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尬聊”,限價與高週轉

“尬聊”,限價與高週轉

  • 關注秦朔朋友圈
  •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170篇原創首發文章

這一邊,成都七月爆發了兩次大規模維權事件——50多個樓盤、近千名維權者們頂著烈日,唱著國歌,喊著口號,集中維權。另一邊,做了“宇宙第一”的某某園踏上風口浪尖,從“五星級的家”到“五星期的家”,該品牌下南京千名業主攜老扶幼,在高溫下苦苦維權。

再加上前幾天更有媒體爆料,某房企高管曾在博鰲論壇上提出“這兩年房屋質量最差”的論斷。他說,“這兩年,我一直勸身邊的朋友同事不要買房。有些同事,可能因此錯過了這波行情。但我告訴各位,你買到的可能是最差的房子”。

很多人把這輪維權潮歸於:限價高週轉。前者是地方政府行為,後者是開發商經營策略,本來跟買房者都沒有直接聯繫,但其後果都由買房者在買單。

“尬聊”,限價與高週轉

限價下的尷尬

限價帶來的尷尬,首先是一二手市場嚴重倒掛,導致了新房“萬人搖”的空巷。限價的一手房,與在售二手房存在嚴重價差,“搖到就賺一百萬”的呼聲絡繹不絕。每個搖號者都懷抱A股牛市打新的心態,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貪便宜”。

限價還帶來了土地市場的“涼涼”。今年七月,蘇州集體流拍了六宗土地,現場根本沒有開發商報名;杭州土地市場也受冷,哪怕是幾周前還在“萬人搖一搖”的熱點板塊,也有土地遭遇流拍。而其他位於核心板塊的幾塊宗地,也是底價或者低溢價成交。

不僅蘇杭,哪怕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強一線,也照樣遭遇流拍:7月上海掛牌一宗楊浦區宅地,距內環高架約1.5公里,周邊地鐵4、8、12號線,以及在建18號線,到人民廣場僅8站路——這樣的市中心,“照流不誤”。

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一線城市土地流標13宗;二線城市流標154宗;三四線城市流標高達629宗,合計796宗,是去年同期流拍土地365宗的一倍有餘。

“尬聊”,限價與高週轉

土地市場遭受如此冷遇,與目前的限價以及其他政策不放鬆大為相關。今年上半年開盤的項目,很多是在2016、2017年的大牛市拿的地,本身溢價率就不低。限價形勢下,開發商要麼不敢開盤,要麼放棄利潤,沒有回籠資金,哪裡有錢拿地?

相比沒有錢,更重要的是“沒有膽”。前幾天,住建部召集部分城市在瀋陽開會,要求“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對“樓市調控不力的城市堅決問責”——以前的官方用語向來是“遏制房價快速上漲”,現在連“快速”二字都沒有了。漲價要問責,中央問責地方,地方問責誰,大家想想也知道了。沒有上漲動力,就沒有利潤空間,沒有利潤,哪來開發意願?

最後,限價引發了一系列房屋產品質量問題。拿地是為了賺錢,開發商又不是造疫苗的,沒那麼多的暴利。熊市房價低,牛市地價貴,開發的利潤也有限。現在限價了,怎麼賺錢?

首先自然是產品減配,當初樓書上的園林景觀、大堂泳池等,能減則減,能降則降。成樹變成了樹苗,電梯換了品牌,大理石拼花改成了瓷磚,如果是精裝房,配置自然也低了幾個檔次。

其次,對於拿了高價地的開發商,限價很可能意味著虧本。那更容易在車位、裝修上玩起貓膩。就在一年前,杭州某樓盤,房子限價二萬,搭配車位八十萬。當然,曝光後被立即整改叫停。但去年也成交了不少“天價”車位。這一些,維權的“業主”買房的時候就不知道嗎?

誠然,政府限價的原意是好的,也確實讓熱過頭的樓市能夠最快速地剎車。但治標不治本,且副作用巨大,未來的隱患應該還會陸續體現。

“尬聊”,限價與高週轉

談虎色變的“高週轉”

大量維權除了限價因素以外,還有一個熱點,就是所謂的“高週轉”。高週轉,在業內已經不算稀奇。早在2012年,樓市被稱為開啟“白銀時代”,進入“下半場”之際,高週轉就成為了眾多房企的共識。也就有了所謂的“456高週轉模式”:4個月開盤,5個月現金流回正,6個月滾動到下一個項目——這要求各環節都要快速推進。

只是隨著某某園事件的發酵,市場對高週轉存在較多的誤解。這裡有必要糾正:

首先,高週轉並不等於質量差。很多一二線城市,採用的多是裝配式建築,即預製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築。相對於傳統現澆建築可縮短施工週期大概30%。

早在2003年,萬科就在東莞成立住宅產業化基地,致力於“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到2016年,萬科工業化開工面積為2254萬平方米,佔比為83.4%。萬科以外,其他開發商也陸續跟進。根據住建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前10月,全國已落實新建裝配式建築項目約1.27億平方米。隨著技術的成熟與發展,工期短不等於質量差。質量安全問題,關鍵在於施工管理。

其次,高週轉來自成熟的標準化。全國排名前20的開發商,差不多都擁有了自己成熟的產品體系。只是在不同的城市進行復制落地。這為項目在項目研發、設計施工、推廣渠道等環節大大節約了時間。大量的標準化落地,可能會有首入新城市的項目“水土不服”,有一些設計上的瑕疵與當地生活習慣不符,也少有大的硬傷。

最後,高週轉有利於“淘實惠”。高週轉對銷售業績的考核要求非常之高。在流量的要求下,對溢價就不會有太高追求。因為工程進度快,房源可以拿得多推得快;因為要求銷售量大,所以價格也不會太貴。抓住項目大量出貨的窗口期,反而是置業的好時機。

“尬聊”,限價與高週轉

在筆者看來,無需恐懼“高週轉”:一來,現在都是上市房企,它們都有融資成本,對速度和規模都有要求,市面上絕大多數項目都會是高週轉的;其次,是不是高週轉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的管理與執行力,買房不單看開發商名氣,更重要的是口碑;高週轉既有利客戶實惠買房,也有利市場供應充沛,某種程度上抑制了房價。不能將個案管理上的漏洞,簡單粗暴地歸在“高週轉”的頭上。

無論限價還是高週轉,都不應該是買房者關注的重點。與其研究開發商該關心的事兒,不如想想自己的需求,好好打探開發商在當地的口碑——現在隨便買個小區都是全國二十強,規模大比不上口碑佳,是否信得過,得去它交付過的樓盤多轉轉,跟老業主聊聊。還是那句話,冷靜是稀缺資源。有些便宜不便宜,有些“可怕”也不可怕。

“尬聊”,限價與高週轉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尬聊”,限價與高週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