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山西省盂縣西煙鎮可能是晉文公重耳妃子季隗、趙衰夫人叔隗故里

山西省盂縣自古以來就流傳著趙氏孤兒的故事,位於縣城北面的藏山,就有藏孤洞,而且有專門紀念趙氏孤兒趙武的大王廟等建築,現在也是當地的一個4A級旅遊風景區,在這裡,你可以聽到許許多多的春秋忠義故事,看到一些古代和現代的人文建築。

我們這裡要說的不是趙氏孤兒,而是他的先祖趙衰和晉文公重耳。《左傳·晉公子重耳之亡》記載:

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公子娶季隗,生伯儵,叔劉;以叔隗妻趙衰,生盾。將適齊,謂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對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請待子。”處狄十二年而行。

……

狄人歸季隗於晉而請其二子。

山西省盂縣西煙鎮可能是晉文公重耳妃子季隗、趙衰夫人叔隗故里

《史記 卷三十九 晉世家第九》

狄伐咎如,得二女:以長女妻重耳,生伯鯈、叔劉;以少女妻趙衰,生盾。居狄五歲而晉獻公卒,裡克已殺奚齊、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殺,因固謝,不敢入。已而晉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與壯士欲殺重耳。重耳聞之,乃謀趙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為可用與,非翟可用興起,故奔之也。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原徙之大國。夫齊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諸侯。今聞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賢佐,盍往乎?’於是遂行。重耳謂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乃嫁。’其妻笑曰:‘犁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雖然,妾待子。’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

百度百科:廧咎如(qiáng gāo rú)春秋時夷國名,隗姓,赤狄別種。《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狄人伐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 (重耳)。”王伯祥注:廧咎如“在今山西舊太原府境”。即今太原市一帶。小編在太原市範圍內找不到任何關於廧咎如和二女的記載和信息,於是把範圍放大到舊太原府,包括了現在的盂縣地區,盂縣在春秋前期屬於赤狄,後期為白狄,建國仇猶國;戰國時期,智伯送鍾滅仇猶,屬趙;秦之後一直到明代,均屬太原管轄。清雍正二年,平定州升為直隸州,盂縣屬之。至清末未改。民國時期比較混亂,建國後,盂縣先屬晉中,後屬陽泉,一直至今。王伯祥先生為現代著名歷史學家,他所指舊太原府境,小編認為包含盂縣。而且小編找到了蛛絲馬跡。《山西省盂縣地名志》(1989年版精裝本)第189頁:(西煙鎮)西村,該村與東、南、北村,古時均屬“兩妃村”。相傳,仇猶國王在此選二女為妃,故名。小編認為:仇猶國在歷史上單指盂縣東部地區,西部地區不屬於仇猶國的管轄範圍,即便現在,盂縣東西部以管頭山為界,東西兩部說話各有方言,風俗習慣各不相同。仇猶國本是彈丸小國,怎麼會跑到不屬於自己管轄的地界去選妃子呢?這點非常值得懷疑。經過查看《春秋時期形勢圖》和研讀了《李騰:東山皋落氏實為廧咎如考》這篇文章後,小編更加堅定了廧咎如這個名稱不是地名,而是赤狄的一支部落名字,這支赤狄部落從晉東南遷徙而來,最後進入晉中北,與原來的白狄產生了矛盾,所以才有了白狄入侵赤狄得二女嫁諸公子的事件。這麼著名的歷史事件如果發生在盂縣西煙鎮這個小地方,應該有大量傳說才對,不可能僅僅有個“兩妃村”這個名稱吧,經過小編對盂縣西煙鎮文化方面的考察,這個地方的傳說只到唐代,唐代以前的傳說幾乎沒有,而且唐朝末年,沙陀族首領李克用以鎮壓黃巢起義為名,在西煙、南社等地徵集兵丁,姦汙婦女,被當地人抗拒,李克用大怒,在西煙鎮薛梨溝(原名:血流溝)村殺了好幾個村的人,血流成河,故名血流溝。文化是由人來傳承的,人們因為戰亂被殺,被迫遷徙,就會導致許多文化、故事、傳說的失傳。小編雖然僅以“兩妃村”的記載,而猜疑季隗叔隗的故里,但是還是有點根據的,歡迎讀了我文章的朋友們和我加強交流,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