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姚明的本科學位到底對誰有好處?他要參加高考還能成為巨星嗎?

體育迴歸教育才是體育人才良性循環的培養機制。大學應該成為培養巨星的搖籃,而不應該成為巨星學術“補漏”的培訓班,也不應該成為“借名星抬身價”的名利場。

姚明的本科學位到底對誰有好處?他要參加高考還能成為巨星嗎?

《每日經濟新聞》2018年7月9日發表的《花7年讀完本科,38歲姚明畢業典禮吐槽:世界盃哪兒有籃球好看》一文,讓人思考教育與體育的關係。

姚明花費七年時間完成大學本科、剛剛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學士學位,不是不聰明(他天賦極高),也不是不努力,而是“應酬”太多,各種頭銜、各種活動、各種業務,沒有派助理頂替、能親自把課程對付下來已然不易。

這樣的學位有什麼意義呢?

從姚明的角度說,多少汲取些“教育感”,從體校出來的運動員,多半是沒怎麼上過學的,他們經歷的教育更多是教練、體制和比賽給予的。

另外,這個學位也多半是“孝敬”父母的,畢竟圓了家長的夢想。

姚明的本科學位到底對誰有好處?他要參加高考還能成為巨星嗎?

對上交大而言,國際籃球巨星姚明能成為校友,又是莫大的榮耀和廣告效應,今後又多了一個捐助渠道。

“名人進名校”(包括體育界名人上牛校補學位的)背後的商業目的遠遠高於教育目的。學校肯定樂此不疲,開個“綠燈”很簡單,不就是免試入學嗎?學位能否拿得到無所謂,大學賺個人氣、財氣!

《每日經濟新聞》的這篇文章還提到體育界加大名人上大學的舉措:

2017年7月,國家體育總局官網貼出《2017年優秀運動員免試入學推薦名單及信息公示》,將中國669名優秀運動員的入學去向公佈。

我在想,政府與大學達成“優秀運動員免試入學”的交易到底為了什麼?很可能是亡羊補牢的福利措施。

姚明的本科學位到底對誰有好處?他要參加高考還能成為巨星嗎?

上文提到,中國體育界的“舉國體制”,從某種程度上剝奪了運動員受教育的權利。

按說沒有學歷、學位,對運動項目本身沒有影響,但對運動員個人發展而言,卻是潛在風險。

大多數體育項目都是吃“青春飯”,過了運動生涯的黃金期,面臨退役,而之後的就業、生活就成了問題。

近年來,退役運動員中的一批人,沒有適應社會的一技之長,個人生活陷入窘境,這種現象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

體育總局給優秀運動員創造高等教育進修機會,很可能是改革現有體制的新嘗試。

顯然,這種舉措更像“補充失業保險”。

姚明的本科學位到底對誰有好處?他要參加高考還能成為巨星嗎?

​能不能從源頭做起呢?

以美國NBA為例,球員大多是美國大學本科畢業後被選拔進入俱樂部的。總體而言,美國籃球界的知識層次也不高,恐怕也會有學術上的“照顧”,但畢竟在正規大學正規學習,比體校更完備。

中國教育與體育的嚴重分離,造成校園體育與職業體育脫節。校園體育文化微弱,而職業體育的源頭建設並不規範,運動員的發展路徑狹窄、封閉、與社會隔離。

姚明的天賦、能力、氣質,完全符合社會精英的標準,他是否需要正規教育、是否需要參加高考,似乎並不重要。

但姚明這樣的優秀運動員畢竟是極少數。

體育迴歸教育才是體育人才良性循環的培養機制。大學應該成為培養巨星的搖籃,而不應該成為巨星學術“補漏”的培訓班,也不應該成為“借名星抬身價”的名利場。

*本文圖片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官微和百度圖片

姚明的本科學位到底對誰有好處?他要參加高考還能成為巨星嗎?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資深自媒體人,獲評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一點號“2017年度耕耘獎”、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