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一文帶你瞭解毒王:蝙蝠!這是一種自然界中Bug一般的存在


一文帶你瞭解毒王:蝙蝠!這是一種自然界中Bug一般的存在

蝙蝠,又名飛鼠、仙鼠。蝙蝠是自然界中和蟑螂一樣的BUG般的存在:集強大的生命力、科研價值、藥用價值、生態價值於一體。

蝙蝠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為什麼說蝙蝠是自然界中的毒王?蝙蝠的價值是什麼?怎麼正確看待這個神奇的物種?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全網最詳細的蝙蝠知識科普,讓大家正確認知這一種伴隨著人類生活了上萬年的動物。

一文帶你瞭解毒王:蝙蝠!這是一種自然界中Bug一般的存在


蝙蝠到底飛禽還是走獸?

我們講“飛禽走獸”,那麼蝙蝠到底是“飛禽”還是“走獸”?蝙蝠最神奇的地方是它是“飛獸”: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蝙蝠不屬於鳥類,而是屬於哺乳動物:哺乳綱中的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動物的第二大種族。我們平常說的“蝙蝠”,實際上指的就是“翼手目”。

一文帶你瞭解毒王:蝙蝠!這是一種自然界中Bug一般的存在

翼手目與其他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翼手目的動物在四肢和尾之間覆蓋著薄而堅韌的皮質膜可以像鳥一樣鼓翼飛行。蝙蝠的胸骨進化地向鳥兒一樣,進化成龍骨突,發達的胸骨組織讓蝙蝠能適應空中飛翔,成為了唯一會飛的“獸”。

蝙蝠是分佈最廣泛的一種動物,全世界各地均有大規模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最多,共有將近1000種。

所有的翼手目都是夜行動物,有發達的聽力和回聲定位系統。蝙蝠在發出聲音的同時,不會影響其呼吸。


蝙蝠的起源

根據化石研究和對動物起源的研究,科學界普遍認為蝙蝠出現於距今5300萬年的始新世。實際上很多小體型的哺乳動物都出現於那個時間,大部分的靈長目動物和海洋動物也都是那個時期開始起源的。

翼手目的分類根據體型可以分為大蝙蝠亞目和小蝙蝠亞目,根據食性也可以分為食果蝠和食蟲蝠。而大蝙蝠亞目,甚至是我們人類(靈長目)的近親。

一文帶你瞭解毒王:蝙蝠!這是一種自然界中Bug一般的存在

現代生物學家認為,蝙蝠的祖先很可能是某種古老的會飛的鳥類,應該在蝙蝠出現前就已經存在了。所以蝙蝠的真正起源,應該是和蟑螂老鼠這一類生物的起源時期不相上下。


自然界中的毒王:為什麼蝙蝠被稱為毒王?

說到為何蝙蝠被稱為毒王,就不得不先科普蝙蝠那廣泛的食性。

蝙蝠的食性非常廣泛,從昆蟲到動物,從植物到血液,都是蝙蝠的“食譜”。我們平常見到的小型蝙蝠,主要食物為蠅類、甲蟲、青蛙和動物血液為主。

一文帶你瞭解毒王:蝙蝠!這是一種自然界中Bug一般的存在

蝙蝠的龐大飲食系統,讓蝙蝠體內攜帶大量的病原體。最恐怖的如:狂犬病毒、SARS病毒(非典)、MERS、埃博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等超過4100種恐怖的RNA病毒。

  • 蝙蝠為何攜帶如此多病毒卻從不生病?生物界免疫力天花板

蝙蝠是自然界中攜帶細菌和病毒最多的物種,幾乎全部病毒都可以通過蝙蝠作為中間宿主而傳播,但蝙蝠卻幾乎一生中都不會生病。為什麼蝙蝠的免疫系統如此強悍?到目前為止科學技術依舊沒有完美的解釋可以說明這種情況,但科學屆對此普遍有兩種說法。

一文帶你瞭解毒王:蝙蝠!這是一種自然界中Bug一般的存在

1.蝙蝠進化出了能抑制病毒發作的超高體溫。蝙蝠的體溫可以達到41℃,這種體溫在其他動物身上,都已經足以令其發燒致死了。貓科動物體溫高,但是超過39.5攝氏度就已經算髮燒了。基本上沒有病毒可以承受蝙蝠41℃的體溫,因為大多數病毒在高溫下不易複製。但這種說法也有反對的聲音,願意就是馬爾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在41℃時也不影響其複製發展。而且蝙蝠冬眠的時候,體溫變低也依然不會被病毒侵襲。

一文帶你瞭解毒王:蝙蝠!這是一種自然界中Bug一般的存在

2.蝙蝠自身強大的免疫系統。科學家對哺乳動物和蝙蝠的基因研究發現,哺乳動物體內存在一種基因,這種基因是生命體抵抗病毒侵襲的重要保障。而蝙蝠體內,這種基因比其他動物更多。不僅如此,其他哺乳動物體內的防禦基因只有在生命體受到威脅時才會被激活,而蝙蝠體內的這種記憶終身處於激活狀態!也正是由於這種修復能力極強的基因大量存在於蝙蝠體內,使得蝙蝠被病毒感染依舊不會致病!


一文帶你瞭解毒王:蝙蝠!這是一種自然界中Bug一般的存在

攜帶大量病毒,自身卻不受感染,永遠生龍活虎,分佈廣泛,這就讓蝙蝠成為了“病毒最理想的運輸車”——吸食了蝙蝠血液的昆蟲隨著移動又把病毒逐漸擴散開來,或隨著其他動物的接觸病毒進行傳播。


蝙蝠的科研價值,我們人類的瑰寶

蝙蝠是自然界中如此可怕的“病毒運輸車”,可是千萬不要誤會蝙蝠,蝙蝠是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可怕並不是它們的錯。對於正確認識蝙蝠的科學家來講,蝙蝠不僅不可怕,而且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一文帶你瞭解毒王:蝙蝠!這是一種自然界中Bug一般的存在

眾所周知,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直接促使人類發明了雷達和聲納。蝙蝠在運動過程中依靠發出超聲波和接收反射回的超聲波,進行前方環境的判斷和目標的方位。雷達的發明,在人類科技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正是雷達的發明廣泛應用於飛機,才讓夜間飛行變得如此安全。而目前回升系統的研究,也正漸漸被用於輔助盲人的日常生活。

除了科研的價值,在二戰期間蝙蝠被用作軍方武器。二戰期間反法西斯聯盟製造了一種由蝙蝠攜帶的燃燒彈,由蝙蝠在敵方上空盤旋並且丟下燃燒,對敵方造成大量損失。這是因為藉助蝙蝠夜行性,以及蝙蝠可以承受超過體重3倍的負荷的原因。要知道我們的飛機,承載能力和蝙蝠比起來簡直就是微乎其微。

一文帶你瞭解毒王:蝙蝠!這是一種自然界中Bug一般的存在

設計師們還通過蝙蝠的身體結構,設計了一系列蝙蝠主題的產品,最被大家廣泛認知的就是吸血鬼、蝙蝠俠和蝙蝠車等形象。作為唯一會飛的人類的近親,蝙蝠的蝠翼,也是新型飛行器的研究根據

蝙蝠在科研的價值,可遠遠不如它們的醫學價值要高。


蝙蝠的醫學價值:從傳統中醫到當代研究看來,蝙蝠全身都是寶

《本草綱目》就有過對蝙蝠藥用價值的明確記載,其糞便被稱為“夜明砂”,到現在為止也是中藥中常用的成分。

《肘後方》記載:蝙蝠有“治久咳上氣,十年、二十年,蝙蝠除翅、足,燒令焦,末,飲服之”的治療方案。

在中醫學上,蝙蝠有“化痰止咳,利尿消腫,軟堅散結,益肝明目,祛風鎮驚”的功效,其糞便“夜明砂”有明目,去翳,散血消積,消瘰癧的功能。

一文帶你瞭解毒王:蝙蝠!這是一種自然界中Bug一般的存在

蝙蝠不僅在中醫上有廣泛的應用,在現代醫學上,蝙蝠強大的自愈能力和病毒抵抗能力,也是醫學家們研究的重點工作。現代醫學普遍認同:如果攻克蝙蝠的基因的秘密,將為人類健康和疾病抵禦工作帶來跨世紀的發展,目前看來,蝙蝠是唯一一種可以抵抗狂犬病毒的生物。

流行性乙型腦炎、腫瘤和幾乎全部的病毒預防,都是蝙蝠的醫學研究課題。

所以蝙蝠並不可怕,不僅不可怕,它們還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幫手。

一文帶你瞭解毒王:蝙蝠!這是一種自然界中Bug一般的存在


可怕的不是蝙蝠,而是我們的眼光

蝙蝠在大多數人眼裡,是恐怖的象徵,從西方的“吸血鬼”形象,到02年的SARS肆虐,再到目前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無一不和蝙蝠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有人說,既然蝙蝠傳播如此多的病毒,為什麼我們不消滅蝙蝠呢?

這是一種很無知也是很可笑的觀點,我們應該正視蝙蝠帶來的利弊。

一文帶你瞭解毒王:蝙蝠!這是一種自然界中Bug一般的存在

蝙蝠對與生態,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蝙蝠是農業害蟲的重要清除者。蝙蝠在美國,每年為農業挽回230億美元的農業損失;在得克薩斯州無尾蝙蝠每晚100多噸昆蟲;1只蝙蝠每小時能捕獲1000只蚊子,大量減少了西尼羅河病毒、黃熱病毒等以昆蟲為媒介的病毒傳播;印度尼西亞政府利用蝙蝠工程每年為可可種植節省7.8億美元的除蟲經費。
  2. 蝙蝠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播種者。熱帶森林常遭山火侵襲,而蝙蝠正是森林再生的重要種植者,森林被毀後的第一批自然播種的先鋒種子,不是來自鳥類,而是95%以上來自蝙蝠。蝙蝠的糞便是自然界中洞穴微生物的重要能量來源,而這些洞穴微生物,對改進洗滌劑、藥物和垃圾處理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和自然生態價值。
  3. 蝙蝠是植物授粉的重要工具。我們最常剪的水果榴蓮,在果園種植中主要依靠蝙蝠授粉;非洲草原的麵包樹、所有的商業香蕉、數百種的龍舌蘭和仙人掌等也主要依靠蝙蝠授粉。人類食用的70%以上的熱帶水果,都是通過蝙蝠作為主要的傳粉媒介。
  4. 蝙蝠不僅不會傷害人類,還是人類健康保護社會繁榮的重要保障。蝙蝠是和人類有好生活上萬年的物種,任何文獻都不曾有過蝙蝠主動傷人的記載。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的蝙蝠,被公認為最安全和寶貴的鄰居,捕食大量害蟲的同時,
    吸引的大量觀光客為美國每年帶來百萬美元的收入,並且從未傷害過任何一名遊客
一文帶你瞭解毒王:蝙蝠!這是一種自然界中Bug一般的存在

其實蝙蝠是一種非常和善的動物:它們沒有攻擊性,對自然和生態有著重要幫助,小時候的蝙蝠其實長相非常可愛,人工飼養的果蝠不攜帶任何病毒,也被用於盤中餐。人們根本沒有必須要因為病毒去對蝙蝠趕盡殺絕。


正確認識蝙蝠,管住嘴才是最大的健康保障

如今疫情的恐怖籠罩全世界,民間出現不少呼聲要求”滅絕蝙蝠“”滅絕流浪動物“等等,實際上蝙蝠真的恐怖嗎?看完此篇文章後,我們才知道,其實蝙蝠和其他所有動物一樣,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一文帶你瞭解毒王:蝙蝠!這是一種自然界中Bug一般的存在

傳播疾病不是蝙蝠的錯,而是那些肆意食用野生蝙蝠的人類的錯誤。與其滅絕蝙蝠,管住自己的嘴,拒絕食用野生動物才是重點。

任何一個物種都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饋贈,正確對待生命,才是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根本。違反自然原則的捕食和獵殺,註定為人類帶來惡果。

我是動物作者 ,推廣自然知識和維護生態環境,始終是我們動物科普作者的重要工作,謝謝各位讀者的支持和關注,祝大家身體健康,平安過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