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长治市八义村因史记中的长平之战而得名,八位小人物流芳千古

在长治市长治县八义村访古,不仅能感受浓厚的商业重镇氛围,更能感受到慷慨悲歌之士的义士氛围。八义村四周有刷(血)圪沱、八谏山、八谏水等地名,八义村更是直接得名于两千年前的那场惨烈的战役——长平之战。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秦军攻打韩国,韩国欲献出上党郡求和,但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将上党郡献给赵国以求自保。赵国接受后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防备秦军攻打,廉颇坚守不出达三年之久。后赵王受秦国反间计蛊惑,改派赵括领军。

长治市八义村因史记中的长平之战而得名,八位小人物流芳千古

长平之战形势图。

赵括一反廉颇坚守的战略,主动出击进攻秦军。当大军行至八义村时,军中有8人冒死劝阻。赵括不听,怒斩这8人。然后挥军南下,最后和他的四十万大军一起埋骨于长平。这就是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最惨烈的围歼战——长平之战。

后人追远怀古,将“八义士谏赵”发生地取名为八谏村,附近的山山水水也取名为八谏山、八谏水。八义士舍身成仁的故事代代流传,感染了一代代人。古人有诗云:“喋血难挽长鞭指,苦谏挥缨八义士”,清乾隆年间的一位进士冯文止也留下了“八谏空留山水恨,七雄都入虎狼吞”的感叹。后世宋太祖赵匡胤路过此地,改八谏村为八义村。

长治市八义村因史记中的长平之战而得名,八位小人物流芳千古

长治县八义村南广场上的八义士谏赵塑像。

八义士舍身成仁,留下千古芳名。只是这段长平之战的插曲,却不见史料明确记载。《史记·七十列传·白起王翦列传》中完整记述了长平之战发生的全过程,却对流传颇广的“八义士谏赵”故事没有一个字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只在民间相传,也许这些都是古代人们希冀挽回四十万生命所做的一种努力,是寄托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

再则说,能从战略高度向赵括谏言的人,也绝不会是听命盲从的一般士卒,当是职级相当高的幕僚或将领,却没有留下一个姓名,也是一个谜。近代一些文章说他们是“史正等八义士”,但没有确证,虚构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长治市八义村因史记中的长平之战而得名,八位小人物流芳千古

长治县八义村口的长平之战壁画。

不过这些谜团还是留给专家们去考证吧,我们只需要知道除了八义村外,长平之战在上党大地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许多村落的名字都和这一场战役有关,诸如周边的义堂村、信义村、太义村等等。这些名字既表明了村庄的古老,又从侧面验证了历史的真实。

现在,从市区到达八义村口,路东边就有并列的三块石碑,最东边的就是清同治年间所立的“八义士谏赵处”石碑,六个遒劲的大字历经风霜,依然清晰可辨,只是石面已经有些剥蚀。

长治市八义村因史记中的长平之战而得名,八位小人物流芳千古

同治年间所立的“八义士谏赵处”石碑。

从此往村西走去,没多远就能看到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从南向北绕村而过,流入陶清河,这就是八义河。河并不宽,最窄处不到一米,水流潺潺,一路欢歌,带走了历史上的那一段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长治市八义村因史记中的长平之战而得名,八位小人物流芳千古

长治县八义村西的八谏河。

长治市八义村因史记中的长平之战而得名,八位小人物流芳千古

长治县八义村南的八谏山。

村南3公里处东西走向的山就是八谏山,主峰海拔1312米,它西连羊头山,东接雄山。山脉正中有一条南北通道口,叫大义口,是潞泽古道必经之关隘口,史书上也叫“谷关”,也是史记中秦赵长平之战赵军进攻秦军的必经之路。此关就是上党盆地的南大门,历史上一直有守卫,直到民国22年(1933年)才撤销。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