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这次疫情对实体门店影响大还是电商影响大?

多跃


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是对实体门店影响最大。通过这次疫情,电商短视频微商对我国将来的影响会更加大。

仅仅做一份工作的人,和多元化、广开收入来源的斜杠青年比起来,差别不仅仅是眼光,还有更加需要面对房dai、车dai等等各种经济压力,如果生存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还何谈旅行、浪漫和享受呢?


秋水伊人002


实体店影响巨大,就我朋友的小内衣店来说,原本正月期间,她就能把冬装睡衣基本卖完,现在只能熟人兜售。因为之前没有做好网店和微信,抖音经营,估计冬装睡衣库存还有一半压在手里。网店虽然受到快递延误经营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快递一恢复,基本就正常了。一直都是两只脚走路的卖服装的朋友,正月几乎天天在家抖音直播卖货,然后自己同城送货,选的就快递送货,受影响较小。连菜场卖海鲜的阿姨,卖蔬菜的摊主,也是让女儿在小区业主群里做推广,大家不出门买海鲜买蔬菜,正符合现在的形式。线上线下两条腿退卖货,多渠道销售势不可挡。





邱晓愚


我是做实体店的,这次疫情对实体门店影响太大了,都一个多月了,一分钱收益都没有。虽然待在家里不出门,但是钱一点都没有少花,水果网上买,面包网上买,衣服网上买,消毒用品也是在网上买的,都是在朋友圈劝我,你赶紧开直播吧,都是开直播网上卖货呢,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周围的生意人都进入了直播卖货行列,朋友圈秒杀的一波接着一波。

偶尔出去超市买点东西,看到周边的店都是大门紧闭,路上就是过个人也是快递小哥,走近小区门口,堆得成堆的也是快递,虽然大家不能出门,但是消费没有咋变,网购就成了我们的主要消费方式,疫情之下,电商的生意不受多大影响,甚至更好,我感觉以后我们这些做实体的也得与时俱进,线上线下同时发展才行。


飞燕6794


我觉得对实体店影响更大些,当然对电商也是影响挺大的,就拿我自身来说,之前没事就逛淘宝,各种买买买,家里95%的东西都是网上买的,大到家电小到牙膏啊袜子啊头绳都是网上买的,疫情来了后一是怕快递有病菌也不敢出门,二是快递变得特别慢拿快递也不方便,都要到小区门口拿,自己一个人在家带宝宝又不好去拿,所以我之前网上购物消停了挺久!再说说实体店吧,感觉影响更是大,政府直接不让开门,特别过年那会儿,本来已经撸起袖子进了好多冬天的款用来过年大挣一笔的,结果好了,直接连门都开不了了,手里还压了那么多冬天的货,资金周转不过来又会影响春款的上新,还有库存问题,那么多货得有地方放啊,本身实体店就被电商打击的遍体鳞伤的,现在更是体无完肤!

我作为一个普通上班族,工作之余闲暇时间也挺多,正准备副业搞个淘宝店呢,反正互不耽误也不需要投资什么成本,实体店的话得全职做,得租店面装修进货,没个十几二十万也不要想了


五味杂聊


相对而言实体影响大吧,去年十月份老公开了个快餐店,本来希望年后参加美食节,周边档口也都备了很多货,疫情以来,实体门店都关门了,客流没有,但房租依然在,还有人工,虽然这几天复工可以走外卖,但外卖抽成高,利润压缩,物价也上涨,大多数人因为疫情影响,对点外卖也比较小心,能带饭就不点外卖,外卖单受影响很少,压力很大,周边酒店现在都暂停营业,希望五一之后能缓解吧,压力很大,前两年打工省吃俭用存了点钱,想开个店拼一把试试,现在觉得有点耗不起,怀疑当初路走错了[流泪]。


茉语汎


大家好,我是个做实体店的,做了5年的实体。

这次疫情对我们实体来说,打击力度可谓是空前绝后大啊。特别是餐饮行业,旅游业,娱乐场所等一系列实体都遭到严重的影响。

我现在实体店每年房租六万元,一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还不能营业,照目前情况,半年内都不会迎来大好局势。

员工工资,房租等费用给我们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现在山东已经放开可以上班了,怎奈何小区均未解封,街上无人啊,并无收益。

没有房租的压力,电商虽有影响但却不大,凡是年前囤货足够的非工厂,基本无影响,能够正常运营,毕竟邮政跟顺丰都能走,只是运费贵了一些,快递速度慢了一些,成本有所增高。

年前想做淘宝没做起来,备了货没卖出去,觉得很难,但经过疫情这一期间,几天就把货卖空了,希望自己能够挺过疫情,不至于被各种费用压垮,粗粗的算了一下,30天来大约收入2000元左右。还在努力中。

上天不会辜负每个努力的人,让我们一起加油,冲向未来。





小叮氹


疫情对实体这类店铺影响很大,如今各个城市都出现倒闭转让,收个韭菜捡漏现象。

一个十四天两个十四天三个十四天,大家都看不到头,除了国字号和大企业,就算复工也是心惊胆战,身边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在家中困着。

服务业的就算如今上班,门店中也没客人,对于服务业来说员工压力不是最大的,最大的是经营者,除了房租水电各项税收,他们还要担负员工的饭碗,以及自身的债务与家庭。

别说什么以前不是挣钱了,如今俩三月就支撑不下去了,谁信啊。

不信的人,那是没有接触这个行业,只是用眼睛看就臆想。过去管这类行业叫勤行,起五更睡三更,挣得是辛苦钱,赚的是口碑。

这些年这个行业越来越不好做,菜涨钱了,肉贵了,但你的菜单不能一个星期一换,有的时候菜单上被长点的菜根本不怎么挣钱,这菜钱里面不光包含了你市场上看到价格,人员,水电,燃气,房租都要计算里面。

而为了维护老客户大多数菜不能要价太狠。

按现在看就算大家都能自由出入,不可能出现网上所说的报复性消费,因为不是十七年前了,那时候,每个人生活负担只要三饱一倒,如今房贷车贷信用卡网贷一大堆。

所以今年不论个人还是实体经营知道的期许就是活下去。

只要实体经营不倒,大多数底层百姓才能生存下去。


蒹葭白鹭


对线下影响比线上大,用户出门少,逛的少,那么买的可能性就低了,更何况很多线下实体店暂停营业或缩短了营业时间,线下客流受到严重打击;而线上却相反,用户宅在家里,刷淘宝拼多多小红书抖音快手的时间更多了

逛APP的同时,不可能不下单,特殊时期推迟发货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你买了那么多服饰珠宝高跟鞋,即使快递送到家门口,出不了大门,依然睡衣便能打发了自己。那么对于电商平台,活跃用户甚至有可能还会涨一波。

物流。社会流通受阻,对物流的影响,也是暂时性的,随着疫情过去,社会流通重启,疫情期间在家下的单和种的草,很快会释放出来,不排除憋的太久了,会报复性下单,疫情持续的越久,后面爆仓的可能性越大,


羽羽123456


如何看待疫情下的电商?我们尝试探讨几个核心问题:

1)整体判断:应该被解读为电商行业的利好吗?

2)短期来看:能有个疫情影响的测算吗?

3)长期来看:疫情会成为电商行业和主要玩家的一次新机遇吗?

1·整体判断:算不上重大利好,只是相比线下好

我们从一个类比开始:2003年的非典诞生了阿里&京东,催生了电商行业;2020年的新冠将带来新的巨头,催生中国电商的新时代。这个朴素的类比有两个核心问题:

1)前者的归因过于粗糙。

非典肆虐是2003年的二季度,简单梳理当时的中国电商市场,淘宝网2003年5月上线(确实是非典最恐慌时期),但直到10月上线支付宝解决交易信任问题,淘宝才开始迎来真正的发展;而2003年的东哥还是中关村小有名气的线下3C连锁店主,偶尔靠BBS发帖支撑惨淡的生意。直到非典结束半年后的2004年1月,京东前身——京东多媒体网才上线。

彼时中国电商的主要玩家,是2002年刚被ebay拿下的ebay易趣(C2C)和8848(B2C),以及两家以亚马逊为榜样的图书电商:当当网和卓越网(2004年即被亚马逊收购)——四个主要玩家都没有因为非典而爆发,更别提尚在襁褓中的淘宝&京东。更合理的说法应该是,非典,进一步促成了先知先觉的创业者对中国电商的想象,而其中的少数人,幸运的搭上了此后的互联网大潮——CNNIC数据,2003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仅7950万人,到第一家toC电商公司上市的2010年,已经膨胀到4.57亿人。淘宝的GMV,则从2003年约9000万,膨胀至2007年的433亿,四年间一骑绝尘。

摘自笔者过往报告,数据来源:CNNIC,淘宝官网,艾瑞咨询等

2)后者所处的大环境已今非昔比。

2020年的电商行业早已不是蓝海。①网购用户渗透率接近见顶。互联网/电商的用户渗透率达到什么程度?CNNIC数据,2019M6,互联网/电商用户规模8.5亿/6.4亿,环比2018年末增速仅1.6%/4.7%;②用户普遍的网购习惯已经养成。2019年实物社零中电商占比达到20.7%——不足总人口一半的电商用户贡献了超过20%的总社零,直观理解,就是电商用户的线上消费已占据其个人消费的40%以上。边际来看,电商对社零的增量贡献也已经达到50%。对于电商大盘来说,用户数和arpu提升空间均较为有限,缺少行业二次爆发和出现新巨头的土壤。

疫情对行业最大的冲击在于短期可选消费的全面抑制。需求端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是无差别的,不管线上还是线下。

简单划分疫情对不同性质需求的影响:1)必需,但买不到。比如口罩&75%消毒酒精等防疫用品;2)必需,而且可以买到。比如生鲜水果、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3)可选,但延后消费。比如家电&珠宝(婚庆为主);4)可选,需求消失。比如假期服饰&礼品消费,疫情的影响一目了然。

当然,相比线下,疫情对线上的冲击显然要小一些:1)春节假期本身就是线上的淡季,与线下正相反;2)常备和应急调拨的库存可以卖,还不用打折卖(偷偷涨价也不是不行);3)个别品类的消费习惯养成。尤其是快消品的线上消费,原本需要“百亿补贴”去培养的用户习惯免费了。当然,得有货可以卖&配送能力可以用——简直是自营电商的黄金时代。

需要稍微提醒的是,笔者对投资者普遍乐观兴奋的生鲜到家(对,就是当下最火的赛道)仍有一定的顾虑——源自笔者对假期朋友圈的观察。上海为例,大量朋友抱怨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火爆到要预约摇号买菜的时候,实际上饿了么、京东到家、苏宁易购上的生鲜水果依然可以随时下单,供货充足,完全无需抢购,且配送时效基本可靠——前两家集成了周边的超市&菜场,苏宁则是依托旗下家乐福&苏宁小店。

这背后可能隐含着,并没有那么多的新用户涌入生鲜到家需求(不然不至于连在上海渗透率极高的“饿了么”也完全没有挤爆生鲜订单)。若真如此,意味着短期生鲜到家垂直平台的火爆主要来自老用户的活跃度提升,而非新用户的涌入,对行业快速用户教育的作用有限。至于客单价的提升则价值更低——显然,主要源自短期的囤货需求而非常态。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尝试下,解决短期买菜问题;更欢迎有靠谱app用户监测资源的朋友打脸or验证笔者的判断;能分享给笔者数据就更好了!)

2·短期影响测算:成长中的小浪花,全年电商增速影响预计不超过5%

假期影响1-2%,考虑对节后复工影响,预计全年维度增速影响不超过5%。

疫情对电商行业增速的冲击分为两部分:春节假期销售和节后复工。依照往年规律,春节前一周(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电商进入假期模式,销售基本停滞。节后农历正月初七(即法定假期结束)电商发货基本恢复,正月十五基本恢复常态(中间一周左右是需求和供给两端的爬坡过程,基本匹配)。疫情影响下,2020年的节后复工2.10(正月十七)才逐步恢复。考虑实际复工率,我们假设2.24(即追加一个14天周期)才达到往年节后复工水平,3.1(供需两端爬坡)开始基本恢复常态,以此测算疫情对全年电商规模的影响。参考两个事实数据:

1)依据统计局,2015-2019年,1-2月累计电商销售规模约占全年12-13%。其中2018年是一个分水岭,假设变化主要由于2018年开始,各家电商“春节不打烊”全面铺开;

2)京东2019Q1自营销售和平台广告佣金收入分别占全年21.3%和19.2%。由于1P/3P的淡旺季基本一致,两者一季度的占比差异主要源自春节假期——运力有限下,假期主要保障自营销售。

考虑疫情影响主要在1.23(农历腊月二十九)之后才普遍发酵,综合以上两点,全年维度来看,短期疫情造成的假期销售影响仅1-2%。考虑节后复工延迟,预计对全年销售影响不超过5%。

另外,再考虑两个问题:

1)必需品能抢回多少增长?健康防疫、生鲜食品无疑是疫情下最靓的仔,短期翻倍以上增长可以预见。但放到整个电商大盘里则影响相对有限——依据数据威平台,食品饮料(包括生鲜、包装食品、米面粮油等)在电商大盘中占比仅为4-7%,医药保健类产品占比更是不足0.5%。

2)哪些品类短期销售受冲击更大?参考数据威平台,2019年2月电商整体在全年销售占比为4.5%,2月销售占比高于大盘的主要品类为电子电器(6.5%)、文教娱乐(5.6%)和美容家化(4.6%)。实际考虑疫情下对必需品的抢购和节后复工的延迟,纺织服装(3.9%)受冲击同样明显。

注:2019年春节假期为2.4-2.10

淘宝+天猫2020年1月GMV同比+6.2%,春节期间(节前24天+节后7天)+14%,数据来源:魔镜市场情报

3·结构性机会:自营电商相对受益——源自销售保证,用户心智建立和物流价值重估

自营型电商最好的时光——有得卖,而且能卖出合理毛利率。需求端的无差别伤害之外,疫情导致的复工延迟还会带来生产端和物流运营恢复的压力,自营动员恢复能力也就成了各个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自营型电商的应急库存备货销售、物流运输保证、大规模采购供应链的恢复,都会是一段时间内成为其优于平台型电商的竞争力所在。草根调研数据也显示,就疫情期间的销售和节后复工来看,明显京东&苏宁优于阿里&拼多多。且可以获得非常不错的自营毛利率提升,以及新用户的导入(具体调研交流数据可与笔者联系交流)。

更为重要的,疫情推动下,自营电商物流价值重估和用户心智教育。拉长来看,客观的说,笔者并不认为1-2个月的疫情会影响中国电商的既有大格局,但足以让京东&苏宁获得足够的连续曝光和用户心智重塑,让部分淘宝&拼多多用户多下载一个电商app——至少作为应急备用。

而过往为市场所诟病的自有物流体系投入,成为了此次疫情下最为核心的战略性资产。二级市场是否需要重新审视京东&苏宁的物流资产价值?

最后,祝福湖北,祝福温州,祝福所有在这场疫情中受到伤害受到波及的人。

温州:一个湖北之外疫情最严重的城市,一个基本靠自救而缺少支援的城市

以上。


爆闻趣事001


这次疫情对实体门店影响大还是对电商影响大?

我认为疫情对实体门店影响更大!

新冠肺炎疫情对实体经济和电商领域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导致实体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给电商领域带来了一次新的机遇。

对实体经济带来影响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 闭店

闭店使实体店铺都处于停业的状态,无法正常营业所造成的损失。

  • 封闭式管理

疫情期间社区、村庄都采取了封闭式管理,一些可以正常营业的店铺没有客源,客流量极低。

  • 店铺费用

很多实体店铺在疫情期间都会正常的支付租金和人员工资,在没有收益的情况下,如果数额不大的话实体门店老板可以承担得起,但是如果是连锁型企业也会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电商领域的影响

  • 物流快递

物流快递企业在疫情期间为保障物资的正常运输,顺丰、邮政也都在正常工作,疫情期间快递物流行业单量暴增,为人民的正常生活提供了保障。

  • 直播领域

这次疫情对直播带货带来了新的发展,由于无法出门,很多人都会选择看直播来选购商品,也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方式。

  • 电商平台

由于国民消费在前几年已经形成,所以电商平台相对其他电商领域增幅较小。

说了这么多,其实疫情对实体门店的影响是最大的!

因为疫情给实体门店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同时也给实体门店带来了新的机遇,很多实体门店在疫情期间也都转战电商,也增加了实体门店新的零售方式,新的零售方式也会成为以后实体门店新的销售渠道。

如果对以上内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在文章下方留下评论,我们共同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