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Lil Methy

日本電影不是日本的電影,青年文化也不是青年的文化,專和你作對,讓系統崩潰。

沈念

上海戲劇學院文系學士,日本大學藝術學研究科碩士,京都大學電影學博士在讀。

豆瓣ID:防寒對策

深焦DeepFocus in Tokyo FILMeX 2019

●獲獎名單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最優秀作品賞」 氣球 萬瑪才旦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審查員特別賞」 春江水暖 顧曉剛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觀眾賞」 靜悄悄的雨 中川龍太郎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特別提及」 昨夜看見你在笑 Kavich Neang

-綜述-

重新注視電影的“現在”

兩年前深焦第一次全程全方位報道東京 FILMeX 時用的標題是《映畫的未來!GO!》,對這個(曾經)由北野武工作室贊助,以作者為中心的電影節信心滿滿。去年,北野武工作室與組委會的分道揚鑣為 FILMeX 的運營蒙上了一層陰影。當今藝術電影的日漸趨同也使得原本樂觀的深焦 FILMeX 觀影小組寫下了充滿反思的《在亞洲最豪華新人電影節,我看不到電影未來》。今年正趕上 FILMeX 舉辦的第20個年頭,要是把電影節擬人的話也算是趕上了日本的成人禮。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點,我想我們也可以藉機重新思考一下“電影”與“電影節”的”現在“與”未來“。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第20屆東京FILMeX電影節評委

FILMeX 的口號一直是“映畫の未來へ”,直譯為中文應該是“朝著電影的未來”。既然是“朝著”未來,那麼這個動作發出的時間想必指的是“現在”。所以今年我們不再糾結電影的未來會如何,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現在”這個具體而又偶然的時間點,看看 FILMeX 帶給我們的啟發。

FILMeX 的選片一直都是遵循著從全亞洲範圍內尋找有潛力的作者,換句話說,“亞洲”“年輕”“作者”就成了它的關鍵詞。“亞洲”的概念近些年來在不斷地被擴大並複雜化。本屆 FILMeX 的10部主競賽由兩部日本、1部韓國、2部中國、1部東南亞合作、1部菲律賓、1部新加坡、1部柬埔寨、1部印度電影組成。從常規的地緣政治上來看,東亞三國還是佔據了半壁江山,剩下幾乎都被東南亞瓜分。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FILMex電影節官方觀影冊

在電影節界發光發熱的中東電影,如伊朗、沙特雖然沒有新片被選入主競賽,也通過評審回顧的方式迂迴展映;而中亞電影則保持著相對的陌生與安靜,或是時候未到。從語言的角度來看,“華語片”佔據了十部中的三部。但仔細思考其實由中國製作的兩部一部是吳語,另一部則是藏語,都不是標準普通話。方言作為本土性的顯證,結合著進一步跨國化的製作方式(《熱帶雨》《灼人秘密》《昨夜看到你在笑》),一小一大、一窄一寬地夾擊著以國家作為劃分依據的分類方式。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聚焦女性

影片從屬“國家”的日趨模糊,從經濟層面上說當然可以是全球化的直接反映,但從文化方面來看是進一步模糊了原有的國-族-文化刻板印象,為亞洲直至世界的相互理解與融合提供了契機:《水之影》《灼人秘密》《熱帶雨》《破浪》《判決》與《氣球》六部氣質截然不同的作品都在主題或立意上聚焦於女性;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進化”與“排斥”

而《水之影》《昨夜看見你在笑》《春江水暖》《氣球》與《熱帶雨》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各自國家/地區的政治/文化在面臨現代性的新陳代謝時產生的“進化”與“排斥”……

通過這些作品,我們或多或少可以感受到亞洲內部的這些國家/地區之間的權力關係在發生著微妙的流變:在現代化上走得最早也最好的日本面臨的人口老化(《書-紙-剪,菊池信義》)與社會停滯(《靜悄悄的雨》)都能在它的電影裡尋到痕跡。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Tokyo Tokyo Festival

另一方面有份出資輔助這次 FILMeX 的 Tokyo Tokyo Festival 則折射出日本政府試圖通過2020年東京奧運會對其經濟文化進行刺激的努力;一直保持著發達國家地位優勢的新加坡在新自由主義語境下面臨著的傳統價值的分崩離析、原子家庭的解體、外國勞工的壓抑以及語言上的克里奧爾化都讓陳哲藝(《熱帶雨》)找到了批判的動力…而在印度、柬埔寨或菲律賓,經濟增長帶來了階級問題與懷舊情緒——我們都面臨著相同的問題,是不同的語境給了它們不一樣的現象與表現形式。

這屆 FILMeX 主競賽依舊年輕,除了萬瑪才旦、趙德胤與中川龍太郎,剩下的導演都只有一部或兩部的執導經驗。但他們又都已經是“作者”:這些電影在 FILMeX 上映前都曾在國際主流電影節——戛納、威尼斯、鹿特丹、洛迦諾、釜山、全州、平遙——上映並獲得關注。一方面 FILMeX 似乎是在回收並強調這些作者對亞洲電影的”未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它又得通過主要以西方視角為基準的國際電影節文化作為”現在“的衡量標準。

而從另一個維度來看,”年輕“的作者其實不太”年輕“:周戴維加持的 Neang Kavich, 曼多薩協助的雷蒙德·裡拜·古鐵雷斯、是枝裕和工作室的廣瀨奈奈子…“關係戶”們當然想要拋開前輩闖出自己的名聲,但高起點和硬後臺確確實實幫助他們更快地積累了“作者”的地位——他們是“作者”生產的“作者”。這當然算不上是未來的保障,畢竟有很多一炮而紅的“作者”都倒在了半路上。但起碼現在他們還年輕,他們有的是機會。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婁燁在FILMeX

但最關心“作者”的其實還是電影節本身,或者說當今的電影節文化多多少少是圍繞著“作者”概念在運作生產。拿 FILMeX 自身作例子,這次的主視覺海報便是啟用了與 FILMeX 淵源頗深的中國大牌作者婁燁新作《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中的一幕。作為2000年第一屆 FILMeX 主競賽最高獎的獲得者,婁燁與 FILMeX 的關係即使算不上“嫡系”也算是互相成就。果不其然,那部縈繞在日本觀眾腦海的《蘇州河》在今年得以重映,不僅滿足了大大小小迷影們的心願,也標誌著 FILMeX 作為一個相對獨立小眾的電影節終於有了一定的時間厚度去回顧它自己的“歷史”。從這個意義上來看,FILMeX 的“現在”也是電影的現在,是由過去的電影,過去的電影文化積累而成。在挖掘新人新作的同時,我們無法忽視過去的佳作,所以《蘇州河》來了、阪本順治和胡金銓的回顧展映來了、阿薩亞斯帶著他的《HHH:侯孝賢》來談最新修復的《海上花》了…在這個意義上,FILMeX 對“作者”的執著確實為它贏得了該有的優勢,以至於大師們們也都心甘情願得來反哺它。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侯孝賢畫像 HHH(1997)

我們可以質問電影節運作機制的邏輯,以及它和資本或者政治遊戲間似有若無的勾結,這是一個複雜且無法一概而論的問題。轉念一想其實我們的焦點始終被侷限在臺上或聚光燈下,那坐在黑暗中的觀眾們呢?其實 FILMeX 不只是電影人們的舞臺,又或者說“電影人”其實也可以包括你我這些平凡的影迷。

深焦日影小組作為一個自由鬆散的媒體組織,從山形到東京再到 FILMeX, 一直試圖用貼近普通影迷而非僵化的媒體視角來參與電影節文化。FILMeX 於我而言首先是一個勾搭新朋友,重遇舊朋友的場所:除了深焦日影的同僚們,我還初識了活躍於世界各地的華人影迷、重逢了喜愛青年文化的日本友人、甚至見到了並沒有參加這次電影節,但久聞於網絡上的衝浪知音——誰說參加電影節一定得和“看電影”這個動作有關呢?因為不用上班上學,深焦觀影小組的成員們白天混跡于都市叢林的犄角旮旯,遊歷於神保町的書山書海、新宿街頭的左翼小店、涉谷重開的後資本主義大廈、惠比壽精緻的藝術展廳與豊洲廣渺的現代“廢墟”之間。下午看完電影后又呼朋引伴,到有酒有肉的飯店食堂大談特談直到深夜——最重要的是交流而非食物本身。在用身體“穿透”東京的過程中,這個充滿迷思的城市終於從一個抽象的符號具化成了看得到摸得著的物質。這種具體的感受組成了我們的“現在”,這得益於電影節為我們提供的行動指引與啟發,關係於電影節為我們搭建的人脈網絡,直至超越電影節狹義的組織架構,最終轉化為每個人各不相同的經驗與記憶。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深焦日影小組與《熱帶雨》導演陳哲藝合影

在我的記憶中就殘存了這樣一段對話,那是我離開東京前的一晚,初識了一位從巴黎趕來的中國影迷。我們坐在有樂町(FILMeX 主會館所在場所)附近的一家快餐店,從電影本身的媒介聊到了最新的影像科技。“搬出了電影院的影像還是電影嗎?”“Netflix 是電影嗎?”“美術館裡的電影怎樣?”“關於美術館的電影又怎樣?”“VR 會是電影的未來嗎?”……在互相拋出了一堆問題後,我突然意識到,電影不是沒有未來,而恰恰是有著太多未來。我們走進影廳觀看了一些不那麼有趣甚至粗製濫造或令人噁心的電影后產生的,對“未來”的擔憂,是可以被改變的。正是因為“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有著無限可能的狀態,使得我們能夠調整自己,永遠有動力可以繼續愛著電影。而電影節則提供了我們一個具體的場域,讓我們得以切身體會到電影實在的一面,有機會施展自己的能動性。現實的電影就是電影的現實,只有站在“現在”,才能朝向“未來”——讓我們繼續和“現在”搏鬥下去吧!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Competition

*注:電影中譯名參考豆瓣

電影地區、時長、介紹均譯自官方手冊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水之影Shadow of Water / Chola

印度/2019/120分 導演:薩那·庫馬爾·桑迪哈蘭

影評簡介 女學生 Janaki 揹著父母與男友出門兜風,開車的是男友的朋友,稍為年長的“boss”。這對情侶迷醉於城市的高樓大廈與海灘的美景之中。夜幕降臨,三人無法回家,只得在旅館借宿一宿。誰能想到這將成為 Janaki 人生中的驚魂一夜…本片通過三位角色的關係轉變,寓言式地呈現了當今印度的女性暴力問題。比起其導演的上一部作品《女神杜爾迦》(2017),馬拉雅拉姆語電影的英傑薩那·庫馬爾·桑迪哈蘭在新作中呈現出了對相似母題更為深層次的思考。在影片結尾戲中,三人跑進森林後劇情展開波瀾壯闊無法預料,超越了對印度男性中心主義社會的批判,展現出了對人類普遍慾望的刻畫。本片入選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

Lil.Methy 40/100

借當今印度社會的性暴力問題重新敘述了《羅摩衍那》的寓言。前半段的戲拍得有張力,突出對比了印度農村與城市截然不同的基礎設施狀況,並表現了人在不同空間中的精神狀態。中段情感爆發後就開始一瀉千里,如同後半段湍急的水流一般收不住手。沒有平衡好神話重演與現實問題之間的關係,最後淪為一個奇情故事。導演在影像上對一些慣用技法的濫用也使得空間的表現非常單一,讓整個電影更顯疲乏。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昨夜看見你在笑Last night I Saw You Smiling

柬埔寨·法國/2019/77分 導演:Neang Kavich

影評簡介 建於1963年的“白色大樓”是位於柬埔寨首都金邊的住宅樓,因其獨特的建築樣式而廣為人所知。大樓曾經從紅色高棉的陰影中存續了下來,具有很深的歷史價值,但其建築本身的狀況卻在不斷惡化。2017年,這座大樓被一家日本集團收購,並以此為契機決定拆毀。出生併成長於此大樓的導演 Neang Kavich 帶著攝像機記錄下了這座建築的最後時光。在大樓被拆毀前的幾日,大多數的居民都已經搬家離開,但仍然有一些老住戶如常生活。Neang 的紀錄片帶領觀眾們見證這些住在大樓超過50年的人如何一步步被拋棄。本片的製片由《鑽石島》(2016)的周戴維導演擔任。本片獲48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大獎。

沈念 30/100

挺好的題材被拍成一杯白開水,77分鐘都嫌長。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熱帶雨Wet Season

新加坡/2019/103分 導演:陳哲藝

影評簡介 出身於馬來西亞的林老師在新加坡的一家男子高中教中文。與丈夫結婚8年但沒有生育的她面臨著很大的壓力。而自我中心的丈夫全然不顧她的感受,甚至拒絕配合實行試管生育手術。與此同時,林老師與她的一位學生偉倫建立起了親密的感情。直到她們之間的關係超出了師徒情誼,並徹底改變了林老師的生活…這是自陳哲藝憑藉《爸媽不在家》(2013)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後的第二部作品,細膩的筆觸刻畫出了新加坡雨季裡發生的潮溼故事。在前作中有著精彩表現的,出演母親的楊雁雁與出演兒子的許家樂在本片中再次共演。本片首映於多倫多電影節,並於中國平遙電影節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以及迷影選擇榮譽三項大獎。

Lil.Methy 90/100

與處女作《爸媽不在家》一樣,兼具了故事性與社會批判的《熱帶雨》,從節奏到鏡頭語言到敘事手法再到立意都無可挑剔。吹毛求疵的話,唯一的不足就是在如手術刀一般精準表現並解析一切後,你似乎不知道陳哲藝未來還可以如何成長。

沈念 70/100

利落且有質感的電影,幾乎沒有多餘,比如女主發現公公去世的場景,僅僅通過刺耳的雨聲與公公的安靜來交代與表現死亡(之前鋪墊了很多次公公睡覺會打呼)。雖然有點過於好懂,比如男女主在公車上偷偷牽手,女主欲蓋彌彰用一本筆記遮住二人緊扣的十指,筆記上四個大字“禮義廉恥”,緊接著下一個場景也有同樣的暗示,但我倒沒有很反感,甚至覺得有點可愛,可能是因為這些直白與淺顯和青春期男孩的懵懂與莽撞有著相似的氣質。有些場景交代說明的企圖有點明顯,轉場有時顯出些許僵硬,還是有很多改進空間,但確實足夠優秀了。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判決Verdict

菲律賓/2019/126分 導演:雷蒙德·裡拜·古鐵雷斯

影評簡介 Joy 日常受到丈夫 Dante 的家暴。當有一天暴力落到她六歲的女兒頭上時,Joy 用刀進行了反擊並帶著女兒跑到了當地警察局進行報案。Dante 被逮捕後 Joy 和女兒被帶到安全屋。在調查中 Joy 身上的累累傷痕證實了 Dante 的家暴日常。Joy 希望法庭能儘快通過裁決將 Dante 逮捕,但庭審進行得非常緩慢,甚至朝著難以預測的方向發展了下去…跟隨著受家暴的女主狀告丈夫的一系列流程,本片尖銳得呈現了菲律賓司法與官僚制度中的種種問題。本片全程使用手持攝像進行拍攝,展現出了逼真的臨場感。導演雷蒙德·裡拜·古鐵雷斯曾是菲律賓名導布里蘭特·曼多薩的副導演,而後者也作為製片人參與制作了這部影片。在導師的加持下,古鐵雷斯這部長片處女作展現出了非凡的實力,一舉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的評審團特別獎。

Lil.Methy 85/100

表面上是一個反映家暴的故事,但通過不厭其煩地對社會機構與私人聯繫的每個細枝末節進行展示,導演以一種福柯式的,分散的權力視角深入探討並批判了菲律賓的社會與司法體系。全程手持鏡頭的粗礪生猛或得益於其導師曼多薩的美學指導。

沈念 60/100

紀錄片式的表現手法和這個題材是很契合的,但是後半段越來越亂,庭審戲拍得不好,幾次交鋒的描繪都很潦草。男主的結局一開始覺得寫得很糟,看到判決書後又體會到了導演的意圖。全片立場看似是偏向女性,但是一個苦受家暴摧殘與壓迫的女性的恐懼、苦痛與絕望卻沒有很好地被描寫。結局很明顯感受到導演“神之手”的介入,如果一個男性創作者無法很好地理解自己塑造的女性角色並與之共情,那麼他所能做的就只能是“賜”她一個“正義”了。但現實又怎樣呢?正如電影所示的那樣,傷害、審判與救贖女性的都是男性,而現實中往往沒有那麼輕易又甘美的“美好結局”。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灼人秘密Nina Wu

臺灣·馬來西亞·緬甸/2019/103分 導演:趙德胤

影評簡介 當了8年配角的 Nina 終於有機會作為主演參演一部以1960年代諜戰為題材的作品。在這樣一部話題作中擔任要角幾乎可以確保 Nina 的走紅,但隨著攝影的進行,她也不得不面對一些殘酷的問題。Nina 的父親生意失敗面臨破產,母親又因為急性心臟病住進了醫院。急忙跑回家的 Nina 試圖從曾經的親密朋友 Kiki 身上尋求慰藉,但卻慘遭拒絕。這激起了 Nina 在這之前因拍攝經歷過的一段創傷記憶,並漸漸吞噬了她…趙德胤多年的熒幕繆斯吳可熙憑藉著她對 #MeToo 運動的感受寫下了本作劇本。而對於常年製作有關家鄉緬甸的紀錄片以及劇情片的導演趙德胤來說,這次拍攝從題材到形式上都不失為一次挑戰。本片首映於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Lil.Methy 25/100

趙德胤通過這部電影證實了他也有技術能力拍好非緬甸題材的商業片,但這不影響這部作品在 FILMeX 裡顯得十分突兀。用 Metoo 運動新瓶裝精神分裂舊酒的劇情本身非常老套無聊,這都是2019年了。不斷得刺激觀眾神經,一個個閃回、幻象、反轉的同時也將題材本身的嚴肅性消耗殆盡,看完只覺疲累無語,更別談什麼反思批判了。

沈念 0/100

2019年了居然還有人照搬精神分析理論拍電影,老土造作且毫無意義。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氣球Balloon

★最優秀作品賞

中國/2019/102分 導演:萬瑪才旦

影評簡介 育有三子的已婚夫婦 Dargye 與 Drolkar 居住在西藏的大草原上。年幼無知的兩個孩子在草原上玩的氣球其實是從父母臥室裡偷拿的避孕套。萬瑪才旦的最新作將故事時間設定在了計劃生育政策剛剛實行的年代,並探索了西藏文化、人民的生活以及政策間的關係。女主 Drolkar 的妹妹,出家為尼的 Shangchu Drolma 在電影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為接姐姐的大兒子回家過節的緣故,Shangchu 在學校偶遇了曾經的戀人。現在成為了教師的前男友交給了 Shangchu 一本他寫的小說《氣球》,內容是兩人之間曾發生過的愛情故事。扮演男女主的 Jinpa 與 Sonam Wangmo 都曾出演過萬瑪才旦的上一部作品《撞死了一隻羊》。擔任攝影的則是自《塔洛》後第三次與萬瑪才旦合作,有著高超手持拍攝技巧的攝影師呂松野。本片於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首映。

Lil.Methy 80/100

非常穩:戲劇性與藝術感的平衡+批判與留白的平衡+本土性與普世性的平衡。萬瑪才旦通過這樣一個非常文學化的文本,將藏區故事講得接地氣而不顯奇觀。呂松野絕妙的攝影肯定是加分項。

沈念 70/100

「丈夫希望妻子生下孩子讓自己的父親轉生」與「政府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看似是宗教與科學,家庭與國家的二元對立,但表面上劍拔弩張的各股力量,其根源實則都來自於家父長制的壓迫。而處於各方勢力對立、勾合與交錯的中心,則是女性的身體。可悲的是,在那樣一個環境之下,女性要想奪回自己身體的控制權,似乎只能選擇出家這一「捨棄女性身份」的手段。萬瑪才旦導演的聰明之處在於他沒有代替女性做出選擇,這種聰明奠定了全片精巧的氣質,但似乎也有一絲過於乾淨的嫌疑。

✦✦✦✦✦✦✦✦✦✦✦✦✦✦✦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春江水暖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

★審查員特別賞

中國/2019/154分 導演:顧曉剛

影評簡介 本片的舞臺設定於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刻畫了一個大家庭的四季變遷。曾孕育過許多文人雅士的這片土地所經歷著的現代化更新被攝影機捕捉了下來。故事始於一家人慶祝老爺爺的生日,四個兒子輪流向父親賀壽,但債務問題卻微妙地影響著他們之間的關係。而在孫輩中,則有兩位正逢適婚的年齡。其中的一位遵從著父輩的指導結婚,另一位則決定與父母不看好的男友私奔。本片使用了許多組長鏡頭,特以從左到右緩緩鋪開,模擬畫卷的長鏡頭為甚。電影的英文標題取自元朝名畫《富春山居圖》。本片是戛納電影節影評人週閉幕影片,並獲得了西寧 First 電影節最佳作品。

Lil.Methy 55/100

沒有辦法容忍在一個接近全吳語素人的班底裡塞進幾個播音腔表演做作的“青年演員”的做法,這完全毀了我的觀影體驗。與此相呼應的還有“畫卷美學”多次作為技法上的奇觀而非敘事的一部分出現在熒幕上,非常突兀人工。故事本身以一些很賈樟柯式的現代性困境拼貼了臺灣新浪潮時愛搞的家族代際糾葛,位移到浙江這片土地上其實可以呈現出許多嶄新的啟示與可能性。但起碼在這第一部分裡感覺作者還是更注重於炫技,省略了批判意識。

沈念 20/100

新人是要鼓勵沒錯,但也不能強捧吧。如果所謂的畫卷美學與詩意散文就是一個又一個不斷向右移動的毫無美感與意義的長鏡頭,那我真的無話可說。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破浪Height of the Wave/ Pa-go

韓國/2019/94分 導演:樸庭凡

影評簡介 與丈夫離婚後,警察官 Yeon-su 帶著女兒搬到了小島上的警察局。因為年輕人都搬到城市生活發展的緣故,缺乏勞力的小島也允許有著前科或其他問題的年輕人們移住。Yeon-su 瞭解到島上的一位女孩 Yae-eun 憑著與別的年輕人發生性關係來獲利,決定出手干預。她的行動將揭開小島上隱藏的更多秘密…通過女主角與封閉的“村落文明”之間的搏鬥,本片刻畫出了人性本能中的腐敗與情慾。曾參演過本片導演樸庭凡作品《活著》(2014)的李勝妍在本片中有著絕佳的演技發揮。而樸庭凡本人則出演注視著年輕人們的神秘男子。本片首映於全州國際電影節,並於洛迦諾電影節獲得評審團特別獎。

沈念 20/100

敘事太糟糕了,有些電影看上去好像也沒什麼致命的缺陷,但就是讓你無聊到如坐針氈。

靜悄悄的雨Silent Rain

日本/2019/99分 導演:中川龍太郎

影評簡介 本片改編自宮下奈都2004年出版的同名處女作,由仲野太賀與衛藤美彩主演。故事始於在大學生物考古研究室當研究助手的 Yukisuke 與一個人經營鯛魚燒店的 Koyomi 的相遇。Yukisuke 與 Koyomi 之間的感情日益深厚,但一起突發的事故卻讓 Koyomi 進入了昏睡狀態。每日往來醫院悉心照料的 Yukisuke 好不容易等到 Koyomi 甦醒,卻又要面臨 Koyomi 的後遺症:她的記憶只能維持一天,隔日就會清零重來。愛著 Koyomi 的 Yukisuke 試圖處理這樣的現狀…仲野太賀演出了主角面臨窘境時的掙扎,而首次主演電影的衛藤美彩則展現了細膩的情感波動。攝影師塩谷大樹的鏡頭精彩得呈現出了充滿閉塞感的故事氛圍。本片於釜山電影節首映。

Lil.Methy 5/100

日本電影的困境可以體現在這部電影上了——什麼都沒有講,什麼都沒得講,什麼都講不出,什麼都講不好,但還非得包裝得有很多話要講。唯一的驚喜是河瀨直美接近5分鐘的表演。

沈念 0/100

衛藤美彩太可怕了,太賀都演成那樣了,她那張面癱臉竟然還是毫無波瀾。這是一部不可思議槽點滿滿不能認真無法深究的電影,然而最神奇的是我們在場沒有一個人看懂這部電影的存在價值。它到底為什麼要被拍出來呢???

兩部華語電影拿下大獎,今年亞洲新電影中國獨大?

書-紙-剪,菊池信義Book-paper-scissors

日本/2019/94分 導演:廣瀨奈奈子

影評簡介 憑藉處女作《夜明》獲得2018年 FILMeX Special Mention 的廣瀨奈奈子導演的這部紀錄片作品記錄下了裝幀界的領軍人物,有著15000冊以上裝幀設計經驗的設計師菊池信義的日常工作。菊地固執地堅持著手工作業,用紙裁剪並拼貼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書封。廣瀨奈奈子帶領我們跟隨著菊地,觀察著他從設計到印刷再到裝訂的完整工作流程,記錄下了“物品製作”(物作り)的真實一面。本片試圖向觀眾傳遞在網絡日常化、電子化的今天,堅持使用紙張進行細緻作業的手藝人的可貴一面。除了菊地本人,他的弟子水戶部功以及作家好友古井由吉也參與出演了本作。本片於釜山電影節首映,同時也被選入了以紀錄片與動畫展映聞名的德國萊比錫電影節。

Lil.Methy 50/100

如果要說主人公菊池信義那就有很多有趣的點子可以談,但說紀錄片本身就是無功無過,完成任務。廣瀨奈奈子用七個段落記錄下菊地設計書封的全過程,並穿插了他的人生經歷與所處行業的現況。但也只是用迎合一種主流的話語呼應了早已被神話的所謂“匠人精神”,缺乏導演自己的視角與反思。

沈念 40/100

廣瀨奈奈子拍紀錄片真的比劇情片好上太多了,去年那部《黎明》成為我銘記終生的陰影之一。但這部也就是中規中矩地完成了而已,我可能下週就會忘記自己看過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