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儒家思想过时了吗?你怎么看?

huoluomo


儒家思想没有过时。
首先,联合国总部悬挂着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处理国际和人际关系的准则。

孔子是儒教始祖、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论语-卫灵公》,是孔子的名言。

【释义】指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强加于别人。【出处】春秋·孔丘弟子《论语·颜渊》。一次,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先生,请问怎样立身处事才合乎‘仁’的道德?”孔子说:“一个人待人接物,都要严肃、认真和谨慎。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论在朝廷做官,还是落职在野,都不要发牢骚。”仲弓感激地说:“我虽然迟钝,但先生的话我还是要牢记心上。”

做事不推己及人换位思考行吗?

显然不行,并且孔子早就给人类指出来了。

举个例子,你不希望别人不戴口罩和你说话你却不戴口罩和别人说话——后果严重!

大家都不替他人着想,大家不戴口罩,人类毁灭!

所以,儒家思想除了提倡仁爱,替人着想,还包含着尊重、遵守伦理、社会秩序的主张。

老幼尊卑,有些人不爱听,可是,在你脑袋里科幻一下,没有老幼尊卑,一团混乱,苏大强都受不了,何况你还没苏大强难缠!

你说你你牛叉,你要特殊,可人家也可以特殊,不认你这特殊。打斗起来,你又说不好玩,又说不许打你老母和幼儿。拳头打来砖头拍来,仓促间你慌不择言你又说出你从来不赞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自己做不到就不要说别人不正确。

又比如儒家提倡要有社会责任感。

杜甫一生奉行,一生忧国忧民,他生命至上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理念先进到今天。

一辈子没吃几顿饱饭,和穷人一道去官仓挤发霉减价的陈米,扛着锄头到山里捡橡实(猴子的食物),挖黄独(一种中药)供家人充饥,还开荒种地,但最爱的幼子是饿死的。最后的日子,杜甫抱病伏在枕上写出一生最后一首最重要的诗,一家人被洪水围困六天粒米未进。杜甫死后无钱安葬,直到他孙子才得入土为安。

你想不到的是,他那么穷苦,却把到手的几十亩果园转手送给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他写诗给亲戚,让那亲戚不要妨碍一个老妇人到堂前打枣,因为那老妇人“无食无儿”,他“茅屋为秋风所破”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只要别人“广厦千万间”。他在朝廷短暂做官,却为别人仗义执言得罪了皇帝,他反对同僚公余去烟花柳巷,因此被孤立。

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他整天饥肠辘辘,奉献给人类的,却是无价的文化珍宝。

除非你是铁石心肠,或者非常幼稚,才会说这样的人不好。

最后,说说孔子编订的《诗经》有多厉害。

美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埃兹拉.庞德先生,是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略特、海明威、刘易斯的偶像、精神导师。海明威不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还是一次世界大战英雄和二次世界大战英雄。

可埃兹拉.庞德的偶像是孔子和中国人。

他说:“中国人的道德,是基于审美的道德。”

“中国的《诗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

“基于审美的道德”,那精神世界得多浩瀚!

总结:儒家学说就是善和美和理想境界,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合乎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