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福建安溪消除村民顧慮推進旱廁整治

新華社福州12月2日電 題:福建安溪消除村民顧慮推進旱廁整治

新華社記者閆紅心

“這塊地要是建成了公園,晚上的時候我就可以和大家在這裡泡泡茶、聊聊天。”在福建省安溪縣參內鄉田底村,村民朱成偉與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第二檢查組暢談家門口一塊土地的建設規劃。而就在3個月前,朱成偉所說的“公園”還是旱廁連片、臭氣熏天、村民避之不及的地方。

安溪縣連片旱廁很多,但旱廁整治工作難度不小。安溪縣副縣長肖印章說,安溪縣是福建省人口第三大縣,山多地少,土地資源寶貴。為了節省土地,早前許多村民通過置換的方式,在村內一些區域集中修建旱廁。

扎堆的旱廁影響村容村貌和環境衛生,甚至帶來安全隱患,為了發動大家拆除旱廁,安溪縣各鎮、村下了不少功夫。

“旱廁問題上,村民普遍看著煩、聞著臭、都想拆,但是誰都不願做第一個。”安溪縣城廂鎮黨委書記張文深說,一些村民擔心拆除后土地容易被侵佔或成為集體用地,存在“以廁保地”心理,給工作推進帶來難度。

為了消除大家的顧慮,當地開始探索土地確權的方式:從口頭承諾、書面協議到證明材料,在幾平方米廁所用地的證明上,使出了各種招數。

城廂鎮經兜村村民孫景輝就曾有一個旱廁,因為髒亂差,村裡多次勸說他改建成公廁。然而,“公廁是公家的”這一困擾始終縈繞在孫景輝的心頭,讓他猶豫不決。得知孫景輝的顧慮,村裡承諾,改成公廁後,土地仍然歸他所有,孫景輝這才鬆了口氣,並且主動提出當公廁管理員。“兒子說管廁所不好聽,我說沒事,廁所是公家的,地是我的,要是管不好,人家還是會說我家的廁所髒。”孫景輝說。

在參內鄉田底村,當地更是把承諾印在了紙上。檢查組看到,村民朱招水家一個3平方米的旱廁,都有一張印著“安溪縣參內鄉田底村民委員會”大紅戳的證明材料,上面寫著“土地面積歸戶主所有”。

如果村民們還不放心,那就村幹部帶頭幹。田底村黨支部書記朱成藝和駐村第一書記朱土成都曾有一座旱廁,兩個多月前,為了推動整治工作,兩位書記率先將自家旱廁拆除。

示範效應非常明顯,朱成偉就是被帶動的一員。此前,面對著父親20多年前親手建造的旱廁,儘管家門口非常臭,他也一直猶豫不決。“兩位書記經常來勸說,其實我們年輕人也不在乎旱廁,覺得應該拆,主要是擔心老人家不同意。”朱成偉說,看到書記家的旱廁都拆了,自己也就同意了。

朱土成說,村幹部打頭陣,提升了村民的參與熱情。“村裡的朱概俄,長年在江陰辦工廠,聽說村裡開展旱廁整治後,他主動聯繫兩個哥哥拆除了自家旱廁,並且提出不要村裡的補貼。”

如果說土地確權打消了村民的顧慮,幹部帶頭提升了村民的參與熱情,那麼一些村的差異化補貼方法則真正把整治工作推上了快車道。

“鎮裡統一補貼500元,11月10日前拆除的,村裡額外補貼1000元;11月10日之後元旦之前拆除的,村裡額外補貼500元;元旦之後拆除的,村裡不再額外補貼。”城廂鎮員宅村黨支部書記殷春展說,差異化補貼之下,由於隨著時間推移,補貼會越來越少,村民拆除無用旱廁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

在員宅村,檢查組看到,一棵古樹被貼滿瓷磚的圍欄環繞,周圍地磚平整,儼然公園一角的景象。村主任謝金財介紹,這棵古樹是龍眼樹,有100年左右了,早前,即便古樹飄香,村民走過時依然會行色匆匆,因為這裡有兩個旱廁,臭氣熏天。

其中一個旱廁的戶主謝江河說,旱廁建成30多年,自己早已搬到遠處的新房住,不再使用旱廁,之前沒有意識到影響環境的問題。而這次想到拆除旱廁,主要是因為村裡有一些補貼。

殷春展說,激勵之下,村裡許多座廢棄多年的旱廁很快被拆除,整治進度很快。“之前排查有旱廁106個,目前已經拆除了80個,在全縣遙遙領先。”

據悉,從9月初的調查摸底到現在近3個月時間,安溪全縣32929座無人使用旱廁已經拆除15707座,完成47.7%,實現了既讓民眾滿意,又順利推進改廁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