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本溪:做公益4年免費發放衣服18萬件

本溪:做公益4年免費發放衣服18萬件

張永春正在整理愛心牆上的衣物。劉坤攝

“是遺傳吧,哮喘……”接受採訪時,張永春不停咳嗽著。然而,這並不妨礙他做公益的熱心,加入桓仁第二義工支隊4年,他走遍了桓仁的旮旯角落,發放的愛心衣物達到18萬件。

感恩用一面牆打造愛心平臺

今年52歲的張永春是桓仁八里甸子人,在他的記憶裡,從小父母就都有病,母親臥床不起。“那個時候,家裡生活非常困難,村裡、鄰居都沒少幫忙,因此長大後我始終對別人是能幫一點是一點。”父母去世後,張永春到外地打工。“也沒掙到什麼錢,就是維持生活。”後來年紀大了,張永春就回到了桓仁,在縣裡打零工。

張永春說,聽說桓仁慈善總會第二義工支隊(當時還叫螢火蟲志願者團隊)後,他並沒有馬上加入,而是觀察了一段時間,“看他們幫扶貧困學生、貧困戶、做環保,是真正在幫助大家,2015年冬天的時候我也加入了。”

2016年,義工支隊在縣政府右側小區門洞打造愛心牆,設置了120個衣掛,把接收的市民和商店捐贈的衣物掛在牆上,有需要的貧困戶自選,張永春成了愛心牆的負責人。

實幹

4年來發放衣物18萬多件

張永春介紹,愛心牆團隊有20幾人,他把大家都排好班,保證每天早上都有人到庫房裡取衣物掛到愛心牆上,“這4年來,從來沒有間斷過。”

愛心牆掛滿了能有近140件衣褲,還有木板擺放鞋子。張永春說這些衣物幾乎每天都能被拿光,也有人捐贈衣物就直接掛在牆上,“沒被拿走的衣物晚上有專人收回庫房。”可即使這樣,還是有許多衣物“積壓”。張永春和他的團隊就想到了鄉鎮農村,“那裡還有很多貧困戶沒有機會到縣城、到愛心牆來。”於是,張永春又組織隊員、組織車,從2017年開始下鄉到大集上免費發放衣物,“木盂子逢五大集、八里甸子逢六大集、鉛礦逢八大集……”桓仁十多個鄉鎮的大集輪班去。

兩年多來,張永春和隊員趕大集20多次,“每次至少能免費發放出去1000多件,多的就沒數了,總數怎麼得有五六萬件。”

4年來,總共發放衣物能有18萬多件了。

扶貧

走遍犄角旮旯被稱“活地圖”

為了確保每一分錢都能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他基本走遍了桓仁地區的溝溝岔岔、每一個村民組,大家都叫他“活地圖”。

張永春說,“扶貧的錢都是個人掏腰包捐贈的,一分錢也不能亂花,因此每一家每一戶都得上門走訪,確認是不是真正屬於貧困戶。”他說最開始縣城各街道報了80戶,走訪後基本都不符合,後來開始下農村。“很多地方離縣城都得100多公里,要戶戶都走到。”

確認幫扶對象後,張永春再領著大家根據實際情況幫扶,“過去按月買糧油,現在按季度或集中在年節。”沿河社區五保戶王老人是位盲人,愛聽戲曲,張永春就買了內存卡下載戲曲節目給老人送去。

被罵

不討好但他依然堅持

2019年5月,義工支隊和縣交警合作,共同維護上下學時間學校門口的交通秩序,保證學生上、下學安全,交警負責指揮車輛、義工們負責引導學生和家長。

“每天早上7點到8點,下午4點到6點,在縣實驗小學和少年宮協助交警維持秩序。”儘管天冷哮喘就發作,但是張永春仍堅持每天到崗。可是讓張永春和交通志願者心寒的是,本來是為了保護學生,可部分學生家長卻不理解,“一般都是放一段車、放一段人,放人過馬路時有的司機罵我們,也就忍了。”可是在放車時得把孩子們和家長攔住等待,家長也有罵志願者的,“我們這些人都四五十歲、有的都60歲了,讓一幫人罵,心裡真是不好受。”

張永春說最開始有18名志願者幫著保護學生,被家長罵得灰心了,現在天天堅持的也就七八個人了,“我身體還不好、也想放棄了,可還是堅持了下來。”“而且有的孩子確實需要保護。上次有一個奶奶送孫子的,看車多過不了馬路,愣把孩子往前推,‘我看誰敢撞?’”這樣的奶奶真是讓張永春無語,而對方還振振有詞:“上學要晚了。”

加入志願者隊伍4年,張永春每年參加公益活動120多次,多的時候有160多次。

他說這離不開單位領導的理解和支持,“做公益是沒有止境的,我會繼續踏踏實實地做下去。”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特派本溪主任記者金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