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慈禧挪用海军经费了吗?

慈禧挪用海军经费了吗?

慈禧挪用海军经费了吗?

1889年1月16日,紫禁城中发生火灾,这被看做是不祥之兆,天意示警,再加上不少臣工对颐和园工程的批评,慈禧不得不发布懿旨,表示顺从天意将园工规模缩减。

颐和园耗费达到千万两白银上下。醇亲王负责的海军衙门担起了筹集这个重任,这也许就是后世所谓颐和园花费了海军军费的由来,然而实际情况是这笔巨款的确与海军军费无关,因为一年100万两海军衙门经费是远远不能满足造园的需要的。

海军衙门是清末一个十分特别的中央级洋务机构,权限极广,不仅海军建设,矿务、铁路、电报这些业务也都属于海军衙门的管辖范围。

海军经费不等于海军军费,海军经费相当于海军衙门的办公费用。李鸿章买军舰的钱本来就不是从户部划拨给海军衙门的“海军经费”中出。

除了挪用海军衙门经费之外,颐和园工程所挪用的带有“海军”色彩的经费还有两部分,一是海防捐,另一笔就是“海军巨款”。

1888年秋,醇亲王通过李鸿章向一些沿江海省份的总督巡抚授意,让筹资报效颐和园工程,但为颐和园而筹资无法摆上台面,醇亲王于是便想出了海军的名义,各省督抚对此认捐踊跃,共集得260万两之巨,即“海军巨款”,这笔钱并没有拨入颐和园工程,而是全部存进了天津的外国银行和洋务企业,以所得的利息补贴颐和园,而本金则号称将来用于海军建设,甲午战争爆发后李鸿章上折要求提取这笔“海军巨款”购买军火,获得慈禧懿旨批准,不过因为存期未满等原因,只提出一百五十八万余两,剩下的都投入到铁路建设。

考察历史事实,清政府投入的海军军费较多。北洋水师从1861年筹建到1888年成军27年间,清政府一共投入海军经费一亿两白银,每年合计300万两,占年度财政的4%—10%。只是自1888年起至甲午之前,北洋便没有再添置过铁甲舰,而修颐和园的花费就相当于十几艘定远级铁甲舰的费用。 日本政府从1868年到1894年3月间共向海军拨款9亿日元,折合成白银才6000万两,每年合计白银230万两,相当于同期清政府对海军投入的60%。

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甲午之战中国失败是先进制度的日本战胜落后制度的大清的结果,是综合国力强大的日本战胜国力虚弱的中国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