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美食江湖之——天津包子一大怪,馅里打“水”味儿不赖

浓浓家乡情,最美天津味。列位客官您吉祥,今天我们来说说让卫嘴子们最心心念念、百爪挠心的馅中"太上皇"——包子。

包子,这个让全国人民都喜闻乐见的传统食品,早已一不留神火遍了大江南北。不仅北方人喜欢,南方人更是欲罢不能。其粉丝之多、受众之广已经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程度,不愧为面食界的C位"大咖"、"金鸡"影帝。

不难发现,包子的种类就像天上的繁星,花样总是不断翻新、怎么也数不过来。


美食江湖之——天津包子一大怪,馅里打“水”味儿不赖

天津包子——薄皮大馅十八个褶,就像一朵花

比如,按外形大小可分为:大包(如山东大包)、中包(普通包子)、小包(如小笼包);

按熟制方式分为:蒸包、煎包、烤包子;

按馅料品种分为:肉包、素包、"点心"包(甜馅包,如豆沙包、奶黄包、核桃包等);

按肉馅生熟分为:鲜肉包、熟肉包(如酱肉包);

甚至按馅的水分大小分为:水馅包、灌汤包和普通包。(哎呀妈呀,这排列组合算起来,真有点晕呢)

天津包子,除了"薄皮大馅十八个褶"外,还有两大特色。一是水馅。二是半发面。先说水馅。


美食江湖之——天津包子一大怪,馅里打“水”味儿不赖

蟹粉汤包

自豪地拍着胸脯说一句,这水馅可是咱老天津卫的独门手艺。

和肉馅时,大厨们讲究边搅拌、边"打水"(加水,这可不是注水肉啊,没事不要瞎叨叨)。但这个水嘛,严格来讲,是水又不是水。有吃货们又迷糊了,不是水介似嘛呀(这是什么呀)?下面丸子君来作答。

准确的说,这不是普通的一碗"水"。正所谓各花入各眼、各家有各味。你的口味是怎样的,这碗"水"它就是怎样的。(哎呦喂,越说越玄了嘿)。

主要表现如下:有人喜欢用高汤"水",如鸡汤、骨头汤(过去还有用排骨汤、猪肚汤的);有人喜欢用香料水,如葱姜水、花椒水;也有人愿意"以酒代水",直接用料酒、白酒或啤酒"水"。总之,凡是以液体形式存在的、能去腥增鲜的,在老天津看来都可以是"水"。


美食江湖之——天津包子一大怪,馅里打“水”味儿不赖

上海生煎

那我们为什么喜欢往馅里打水呢?这里边也有讲究。

天津包子,肉馅紧实抱团,一咬汁水四溢,口感细嫩爽滑、久品鲜香不腻。秘诀就在水馅里。

把肉馅提前剁好,少量多次加入高汤(这里取大众版本的"水"啊),沿同一方向不停搅拌,让水和馅充分融合、浑然一体。搅好的馅"吃"饱了水分、充分上劲,瞬间变得油光水滑、香气四溢。(加水的比例至今众说纷纭,大致是1斤肉4-6两水,也有说1斤肉1斤水的,让人不敢相信。)

包的时候,肉馅弹润、不散不出水;吃的时候,肉是肉、水是水,很是神奇。

半发面,天津包子的不二法门。(主要因为死面略硬、发面又太软,影响口感。)


美食江湖之——天津包子一大怪,馅里打“水”味儿不赖

黑金流沙包

卫嘴子们创造性的用"一拱肥"的制作方法,人为揉出了"半发不发、似发非发"的"小清新"面团。制成面皮,喧软可口、柔韧弹牙。既能稳稳地把馅"托"住,又能充分吸收汤汁,搞出小型灌汤包的效果。

对丸子君来说,包子可是"三餐伴侣"、"人间大爱"。

无论是最爱的"猪肉三鲜"、"牛肉大葱"、还是传统的"津味素"、"茴香鸡蛋",只要热气腾腾一上桌,分分钟秒"光"不行乎。(不客气。咱讲究的是盘光、手光、嘴光)。再搭配一碗小米粥、或鸡蛋馄饨,简直了。


美食江湖之——天津包子一大怪,馅里打“水”味儿不赖

二哈流沙包

列位客官,又一锅新鲜包子要出炉了,您了还不赶紧倒上老醋、油辣子,夹一个尝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