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唐朝的安禄山为何认小自己16岁的杨玉环为干妈,他为何发动安史之乱?

醉墨客


安禄山(703~757年)是个胡人,一说他是突厥人。营州(今辽宁朝阳)人。安禄山出身并不高贵,母亲是个巫婆,父亲早死。不过安禄山从小很聪明。

开元十三年(725年),22岁的安禄山在边境做贸易生意,期间学会了六国语言,最后当了个为买卖人协议物价的牙郎(相当于经纪人加翻译官)。

安禄山是个急功近利之人,总嫌挣死工资来钱慢。怎么弄钱快呢?在工作之余他盯上了牧人的羊群,“偷羊卖羊来钱最快”,有了想法就要付诸行动。


▲安禄山

开元二十年(732年),29岁的安禄山在一次偷羊时,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边防军生擒活捉。张守珪亲自审问,为了杀一儆百,决定把安禄山乱棍打死。

就在行刑时,安禄山高声喊道:“将军难道不想在边防建功立业了?为什么要杀一位替你冲锋陷阵的好汉?”张守珪一看安禄山长得高大威猛,于是就放了他,但是,安禄山必须从军服兵役。

安禄山心想,“只要能活下来,当兵就当兵吧。”在随后的日子里,安禄山以骁勇善战出名,被张守珪收为义子。

随着战功的累积,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安禄山升为平卢兵马使。天宝三载(744年),唐玄宗李隆基封安禄山为范阳节度使。

安禄山平步青云之机,进宫谢恩遇到了人生的贵人——杨玉环


▲杨贵妃

天宝四年(745年)春天,长安城喜气洋洋,一片披红挂彩。原来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大婚。

60岁的李隆基梅开二度,娶了26岁的杨玉环(719~756)为贵妃,杨玉环就是历史上的杨贵妃。

也就在李隆基和杨玉环刚度完蜜月后,安禄山为了谢恩(升为范阳节度使要向皇上谢恩)来到了京城长安。安禄山不是第一次从边防来长安,他深深迷恋上了大唐的繁荣昌盛。

当他第一次见到杨贵妃时,安禄山哭了,恨自己白活了40年(第一次见杨贵妃,安禄山40岁),世上还有这么美的女人?我特么在边防看到的女人比我还强壮。安禄山心头万千“草泥马”奔腾而过。

安禄山感叹造物主的神奇,什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都不能诠释杨贵妃的美。


▲唐玄宗和杨玉环

安禄山想起了一句诗:“天生丽质难自弃,增一寸太肥,减一分太瘦。”还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安禄山看似粗俗,实则有内秀,别忘了他曾是学霸,会六种外国语。

就在安禄山文思泉涌,浮想联翩时,杨贵妃看出了他的心思,杨贵妃阅人无数,心想:“臭男人都这个德性!”色眯眯的。

杨贵妃伸出芊芊中指,点了安禄山额头一下。安禄山随之明白了,这是“郎有情、妾有意”的意思。饮食男女都能读懂这些信息。

安禄山看上了杨贵妃,杨贵妃何曾没看上安禄山呢?

杨贵妃心中有苦难言,自从蜜月过后杨贵妃才知道“男人什么叫力不从心”。假如李隆基不是皇帝,估计杨玉环能把他踹下床去。60岁的老男人怎能满足26岁的杨贵妃的欲求?


▲安禄山

安禄山的出现让她看到了希望,“威武彪悍,男人味十足”,这是杨贵妃对安禄山的第一印象。为了便于以后走动,也为了遮人耳目,40岁的安禄山认了26岁的杨玉环为干妈,这个套路并不稀奇,看看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干儿探望干妈天经地义,这和干爹探望干女儿有异曲同工之妙。

杨玉环按照胡人风俗,为安禄山举办了“百日洗儿礼”。杨贵妃在浴盆把安禄山洗白后,用绸缎裹了起来。杨贵妃看到笑了,唐玄宗也笑了。原来安禄山包裹得像一个肉粽子,嘴里一个劲的叫“妈妈……”。好一副恶心的画面。

从此后,安禄山经常出入杨贵妃的寝宫,直到半夜才离去。宫女和众妃议论纷纷,而唐玄宗却置若罔闻。

以上就是安禄山为什么认小16岁的杨贵妃为干妈的原因。


▲华清池洗凝脂

安禄山除了“偷人”以外还要“偷”大唐的江山。在和杨贵妃私通期间,安禄山发现大唐虽然繁荣富足,但国家武备废弛。京城长安好像是不设防城市,门户洞开。这使“盗贼”安禄山产生了窥视大唐江山的野心。

讲真安禄山垂涎大唐江山并非一日形成的,这都拜唐玄宗和杨玉环所赐,李隆基既然不爱江山爱美人,那么,“我安禄山两者兼得岂不美哉!”安禄山是这样想的。

说实话,安禄山之所以迟迟没有付诸行动,实则是他惧怕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宰相李林甫。

有道是:“恶人自有恶人磨,破锅还需破锅盖”。李林甫是十足的小人,历史上的一些小人并不是庸人,而是有特殊的歪才。李林甫就是一个权谋专家。在安禄山眼中,李林甫就是一个神仙一样的人存在。他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李林甫的眼睛。所以安禄山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李林甫

如果没有杨国忠的上位,也许安禄山一直不敢造反。唐玄宗为了遏制李林甫的权势,提拔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为右相。杨国忠为了取代李林甫的地位,联手安禄山排挤李林甫。

天宝十一年十一月(753年已1月),李林甫心力交瘁因病去世,唐玄宗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不久,杨国忠拜相。

同年三月,杨国忠与安禄山合谋,诬告死去的李林甫曾与叛将阿布思约为父子,同谋造反,唐玄宗勃然大怒。此时李林甫尚未下葬,随即被削去官爵,抄没家产,诸子被除名流放。

属于杨国忠的时代来了,杨国忠也是一个小人。但他没有李林甫的歪才,安禄山并不惧怕他。奸人铁三角——安禄山、李林甫和杨国忠去了一个,还剩下安禄山和杨国忠。


▲杨国忠

此时杨国忠要排挤安禄山,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造反,诈称奉唐玄宗的旨意,率领部队讨伐逆臣杨国忠为名,悍然发动了“安史之乱”。

这一年安禄山52岁,杨贵妃36岁,李隆基70岁,也就是杨贵妃结婚后10年的事了。


秉烛读春秋


唐朝安史之乱前的形势,与及杨玉环、安禄山其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唐朝历经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国力空前强盛,政通人和,四海升平。

在这国富民强的情况下,唐玄宗开始变得骄侈暴佚,沉浸于杨玉环的羞花之貌。杨玉环,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白居易为她写过“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为她写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她的羞花美貌与能歌善舞使得唐玄宗神魂颠倒,声色犬马,疏于朝纲,朝野大小事全权交给佞臣李林甫处理,当中的时间竟然长达十九年。大树下好乘凉,杨玉环得宠,其族兄杨国忠受到重用平步青云,他与李林甫沆瀣一气,权倾一时。李林甫年老退出宰相之位,杨国忠接替,李氏的大唐,俨然变成了杨氏的大唐。


安禄山,突厥人,本是潘镇军队中的无名小卒,但他武功不错,而且有两个绝招:贿赂、谄媚。但凡有上面有人来检查,他就必定贿赂、谄媚,这两招竟然让他一路得到重用,成为了有兵权的节度使,还能有机会接触到佞臣李林甫、杨国忠。



安禄山认小自己16岁的杨玉环为干妈,堪称历史之荒诞。

安禄山通过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得幸拜见唐玄宗、杨玉环,凭其舌灿莲花,捧得二人飘飘然,甚至认杨玉环为义母。根据宋代欧阳修的《新唐书》记载:

时杨贵妃有宠,禄山请为妃养儿,帝许之。其拜,必先妃后帝,帝怪之,答曰:“蕃人先母后父。”帝大悦,命与杨铦及三夫人约为兄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安禄山请求认杨玉环为义母,唐玄宗答应了。但是,在朝拜行礼的时候,安禄山先拜杨玉环再拜唐玄宗,唐玄宗很不高兴责怪他,安禄山则又巧妙地拍了唐玄宗的马屁,说按照潘人的风俗,先拜母亲再拜父亲。唐玄宗是宠爱杨玉环的,所以龙颜大悦,让他再与杨铦(杨玉环堂兄)等人结拜。

于是,这荒诞之事便这样发生了,公元703年出生的安禄山,认公元719年出生的杨玉环为干妈,为了荣华富贵,为了搏得美人欢颜,置世间伦理于不顾。



安禄山、史思明起兵谋反,制造了臭名昭著的长达七年两个月的“安史之乱”,最后唐玄宗被迫退位,杨玉环自缢,而安禄山、史思明均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安禄山得唐玄宗的宠幸之后,更好骄横,手握重兵,目中无人,视杨国忠如无存。杨国忠的地位受到威胁,利用杨氏家族的权势对安禄山进行打压,二人彻底分裂。

安碌山早就心怀异志,趁自己羽翼丰满,手握重兵,借“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名,于公元755年,他与自己的同乡史思明在范阳(河北涿州)起兵,安史之乱正式爆发。

当时安禄山的实际兵力是十五万,为了达到威慑,号称二十万。由于唐朝太平盛世,多年不曾有战事,安禄山在范阳起兵,竟然有许多人不相信,包括唐玄宗。安禄山在河北区域内,所向披靡,很快控制了河北。

河北沦陷,唐玄宗这才如梦初醒,相信了安禄山、史思明谋反之事,急忙诏来杨国忠共商应对之策。奈何唐玄宗晚年不似壮年之时的英明,加上杨国忠并无统兵作战之才,屡屡兵败,接而河南沦陷。



安禄山迷恋权利,攻克河南洛阳之后,迫不及待地称帝,在公元755年12月,他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但安禄山暴虐无道,脾性乖戾,动辄肆虐下属。公元757年,他儿子安庆绪与李猪儿、严庄,忍无可忍,将其杀害,一代佞臣安禄山死于自己的儿子手上。

安庆绪杀死父亲安禄山,依然也想过皇帝的瘾,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可是,因果循环总是这么精准,安庆绪立帝两年后被他父亲的死党史思明所杀,史思明逃不过皇帝名号的诱惑,更国号为大燕,建元顺天。然而,史思明又被他的儿子史朝义所杀,史朝义也想过一过做皇帝的瘾,继承称帝,年号显圣。

安史之乱曾一度让大唐的长安失陷,唐玄宗无奈之下,率群臣、众将士逃离长安。唐玄宗逃至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众将士饥渴难耐,怒火攻心,将矛头指向杨国忠,认为杨国忠的为乱朝纲才导致安禄山的造反,一致请求要杀死杨国忠。杨国忠闻言想出逃,被众将士乱刀砍死。

接而高力士、陈玄礼等重臣,上谏唐玄宗,直指杨玉环红颜祸国,请求唐玄宗将其处死。唐玄宗出逃在外,无可奈何,只得忍痛命令高力士监刑,让杨玉环在佛堂自缢,一代美女香消玉殒,魂丧于这安史之乱,而且还是自己的“义子”所发起的战乱。

唐玄宗逃至灵武(今宁夏灵武市),被迫退位,李亨登基,称唐肃宗。唐肃宗相对比较有军事才华,重用能臣,收复了大半失地。公元762年,唐肃宗因病去世,李豫即位,称唐代宗。唐代宗在唐肃宗收复大量失地的基础上,以秋风卷残叶之势,击败史朝义,史朝义兵败之后在林中自缢。七年两个月的安史之乱才正式结束。




安史之乱使唐朝元气大伤,生灵涂炭,它与当局者的昏庸有关,也与唐朝的兵权过大的下放到地方政权有关。安史之乱后,唐朝相当长时间处于潘镇割据的场面,也为唐朝的灭亡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我就是竹韵


我是孙老师,我来回答。

安禄山之所以认杨玉环为干妈,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满足自己的政治欲望,为了荣华富贵;二是男人的那点坏心思。

安禄山本在突厥部落长大,在偷羊的时候被幽州节度使抓获,因擅长阿谀奉承,熟悉多个部落的语言,被幽州节度使收为义子。后多次贿赂朝廷官员,逐渐得到了唐玄宗的注意。如果安禄山能够安安心心的当个节度使,他也会享福一辈子。但人永远不会满足权力这个东西,于是到处讨好皇帝身边的红人。

安禄山注意到杨玉环是唐玄宗是最宠爱的妃子,于是请求认杨玉环为干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靠山更大,更牢固,自己大树底下好乘凉,可以更安心的享受荣华富贵了;另一方面安禄山也觊觎杨玉环的美色,希望发生一点”偶遇“的事情。

果不其然,自此以后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手上的掌握的兵权越来越大,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安禄山与杨国忠的关系逐渐交恶。二人之前是属于臭味相投的,安禄山行贿杨国忠,让其在唐玄宗面前多讲好话,随着安禄山手上的权力越来越大,杨国忠担心安禄山在朝廷中的地位超过自己,于是在唐玄宗面前多次提醒,说安禄山要叛乱。但唐玄宗选择了不相信。唐玄宗不相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安禄山表面工作做得太好,没有让李隆基发现破绽,二是安禄山抱对了大腿,认了杨玉环为干妈,唐玄宗对其的怀疑也就随之减少了。

第二,前面我们提到了人对权力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安禄山由之前朝不保夕到手握大权,甚至达到了手上的兵力超过了皇帝的,所以其对皇位有野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综上所述,安禄山由于担心唐玄宗听信了杨国忠的话,对自己下手,于是不如自己先下手了。加上安禄山本来就是胡人,脑子当中也没有那么多阴谋诡计,估计认为杨国忠想害我,我只有直接开干了,万一成功了,还能当当皇帝,于是联合史思明爆发了使唐朝由盛而衰的安史之乱。

谢谢你的阅读,有不同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孙老师,记得关注我哦


开心的鱼头


安禄山是一个没有节操的人,眼睛看到的都是利益,只要是有利的事情,一直来者不拒,即便是吃便便也不会皱一下眉头。所以,安禄山认杨贵妃为干妈也好,还是发动叛乱也罢,原因就是为了攫取更多的好处。

安禄山的母亲是一个在军营中混吃混喝的女巫,经常受到许多人的“礼遇”以致于怀孕,而她自己也分不清孩子的父亲是谁,于是跑到轧荦山装神弄鬼一番,说是得到了与山神的缠绵,不久便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轧荦山。后来女巫嫁给了冒用安姓的突厥人,将儿子改名安禄山。因此,史书记载安禄山是一个杂种胡人。


安禄山小时候就经常干一些偷鸡摸狗的营生,随着年龄增长胆子也肥了起来,投机倒把、杀人越货,无恶不作,无所不为。后来作恶多端的安禄山被范阳节度使王守珪抓获,准备杀头。安禄山为了活命,散尽余资上下打点,总算死里逃生。王守珪觉得安禄山脑子挺灵活,经常交给他一些事情处理,结果每次都让王守珪颇为满意。

后来王守珪觉得越来越离不开安禄山,干脆就收为义子,还给了他与朝廷之间处理事务的权力。这样一来,安禄山就有了接触朝中大员的机会,命运也迎来又一次转机,李林甫就成了他的第二个贵人。

李林甫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他为了制衡打压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的权力,有意的扶持胡人势力,因此与安禄山臭味相投,很快的苟且在一起。李林甫在成功的排挤掉王忠嗣之后,安禄山一时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并受到了玄宗皇帝的接见。如此一来,就给了安禄山巴结玄宗皇帝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见到玄宗皇帝之后好一番的装孙子和拍马溜须。



玄宗皇帝心里一高兴,对安禄山说:“既然你是王守珪的义子,那也做朕的义子吧!”就这样,安禄山又成皇帝身边的红人儿。

安禄山是一个极善见风使舵的人,更是一个好色之徒,他早就听说了杨贵妃的美貌,为了得到接近美人的机会,当玄宗皇帝向他引见的时候,安禄山倒头便拜,一口一个娘,叫得杨贵妃双脸绯红,更增添了几分娇媚。

杨贵妃本身就是一个体态丰盈的女人,所以对体重三百多斤的安禄山也不排斥,出于一种找乐子的心里也就接受了这个比她大十多岁的干儿子。甚至还给安禄山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洗三”仪式,弄得宫里面欢声笑语一片,母子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介于安禄山与杨贵妃亲密无间的关系,所以后人对于二人有染的风言风语传得铺天盖地,于是有人认为安禄山后来起兵就是为了得到杨贵妃。


其实,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很清白,原因很简单,玄宗皇帝不可能坐视自己头上长草。安禄山起兵的直接原因就是与外戚杨国忠矛盾激化的结果。李林甫死后,杨国忠当上了宰相,而一面作为玄宗皇帝大舅哥的杨国忠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安禄山要谋反。所以有这样一个人在玄宗面前晃悠,安禄山每天过的战战兢兢,因为说不准皇帝某一天就会拿自己开刀。所以,生性狡黠的安禄山自不会坐以待毙,于是经过精心准备一番,发动了打破大唐朝美梦的安史之乱。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这段历史,要从安禄山发迹开始说起。

安禄山的父亲是谁,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母亲是突厥人,后来其母嫁给了安姓男子,才改名安禄山。而他的发迹,则是受到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赏识和提携。加上安禄山心狠手黑,不择手段,又会逢迎谄媚,一时间,他在幽州混的风生水起,并逐渐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赏识和信任。仕途自然是扶摇直上。很快就升任了范阳节度使,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封疆大吏。

接下来,第二个人物出场了,他就是看着安禄山成长起来的大唐宰相李林甫。李林甫虽然是个公认的奸臣,一度权倾朝野,但他毕竟是大唐皇室宗族子弟。所以,李林甫对唐玄宗的衷心还是有的。李林甫为人睚眦必报又心狠手辣,安禄山几乎都不敢正眼看他而且有种被李林甫看透了心思的感觉。李林甫的这种威慑力,客观上暂时压制了安禄山那颗躁动的心。直到第三个人的出现。

这第三个人就是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了。曾经作为唐玄宗的儿媳妇的她,被李隆基想方设法的弄到了自己的名下,并对她极尽宠爱。安禄山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谄媚逢迎的机会。因此,才认了比自己小的多的杨玉环做“干妈”。并且上演了一出狗血的让杨玉环给他“洗三”(洗三是指婴儿出生三天时,母亲要给婴儿洗澡)。还让李隆基撞见了。不过,李隆基并没在意(也许就是他授意的?)。

杨玉环都出场了,当然少不了第四个人,就是她的族兄杨国忠了。杨国忠的发迹虽然离不开杨玉环,但能力还是有的。唐玄宗虽然自改元天宝以后越来越不靠谱了,但也不会提拔宠信一个废物。杨国忠是个理财高手,最大的贡献就是解决了定都长安的王朝都不可避免的“二京共存”的问题。之前之所以有“东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关中在冬春之季经常断粮。搞得这些皇室跟候鸟一样,“东西二都”哪有粮食就去哪。这也是他争宠的资本之一。

好了,主要人物基本齐了,接下来看看他们之间都发生了些什么。

安禄山怕李林甫,所以,李林甫在当宰相期间,安禄山对李林甫又敬又怕,但也不声不响的慢慢做大。而随着杨玉环正式入主李隆基的后宫,杨家得势,杨国忠异军突起,一路青云直上,很快就威胁到了李林甫的地位。当轻敌的李林甫明白过来的时候,杨国忠已经不是李林甫所能控制的了的了。于是,二人开始了争宠大战。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安禄山深谙此道。因此安禄山,杨国忠两个新贵联合起来把李林甫这个“前浪”拍在了“沙滩上”。李林甫很快就在争宠中落败,接着身死,罢官,去爵。

杨国忠,安禄山俩人的共同敌人没有了,然后,二人就又开始了新一轮“谁是皇帝最宠信之人”的争宠大战。杨国忠有事没事的就跟李隆基说:“安禄山要反”。李隆基则不置可否。但安禄山却怕了。以至于后来无论李隆基如何召见,安禄山都各种理由拒不进京了。而已经权倾朝野的宰相的杨国忠此时又送出了一记“神助攻”——他命人把安禄山在长安的家给抄了。安禄山一下子就有了造反的理由。安禄山等这个机会也等很久了,他马上就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在范阳起兵,讨伐杨国忠。“安史之乱”就此爆发。

其实,安史之乱本来不会那么严重,虽然中原已乱,但大唐基业还在,关中地区依然太平,这得益于本文出场的最后一个人物,他就是同为胡人的大唐突厥名将哥舒翰。他固守潼关,本来可以以逸待劳,但杨国忠又送出一记“神助攻”,他向李隆基进谗言,迫使哥舒翰东出潼关于叛军“决战”。最后,哥舒翰含泪出潼关,结果不出意外的兵败被俘。大唐最后一点精锐就这么给杨国忠败光了。

哥舒翰兵败被俘的消息传到长安之后,李隆基在没有通知多数大臣的情况下,连夜带着皇室,杨玉环,杨国忠等人逃出长安,奔蜀地而去了。不久,长安陷落。

又不久,杨国忠,杨贵妃先后在马嵬驿被杀,李隆基和太子李亨分道扬镳。又不久,李亨在灵武继位。又不久,两京相继收复。。。。。。

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这个锅该谁背呢?首当其冲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了。其次,就是杨国忠。总之,肯定不能让身为女人的杨玉环来背这口锅了,没有任何史料证明杨玉环进宫后干预过朝政。

不能一出事就赖女人。


陌上云白


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蓄谋已久,认杨贵妃为干妈是他迷惑唐玄宗的手段,大唐的外强中干、皇帝的昏庸腐化、朝廷的奸臣当道,让他下定决心造反,但他最终为冒险付出了代价。

开元盛世与天宝危机

众所周知,唐玄宗开元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盛世,经过唐高宗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四代帝王的苦心经营,大唐帝国的繁盛达到顶峰,诗圣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就是最真实生动的写照,这一时期的盛世也被称为“开元盛世”。

然而盛极必衰,当国力达到顶峰时必然会转向衰落,当唐玄宗沉溺于开元盛世中不可自拔,醉卧在杨贵妃的美人怀抱中不愿醒来,危机的祸根已经深深埋下,正如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在“柯立芝繁荣”之后紧接而来的就是史无前例的经济大萧条。

在唐玄宗执政后期,唐玄宗个人的昏庸腐化逐渐感染到整个帝国,李林甫、杨国忠等权臣奸佞先后把持国政,使得政治昏暗,军队堕落,特别是中央军队战斗力一落千丈,而各地方节度使垄断地方财权、军权、人事权等,一个个坐拥重兵,兵强马壮,是为天宝危机。

安禄山刻意讨好唐玄宗

安禄山是个大胖子,却十分灵活,跳起舞来很溜,他表面上胖乎乎傻兮兮,人畜无害,实际上城府极深,特别擅长在唐玄宗面前伪装自己,借此迷惑对方。

唐玄宗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政策是安抚怀柔与武力威慑并用,安禄山本身就是胡人,长大后参军入伍,逐渐成长为一名极具野心权谋的悍将。唐玄宗对这种人物奉行一贯的笼络政策,而安禄山也很会向唐玄宗卖萌表忠心,唐玄宗被安禄山所迷惑,对他不吝提拔。

安禄山早听说唐玄宗宠幸杨贵妃,所以刻意讨好杨贵妃,然后借助杨贵妃的枕边风博取唐玄宗对他的好感,安禄山声称自己早年丧母,缺乏母爱,见了杨贵妃便觉得亲切,甚至主动要求认杨贵妃为母亲。

如此奇葩荒唐的要求,杨贵妃居然答应了,认了比自己小16岁的安禄山当儿子,而唐玄宗对此不以为耻,反而以安禄山的干爹自居,两人在私下都称呼安禄山为“禄儿”,唐玄宗甚至让杨贵妃的堂兄妹们跟安禄山结拜为兄弟姐妹,直接乱了辈分。

安禄山权势最盛时,一人身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整个北方边境基本都在他的控制之下,而唐玄宗对他几乎是有求必应,这种昏聩的态度更助长了安禄山的野心。

安禄山和杨玉环的绯闻

关于安禄山和杨玉环的绯闻,可不是野史记载,就连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都白纸黑字,还描述地绘声绘色,绝非空穴来风。

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见杨贵妃,然后才去拜见唐玄宗,唐玄宗很奇怪,以为安禄山不懂礼数,安禄山却回答说:

“臣是胡人,胡人把母亲放在前头而把父亲放在后头。”

唐玄宗不知道的是,安禄山已经和杨贵妃打成一片,传出了不堪的绯闻。

杨贵妃对这个大自己16岁的养子十分溺爱,她甚至在宫中给安禄山办“洗三礼”(当时给新生儿洗澡的一种风俗),亲自动手给安禄山洗澡,然后把安禄山当做幼儿包起来,让宫女抬着安禄山在花园里玩,她在一边娇呼“禄儿,禄儿……”那场面实在太辣眼。

据说在一次激情之际,安禄山不小心抓破了杨贵妃的酥胸,这便是成语“禄山之爪”的来源,而杨贵妃为了掩饰发明了一种叫“诃子”的内衣,还对唐玄宗谎称是被猫抓伤的,唐玄宗完全被蒙在鼓里,不明觉厉。

唐玄宗的沉溺酒色、耽于享乐、荒唐昏庸,让安禄山的野心和欲望进一步膨胀,权臣李林甫在世时,安禄山最怕李林甫,不敢有任何异动,但李林甫一死,安禄山再无忌惮,终于撕下面具的伪装,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安史之乱。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等。

我是专注历史文虎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安禄山不是胡人!而是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