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玉米整粒、粉碎、碾压哪种方式喂羊消化吸收效果更好?

学习养殖技术、了解最新行情,在线咨询养殖难题和老师零距离交流,请点击右上角

关注↗猪大夫在线。

肉羊和其他产奶类食草动物的最终产品形式不同,所以在饲养方式上应加以区别,其饲料搭配应考虑以提高产肉性能为主,广大的饲养者对于这个问题往往认识不足。

食草动物由于其生理特性,大部分的营养成分来源于青饲料,而这不能满足动物体内的营养需要,尤其是能量的来源明显不足。针对这一技术问题,国内外的食草动物研究专家进行了大量探索研究后,提出食草动物在饲喂青饲料时应配合一定比例的能量饲料,以提高产肉性能。

玉米整粒、粉碎、碾压哪种方式喂羊消化吸收效果更好?

能量饲料的首选原料是玉米,因为玉米中淀粉含量高(72%~74%),易被消化吸收,且利用率高。但淀粉在瘤胃内由于发酵导致葡萄糖供应受到限制,使代谢能转化为净能的效率降低,从而降低肉羊生产性能。所以,如何对玉米进行加工处理,以改善和提高瘤胃及消化道总的营养利用率,成为玉米应用于草食动物的重要技术问题。

目前,常用的玉米加工处理方法有粉碎和碾压,但饲喂效果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参差不齐。本文应用了不同加工处理方法的玉米进行肉羊增重效果试验,以获得肉羊对玉米利用效率的准确数据,为饲养者提供一个最佳的肉羊粗精料配合饲养法。

1、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挑选断奶后1~2月龄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湖羊36头(其中母羊18头,公羊18头),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头,公母各半。第一组饲喂粉状玉米的混合精饲料,第二组饲喂压碎玉米的混合精饲料,第三组饲喂整粒玉米的混合精饲料。

表1 羊的分组及饲喂情况

组别 头数 玉米 不同粉碎度的混合精饲料混合精饲料日喂量(kg/头) 青料日喂量 (g/头)

一组 12 粉状 玉米 0.35 1000 试验

二组 12 压碎 玉米 0.35 1000 试验

三组 12 整粒 玉米 0.35 1000 试验

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所有试验羊统一饲养在松江区石湖荡镇木页羊业种羊基地内,全面消毒、防疫、驱虫,经7d预试期后转入为期60d的试验期。实验全程时间为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

1.3 饲养管理

试验动物全部采用舍饲,自由饮水和采食,饲喂精饲料时间为每日早8:30和晚4:00。

准时饲喂青饲料及定量补饲。 混合精饲料,混合精饲料根据生长肉羊营养需要配制,其中主要的能量饲料玉米采用不同的粉碎度,配制成混合精饲料。每日打扫一次卫生,三个组除混合精饲料中玉米破碎加工度不同外,其它管理方式相同。

1.4 体重测定

分别于正式饲养期的第1d和第2d,连续2d在上午饲喂饲料前对试验羊逐头进行空腹称重,两次称重的顺序相反,以两次体重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羊的初始体重。正饲期中每隔15d再称重一次,计算平均日增重。试验期间同时观察青饲料的采食状况。

1.5 玉米淀粉的消化率测定

在同期试验中,选择健康无病、体重相近、年龄在2~3月龄的青年湖羊6头,安装真胃瘘管,公母各半,分成3组,每组一公一母,分别在3、6、12、24、48h各时间节点,用硬塑料管从真胃中抽出真胃食糜进行玉米淀粉消化测定。测定方法参照GB5009.9-85中介绍的酶水解法进行。

1.6 瘤胃微生物消化测定

按照OVSKOV尼龙筛网法测定瘤胃中不同破碎加工的玉米被微生物消化的情况,每头试验羊分别经瘤胃瘘管口装置5根装有尼龙筛网袋的25cm软塑料管。每根软塑管上绑有3个尼龙筛网袋,每袋里面分别装有5g粉状、压碎、整粒玉米样品。尼龙筛网规格为280目;尼龙袋在瘤胃内的培养时间为3、6、12、24、48h,每个时间节点取出一根软塑管,并对尼龙筛网袋中的样品进行测定。测定时用自来水冲洗尼龙袋,直到流出液为无色为止,然后烘干尼龙袋,再计算样品干物质(DM)在各时间节点的消失比率。

1.7 瘤胃液pH值测定

将瘤胃内容物的食糜样品15g放入200ml的带塞三角瓶中,加入去离子蒸馏水140ml,摇匀,取出滤液50ml用雷磁PHS-3C酸度计测定pH值。

1.8 瘤胃中原虫数量测定

取经福尔马林处理的瘤胃液样品充分振荡,准确吸取 2ml于试管中,然后加入3ml原虫染色液(配制方法:甲基绿0.5g,氯化钠8.5g溶于1L蒸馏水稀释10倍的福尔马林溶 液)充分混匀,放置过夜,待检计数。取经改装的血球计数板 4块(计数室深0.4mm),每块选4个视野共16个视野在低 倍镜下计数(原虫核被染成深绿色),取平均值a计算原虫 数。按公式ac/b计算(其中c为稀释倍数,一般为5,b为每视野所含液体体积0.8×10-3)。

玉米整粒、粉碎、碾压哪种方式喂羊消化吸收效果更好?

2、结果与分析

2.1 增重结果

表2显示不同加工处理玉米的日增重试验结果,其中第三组总增重最高,为5.5kg/头,日增重达到91.66g,明显高 ・23・《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6年第1期 于其他两组。第二组次之,第一组最低,日增重仅为67g。 表2 增重结果 (单位:kg/头、kg、g) 项目起始平均体重 期末平均体重 总增重日增重 试验一组12.52±0.4816.50±0.624.0267试验二组15.31±0.2420.11±0.424.880试验三组 11.75±0.37 17.25±0.27 5.5 91.66

2.2 玉米淀粉消化率

不同加工方式的玉米在真胃中淀粉消化率的变化见图1。结果显示,在48h时未加工玉米淀粉消化率明显高于加工玉米,其变化速度在24h时快速上升,达到20%左右。淀粉消化率最低的是粉状玉米,在48h内基本上没有变化,低于5%。

图1 三种玉米加工类型的淀粉消化率变化趋势

2.3 瘤胃中玉米被微生物消化状况测定结果

三种不同加工形式的玉米被微生物消化的趋势无交叉影响,在48h内差异基本保持恒定,但三者中粉状玉米的消失率最高,从起始时的60%直至48h的近100%;整粒玉米则最差,48h时仅为20%。所有的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微生物消化的效果也随之增加(见图2)。

图2 瘤胃内玉米的消失率(%)

图3 瘤胃液pH值的变化

2.4 瘤胃液pH值测定结果

瘤胃内pH值的测定结果见图3。结果显示,饲喂三种不同加工方式的玉米后,pH值有明显的变化,尤其是饲喂粉 状玉米后的变化,在12h内瘤胃的酸度快速下降,接近4.5左右;饲喂压碎玉米次之,为5.5左右。而饲喂整粒玉米的瘤胃酸度基本恒定。

2.5 瘤胃内原虫数的变化结果

瘤胃原虫数的结果与pH结果相似,饲喂加工玉米的动态趋势比饲喂未加工玉米的变化大,且也是饲喂粉状玉米后的变化要大于饲喂压碎玉米(图4)。 图4 瘤胃内原虫数的变化

3、讨论与小结

3.1 测定瘤胃中不同破碎加工玉米被微生物消化的结果(图2)显示,粉状玉米被微生物消化的速度最快,在48h消 失率为95.3%;压碎玉米其次,在48h的消失率为76.8%;整粒玉米被微生物消化的速度最慢,在48h的消失率仅为 20.3%(P<0.01)。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玉米的破碎加工度 越高,其在瘤胃中被微生物消化的速度越快,成正相关。

3.2 测定瘤胃中食糜的pH值的变化

(图3)数据显示,在 饲喂含有不同破碎度玉米精饲料以后,随着玉米破碎度的提高,瘤胃pH值相应降低,则酸性升高。饲喂粉状玉米降得最低,饲喂压碎玉米的其次,饲喂整粒玉米的pH值降低最小, pH几乎不变。

3.3 测定瘤胃中原虫数量的变化

(图4)数据显示,随着玉米破碎度的提高和瘤胃酸度的升高,瘤胃内原虫数却相应地减少,成负相关。因为原虫在瘤胃内的存活有一定的最适合酸碱度要求,而且反刍动物是草食动物,粉状玉米在瘤胃内被微生物发酵产生较多酸性产物,酸性增强,pH值降低到6以下,低于原虫存活的环境条件,不利于原虫的生存。

3.4 测定饲喂不同破碎加工玉米在真胃中的玉米淀粉消 化(图1)数据显示,随着玉米破碎度的提高,真胃中玉米的可消化淀粉消化量反而减少,呈负相关。因此,减低玉米的破碎度,防止玉米在瘤胃内过早地被微生物消化,是提高反刍动物对精饲料玉米利用率的必要措施。

3.5 测定饲喂含有不同破碎加工玉米精饲料对青年湖羊 日增重(表2)影响数据也反映出,饲喂粉状玉米的试验羊日增重平均值为67g/d;饲喂压碎玉米试验日增重平均值 80g/d;饲喂整粒玉米试验羊的日增重平均值达91.66g/d(P<0.01)。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玉米破碎度的升高使瘤胃中 微生物消化增强,过瘤胃保护降低,营养成分损失增多,不利于反刍动物对玉米的吸收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