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臨汾好吃的面有哪些?

嶽師傅餐飲


豆角燜面最好吃,山西人的最愛,也是小美最愛吃的!跌上一大碗燜面(山西人說吃麵不叫吃麵,叫“跌”面,從這個字也能看出山西人對面食的熱愛)再啃上一瓣蒜,天上人間!

本名“拌子”,山西方言裡,把“拌”這個字拆成bu和lan兩個音來讀, 諧音就成了“不爛子”。晉南叫做“古雷”。做法:將土豆去皮洗淨切絲,拌入麵粉,攪拌均勻後上籠蒸熟。春末槐花開時也可以用槐花做。 炒著吃更爽!

河撈是一種古老的麵食品種,大約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多在北方人家尤其山西民間流行,在不同的地方名稱有些不大一樣,有叫河撈麵的,有叫床子面的,有叫餄餎面的。餄餎麵食感滑溜柔軟,自有妙處。河撈麵結構緊密、粗細均勻、長度適宜、筋柔利口。是美味的麵食。

莜麵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是將莜麵加一倍開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個,食指卷一個,做成如“貓耳朵”似的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做好後,挨個站立並排在籠內酷似蜂窩。然後像蒸饅頭一樣蒸熟,熟時即香味撲鼻,吃時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調和,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

搓好的莜麵麵條蒸熟,再配上奢華版湯汁,裡面有黃瓜、茄子、西紅柿、土豆泥、香菜、芹菜、尖辣椒、爛醃菜…極致豐富。接下來就拌,拌,拌,充分拌勻,這一大碗連湯帶面吃下去,無論是心還是胃,都舒服啦~

貓耳朵極像意大利的一種做成貝殼形的通心粉。貓耳朵是把面和得軟軟 的,搓成大拇指的條子,再壓成蠶豆大的小塊,然後用拇指食指捏著一轉,便被捲成像貓耳朵一樣。在開水裡煮熟它,撈起來再配作料大火一炒,耳卷裡吸存著湯 汁,味道飽和,吃起來十分鮮美。配料各隨其便,一般人家愛用韭菜肉絲和蝦米,就很夠味,講究的用蝦仁、蟹肉、冬菇、火腿,就隨心所欲,沒有止境的了。

用小麥麵粉做的麵糰洗成麵漿,最後剩下纖維狀的東西,將洗好的麵漿倒入鍋中,熬煮至稠糊狀,將“井”字架擱在盛有涼清水的盆子或鍋上面,中間放上底部有均勻圓孔的漏盆,用大勺子將熬好的稠糊裝物舀到漏盆裡面,用勺子在漏盆中邊滑動擠壓讓其通過圓孔,落入清水中,將醋或者漿水熗一下,炒一些小菜,準備好蒜泥,辣子,待面魚冷卻後,用漏勺撈起,涳掉裡面的水,倒入碗中,加上各種準備好的配料即可。

山西晉中人講究在婚嫁時男女雙方在啟程前必吃此面,名謂"歲數掐疙瘩"。結婚時的年齡為多少就吃多少片。這裡的"片"是指半成品而言的,即用一小瓢面和好後擀成圓形,切開對摺,然後根據歲數先切成大片,再將大片用手分別揪入沸水鍋內,撈出後約半飯碗。吃此飯有歲歲平安之意。

把和好的白麵按在扁眼擦子上,從擦子漏下掉入開水鍋裡煮熟,配上各種澆頭、打滷食用,這種麵食易咀嚼、好消化,適於老年及牙齒不良的人食用。

一名高手,利用特製撥板、鐵筷剔出的剔尖,粗細只有0.5釐米左右,中間圓,兩頭尖,半個小時即可供十幾個年輕後生同時進餐。剔尖技藝之高,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11:牛肉丸子面

在山西省臨汾市區的大街小巷,牛肉丸子面開一家火一家,門面都不大,屬於平價小吃。牛肉丸子面,有牛肉的鮮、有丸子的香,還有秘製的湯,很辣很爽,吃起來大汗淋漓,儘管如此夏天吃的人也不少。滿滿一大碗麵條上漂著紅紅的辣椒油,溜圓的牛肉丸子伴著碧綠的香菜,純樸簡單的美味令人酣暢淋漓。










奈雪臺蓋


你知道麼臊子面的老家可是在咱臨汾的襄汾縣汾城鎮。襄汾的臊子面有著源遠流長的文明史。傳說:東漢末年(公元188年),郭大在白波谷(今襄汾縣永固村東)率10萬白波黃巾起義時,就用臊子面祭天。因臊子面細而長(諧音“成”),煮熟後澆上臊子和菜馬才能食用,寓意“馬到成功”。

《襄汾縣誌》(1991年版)《民俗編·飲食》稱:“婚喪壽辰、吉日宴會、招待親朋,通為早面午席。早面為臊子面。臊子面被襄汾縣人推崇為喜慶、吉祥麵食,在這裡,男女青年相親訂婚,吃臊子面表達了約定婚成、兒女情長的良好願望。男婚女嫁、招待女婿,吃臊子面寄託了白頭偕老、天久地長的衷心祝願。給孩子過滿月、生日和十二週歲,吃臊子麵包蘊了長命富貴、未來成人的真誠祈禱。給老人過壽,表示了健康長壽,福壽雙全的誠懇祝福。又叫“長壽麵”。四時八節、開業慶典、招待親朋等,人們都借吃臊子面圓種種心願和殷殷期望。

正宗的汾城臊子面,選料十分嚴格,烹調講究技術,且工序繁雜、工藝細膩。要把握好切面、漤臊子、勾湯、配菜馬、澆面幾個主要環節。面為手擀麵,細、韌、滑,臊子塊碎,色豔,湯汁香鮮。民謠:和下面,鐵蛋蛋,擀下面,圓旋旋,下到鍋裡蓮花轉,舀到碗裡飄牡丹,吃到嘴裡拉絲線,說的就是汾城臊子面。百聞不如一吃,來臨汾的襄汾縣汾城鎮,那裡的“女主人”會用她們精巧的雙手為您呈現地地道道、香氣撲鼻的吉祥美食——汾城臊子面。



朋大吃貨


作為一個地道的山西人,而且又是一個美食愛好者,我太瞭解麵食了!

1、牛肉丸子面

臨汾市小吃牛肉丸子面用一個字概括——“辣”,用兩個字概括是“香辣”。在山西省臨汾市區的大街小巷,牛肉丸子面開一家火一家,門面都不大,屬於平價小吃。最正宗的要數白家牛肉丸子面,有牛肉的鮮、有丸子的香,還有秘製的湯,很辣很爽,吃起來大汗淋漓,儘管如此夏天吃的人也有很多。滿滿一大碗麵條上漂著紅紅的辣椒油,充滿食慾感、溜圓的牛肉丸子伴著碧綠的香菜,純樸簡單的美味令人酣暢淋漓。

2、餄餎面

餄餎面[hé le miàn](市面上又稱合羅面)是一種中國北方晉冀魯豫陝五省的傳統特色麵食之一,製作者用餄餎床子(做餄餎面的工具,有漏孔)把和好的蕎麥麵、高粱面(現多用小麥面)放在餄餎床子裡,並坐在槓桿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麵條狀)放在鍋裡煮著吃,這種傳統獨特的飲食製作方式,不知從何時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中國西、北方地區獨特的風味名吃。山西南部餄餎面尤為起源早,在運城地區,臨汾地區,晉城地區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餄餎麵館,當地人開玩笑說,“曲沃餄餎面可以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見當地人們喜愛餄餎程度。

3、浮山擦疙鬥

“擦圪蚪”,方言,也有叫“擦格鬥”,也叫擦面,是山西民間農家,尤其是浮山常吃的一種粗糧細做的麵食,屬軟面類。口感柔軟、光滑,易於消化。

中文名擦仡鬥 別稱抿圪蚪 主要食用功效山西主食 適宜人群老少皆宜

有玉米麵的,高粱面和綠豆麵,摻上白麵和好,架上擦床,將和好的面再淋點水,用手掌推擦,軟面即從擦孔中流入鍋中,出鍋後加各種菜滷佐食,也可與肉、雞蛋炒食。

4、隆化生炒麵

隆化生炒麵是一道菜品,屬於家常美食。主要原料有面粉、豬肉、花生油等,主要配料有肉湯、豆角、醬油等,主要通過翻炒的方法制作而成。

生炒麵是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獨有的地方風味小吃,製法類似燜面,但又不同於燜面。生炒麵油大而不膩口,面潤而不幹硬,做工精細,別具風味。當地興隆餐館的生炒麵更可謂是一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