有自己獨立政權的。所以整個朝鮮半島都是中原政權的僅在元朝了。


三觀粉碎機


中國和朝鮮是山水相連的國家,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朝民族有著傳奇般血脈相通的歷史,其歷史上的交往源遠流長。翻開中國古代史,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脅一直來自於北方遊牧民族和東北的漁獵民族,而隨著航海技術的進步,東面隔海相望的日本也開始覬覦中原王朝,朝鮮半島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朝鮮最早的朝代是箕子朝鮮,箕子是商紂王的叔父,商朝滅亡以後逃到朝鮮半島建立國家,後來周武王就封他做朝鮮侯。戰國時代燕國人衛滿又滅掉箕子朝鮮建立了衛氏朝鮮。漢武帝時代派大軍遠征朝鮮,衛氏朝鮮滅亡,漢朝設置遼東四郡,朝鮮北部直接納入中原王朝版圖。



東漢滅亡後,中原王朝進入三國時代,魏國權臣司馬氏一統華夏,建立西晉王朝,但是西晉是個短命王朝,中原大地又重新陷入五胡亂華的大分裂時期,後來北周權臣楊堅滅掉南陳,結束中原幾百年的分裂時期,重新一統華夏,此時在東北興起的高句麗已經吞併了漢四郡,隨後楊廣三徵高句麗,但是剛結束戰亂的中原百姓渴望和平,民怨沸騰,導致其亡國,而後唐朝建立,繼續攻打高句麗,最終與新羅一起滅掉了高句麗和百擠,而後唐朝和新羅為爭奪對百濟和高句麗故地的統治權而爆發七年戰爭。最後唐朝迫於西部與吐蕃作戰的壓力而放棄百濟故地,但是控制了大部分高句麗故地。朝鮮北部重新納入中原王朝版圖。



唐朝滅亡後,中國歷史上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時期,趙匡胤建立宋朝後,開始對五代十國剩餘的割據政權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北漢的統一戰爭。北宋並沒有完全統一古代中國,但也基本統一古代中國。河西走廊在党項人手裡;交州建立的交趾國,成為宋朝的藩屬國,即越南的獨立。燕雲十六州和遼西、遼東還在契丹手中。終宋一朝都沒有收復燕雲十六州更別提遼東了。隨後中國元明清三朝與朝鮮都是以宗主國和藩屬國的形式存在。


1884年,日本和朝鮮的開化黨發動甲申政變,企圖驅逐清朝軍隊。此時袁世凱率領軍隊鎮壓了政變,穩定了朝鮮的局勢。隨後袁世凱駐守朝鮮半島,並且強化了和清朝的宗藩關係,甚至策劃廢黜朝鮮國王李熙。鑑於朝鮮半島的重要地位,袁世凱也多次建議在朝鮮設省直接統治,但是李鴻章始終沒有答應。而且為了擺脫日本侵略,朝鮮內部有一些人也贊成建立行省,使用大清龍旗。這一切隨著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而煙消雲散,中國也失去了最後一次統一朝鮮半島的機會。


實際上古代中原王朝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直接統治過東北少數民族地區,非但沒有,崛起於東北的遼金清始終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東北始終不能作為中原王朝征伐朝鮮的大後方,從黃河本部核心區勞師遠征,收效甚微,得不償失。東北作為中國本部核心區那也是民國之後的事了。到了近代中國積貧積弱,損失了大片國土至今尚未收回,又何談朝鮮?


小哥話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誰說中原王朝沒有把朝鮮納入中國版圖。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大軍征服衛滿朝鮮,設置了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臨屯郡四郡。

之後的東漢、曹魏與西晉都保留了樂浪郡與玄菟郡。

直到313年,高句麗趁著中原混亂崛起,中國才失去對朝鮮北部的控制,但也控制了400多年。

668年,唐代的大唐軍隊消滅了小霸王高句麗,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平壤的大同江以北的地區全部屬於大唐。

然而,宋代的中國北方被遊牧民族建立的遼國、金國控制。

契丹人和女真人,對於北部多山的朝鮮並不重視,只是一味試圖殺入中原。

趁著中國內戰的有利時機,10世紀高麗統一朝鮮半島,建立了國家,不受中原政權控制。

好景不長,1231年至1273年,強大的蒙古軍隊對高麗發動了9次戰爭。

高麗最終成為元朝的附庸國,失去了主權。

明代,朝鮮和明朝關係不錯,成為大明的藩屬國,向大明稱臣。

而大明也把朝鮮當做臣子,在壬辰倭亂中出兵擊潰日本入侵者,幫助朝鮮復國。

不過,朝鮮是享有軍政自主權的,只是受到明朝的節制而已。

朝鮮國王必須接受大明皇帝冊封以後,才會有效。

清代的朝鮮和明代沒有什麼區別,也是向滿清稱臣,直到甲午戰爭失敗後被日本人控制,最終因日韓合併條約成為日本一部分。

所以,歷史上朝鮮被中國直接統治過,也被我們間接控制上千年時間。


薩沙


有人認為韓國曾經是這個世界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這個世界損失領土最多的國家。當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韓國作為一個自尊心特別強的小國,確實有一些人說出一些讓我們不舒服的話,也做出一些讓我們不舒服的事。但是相當一部分韓國人還是能看清自己的歷史。韓國和朝鮮本來是一個國家,原名為朝鮮。朝鮮在古代歷史中長期都是中國的藩屬國。朝鮮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一個藩屬國,也是最後一個脫離藩屬體系的藩屬國。中國多個藩屬國中,朝鮮和中國的關係非常緊密。如果中原王朝想把朝鮮納入中央版圖也不是不可以。

晚清狀元張謇就曾經隨軍駐守在朝鮮,張謇根據當時的國際情況,提出了關於朝鮮問題的《朝鮮善後六策》。張謇提出廢除朝鮮王國,在朝鮮設立郡縣,將朝鮮納入中國版圖。當時的朝鮮大院君也秘密建議清政府效法元朝,在朝鮮設立行省,將朝鮮行省化,也就是要將朝鮮納入中央版圖。但是當時的李鴻章拒絕了張謇的建議,並且怒斥張謇多事。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如果清政府願意的話,朝鮮隨時可以納入中央版圖,朝鮮的地位實際上等同於中國的郡縣。那麼中國古代王朝為什麼不把朝鮮納入中央版圖,成為中國的郡縣呢。

朝鮮半島大部分區域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其實已經在中央王朝的版圖之內,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在一段時間內也由古代中國民族統治。商周之交,商朝後裔箕子率領一支軍隊在朝鮮半島北部建立箕子朝鮮。西周建立以後,箕子朝鮮成為西周時期的一個封國,西周正式承認箕子朝鮮。春秋戰國時期,朝鮮中北部地區基本上都在箕子朝鮮控制下。朝鮮南部地區是土著的三韓地區,三韓人則是現代朝鮮人的前身。西漢初年,燕國人衛滿率領幾千人進入朝鮮半島,投靠箕子朝鮮。後來衛滿與箕子朝鮮交惡,衛滿推翻了箕子朝鮮,建立了衛氏朝鮮。衛氏朝鮮建立以後,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漢朝承認衛氏朝鮮。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開疆拓土,朝鮮北部也在漢武帝開疆拓土的範圍之內。漢武帝滅亡了衛氏朝鮮,在朝鮮半島中北部設立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等四郡。土生土長的韓國人則是偏居於東南一角的偏遠地區。

三國兩晉以後,高句麗(高麗)逐漸在朝鮮中北部地區崛起。高麗其實由中國古代民族建立,屬於古代中國的一部分。我們現在已經將高句麗申請文化遺產,而且申遺已經成功。隋朝和唐朝時期都曾經遠征過高麗。隋煬帝曾經三次出征高麗,隋煬帝不僅沒有滅掉高麗,還動搖了國本,國內爆發了農民起義。唐朝建立以後,唐太宗也曾經出征高麗。唐太宗雖然沒有滅掉高麗,但是唐太宗卻沉重打擊了高麗。唐高宗時期,派軍隊攻滅朝鮮半島上面的百濟和高麗。在朝鮮半島中北部地區設立督府、州、縣,這一地區被納入中央版圖。朝鮮半島三國中的新羅並沒有被攻滅。後來新羅逐漸統一的朝鮮半島,朝鮮半島第一次實現了統一。之後朝鮮半島基本上被朝鮮人統治。朝鮮半島的歷代政權基本上都和中原王朝保持緊密聯繫。後來的高麗王朝、朝鮮王朝基本上都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高麗王朝和朝鮮王朝基本上都使用中原王朝的年號,比如高麗曾經使用過金朝的年號,也曾經使用過元朝的年號。

蒙古遠征也沒有忘記進攻蒙古,高麗國王投降蒙古,高麗成為元朝的藩屬國。後來元朝為了東征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置徵東行省。元朝時期,中央政府甚至可以在朝鮮徵兵,朝鮮也有將軍參加鎮壓農民起義。徵東行省設立之後,高麗國並沒有消失,也有一定獨立性。徵東行省的最高長官由朝鮮國王兼任。徵東行省和元朝內部各行省雖然有所不同。如果元朝願意,朝鮮隨時都會成為元朝的一部分。朝鮮王朝建立以後,像明朝稱臣,成為明朝重要的藩屬國和保護國。朝鮮內部王朝出現問題,遇到外敵入侵都會請求明朝幫助。清朝建立之後,皇太極曾經出征過朝鮮,征服了朝鮮王朝。朝鮮又成為清朝的藩屬國,而且清朝對朝鮮的控制更加嚴密。如果清朝願意的話,朝鮮也隨時可以成為清朝領土的一部分。甲午戰爭以後,日本控制了朝鮮,中國藩屬體系最終崩潰。

中國古代的中央王朝基本上都是農耕政權,中國古代政權最看重的土地其實是中原農耕地區。古代並沒有現代領土觀念,古代領土的變化也比較頻繁。但我們也會發現中國古代王朝雖然領土版圖不一樣,但是中原核心區域基本上沒有變化。中國古代大多數朝代只要控制了中原地區,就認為自己已經統一了天下。所以中央王朝在中原地區設立郡縣,把中原地區直接納入中央版圖,成為中央王朝的一部分。只有嚴密控制了中原地區,中央政府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財政和兵員。邊疆政權大部分都是遊牧或者漁獵民族,這些地區人口相對較少,經濟形態也和中原地區不同。這裡能夠給中央王朝提供的支持相對比較少。邊疆地區雖然地域廣闊,但是經濟、政治、文化價值遠遠比不上中原各郡。

中原王朝對於邊疆政權的統治方式和中原地區的統治方式歷來不太一樣。古代王朝在中原地區基本上設立郡縣制度或者行省制度,而對於邊疆地區則實行各種各樣的統治方式。比如西漢曾經在西域地區設立西域都護府,利用都護府管理西域地區事務。唐朝時期設立安東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安北都護、安東都護府管理邊疆地區事務。有時候中原王朝也會通過冊封為王的方式解決邊疆民族政權。古代朝鮮大部分時間其實由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統治。雖然朝鮮地區相對於其他邊疆地區,與中原王朝的聯繫稍微疏遠一些。但是整體上也在古代中原政權的控制之下,只不過中原實行的統治方式不同而已。如果中原王朝願意,也可以在朝鮮半島地區設立郡縣。西漢曾經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四郡,唐朝曾經在朝鮮半島設立州縣,元朝曾經設立過行省。所以中原王朝在不在朝鮮半島設立郡縣要看當時王朝的統治政策和統治措施。



雖然漢朝和唐朝曾經短暫時間內讓朝鮮半島郡縣化,但是時間都不是特別長久,而且也沒有把整個半島全部郡縣化。中原王朝在推行郡縣制的時候,也要綜合考慮問題。比如,中央政府設立郡縣的時候要考慮人口多少、經濟發展、民族組成、戰略地位、地理地形等方面。邊疆地區有基本上都是遊牧民族,難以像中原農耕地區那樣設立郡縣制度。中原廣大周邊地區地廣人稀,設立郡縣的成本太高。朝鮮半島的情況也一樣。朝鮮半島主要以山地為主,而且氣候潮溼。朝鮮半島對於古代中原王朝來說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偏遠、貧瘠、落後地區。這一區域在中原王朝看來不適合農業發展,人口較少也難以滿足中原王朝對兵員、人口的需求。在中原王朝看來,在朝鮮半島地區設立郡縣成本太高。中央不僅不能從朝鮮半島得到好處,甚至還要反過來補貼朝鮮地區。朝鮮半島地區的郡縣反而成為中央王朝的拖累。所以中原王朝不太願意在朝鮮地區設立郡縣。在中央王朝看來讓朝鮮成立一個獨立的國家、定期到中央政府朝貢是最佳的統治方式。所以中原王朝才沒有將朝鮮半島直接納入中央版圖。

如果朝鮮半島政權出現不臣現象或者反抗中央王朝,中央王朝便會出兵攻打,甚至直至滅國。只要朝鮮地區安分守己,為中央王朝把住大門、定期朝貢,中原王朝願意讓朝鮮半島保持相對獨立,而不設郡縣。


依稀說史


按照韓國的官方說法,朝鮮族的起源確實有證可查,檀君被公認為是朝鮮半島,朝鮮族的祖先和開發朝鮮半島的第一人,至今平壤近郊還有所謂的檀君陵,但是在很多朝鮮古代的史籍和中國的古文書籍上都記載過另外一個人,那就是萁子,有云是商朝時代的王室成員,與著名的忠臣比干是同宗兄弟,他入朝後創立了萁子朝鮮,這是朝鮮歷史的起點。




進入漢朝,漢在這片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的半島上皆連建立四個郡,這就是著名的漢四郡(發生在衛滿朝鮮被滅後分別為樂浪郡,玄菟郡,真藩郡和臨屯郡),這是中國政權第一次全面控制朝鮮半島,但時間並不長,不久,由三韓(馬韓,辰韓及牟韓)衍化而來的百濟,高麗,新羅讓整個朝鮮半島進入了無休止的內鬥中,這就是朝鮮歷史上著名的前三國。公元611年隋煬帝大舉徵朝鮮,但一敗再敗,這也加速了隋朝後來的滅亡,隋亡後,唐朝繼續伐之,一直到唐高宗總章年間才滅亡百濟,在當地設立了熊津都護府。




朝鮮半島自漢代起,便被劃為遼東屬地,一直到後三國時,其版圖都未到達過鴨綠江附近,一直到明代,隨著朝鮮王朝歷史最英明神武的國王世宗大王的各種操作下,明王朝為了籠絡人心將建州女真部分舊地及鴨綠江以動大片土地贈與朝鮮,現代朝鮮的版圖基本就成形了。

簡短的講完了朝鮮的過去歷史,現在來簡單的說說中國歷史為何一直沒有最終統一朝鮮半島。

首先,朝鮮的上古歷史由中國人創造無疑,萁子作為商朝貴族之後開發朝鮮,在代商後的周朝,其實就是意識上將萁子這個商朝王室後裔分封在了那裡,所以,自周,戰國直到秦,萁子朝鮮和其後面的衛滿朝鮮都和中原各政權和平相處相安無事,一直到漢武帝時期衛滿朝鮮滅亡。



在漢四郡被百濟,新羅取代後,有鑑於半島內鬥不斷,好大喜功的隋煬帝舉傾國之力大舉伐之,但出師連連不利,60萬大軍深陷其間,大量財力人力消耗在那裡,最終導致了隋朝滅亡,幾十年之後,經過唐太宗,唐高宗兩代皇帝的努力才最終征服半島,迫使百濟,新羅納貢稱臣,這些事都深深的影響了後來的中原統治者,面對這片貧瘠又蕭條的彈丸之地,卻花費了大量的財力人力都無法徹底征服,這直接的促使他們放棄了對半島的直接統治。



以元朝當時的實力尚可穩定朝鮮這個後方,但到了元朝行將滅亡,半島也和中原一樣,將元朝實力驅逐出境,1392年,王氏高麗大將李成桂篡國成功,上報明朝代高麗而建國,明廷賜國號“朝鮮”,從此,朝鮮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和北方的屏障存在了數百年。


唯一不能被篡改的歷史是,上國不忍加兵於小國,朝鮮半島能平安存在於今天實在是個天大的奇蹟,中國人以仁慈為本,要不然以我泱泱大國,朝鮮半島老早就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了。


大國布衣


中國歷史上對朝鮮的征服歷程就是一個接受教訓的歷程,這個深刻的教訓就是中原王朝的西方、北方、南方都有大量可以征服的地區,不要再在東方耗費過多的經歷了,得不償失啊。

殷商遺民箕子在商朝亡國之後率領部分中原人在朝鮮半島建立了箕子朝鮮,這個政權在清朝之前是被普遍接受的,但是二十世紀之後卻基本上遭到了朝鮮半島的全盤否定。中原人在朝鮮半島建立的第二個政權便是漢高祖時期燕王盧綰叛變後其流亡的部下建立的衛滿朝鮮。

箕子朝鮮和衛滿朝鮮應該不能被定義為“征服”,而應該是“佔領”。因為當時的朝鮮半島尚未形成完整的政權,尚未發展較高的文明。

漢武帝時期,衛滿朝鮮逐漸強大,漢武帝終於有了一個征服東北的機會。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衛滿朝鮮被滅,變成漢朝的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雖然漢武帝所佔領的只是朝鮮半島的一部分,但是這卻是全球史學界公認的、朝鮮半島上的第一個政權。

此後,朝鮮半島的西北部基本上都歸漢朝直接管轄,為期大約三百年。接著,中國內部出現了大分裂,中原地區連長江、淮河都快保不住了,哪裡還有能力控制朝鮮半島?

終於,隋朝讓中國再次統一,隋文帝和隋煬帝也都以命世之君自居,他們以恢復漢朝疆域為己任。隋煬帝對朝鮮半島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戰爭,從一鼓作氣到為了爭一口氣。然而,《資治通鑑》上有這麼一段記載:

對高句麗的討伐最終成為導致隋朝滅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大唐不能服啊,唐高宗時期,唐朝再次大規模出兵東征,最終在公元668年攻克平壤,建立了安東都護府。但是唐朝消滅的幾乎也只有高句麗而已,朝鮮半島大部分在新羅的控制之中,還好這些地區成了唐朝的附屬,不再搗亂了。

唐朝之後又出現了和晉朝類似的情況,兩宋忙於自保,連燕雲十六州都收復不了,還談什麼朝鮮半島?

強盛的元朝對高麗發動了九次戰爭,用了四十多年才讓高麗臣服,實在有點得不償失。此後明清兩朝,都是採取了比較理性的措施——要求朝鮮名義上稱臣,每年給他們多賜點東西,保證別搗亂就行了。


國史通論


題主的問題有問題。朝鮮是明太祖朱元璋割讓出去的,自秦朝開始,到明朝之前,許多中原王朝都曾經把朝鮮半島的一部分納入中國版圖。

秦朝的遼東郡已經包括朝鮮半島的一小部分。漢朝時在朝鮮半島上進一步擴張,設置了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個郡,一度將半島大部分都納入了中原王朝版圖,之後雖然有所收縮,但仍差不多保留了半島北部,並一直傳至魏晉時期。

西晉滅亡後,朝鮮半島北部也暫時脫離了中原王朝的控制,此後一直到隋朝,這裡都是由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邊疆政權高句麗統治。

唐朝時再度控制了朝鮮半島的大部分,在半島北部設立了安東都護府,在半島南部設立了熊津都督府,熊津都督府後來被新羅兼併,脫離中國。唐朝之後的遼朝和金朝也都控制了朝鮮半島的一部分。元朝時在朝鮮設置了徵東行省,整個半島都被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統治整個朝鮮半島的朝代。

元朝末期,天下大亂,位於半島南部的王氏高麗趁機北上,將邊界推到了半島北部遼金時期的分界線鐵嶺大同江一帶。朱元璋推翻元朝以後,在半島北部設立了鐵嶺衛,繼續控制鐵嶺大同江以北的朝鮮地區。王氏高麗趁明朝立足未穩,派李成桂攻打鐵嶺衛的明軍,企圖將明朝勢力趕出朝鮮半島,卻不想李成桂發動兵變,推翻了王氏高麗,建立了李氏朝鮮。李成桂隨後嚮明朝表示順服,但並未放棄對鐵嶺大同江以北地區的覬覦,仍嚮明廷軟語相求。朱元璋為了對李成桂從內部推翻王氏高麗表示感謝和支持,從而扶持起一個“反元親明”的朝鮮政權,竟答應了李成桂的請求,下令鐵嶺衛內撤,將歷來屬於中國的半島北部的全部土地永久性地割讓給了朝鮮,上演了一出開國就割地的好戲,自此朝鮮半島整個脫離了中國。唉,重八你讓你那些不割地三字經念不停的粉絲們情何以堪啊?


唐遼金元明清


事實上,朝鮮的中北部在中國歷史上曾長期屬於中原王朝管轄。相傳,在商朝滅亡後,紂王的叔叔箕子帶領商朝移民在朝鮮建立了箕子朝鮮。不過,這些記載太過遙遠,真實性難以考證。


兩漢至西晉時期的朝鮮

中原王朝最早開始直接統治朝鮮地區始於漢朝,也就是有名的“漢之四郡”。在秦王朝統一中國後,燕國的遺民衛滿逃入朝鮮半島,建立了一個衛氏朝鮮國。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出動水、陸兩軍攻入朝鮮,滅衛氏朝鮮國,並在其故土上建立了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屬幽州管轄。

當時,漢四郡直接管轄的範圍覆蓋了整個朝鮮半島的北部和中部,只有當時的朝鮮南部地區因為路途遙遠、人口稀少且處於落後的原始部落狀態所以沒有被管理到,這裡也是後來三韓部(朝鮮人的直系祖先)發家的地方。

經歷兩漢、三國、西晉這數百年的跨度,中原王朝依然能夠牢牢控制朝鮮半島的北部地區,期間雖然時有戰亂,但旋即也能恢復。在西晉王朝滅亡(五胡亂華)之前,統治朝鮮北部的是樂浪郡、帶方郡這兩個郡,屬晉朝平州刺史部管轄。

晉朝至唐朝時期的朝鮮

永嘉之亂(五胡亂華)爆發後,中原大亂,西晉王朝也逐漸滅亡(匈奴人陷洛陽、長安)。在此後兩百多年時間裡,由於中原王朝一直內亂,所以失去了對朝鮮半島的管轄力。

公元313年,高句麗奪取了樂浪郡;公元404年,高句麗趁中原內亂,越過鴨綠江奪取了遼東半島;公元475年,高句麗奪取帶方郡。至此,中原王朝在朝鮮半島的勢力全部被高句麗人連根拔起,就連本國的遼東地區也被高句麗人攻陷。

一直到200多年後的唐高宗時期,中國軍隊才消滅高句麗,奪回屬於本國的遼東地區(在唐朝以前,隋文帝、隋煬帝也因遼東問題去討伐過高句麗,但都沒有成功)。

不過由於朝鮮本部已脫離中國太久,所以唐朝也未能恢復當年“漢之4郡”在朝鮮的最大版圖。但終唐一代(唐滅高句麗之後),仍能有效管轄到大同江以地區(朝鮮北部)。
(西漢的幽州刺史部,朝鮮境內為漢四郡)

明朝時期的朝鮮

元朝時期,蒙古軍隊在朝鮮北部仍有大量的衛所。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為了安撫朝鮮方面,才大筆一揮將整個將鴨綠江南部全部劃給了當時的李氏政權(李成桂),並以“朝日鮮明”之意為李氏政權定名為朝鮮。而李氏朝鮮感恩戴德,也成了明朝身邊最忠心的“馬仔”,至此近代的中朝邊界已基本形成。

總體來看,朝鮮北部在歷史上曾長期受到中國統治,所以深受漢文化的影響。但由於朝鮮物產貧瘠、路途遙遠、叛亂不斷等因素,所以中國古代對朝鮮的統治也是斷斷續續的。


世界人文通史


歷史上朝鮮與中原王朝雖然關係密切,但不得不說不管是歷史上還是今天,始終都沒有出現朝鮮可以毫無顧忌完全放鬆的加入中原王朝,或者說被中原王朝納入中國版圖的條件,也就是說把朝鮮納入中國版圖,說起來汪洋恣肆,其實就是一廂情願的自說自話。(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什麼條件都不考慮,就要歷史上的中原王朝把朝鮮納入中國,憑什麼啊?難道說人家天生就該是兒子輩的,說納入就納入了,歷史上朝鮮與中國關係最密切的莫過於商朝貴族萁子建立的箕子朝鮮。

就算是這樣,箕子當時在商朝那就是政治犯,被迫害的那也算,與中原王朝的的關係避之唯恐不及,還要他把在朝鮮建立的國家交出來,下一步就是把腦袋交出去唄,只要腦袋沒病,這種事情發生的幾率還是比較小的。


唐朝的時候朝鮮地區的高句麗、新羅的確與唐王朝關係密切,但那是兩個平等的主權國家的正常交往,即使人家覺得你在政治、經濟、文化、藝術、軍事等等方面全部佔優,那也不是說人家就要被納入到你的版圖。

一句話寧做雞頭不當鳳尾,真要是先進就等於可以把別的小國小王朝納入版圖,美國是不是應該把與他關係親近的所有國家都納入版圖嗎?這不就是強盜邏輯嘛,山大王都比官府的二把手活的滋潤痛快。

再說到清朝宗藩體制下的朝鮮,那時候朝鮮的確唯清朝馬首是瞻,但這並不等於說朝鮮願意成為清王朝的一部分,即使袁世凱當太上皇當了好多年,但是外來的和尚,早晚還得回到自己的廟裡,自古以來,就沒有形成過中原王朝把朝鮮納入版圖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