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王明宇公馆:沈阳首家“奉系府邸”图书馆

王明宇公馆:沈阳首家“奉系府邸”图书馆

俯瞰大东区图书馆(原王明宇公馆旧址)

蜿蜒的北运河,平静地流淌。两岸绿树,簇拥着这条玉带,洒下两条漫漫浓荫。四周万籁俱静、绝无纤尘,唯有不时驶过的列车,搅动这闹市中少有的恬静。在跨越北运河铁路的路北,一个红顶灰墙的建筑群端然矗立。6月8日,记者步入这座端庄典雅的建筑群,领略了她的风采,探寻了由此引发的“奉海铁路”其人其事。

旧貌新颜

这座建筑群,位于大东区如意五路14号。正门券顶上方,镶嵌着“大东区图书馆”6个金字。人们殊不知,这里,曾经是奉系政要、“奉海铁路”总办王明宇的府邸。

大东区图书馆馆长王文风介绍说,这座王明宇公馆,又称“总办府”,占地面积5190平方米、建筑面积3260平方米,为“中日混合式”建筑。该建筑群坐北朝南,由围墙、门房、主楼、厢楼、花园组成。其围墙底部及上半部,采用大块毛石、红砖砌筑。院门为拱券式,两侧有10余间青砖起脊门房。

王明宇公馆主楼、厢楼均为“东洋式”二层建筑,砖木结构。其建筑格局别出心裁:平视正面,呈“凹”字形;俯瞰,则为“器”字形。即由主楼,东南、西南、西北方向3座厢楼,东北方向后罩房,以及花园组成。整座建筑布局精巧,主楼、厢楼、花园之间,由曲折檐廊、宽敞木质楼梯相通,使得楼群之间顾盼勾连、畅通无阻。4个各自独立的慢坡,形成“协和式”屋顶,上铺水泥瓦。方形廊柱排列整齐;廊柱之间,以“宝瓶式”护栏连缀。

王明宇公馆主楼、厢楼,分别设有大门、侧门;二楼南侧,为“凹”字形开放式阳台;主楼东北端,有10余间平房;中间为花园,四周亦饰有“宝瓶式”护栏;东、西厢楼正面山墙之上,各设一个八角形瞭望亭,既可登临远眺、观花赏月,又为主体建筑增添了几许美感。

王文风馆长介绍说,王明宇公馆与奉海站(铁路东站)为同期建筑,虽经80余年风雨剥蚀,仍不减当年风韵。2005年,本着“修旧如旧”原则,大东区政府投巨资,对王明宇公馆进行了全面修缮,在保持原有风貌基础上,将其原来的砖木结构,改为框架结构。王明宇公馆修缮竣工之后,2007年4月29日,大东区图书馆正式开放。

如今,“王明宇公馆旧址”,已被列入“沈阳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北镇达官

大东区图书馆二楼“王明宇展厅”,以珍稀的历史照片、各类文字影印件、图表、实物等资料,介绍了王明宇生平,及其府邸状况。

王明宇,本名王镜寰,1883年出生于锦州市北镇,曾任奉天省东丰县知事、奉天官地清丈局总办、奉海铁路公司总办、东三省交涉总署署长、外交部驻辽宁特派员等职。1935年3月2日,王明宇病逝于武汉,卒年52岁。

“王明宇展厅”中,还陈列着当年诸多军政要员为王明宇题写的挽联。万福麟(见本报3月1日B6版《小楼昨夜东风长忆抗战将领》一文)挽联为:“雕鹗正摩霄夜雨楚江摧劲翮;龙蛇悲发谶春风故国吊英雄。”抗战名将、国民党29军军长宋哲元挽联为:“邦国惜人亡塞北更增同泽感;江楼乘鹤去辽东应有化身归。”

“奉海”总办

史载,1904年,爆发了掠夺我国东北资源的“日俄战争”。结果,日寇攫取了“东清铁路”支线长春至大连的铁路,及其附属地,改称“南满铁路”。1906年,日寇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通过“南满铁路”及其附属地,疯狂掠夺东北资源,并实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全面侵略。

张作霖主政东北后,为摆脱日寇控制,便筹划在“南满铁路”东侧,铺设奉天至海龙的铁路,与日寇争夺铁路建设权、经济权、军事运输权。1922年,张作霖听从总参议杨宇霆、代省长王永江等人的意见,制订了修建纵贯东三省的铁路东、西干线计划。其中,东干线由奉天起,经海龙、吉林到呼兰,连接奉、吉、黑三省;西干线由打虎山起,经通辽、洮南、白城子到齐齐哈尔,连接奉、黑两省。

1922年下半年,杨宇霆建议,首先铺设东干线南段的“奉海路”。王永江积极支持、筹备修筑这条铁路。但是,“奉海路”干支线,全被日寇不平等条约限制。于是,张作霖便责成王永江与日寇交涉,收回铁路修筑权。

1925年春,王永江在八王寺设立了“奉海铁路建设筹备处”。同年5月14日,成立了“奉海铁路公司”,由奉天省政务厅厅长王镜寰(王明宇)为公司总理;原四(平)洮(南)铁路总务处处长、技师陈树棠为技术长。

官商合资

当时,囿于财政不充裕,代省长王永江,便决定招募商股,以补充官方资金不足,暂定“奉海铁路”由本国投入资金奉大洋2000万元,官、商各投资一半。其中,“官股”由奉天省财政厅投资,东三省官银号支出;“商股”在各大银行、各商民中募集,确保筑路资金来源。该公司章程明确规定:“入股者以本国籍人民为限”,公司股票为记名式有价证券,股票可在中国人之间转让,“不准转让或抵押给外国人”。

情系铁路

王明宇公馆所在位置,当年远离市区,荒凉而偏僻。王明宇为何将豪宅建在此地呢?史料记载,为冲破日本侵略者垄断东北铁路的蚕食巨网,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曾前赴后继经营“满铁包围圈”,即修建奉天两侧的“大通线”(大虎山至通辽),以及自奉天向东北方向延伸的“奉海线”(奉天至海龙)。当时,王明宇便是“奉海铁路”总办。

作为中国人在东北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奉海铁路”所有施工设计,均由中国工程师担任,并且不取外资、不借外力。为方便调拨资金及建材,王明宇设立了东北银行、东方商栈、太平木业公司等,均由他兼任总经理。“奉海铁路”历时3年完工。

为便于修筑“奉海铁路”,王明宇便把府邸建在贴近铁道、临近奉海站(东站)的大东区如意五路。那时,王明宇经常站在府邸楼顶的八角形瞭望亭内,观察东站、“奉海铁路”的建设情况。

自主铁路

史料记载,“奉海铁路”是奉系军阀用自有资金和技术,修建的官商合办铁路。

“奉海铁路”建成之前,东北没有中国人自己的铁路。“奉海铁路”干支线营业里程总长337.1公里。其中,干线自奉天经海龙县至朝阳镇,全长263.5公里;支线自梅河口至西安县(辽源)及煤矿,全长73.6公里。1925年7月,“奉海铁路”开工;1927年12月,铁路干支线基本完工。1929年4月,随着奉天改名沈阳,“奉海铁路”改称“沈海铁路”。“九·一八”事变后,“沈海铁路”被日寇掠夺,复称“奉海铁路”;抗战胜利后,恢复“沈海铁路”名称。

竞争“满铁”

“奉海铁路”沿线地势险峻,工程艰巨,全线除需建设279座桥涵外,还要凿通老虎岭、西岭山两座隧道。筑路者开通了490米长的隧道之后,使得铁路全线提前9个月竣工,并且在质量上高于日寇修筑的铁路。

“奉海铁路”建成后,沿线经过沈阳、抚顺、清原、海龙、东丰、西安(辽源)六县,以及山城镇、朝阳镇两个商业中心市场,烟麻、粮产、森林、矿产等丰富资源,以前必须通过日寇“南满铁路”运输;现在均可转入“奉海铁路”运输。1929年,“奉海铁路”正式营业,收入和利润逐年增多,每年运输农产品90余万吨,其中大豆占70%。其次,是运输西安(辽源)煤炭,以及工业品杂货。不到一年,“奉海铁路”便成为日寇“南满铁路”东部的“平行竞争线”。

“奉海铁路”还方便了商贾、旅客出行。1929年至1931年,“奉海铁路”收入每年增长200万元现大洋;1931年,利润最多达457.6万元,相当于筑路投资的五分之一,平均每公里收入1.5万元。

老楼新生

6月8日,记者在“王明宇公馆旧址”主楼一层看到,宽敞的大厅内,是为阅览室,十余名读者,在静静地阅览各种报刊杂志,可谓书香溢满厅堂。

整座建筑内,但见走廊漫回、儒雅静谧,窗明壁白、地面洁净。走廊内,办证处、图书借阅处、视听资料外借处、过刊外借处、资料存查处、阅览厅、多功能报告厅、展览厅、会议室、多媒体阅览室、文献信息检索室、教室、自习室等一应俱全。王文风馆长介绍说,大东区图书馆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藏书15万册。其中,馆藏文献实行开架借阅;利用计算机管理,为读者提供书报刊、文献资料借阅、查询、网上信息检索等服务;并适时举办各种讲座、专题报告等活动,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楼房环抱中的花园,尽管面积不大,却布局紧凑、极尽雅致,山石、葡萄架、水池、小径等,和谐依偎,与府邸书香相映成趣。

作为沈城唯一的“奉系府邸”图书馆,在再现“文物楼”风韵的同时,更恰如其分地延续了这座80多岁优秀建筑的生命。

(本文来源:2010年06月21日《沈阳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