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巢湖洪家疃:记芜湖(汤沟镇)洪埂三代人寻根认祖情结


巢湖洪家疃:记芜湖(汤沟镇)洪埂三代人寻根认祖情结



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回乡看望老母时听到了父老乡亲主动向我说起了前些年,在芜湖二坝挑江堤竣工时,受到了当地宗亲热情宴请……这次我利用暑假顺路便走访了该村宗贤全家。在芜湖二坝(原隶属于无为县)江堤沿线,问询后得知有好几个洪埂村。一问他们都说是祖上从江南徽州迁居过来的。其中离汤沟镇约二里远洪埂村,便是清代后期古巢始迁祖宽公后裔,遇天灾干旱时逃荒到此择水定居下来的。


巢湖洪家疃:记芜湖(汤沟镇)洪埂三代人寻根认祖情结



我依据乡亲们提供的线索,乘着当时八十年代乡下通行的“崩崩崩”三轮车,好不容易找到洪作炳生产队长。村上老长辈洪德玉宗杰是作炳队长的父亲,一听说老家洪家疃来人走访联谊,喜出望外,便一把紧紧拉着我的手说:老家来的,一家人!一句话暖了我的全身,初次见面的陌生感全然消失。这位个头不高,留着小胡须,身板硬朗,精神矍铄的长辈,一见如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炳宗亲弟妹全家,初次见时呈现的热情气氛,更是令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交谈中,我拿出了《洪氏宗谱》复印件(洪家疃德升家民国版)。晚上,我也简单作了自我介绍及老家概况,也谈了续修宗谱的看法和展望。


巢湖洪家疃:记芜湖(汤沟镇)洪埂三代人寻根认祖情结



德玉长辈晚上与我作了深谈,我们先辈是克字辈克顺、克广、克华三兄弟天灾大旱逃荒到这里的。这个地方原名叫黄丝滩。繁衍生息至今到伦字辈,共有七代,现有三十多户,约有180多人口……我们是枝叶同根呵!

他谈话中讲到平时日常生活,过年节时,一再告诫晚辈子孙们要孝敬长辈,要懂得感恩!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黑鱼是孝鱼:老黑鱼老时眼瞎了找不到吃的会饿死,它的子孙黑鱼就游钻老鱼口中,牺牲自己把自身奉献给老鱼充当食物!何况我们人呢?!老人也深谈了解放前抗战胜利后1946年发生在村内一件“大事”,结果我洪氏上下全村“跑反”躲仇,不能回家生活、生产……最后还是找到张治中将军的舅舅洪子远,他在邻县做县长,通过他与本县县太爷从中斡旋,调停。最后平息。我们全村洪家人才敢回到家安居生息。我们洪氏家族从此永世不忘老家人先辈的恩德!


巢湖洪家疃:记芜湖(汤沟镇)洪埂三代人寻根认祖情结



作炳也接着对我说:记得是当年十月份的事。我打听的这次挑江堤民工中不少是老家洪家疃一带来的,就和各家当事人商量,家家捐点钱,由我来按户头起款,等加固江堤竣工,我们各家出来人一同与老家宗亲喝酒干一杯!一来表示感恩老家人;二来表示我们后辈没有忘记宗亲,老家,以后好联系,来往当亲戚行走,加强感情啊!结果得到全村人赞同。我记得那天连带我们本村自家,约开有十桌人,本村约有四桌人。当时呵,好不热闹!也算是异乡遇故知吧,喜出望外!济济一堂,其乐融融!


巢湖洪家疃:记芜湖(汤沟镇)洪埂三代人寻根认祖情结



这在当时农村物质、经济条件尚困难情况下,格外使人感到既意外,又惊喜!令人难忘:直到今天。这些当年挑江堤的民工及其家人,一提到此事,都是兴奋不已,难以言表!这件宴请老家人在当时十分稀罕,甚至可以说还冒有风险:当时人们头脑中还残存极左观念;以阶级与阶级出身观点看待人与事,叙宗亲,寻根问祖等尚没有人集体行动,义举过。这是洪氏宗亲洪德玉、作炳义举;也是生产队长作炳心中有宗亲大爱的壮举!


巢湖洪家疃:记芜湖(汤沟镇)洪埂三代人寻根认祖情结



此后几年,每到春节前,德玉老人都要徒步到老家洪家疃过年,一连要好几天才能到达!家里儿孙们多次劝阻,怕老人独行无人照料不安全;多次给路费让他乘车去都不行。我想,只能这么来解释:他老人家就是有信仰回族宗教徒在虔诚地到麦加城去“朝圣”!他要在过年时不忘安葬在老家的祖宗去祭祀,朝拜!虽阴阳两隔久远,也要禀告先人们一些人和事:要说几句掏心窝的话,聊以自慰!从人性角度来讲,这不是伦理悖论。一千五百年前东晋田园大诗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说的好“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何况人呢?!华夏炎黄子孙均有寻根认祖的权利和情结。


巢湖洪家疃:记芜湖(汤沟镇)洪埂三代人寻根认祖情结



又过了几年,我和同龄本村长辈德军(张洼小洪村,属洪疃村北份,已于2001年底病故)再次顺路走访洪埂村,长辈德玉与作炳全家同样热情,诚挚的接待了我俩。互相交流了一些有关情况,也一致期盼把宗谱续好。德玉老人家对老家魂牵梦绕,心中有大敬大爱;老家对他是内心的召唤!不幸的是老人家已于2008年10月作古,身前未看到宗谱付梓,十分遗憾,更使我们后辈感到愧疚,自责!直到去年十月份,我与宗杰作炳仁弟再次在柘皋开宗谱续修首次代表大会见面时,一见面就拥抱在一起,千言万语,一言难尽!我们拍照以作留恋……如今,盛世修谱: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三“足”相辅相成,维护社会稳定。修家谱是继续、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现在作炳的儿子晓勇继承了先辈的遗愿,利用高科技互联网微信,不断在为这百年修谱大业分忧,出力奉献,小青年难能可贵!洪埂先辈开枝散叶七代人约160年左右至今有185人,可谓瓜瓞绵绵,枝繁叶茂,是他们仁行天下,荣耀华夏的善报必然结果!这次百年大计续修宗谱中,人口信息登录、缴费等,在海内外四十余处中,就数洪埂村做得最早、最齐、最好。这与他们三代人的人格魅力、工作认真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


巢湖洪家疃:记芜湖(汤沟镇)洪埂三代人寻根认祖情结



百川归海;山阻石拦,也挡不住大江要东流的趋势。寻根问祖情结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潮流!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