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中华黄姓史记》主编黄诚琼大作:云梦黄香故里及墓葬探究

大泽浩荡八百里,白云悠悠五千年。千年的云梦,因地处古云梦泽和拥有“云梦古城”而得名。承古泽之灵秀,聚荆楚之风华,今天的云梦又以孝子黄香故里而名扬天下!一首古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千古名句,赞美了这一旷古大泽的浩瀚与神奇。

云梦县,隶属今湖北省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属江汉平原与鄂东北山区低山丘陵交界处。县境北接安陆市,西连应城市,南望汉川市,东邻孝南区。春秋时期属楚王狩猎区,也是“云梦泽”湖泽区域的核心。其构造上属第四纪地壳运动强烈下沉的陆凹地,逐渐发育成宽敞的古云梦泽内陆湖盆地。进入信史时期,古云梦泽已演变成为平原——湖沼形态的湿地自然景观区域。

云梦古时属荆州之城,周朝时为云梦荆州泽,春秋时属郧国,战国时属楚国。自秦至魏、晋、南北朝,一直属安陆县。汉至隋同属江夏郡辖地,郡治云梦城。南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分划安陆县南境并设置云梦县,县治在云梦城,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云梦县是湖北乃至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富矿区”,有着丰厚的楚文化、秦汉文化积淀。在城外义堂、吴铺等地有好石桥、凤凰台、王家山、龚家寨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及历代的文化遗层,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遗留下数不尽的珍贵文物:石斧、石锛、鼎鬲弓弩、卧鹿立鸟、木牍家信、彩绘漆器、铜镜玉佩、秦代竹简、东汉陶楼、文房五宝、侯王金印;还有享誉中外著名的楚王城遗址,在它的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古墓葬群:南有珍珠坡战国墓地,西有大坟头汉初墓地和睡虎地秦汉墓地,西北有木匠坟秦汉墓地和周田东汉墓地,正北有陈赵、曙光古墓群,正东有东汉赵许墓地。这些墓地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见证了云梦县历史的悠久与辉煌。

古泽云梦,有黄香故里、秦简胜地、楚国别都、皮影之乡的美称、曾是江夏郡治所在地,也是唯一以古云梦之名命县的承载者,是一座有诗意般名字的城市,是一方让人流连忘返的热土,也是今天海内外江夏黄氏后裔魂牵梦萦所追宗的祖地。这里是云的故乡,梦的摇篮。沧海桑田,古老神奇的云梦积淀着一部悠远人文历史。在这块充满诗情画意,饱蕴菁华的热土上,呈现着无限美丽的风光,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和民间传说,传诵着众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尤其是东汉孝子黄香成为这座县城的亮丽名片,给云梦历史文化及人文风物,增添了层层绚丽的色彩。

《中华黄姓史记》主编黄诚琼大作:云梦黄香故里及墓葬探究

从左起:黄桂庭(湖北)、大许村民、黄统成、黄器荃、黄业成(广西玉林)于2001年3月在云梦拜祭黄香


时值改革开放,国门大开,许多海外游子及港、澳、台湾同胞的寻根问祖,推动了大陆宗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不同地区再度掀起了宗族认同热潮。从上世纪90年代伊始,一批批海内外黄氏子孙不远千里来到云梦寻访拜祭黄氏孝文化的始祖黄香,打破了这座小城的宁静。当年海内外黄氏宗亲来到黄香故里云梦县义堂镇,所见到的仅仅只是一块旧墓碑(上书“汉孝子黄香之墓”)立在316国道旁,并没有见到黄香墓。黄香这位中华民族孝文化历史名人的墓葬之地,为全世界江夏黄姓人所关注。《后汉书》等古籍记载有黄香生平事迹,且有出生地介绍,但他死后墓葬于何处,没有具体记载。现今有各地学者以“文必求真,事必探源,言必有据,论必切理”为宗旨,纷纷查阅史料撰文对黄香墓葬地研讨、考证。笔者摘其几篇所考证的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

一、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黄致宏《凤凰岗一段被尘封的历史——黄香故里及墓葬考证》一文中,提到一本最早古籍《荆州记》有黄香墓葬地的记载,其全文如下:

据《东观汉纪》,黄况早年以孝廉起家入仕,曾做过郡五官掾,后官任叶县令。黄况为官清正廉洁,一尘不染,所以史书称家境贫寒,家中没有奴仆。黄况生的儿子,就是名列“二十四孝”之一的黄香。孝子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千百年来被华夏儿女传为佳话。其实据《后汉书》、《东观汉纪》、《楚国先贤传》等书记载,黄香不仅仅是一个著名的孝子,而且还是一个博学多能的才子,精勤谋政的贤臣,爱民惜生的清官。

黄香,字文强,大约于东汉永平十一年(约68年)出生在江夏安陆(今云梦)。叶县令黄况之子也,黄香的母亲徐氏,舅父徐防后来被封为龙乡侯。黄香虽出身官宦人家,但江夏黄氏世家传到黄香父辈时,已家境贫寒,养不起奴仆婢妾,黄香自幼时就不得不亲自做许多下人们干的活。黄香幼遭苦难,年仅9岁,就痛失慈母。他因爱母极深,为子极孝,母亲死后,哀思过度,以至日渐憔悴,差点支持不到守丧期终,乡人称为至孝。他的孝道,闻名遐迩,当时江夏太守刘护闻名召见,题写“门下孝子”赠之。此后,黄香博学经典,精研道术,以文章闻名京师,时人称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黄香以儒学入仕,初任郎中,汉章帝诏见黄香,让他入东观(国家图书馆)读尽皇室藏书。后官拜尚书郎,永元四年(92年),升为左丞相,两年后又升为尚书令,经常参与国家政事,数陈得失,深受汉章帝器重,被委以重职,掌管国家机枢。汉皇室对黄香又每多奖赏,黄香任尚书令后,增秩至二千石,赐钱三十万。早在元和元年(84年),皇室为千乘王刘伉在中山宫邸举行弱冠大礼时,汉章帝特邀黄香参加,并对诸王介绍说:“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左右莫不刮目相看,肃然起敬。谱载汉章帝又曾以“江夏黄香,忠孝两全,天下无双”的御书赏赐给黄氏家族。经汉章帝、和帝两朝,黄香一直受皇家重用,迄至和帝去世,安帝即位(106年),东汉延光元年(122年)黄香出任魏郡太守,又因郡内水灾免职。数月后,黄香卒于故里江夏安陆,享年54岁。

黄香其生平事迹,最早见《后汉书》巻八十上中《文苑列传七十上》。《后汉书》由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于元嘉九年(432年)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间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东观汉纪》、《后汉书补遗》、《续后汉书》等典籍,黄香均列入传,记载亊绩颇为详尽,籍贯记载:“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

据《元和郡县志》巻二十《安州》记载:安陆、云梦、孝昌、吉阳、应城均属汉安陆县地。《元和郡县图志》写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是一部中国唐代的一部地理总志,对古代政区地理沿革有比较系统的叙述。在魏晋以来的总地志中,不但是保留下来的最古的一部,而且也是编写最好的一部。清初编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舆地图经,隋唐志所著录者,率散佚无存;其传于今者,惟此书为最古,其体例亦为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

因此从历代典籍和黄氏宗谱中记载:“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是正确的。此中安陆,今人若要详注可写成“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汉旧县)人”,应含上述几个旧县属地。

有关黄香故里及墓葬地这个话题,是慎重而又敏感的,他关乎海内外几千万黄姓子孙的情感问题,马虎不得。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实录”精神已成为中国史学界的优良传统。“实录”精神也是有关学者及研究人员必备素质,考索真伪,应当持慎重态度,切忌先入为主,师心自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黄香故里及墓葬地,最早见《荆州记》记载云:【“安陆县东四十里,南有凤凰岗,昔有凤凰产乳其上,又晋穆帝永和四年,凤凰将九子栖其上,山下有黄琼宅即魏郡太守黄香墓焉”。(即今,孝感市闵集乡凤凰台村)】 《荆州记》的作者是南朝刘宋的盛弘之。成书时间当在宋文帝元嘉十四年(437年)左右,大约在唐宋间即已散佚。唯《隋书·经籍志》云:“《荆州记》三卷,宋临川王侍郎盛弘之撰”。《荆州记》书之价值,在于补证《晋书·地理志》及《宋书·州郡志》之记载,而于山川景物、风俗掌故之描述,则殊非二志所能比。作为一部地理著作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它记载了楚国的发源地、开国君主、都城、建筑、军事、疆域、文化、重大事件等,反映了楚国的兴衰轨迹,是研究楚史最为有用的资料。 事实上,《荆州记》不仅对楚史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古荆州的地貌及其变迁以及各地的乡情、人事典故、名胜景点等都有极为精确的记述,内容极为丰富,是研究荆州的政治经济地理的重要参考。《荆州记》对当今及以后研究古荆州的人文地理、历史地理乃至旅游地理的作用,将会更加明显,其价值将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太平寰宇记》:北宋太宗赵炅时地理总志;乐史撰,是继《元和郡县志》后又一部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巻一百三十二《淮南道十·安州》有关黄香故里及墓葬地记载:【凤凰岗盛誉荆州记云:“安陆县东四十里,南有凤凰岗,昔有凤凰产乳其上,又晋穆帝永和四年,凤凰将九子栖其上,山下有黄琼宅即魏郡太守黄香墓焉”。】《太平寰宇记》卷帙浩博,采摭繁富,考据精核,广泛引用了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诗赋以至仙佛杂记,计约200种,且多注明出处,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该书对后世地志影响巨大,在体例上仿唐代总志,又有所创新,增风俗、姓氏、人物等序目;虽然遭后人诟病“人物琐事登载不遗”,但这种以人文结合地理的方式实被后世地志奉为典范。四库馆臣认为“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至是大变”。由于所引诸书今多已散佚,故《太平寰宇记》的记载,对于研究自汉迄宋,特别是唐与五代十国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还首次记录了宋朝绝大多数州郡的主户与客户户口统计,这对于研究宋朝的人口、户籍、阶层状况,极为珍贵。《太平寰宇记》还记载了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户口,有的还区分汉人与蕃人,甚至主户、客户数,对研究宋初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边远地区的经济面貌,也有参考价值。

《元丰九域志》,汉族历史地理名著。全书分十卷,始于四京,次列二十三路,终于省废州军、化外州、羁縻州,分路记载所属府、州、军、监及其距京里程、四至八到、主客户数、土贡、领县数和名称。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诏命曾肇、李德刍删定,而以王存总其事。至元丰三年(1080年)书成。《元丰九域志》巻六《荆湖北路·安州安陆郡安远军节度·古迹》中记载:【“凤凰山黄香山”。】 《舆地纪胜》,是南宋中期的一部地理总志,王象之编纂,成书于南宋嘉定宝庆间。后人以其详赡分明,体例谨严,考证极其核洽,誉为南宋全国性总志中最善者。1208~1224年(宋宁宗嘉定年间),王象之综合长年收集的大量地理书及郡县图经,开始编纂《舆地纪胜》。凡郡县风俗、山川英华、人物奇杰、吏治循良、方言异闻、古老传记以及诗章文翰之关于风土者,都在纂辑之列。初稿约于1221年(嘉定十四年)完成,至1227年(宋理宗宝庆三年)全书始成。 《舆地纪胜》巻七十七《荆湖北路·德安府·人物》记载:【“东汉黄香江夏安陆人,博学经典,能文章,京师为之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诏旨东观,读所未尝见”。九域志:“安陆县有黄香山,亦有黄香冢,凤凰山在孝感县”。方舆记云:“安陆县东四十里,南有凤凰岗,晋孝武永和四年,凤产其上,又云凤将九子翔集安州之境,又谓之乳凤岗”。又隋地理志云:“孝昌县有凤凰岗,黄香冢在云梦县”。(注:这是史籍中第一次发现黄香冢在云梦县的记载;孝感县唐元和三年并入云梦县)】 明清两代,为了全面了解并掌握国内人口分布情况,进一步治理国家,均官修地理总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亦有黄香故里及墓葬地记载。 《大明一统志》巻六十一记载:【凤凰山在孝感县东四十里,方舆记:“晋孝武永和四年,凤产其上,又云凤凰将九子翔集之境安州栖其上,故又名乳凤岗、黄香冢在云梦县,九域志在安陆县,黄香庙府城南门外本朝知府范理建”。】 《大清一统志》汉阳府记载:“黄琼宅寰宇记孝感县凤凰山下有黄琼宅”; 陵墓:【汉黄香墓,在孝感县东四十里。寰宇记,“凤凰山有魏郡太守黄香墓,凤凰岗在孝感县东,一名凤凰山。”隋书地理志:“孝昌县有凤凰岗”。寰宇记盛誉荆州记云:“安陆县东四十里,南有凤凰岗,昔有凤凰产乳其上。又晋穆帝永和四年,凤凰将九子栖其上,舆地纪胜,亦名乳凤岗,县志在县东四十里四面皆水”。】

综观以上历代史志记载,均不能避开“凤凰山、凤凰岗、黄香山”,其它说法不出其右,这里不得不提到一点。笔者认为,盛弘之《荆州记》中对黄香故里及墓葬地的记述,不仅体现出地理书撰者盛弘之对黄香的敬意和赞赏,而且还成为学界对于黄香故里及墓葬地具体方位的佐证,为其确切地理方位的考证提供了新的参考,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悠悠岁月,冬去春来,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可那曾经吹坲过故土故人的风,依然牵动着今人的衣襟。笔者有幸得到孝昌县文史专家刘少峰先生的指点和帮助,找到凤凰岗旧址,在孝感县东四十里,今名凤凰台,属孝南区闵集乡凤凰台村,为孝感古“三台八景”之一的“程台夜月”。传说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地位的“程朱学派”鼻祖程颢、程颐二兄弟于宋仁宗庆历年间,求学读书于此。“夜月犹存照凤台”,然而作为位列三公的黄香、黄琼、黄琬故里和一大孝子黄香的安息地,却被历史烟尘埋没了!

岁月如流,流在天地。时空经纬纵横,交织成网,用这张时空网,可否捕捞一些故去的长河精灵?悠悠的历史成了漆黒的天幕,让我们毎个人还能直接“看到”历史的,不正是像活化石一般积淀下来的中国文化典籍文献,与像繁星一般闪烁在夜幕中的历史人物的名字吗?黄香…中国古代著名的孝子和廉吏,能名列《后汉书》、《荆州记》、《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纪胜》等重要、权威的史志中,得到互补印证,详尽记载其生平亊绩。值得庆幸,因为黃香是孝感市人民、更是全世界黃姓子孙引以自豪、骄傲、敬仰的先祖先贤! (文·黄致宏)

《中华黄姓史记》主编黄诚琼大作:云梦黄香故里及墓葬探究


二、温州黄正瑞宗亲《千古之谜黄香墓》一文中,提到各地传说的黄香墓

1、黄香墓在湖北省云梦县义堂镇黄孝村说:

“安陆”一名最早出现于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的竹简《编年记》记载:“(秦昭王)廿九年,攻安陆”,指秦将白起于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年)攻取楚都郢及安陆等地,并设立南郡和安陆县,安陆为南郡之属地。《汉书•地理志》载,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南郡地置江夏郡。安陆为江夏郡之属地。汉之安陆县包括今安陆、云梦、应城三县及汉川、孝感、黄陂、汉阳等县之各一部分。古安陆县治所的确切地理位置不在今安陆北,而是在今云梦县城。南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分划安陆县南境设置云梦县,县治在云梦城。北宋乐史著《太平(976~983)寰宇记》载安州云梦县指出:“江夏故城,汉为郡城,在今(云梦)县东南是也。”《后汉书·黄香传》云:黄香,江夏安陆人也。 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王象之著《舆地纪胜·安州·古迹》载:“黄香冢在云梦”。明《大明一统志》亦载:“黄香墓在云梦”。清道光《云梦县志略》云:“邑北驿道约十余里,有黄香墓,缭以园墙,西南向,甬道出入,中一冢巍然”。黄香葬于今云梦城北五公里处的“黄孝村”。1958年修路时黄香墓被平掉。2002年云梦县人民政府树碑《黄香墓遗址》。2011年10月,湖北云梦县举行黄香陵园奠基典礼,重修黄香墓。

2、黄香墓在安陆府署东说。

清康熙《湖广通志·徳安府》:汉孝子黄香墓在府署东十数武(武,半步,泛指脚步)。元丰九域志在安陆县,黄琼墓在安陆县西北兆山下雷公庙防茶庵路傍。

清康熙五年(1666)《德安·安陆郡县志》:汉尚书令黄香墓在城内府署东,同知署后。相传府城内府署东十数武,旧为杨姓园,偶掘地见其碑。光绪十六年(1890)《德安府志》关于黄香墓多见的问题考之甚详:“安陆志在府署东十数武,旧为杨姓园,掘地见其碑,秘之。”道光二十四年(1844),知府易容之复建碑碣。光绪五年(1879)知府黄式度建祠于墓东。又《云梦志》在云梦北官道旁亦有黄孝子墓。《一统志》香墓在云梦。《广舆记》香墓在安陆。今以残碑考之,当以府城之墓为据。民国十年(1921)《湖北通志》则云,除安陆外,云梦、孝感两县亦有黄香墓。《湖北通志》的编纂者认为安陆县发现的墓地,实为黄香的旧祠墓地。

3.黄香墓在湖北房县说。

北宋《太平寰宇记》(976~983):“黄香冢。后汉为吏部尚书,即此(房陵)郡人,有至孝之名,卒于此,有冢在郡东” 。

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王象之著《舆地纪胜》卷86 曰:“黄香冢在房陵县”。

清《郧阳府志·卷一·舆地志·古迹·房县》:有关于黄香墓的记载:《志稿》:西关外二里,墓前有祠,缭以墙垣。《寰宇记》(976~983):房陵县有黄香冢,又云香后汉为吏部尚书,郡人,有至孝之名,卒于此。案:《舆图备考》谓:香墓在安陆县,又学使吴省钦题黄香诗注墓在云梦县北十里。道光十八年(1838),祠就圯,知县刘其渊重修,后知县马晋图、训导黄懋彤更修其墓,皆有记,载县志。

4.黄香墓在江苏常熟梅里镇说。

明朝王鏊(约1520年)撰《姑苏志·卷三十四·冢墓》:黄香墓在常熟梅里镇。“宋乾道(1165~1173)初,梅里苏忠翊直卜葬,得古冢,乃黄香墓。碑刻隶书:延陵慈父,葬于羸博,孟光贞妇,窆夫于吴”。碑阴乃会稽东部都尉张纮也。又有薛综修祠日月题刻,可辩者八字。子琼,琼公孙琬,位登三事,苏氏挈归,家有光怪,舁弃昆承湖中。(案:黄香,江夏安陆人,而葬于梅里,故碑文为此语。)

5.黄香墓在河南禹州说:

在河南禹州市郭连乡黄台寨村,有一座山岗叫孝山,源于孝山的一条小河叫孝水河。孝山上有座古墓,墓前有1958年原禹县人民委员会树立的“县级文明保护单位――黄香墓”碑传说,黄香墓园规模巨大,留下无数碑刻。因禹州属兵家必争之地,古迹绝灭。清康熙乙酉年(1699),当地异姓人重新结社立碑祭祀。清嘉庆十七年(1812)孟夏,禹州在黄学广场南侧和迎恩街(后称北街)拱辰门(北城门)各立一碑曰:“忠臣张良、孝子黄香故里。”(见图)此碑现存市博物馆内。清道光年(1821~1850)《禹州志·陵墓志·黄香墓》载:“琼为香子,(黄香)或就养其子所封,故附近卜葬于此乎。”黄琼于永兴二年(154)被封为邟乡侯。许慎《说文》认为邟在颍川。而禹密黄氏族谱所抄录的黄香墓碑碑文中,多次提到 “汉之邟乡即今禹州也”。古之封侯某地者,一般以其故里或与他有特殊结缘关系的地方。

清同治十年(1871)所立黄香墓碑曰:“嗣文强公后人以官为家,流寓新安零陵、歙州、婺州、泗州、盱眙等处,民族繁衍迁徙靡定,始祖之墓寝失其传。”

注:邟káng乡并不在河南禹州。《辞海》释“邟乡”:“古地名。在今河南汝州市东。东汉时,黄琼、袁绍曾封为邟乡侯 ”。后汉书载:黄香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去世〔今考证,黄香迁魏郡太守当在延光元年即公元122年去世〕,黄琼159年74岁封邟乡侯。

1958年,禹县人民委员会将黄香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牌以示保护。 (文·黄正瑞)

《中华黄姓史记》主编黄诚琼大作:云梦黄香故里及墓葬探究


三、云梦县原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彭斌武先生《漫话黄香故里》等文中考证黄香墓葬在故里云梦,其文如下:

1.古安陆与今安陆

㈠、为什么要提出“古安陆”与“今安陆”的概念?

从主观上来说,是正确认识历史,还原历史的需要;是探讨黄香故里的核心问题。从客观上来说,古安陆与今安陆原本就有天壤之别,不作区别,历史就成了一本糊涂账。因为古安陆在汉晋以前的历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把古、今安陆混为一谈,就会影响对汉晋以前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准确判断和认知。

区分古安陆与今安陆的标尺是什么?就是以云梦县从古安陆划分出来,独立设县的时间为准。云梦县周围的州县,都是从古安陆县陆续划分出来独立的。最早独立出来的是从古安陆县西部分出的云杜县,即今京山、天门一带;西晋时从古安陆东南部分出一个滠阳县,即今黄陂滠水两岸;南朝刘宋时先后从东部分出孝昌县(今孝昌、孝南),又从南部分出沌阳县(今汉阳区、蔡甸区),从西南部分出曲陵县(今应城)。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西魏政权攻占了古安陆,在云梦古城设置云梦县;古安陆的最南部即今汉川一带还在后梁手中,后梁便在那里设梁安县。至此,潘新藻所言古安陆的8个县已分割出7个县,所剩的便是今安陆的1300多平方公里,所以区分古安陆与今安陆的时间界限,应以西魏大统十六年即公元550年云梦县从古安陆独立出来为标尺。

㈡、古安陆县治的地望

前面文章已述两汉、两晋的江夏郡治均在云梦城(俗称楚王城),郡辖的安陆县县治也在云梦古城。

①.传世文献的记载

西晋学者杜预注释《左传·宣公四年》称:“江夏安陆县城东南有云梦城。”这个“安陆县城”是否是今安陆县城呢?不是。先从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三国志·魏书·王基传》载:“安陆左右,陂池沃衍。”陂池就是湖泊,今安陆哪来湖泊?只有云梦城以南才有众多的湖泊。再从文化遗址来看,文物考古部门经过多次文物普查,没有发现今安陆县境内有魏晋以前的古城遗址,因此可以肯定杜预所言安陆县城就是云梦古城,但不是楚王城的外城,而是楚王城西城中的一座小城。这座小城是何人所建?《三国志·吴书·贺全吕周钟离传》载:“东主中营自掩石阳,别遣从弟孙奂治安陆城,修立邸阁,辇赀运粮,以为军储……”。此城是孙权准备进攻曹魏襄阳城,选择古安陆城作军资补给中转站。但因东汉末年的江夏郡兵连祸接,楚王城遭到严重损毁,丧失了防御屏蔽功能,故派孙奂修筑安陆城。此城规模比原来的江夏郡城小得多,考古工作者根据其建筑年代称之为“魏晋城”。杜预所言“东南有云梦城,”即指残存的楚王城外城。

②.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互证

1975年,云梦城西睡虎地11号墓出土的秦简《编年记》,记载有秦始皇廿八年过安陆、墓主人喜曾于秦始皇四年任安陆县御史,六年任安陆令史,还有睡虎地和龙岗两地秦墓出土的有“安陆市亭”戳印的陶器,以上都证明古安陆城即云梦城。而且在49年后,省地县三级考古工作者对云梦楚王城进行过多次考古发掘,发现战国晚期文化层、秦汉文化层有多次战火的烧土、灰烬、瓦砾,“厚达一米有余。”这就与秦简《编年记》中关于秦昭王29年攻安陆、绿林军破安陆的记载相符合,证明云梦城即古安陆城。

③.历史地理学界发出的声音

我在《〈黄香故里考辨〉之考辨》一文中,已经说过,就是当代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作过结论,即“今云梦县城东北郊的楚王城废址,即汉晋安陆故城。”而且,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册》,将秦、汉、魏、晋六个朝代的安陆县治所,都标示在今云梦城的位置上。

④.真理的回归

关于云梦城即古安陆城的观点,现已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但是,这种认识的得来,却是费了一番周折。前些年,在云梦却不能说云梦是古安陆,谁说云梦是古安陆,就立即打断你的发言;谁的文章中称云梦是古安陆,就立即圈掉,或以某种方式表示鄙夷不屑。2005年10月,安陆市的朱华新、张昕先生联合撰写了《黄香故里考辨》一文,发表在当月29日的《孝感晚报》上,后来,又发表在《孝感学院学报》上,批评“云梦一些人为了提高本邑的知名度,遂将黄香强行附会本土”。因此,主管部门急了,来人要我写文章驳斥,开始我拒绝了。原因有三:一是“黄香,自文强,江夏安陆人也”,包括云梦都禁言古安陆,我的文章怎么写?二是我与张昕先生是同行,过去在业务上互相支持,我不应该对他不礼;三是安陆的文章批评的是别人,我何苦伸出脑袋接石头!?但思虑再三,还是从维护历史的真实出发,有条件地接受了来人的要求。我的文章先以《黄香故里再考辨》为题,于2005年12月5日开始在《孝感晚报》上分四期连载,后以《〈黄香故里考辨〉之考辨》为题,发表在2006年第二期的《孝感学院学报》上。该文于2007年1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收入《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文选。文章开宗明义就讲云梦是古安陆,顺理成章地论证黄香故里在云梦。此后,云梦是古安陆的言论便随之开禁了。

2.历史文献中的黄香墓

宋人王象之着《舆地纪胜·安州·古迹》载:“黄香冢,在云梦”。

《一统志》亦载:“黄香墓在云梦”。

《中华姓氏通书·黄姓》载:“黄香去世后,归葬家乡江夏安陆源口,墓在今湖北云梦县北郊十五里。”

3.地方史志中的黄香墓

明万历年间光禄、太仆二寺少卿邹观光著《云梦十书》载:“黄香墓在今(云梦)县城北十里铺之北。”《云梦县志略》载:清乾隆年间的礼部侍郎吴省钦任湖北督学时,来云梦凭吊黄香墓,吟诵十二韵五言排律缅怀孝道楷模黄香。诗曰:“粹质涵江夏,高文启汉京。一堂尊始祖,百步表佳诚。婉娈垂髫岁,殷勤奉枕情……”

清嘉庆元年(1796年),云梦知县蔡振中到黄香墓祭奠后即兴赋诗:“南国无双士,东京第一流。风霜余孝魄,爵秩贲荒丘。姓字樵人识,笺书国史留。更寻琼葬处,千载哭忠侯”。“姓字樵人识”是说黄香的名字,连文化知识很少的砍柴人都知道;“笺书国史留”是说黄香写的文章、奏折、书信在国史《后汉书》上有记载。

清道光《云梦县志》记载:“邑北驿道约十余里,有黄香墓,缭以园墙,西南向,甬道出入,中一冢巍然”此址在今云梦县义堂镇黄孝村地段,汉孟公路西侧。

百岁老人彭文之先生,在《义堂古迹寻踪》(见云梦文史资料第十三辑《义堂春秋》)一文谓:“1923年,黄钟英出任云梦县长,下车伊始就赶赴黄香墓吊祭,缅怀他的黄姓先祖,并于以后不久,将黄香墓修葺一新。每年清明节,云梦四乡八里的黄姓后裔,都要前往黄香墓祭祖扫墓,以表他们对先祖的怀念。”

4.对源口的实地考察

《中华姓氏通书·黄姓》及各地黄氏宗谱,均谓黄香逝世后归葬家乡江夏安陆源口,并明确指出源口就是今黄孝村。我一直琢磨,黄孝村一马平川,为何叫源口?为解开这个谜,我走访了当地老人。我的老同事柯群瑞,是黄孝村毗连的大柯村人,向我详细讲述了黄孝村、大柯村一带的地形地貌,根据介绍,我于丙戌年除夕(2006年元月28日),到黄孝村、大柯村一带进行实地考察。原来,黄孝村的地势是不显形的北高南低,雨水南流,当流到黄香墓前不到一公里处的大柯村,地形隆然抬起,迫使黄孝村的雨水向位于大柯村东北、十里铺西北的冲口汇集,冲口连接着一条宽约5米的大冲沟。不知何年何月,当地村民在冲口开挖了两方很大的水塘,缺水时开涵蓄水,丰水时关涵排水,雨水从冲沟东绕水塘南流,南流约2公里注入军民港,终汇涢水。黄香墓坐落在水的源头,面对冲口,当是“源口”之名的渊源。古人选择墓地很讲究风水,此地形特殊,是否含有蛟龙吐水之类的寓意?清康熙43年,云梦绅士重修黄香墓,为“墓碑东向朝大路”,而康熙49年,黄香新安派裔孙却将墓向改为“子山午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风水因素。因两次修墓的间隔时间只有几年,本用不着大修,但新安派不仅大修,而且将墓向改为背北面南,窃以为这不是随意的改变,而是根据他们祖传对源口风水的解读,必须背北面南,而云梦绅士局外人,不知其中隐秘,违背了黄氏先祖的意愿,故不得不加以匡正。

5.黄香结婚,章帝驾崩?(黄香结婚时间考)

黄香何时结婚?有一本书写道:“黄香在家乡完婚,明媒正娶……一个月过去了还不觉得。忽然接到朝廷的快马驰报,称章帝驾崩,要他速速回朝,商议国事。”显然,这段描述有违历史事实。虽然《黄香传》中没有记载他结婚的具体时间,但是,我们可以从黄琼的卒年,反推其生年,看出黄香结婚的大概时间,然后在黄香本传中循着雪泥鸿爪,找出黄香结婚较为可信的年份。黄琼本传载:“延熹七年(公元164年)病重,……当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延熹七年即公元164年,164-79=85,说明黄琼出生于公元85年,即汉章帝元和二年。汉章帝驾崩是章和二年(公元88年),这时黄琼已4足岁了,说黄香才结婚一个月,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黄琼元和二年(公元85年)出生,不妨看看元和元年(公元84年)黄香的经历。《后汉书·黄香传》载:“初除郎中,元和元年,肃宗诏香诣东观,读未尝见书。香后告休。”他东观读书以后就告休回江夏安陆老家了。回家做什么,没有交待。《楚师儒传·汉黄太守香》有一段文字耐人寻味,可以从中看出端倪:“未几,帝亟召之,乃回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诣殿下,问:‘父年几何,何久不入公府?’”这是说黄香回乡后停留了很长时间没有返京,章帝等不得,便急切地召黄香返京,并且责问他为何长时间不入公府。黄香回乡长时间停留,无疑是在办理一件大事。什么大事?联想到黄琼次年出生,可以初步断定黄香元和元年告休就是回家结婚。

6.《黄氏宗谱》记载的黄香墓

各地黄氏家族的族谱对黄香墓的记载,与《云梦县志略》虽详略有异,但基本吻合,可以互证互补。《黄氏宗谱》记载:清康熙初年,知县彭曙祖重修大成殿,同时修葺黄香墓,在黄香墓前树立了木质牌坊,几十年后,木牌坊朽蚀殆尽。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以冯其昌为首的28名云梦绅士捐资倡修黄香墓,在墓前立了碑,建了华表,并明令“禁樵牧”;墓碑东向朝大路。《云梦县志略》载:冯其昌是康熙元年岁贡,授官福建布政使司理问。举人曽佩对考证黄香墓作出了特殊贡献。其它云梦绅士大多在《云梦县志略》上有传。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黄香新安(皖南)派裔孙重立墓碑,碑为“子山午向”,即背北面南,碑刻:“汉孝子魏郡太守尚书令黄公讳香字文强府君、原配夫人李氏之墓”。湖广总督葛世隆在墓前加建了石牌坊。武昌通判黄弼在墓前修建了神道。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黄香新安派裔孙黄希应等倡众捐资,置环墓祀田,计得亩二十有一,收入作毎年祭扫之资,“以尽水源木本之思。”

《中华黄姓史记》主编黄诚琼大作:云梦黄香故里及墓葬探究


《中华黄姓史记》主编黄诚琼大作:云梦黄香故里及墓葬探究


7.云梦举人曾佩考查黄香墓经过

明朝末年,云梦历经十余年战火洗劫,义堂镇一带地面建筑被夷为平地,文物古迹破坏殆尽。清康熙初年,社会走向稳定,经济逐步恢复,人们开始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云梦举人曾佩,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社会责任心很强,他从众多的历史地理书中得知,黄香墓在云梦,但不知在云梦什么地方。他花功夫查阅云梦的历史典籍,终于在明朝的云梦人邹观光所著《云梦十书》中找到了线索,发现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考黄香墓在今县城北十里铺之北”。曾佩便亲自到十里铺之北寻觅黄香墓。那里有个村庄叫许家墩,他向村里的老人询问黄香墓,正好有位老人是村里族长,见大名鼎鼎的曾举人来了,便热情接待,十分配合。他说听老人讲,我们许家一世祖的墓离黄孝子坟不远,族谱上有记载。于是拿来族谱查阅。族谱上说许家一世祖的墓在黄孝子坟的西南。他们到现场观察,发现许家一世祖坟东北不远处,有一座较大的无主荒坟,在场的人都认为,根据许家族谱的记载,这座无主荒坟无疑就是黄香墓。许家族谱有两处记载“黄孝子坟”,还有一处是他们许家人丁兴旺,分了一支人到县北曾家店居住,族谱上记载这一支是从“黄孝子坟”迁到曾家店的。民国时期,义堂人说“许家村”都要在前面冠以“黄孝坟”,例如:“他是黄孝坟许家的”。可见黄孝之名源远流长。在这里顺便说一下,“许家墩”今称“大许村”传说此村很早也有一支黄姓家族的人在此居住,因战乱全逃它处,村里直到至今居住的全是许姓家族的人,无一黄姓,“黄孝”两字的由来,就是为了纪念汉孝子黄香这位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历史名人后定的名。

《中华黄姓史记》主编黄诚琼大作:云梦黄香故里及墓葬探究

又传早在明朝时黄香坟就有守墓人据说姓龚,直到清康熙初年黄香坟恢复重建后,就由许家村许姓人守墓。据今大许村老人讲:他家祖辈守护着黄香墓,年复一年,尽心尽力。回报是租种黄香墓周围的一石多祭田,租金仅只用于黄香在本县黄家门和黄土坡村的后辈们清明祭祖时的招待。墓冢旁边还有个黄香祭屋,五柱三间前后两层,中间有天井,两旁有耳房,熟砖瓦顶,堂屋里供有黄香画像和神龛。画像两旁挂着一副醒目的对联,其文是:“世泽浚源长,孝友无双,千秋俎豆昭前列;家声遗韵远,文章第一,百代衣冠推后贤。”每年远在下辛店镇黄家门村清明祭祖的来人,因路远步行,当日不能返回,就在祭屋两侧耳房里夜宿。可惜这栋祭屋在1940年日军侵占云梦县义堂镇时遭毁。

8.黄香古墓是夫妻合葬墓

明末清初的反明战争,持续时间长,对云梦利塘(清乾隆四十三年德安府知府罗暹春改称义堂)一带破坏惨重。据清康熙六年(1667年)成书的《云梦县志》载:“利塘镇,邑北驿冲,近河。商业、人文并盛。寇燹赤土,今茅舍数间。”一座地处驿路要冲,又近涢水河道,商业、人文并盛的利塘古镇,被明末战火夷为平地,直至清康熙六年,还只有茅舍数间,其破坏之惨痛,今人难以想象。古镇付之一炬,地处古镇南北的令尹子文、孝子黄香两位乡贤的古墓也在劫难逃,地面建筑化为乌有。清康熙初年,知县彭祖曙于重修大成殿之际重修黄香墓,在墓前立木坊,明令禁樵采。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墓前木坊朽蚀,适逢康熙皇帝下诏南巡,邑中绅士冯其昌、曾佩等28人,以“幸我皇上加意元元,南巡有诏……凡属古迹莫不重新”为辞,倡资重修黄香墓,立石碑、树华表,东向朝大路,碑刻:“东汉孝子黄公讳香之神墓”。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黄香新安派裔孙又重建改修黄香墓。

据孝感澴川《黄氏宗谱》载:江夏黄姓始祖黄香,亡葬江夏安陆源口(今湖北云梦北十五里)孝行里。二世祖黄琼,四世祖黄琬,五世祖黄松寿(黄琬第六子),均葬江夏安陆孝行里。九世祖黄元积于东晋大兴三年(公元320年)任新安(安徽歙县)郡太守,举家从江夏安陆迁居新安姚家墩,后称黄家墩。

新安派裔孙重建的黄香墓,比前两次有三大不同:第一,墓碑主题词强调该墓是合葬墓。碑文称:“汉孝子魏郡太守尚书令黄公讳香字文强府君暨原配夫人李氏坟墓”。第二,改变了坟墓的方向。原为东向朝大路,改为子山午向,即坐北朝南。第三,墓冢围以墙垣,墓前修建了祭坛、神道,又申请湖广总督葛世隆在墓前加建了石牌坊。接着又购置了环墓祀田21亩,增建了墓庐。

关于葛世隆所建的石牌坊,我没见过,曾访问大许村的老人许道寿、许道敬,他们也说未看到,推想可能是太平天国时被太平军所毁。《续云梦县志略》载,太平军曾三度攻占云梦城,捻军曾两度攻陷云梦城。他们仇恨清王朝,对于象征清政府权威的建筑物都毫不留情地摧毁。他们纵火烧毁了云梦县衙署,使清末的云梦县官员长期无署办公;还纵火烧毁了北门外的真武殿(俗称祖师殿)。葛世隆是湖广总督,是清政府的高官,太平军称清朝皇帝及其高官为魔鬼,对葛世隆加建的石牌坊理所当然地不会容忍。

对于黄香墓是夫妻合葬墓的问题,笔者原来只见《黄氏宗谱》有载,未见旁证,故视为孤证而未从。后阅读《云梦县志略·艺文》,发现清人有多首谒黄香墓的诗文反映该墓为夫妻合葬墓。清康熙朝诗人张开东在《过黄香墓》诗中写道:“高冢路旁仍自并,令名天下本无双”的诗句。诗人自注:“仍自并”指“夫人同茔。”嘉庆时云南按察使程怀璟(云梦人)《谒黄孝子墓》律诗二首,诗中写道:“笄珈同穴传闻异,忠孝兼祠岁月残”。“笄珈”(jī jiā)――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珈: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这里代指妇女。“同穴”――指夫妻合葬。清人诗文印证了《黄氏宗谱》的记载,这就足以证明黄香墓是夫妻合葬墓。

从明末战乱至清康熙初年,已历半个世纪,人们对黄香墓的形制早已淡忘,重修时只得按常规墓行事。新墓才建六年,黄香新安派裔孙便来重建,并进行重大改变。因当年的记事碑不知踪影,其重建改修的动因不得而知。笔者从现象观察分析,邑人重修黄香墓时,不知原为合葬墓而修为单人墓,违背了黄氏祖墓旧制,故不得不改,这也许是新安派裔孙重建改修的根本原因;其次,将东向朝大路改为子山午向,坐北朝南,面对冲口,可能是祖传的风水讲究。以上仅备一说,冀当年的记事碑重见天日,以正新安派裔孙重建改修黄香墓的原因。

9.我心中的黄香

我对黄香非常敬仰。1946年,我上忠孝乡中心国民小学(即义堂小学),在第一册《国语常识》课本中,就有黄香的课文:“黄香是个好孩子,他爱他的爸爸。夏天,他扇凉了席子,请爸爸去睡;冬天,他温暖了被窝,请爸爸去睡。”课文中还配有生动的扇枕温席插图。显然这是《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通俗化。图文并茂的课文,使我心仪黄香。所以毎当星期天,只要是风和日丽,总是抱着见墓如见人的心志,要邀约几个同窗好友去瞻仰黄香墓。(注:此文作者:彭斌武)

10.黄香墓的格局与规模

义堂口语称黄香墓为“黄孝坟”,在义堂镇南约3公里处的安——长(安陆至应城长江埠)公路西侧,坐北朝南,坟茔围砌约3米高的青砖粉墙,面积约一百平方米;墓垣的南面耸砌三脊牌坊,估计约六米高,正脊中间竖嵌长方形牌匾,匾书“东汉孝子黄香之墓”八个大字;牌匾下方有一市尺见方的小孔,小孔下面并列镶嵌着三块高大的青石碑,碑上刻满了文字,那时本人年幼,不知文字所言何事,现在推想可能是历代黄香后裔重修黄香墓的记事碑。石碑的西侧有一个甬道门,已用青砖封砌堵塞。据《云梦县志略》载:原先常有农家的耕牛闯入甬道门,在墓垣中牧草,在墓碑上擦痒,把墓碑擦断了,因此,黄香后裔就把甬道门封砌了。牌坊前面约3米处,并列着三座石砌祭坛,祭坛估计有1.2米高,每座祭坛至少有2平方米的面积。墓垣中树木葱笼,雀鸟和鸣。义堂古有“白马嘴前帆挂月,黄香坟里树摇风”的楹联流传至今。我所见到的黄香墓,当是康熙49年黄香新安派裔孙重修之墓。

《中华黄姓史记》主编黄诚琼大作:云梦黄香故里及墓葬探究

黄香墓 (清康熙年重修黄香墓原貌) 忆绘作者:彭斌武(湖北云梦)


11.黄香墓被平的真相

有人说黄香墓被平毁过三次,一次是日本人把黄香墓的砖石拆到义堂修了碉堡;第二次是国民党的乡长柯泽民平毁了黄香墓;第三次是上世纪50年代修公路平毁的。这些说法有的不实,现就我所知道的作个介绍。第一次日本人拆毁的不是黄香墓,而是拆的黄香墓庐。墓庐是守墓人的栖息之所。从康熙年间开始,黄香墓有了环墓祭田,雇有守墓兼种祭田的农工,墓庐既是守墓人的栖身之地,也是收藏农具、农产品的仓库。墓庐的规模不大,五柱三间,坐落在公路以东。据目击者称,日军拆毁墓庐时,将粗大的绳索套在屋架上,然后驱赶军马,拉倒房屋,木料、砖石可能是运去做了碉堡。可想而知,如果他们拆了黄香墓,我上小学时就看不到黄香墓了。

至于有人说国民党的乡长柯泽明拆毁了黄香墓,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能成立的。须知,蒋介石是尊孔崇儒的,他们既然在启蒙课本中宣扬黄香,加之他们的行政区名“忠孝”包含有敬仰黄香之意,怎么会去拆黄香墓呢?而我们经常瞻仰黄香墓的那段时间,正是柯泽民当乡长之时。

《中华黄姓史记》主编黄诚琼大作:云梦黄香故里及墓葬探究


黄香墓平毁的时间是1952年。原先从黄香墓旁通过的安长公路,是从安陆通应城长江埠的县级公路,路面窄狭,弯弯曲曲,年久失修,路况很差,新中国建立以后,为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安长公路延长拓宽、裁弯取直,起迄点从武汉到襄樊,更名为汉襄公路,黄香墓正在红线之中,民工们按图施工平毁了黄香墓。离此地不远有个黄岗村(黄土坡村)当地黄姓村民发现后,黄香墓早已夷为平地。因是政府工程,他们也无法抗拒,只有在黄香墓原址今316国道西侧公路旁立了一块墓碑,将一些石料墓砖运到黄土坡村,在村头建了一座青石桥以示对始祖黄香的纪念,黄香墓就这样荡然无存了。

12.黄香英名垂千古

黄香墓地在东汉延光元年以前因地形地势得名源口,黄香归葬至此以后,这里又因此而得名“孝行里”,此后地名屡有变更,或名“汉孝”、或名“忠孝”、或名“黄孝”,但万变不离黄香,不离黄香的崇高美德——孝。抗日战争前,义堂镇以北为令尹乡(因春秋楚成王宰相令尹子文墓在义堂街北而得名),义堂镇以南名汉孝乡,取汉孝子黄香之义。1946年国民党云梦县政府调整行政区划,令尹(即斗子文)乡与汉孝乡合并,命名为忠孝乡,令尹子文以忠闻名,黄香以孝驰誉,“忠孝”之名融两位先贤的崇高美德于一体,以表达云梦人民对两位乡贤的崇敬之情。1949年以后,义堂南部命名为黄孝乡,人民公社化时为黄孝管理区,1961年改社为区,这里名为黄孝公社,改革开放以后,撤销人民公社建制,这里名黄孝村,至今。(文·彭斌武)

《中华黄姓史记》主编黄诚琼大作:云梦黄香故里及墓葬探究

黄香雕像


四、重建黄香墓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从道德层面审视黄香:他修身养性,孝亲忠君,勤政爱民,操守清廉,恬淡寡欲,实属道德贤人;从才能方面来体察:他通古博今,天文地理、音律声韵、纪时历法、阴阳五行,无所不知,可谓博学通才;他挥毫则文思泉涌,笔翰如流,精彩纷呈,确是文章高手;他“晓习边事,均量军政,皆得事宜”,堪称文武双全。正因为黄香道德文章俱佳,文治武备全能,这就造就了黄香既是“孝”的典范,又是“廉”的榜样,也是“忠”的楷模,更是“能”的范本。对于黄香这样一位千古流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坟墓被平,实是一大憾事!重修黄香墓,不仅是海内外江夏黄姓人的迫切愿望,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全民道德水准、知识才能的客观需要。

十多年前,我主编《江夏黄氏宗谱》时,一直研究黄香,去过云梦多次,很多人知道孝子黄香但不知他墓葬何处,我也一直没找到。

2006年农历六月初六日我在湖北武汉晴川阁晒谱节会上,认识了前来参会的一位七十七岁黄桂庭老人,他带来的敦本堂《黄氏宗谱》有黄香墓葬的具体记载。之后,我专程去孝南区董永街拜访黄桂庭老人,并让老人带我到云梦县义堂镇黄孝村316国道旁找到了黄香墓葬遗址,只见到一块碑,并没有坟墓。听桂庭老人说,“黄香坟早在1952年扩宽公路时被平毁了,此地村民全姓许,没有姓黄的村民,周边村虽有姓黄的村民,但因农村土地分到户,他们都没有能力在此买地修建黄香墓。”孝南区离云梦义堂很近,桂庭老人每年都来此拜祭黄香;重建黄香墓,是老人家一辈子的心愿。他一生以打铁谋生活,没有上过学,识得一些字是后来自学的。他个人虽没有经济实力来修建黄香墓,但他带着谱去武汉参加晒谱节,来寻找有识之士,可想而知桂庭老人的用心及孝祖敬宗的精神,确实令我感动。【注:2011年10月27日云梦县黄香纪念园奠基仪式在黄香故里正式举行,可惜黄桂庭老人于同年7月因病去逝没有见到这一盛况,带着遗憾走了,享年82岁】

当时我为了搞清黄香墓被平毁的情况,到黄孝村找村里的一位许姓老人了解一些情况。后来又经人介绍认识著名学者云梦秦汉文化研究会理事彭斌武老先生。他从小就见过黄香墓并对黄香很有研究,为此我曾专门拜访他。他听说我在写黄姓史书,就将毕生所研究黄香资料全部给我。在掌握了黄香的一手资料后,我综合各方面的史料,证实黄香葬在云梦的可信度极高,受桂庭老人之启发,遂有重建黄香墓的想法。但征用土地,成为我第一大难题。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组建当地的宗亲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我首先找到孝感市区一位原职校校长黄建军宗亲,检察院退休干部黄献清宗长筹划商讨。经权衡考量,我推荐黄建军任当地宗亲会会长,黄献清宗长任秘书长。宗亲会从当初几十人,后来发展到万余人。宗亲会约定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办一次祭黄香的活动,并号召动员宗亲捐资买地重建黄香墓。我利用互联网网络撰文将黄香墓葬遗址的信息传遍世界各地,至此拜祭黄香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因每年有数千人到云梦拜祭黄香,安全问题引起云梦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一是怕各地来的黄姓宗亲与黄孝村许姓村民为修建黄香墓发生宗族矛盾,二是黄香墓遗址在316国道旁,来的人多怕出现交通事故。一般大型群体性活动须向政府有关部门申报备案,且限定参会人数。为了能让每年一次的祭拜黄香活动顺利进行,我们宗亲会几位负责人多次找县委相关领导进行沟通,记得当时我对县政府一位领导说,“黄香不光是我们全世界江夏黄氏的始祖,他还是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典范。以后参拜者可能会更多,我们宗亲会,也阻止不了各地宗亲前来拜祖,尤其是海外及港、澳、台宗亲。再说黄香也是你们县的一个历史文化名人,这么好的一个文化品牌,对你们县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县领导听了我们的汇报及建议,对此事相当重视,立即召开县委专班会议讨论,并将此事上报省政府领导。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先后作出重要批示,由政府出资征地修建一座黄香文化园。之后云梦县政府积极打造黄香孝文化品牌,筑巢引凤,招商引资,推动了当地经济之快速发展。

2011年10月27日,云梦县举办首届黄香文化节,盛大的黄香纪念园奠基仪式在黄香故里正式举行。这次活动是云梦县政府为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弘宣孝道美德,树立特色品牌,推动黄香文化产业,争取社会各界支持而开展的。在此活动前,政府已组织专家选址(在义堂镇黄孝村316国道西侧原黄香墓遗址),征地178亩;旨在打造以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为主导,倡导廉洁、孝德精神,集文化传承、品德教育、历史研究、文艺采风、游览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中华黄香文化园”,以告慰黄香在天之灵。此园作为文化旅游名县建设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于2012年5月动工筑造,2014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11886平方米,政府总投资5600万元。整座纪念园分为入园迎宾、文化游览、祭典广场三大主题功能区,楼堂馆等分布其间,成为汉代建筑精华与古典园林景观融为一体之大型建筑群。其布局新颖,宽阔开朗,气势磅礴。进门处耸立一块巨石,上刻由福建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会长黄如论先生书写的“孝魂”。重建的黄香墓冢庄严肃穆,新塑的黄香雕像顶天立地;江夏堂雄伟壮丽,孝廉馆古朴典雅,汉阙楼巍峨壮观,黄香文化馆大气恢宏,二十四孝柱挺拔耸立,景观长廊秀美幽深,可谓美不胜收,风采独具!不愧为文蕴古今、孝传天下的朝拜圣地及寄托海内外黄氏情志之精神家园!

《中华黄姓史记》主编黄诚琼大作:云梦黄香故里及墓葬探究

云梦黄香墓

2015年黄香纪念园建成开放后,云梦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黄香纪念园管理机构(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县财政全额拨款),设定6名专职人员负责园区管理及后续配套工程的建设。为发扬光大孝廉文化,充分发挥它的教化引导作用,此园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孝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孝感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孝感市孝廉文化教育园和青少年孝德教育实践基地;湖北工程学院等大学院校还与黄香纪念园密切合作,共同打造孝廉文化培训基地。由于服务设施及绿化建设不断完善,环境极为优美,它被国家旅游部门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云梦县委县政府以孝塑城,以孝兴业,到目前为止连续举办了八届黄香文化节,坚持开展每两年一届的“十大孝子”评选表彰活动,使此园成为传承美德之载体、连通世界之桥梁及放飞梦想之平台。2014年至今,每年免费接待前来参观团体200多个、服务游客4万余人次。这种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方式,吸引大批客商投资文化经济产业,为推动“孝廉文化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云梦县招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2019年招商引资达986.92亿元。云梦县领导的正确决策与睿智之举,使当地财政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蓬勃发展。由此可见,黄香文化源远流长,深入人心,影响深远!他既是云梦孕育产生的杰出代表,又是数千年中华民族学习效仿之榜样,更是黄氏家族开拓奋进、自强不息之精神动力!

《中华黄姓史记》主编黄诚琼大作:云梦黄香故里及墓葬探究

【后记】

据范晔元嘉九年(432年)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间编撰《后汉书》:“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延平元年(106)(注:应为延光元年即公元122年),升魏郡太守。不久因水灾免官,几个月后,卒于家。”南朝宋历史学家范晔《后汉书》(445年成书),在黄香去世(122年)后约323年写成,没有记载黄香墓葬。笔者按年代顺序罗列有关文献记载黄香墓的史料,供大家参考:

①.437年孝感凤凰台说。南朝宋盛弘之元嘉十四年(437年)成书的《荆州记》:“安陆县东四十里南有凤凰岗,昔有凤凰产乳其上。又晋穆帝永和四年凤凰将九子栖其上。山下有黄琼宅,即魏郡太守黄香墓焉。”(即今,孝感市闵集乡凤凰台村)

②.983年出现湖北房县说。北宋《太平(976~983)寰宇记》:房陵县“黄香冢。后汉为吏部尚书,即此郡人,有至孝之名,卒于此,有冢在郡东”。

③.1227年出现云梦县义堂镇黄孝村说。并且房陵县、云梦县、安陆县黄香山、江夏县北凤凰山4说并存在《舆地纪胜》。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王象之著《舆地纪胜》:舆地纪胜·卷86 京西南路:“黄香冢在房陵县”。舆地纪胜·卷77德安府:“黄香冢在云梦县”。舆地纪胜·卷77德安府·人物:九域志,安陆县有黄香山,也有黄香冢。舆地纪胜*卷66荆湖北路*古迹:在江夏县北三里凤凰山下,黄香墓,九域志。

④.1520年出现常熟梅里镇说。明朝王鏊(约1520年)撰《姑苏志·卷三十四·冢墓》黄香墓在常熟梅里镇。

⑤.1666年出现安陆城内府署东说。康熙五年(1666)《德安·安陆郡县志》:汉尚书令黄香墓在城内府署东,同知署后。相传府城内府署东十数武,旧为杨姓园,偶掘地见其碑。

⑥.1850年出现河南禹州说。清道光年(1821~1850)《禹州志·陵墓志·黄香墓》载:“琼为香子,(黄香)或就养其子所封,故附近卜葬于此乎。”

《中华黄姓史记》主编黄诚琼大作:云梦黄香故里及墓葬探究

在中华黄姓历史长河中,地位最尊、影响最大、族姓最繁的宗族,无可争辩地要推汉魏之世的江夏黄氏。这支黄氏宗族世居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东南),誉为冠族。至孝子黄香,才倾天下,名闻遐迩;黄香官至尚书令、魏郡太守;黄琼、黄琬祖孙位列三公,都被封为侯爵,而且他们为国尽忠、清正廉洁、不阿附权贵,政治上多有建树。家族子孙繁衍昌盛,后裔遍及世界各地,族中名人贤能辈出,成为当地显赫的名门望族,时人誉为“江夏黄氏,天下无双”。中华黄姓再度崛起始于汉魏之世的黄香家族,因黄香祖孙几代人在朝为官,显赫的家世,令许多不同支系的黄姓家族纷纷向荆楚聚集,融入这支世家大族——“江夏黄氏”之中,他们联宗一起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来侵略之敌,以孝子黄香为荣,以黄香为标杆,黄姓的后裔尊黄香为孝文化始祖。后因朝代更替发生战争,聚居荆楚古江夏郡的黄香家族及其它支系的黄姓族人四散而逃,移居他乡,重开基业,再建家园。所以今海内外数千万黄姓子孙,大都自称“江夏黄”、追宗江夏,认江夏为黄姓的郡望与发祥地。

由于年代久远,物是人非,时隔至今1800多年,黄香故里云梦古城在历史上乃兵家必争之地,曾无数次遭遇战争毁灭,整个县城地面建筑被夷为平地,文物古迹破坏殆尽,还有历年洪水冲毁,导致县城及周边乡镇村面目全非。据今考古资料显示:在云梦城区叠压着五座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城遗迹,文化层瓦砾堆积厚达一米有余。所以南朝范晔著《后汉书》时没有记黄香墓葬的情况,有可能黄香墓早已淹没于历次的战火之中了。为什么后来文献中有记载黄香墓,古时的人们一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尊祖敬宗已深入民心,而且中国是一个崇尚孝道的礼仪之邦,两千多年来,士人君子“移孝为忠”,使得家庭家族这个“小家”与国家兴亡这个“大家”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开明的统治者“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将家庭伦理延伸到治理国家之根本,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共识。黄香是华夏民族千千万万民众孝文化的典范,历来受世人的敬仰与崇拜,更令黄氏家族荣耀和自豪!黄香墓遭毁后,黄氏家族后人屡屡重建,且还有当地民众自发地参与捐修,如上文所述:清康熙初年,云梦举人曾佩:寻找考证黄香墓所在地。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以冯其昌为首的28名云梦绅士捐资倡修黄香墓。重建黄香墓时,是不是在黄香墓葬原址上重建,在没有相关出土文物佐证下,任何人都不能下结论。至于各地记载有黄香墓,那是迁徙各地的黄香后裔为了纪念先祖而建的纪念冢。时间久了被当地人载入史册,这就是后来出现各时期的文献记载黄香墓不同葬地的情况,以及现今能见到的各地黄香墓冢。自古以来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叶落归根,除特殊情况外,人死后都要葬在自己的家乡,灵魂才有归属感。经上述探考,黄香殁后应葬在他的故里江夏安陆(今云梦县)范围内。这一点,勿须再质疑!

审阅:黄守德(四川成都)、黄尚治(江西宜春)、黄正铎(江苏盐城)

黄 奎(四川资阳)、黄光学(河南信阳)、黄心铭(湖北仙桃)

2020年元月8日

《中华黄姓史记》主编黄诚琼大作:云梦黄香故里及墓葬探究

作者近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