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東源:追求“綠富”雙贏創建富民強縣示範區

<table> 東源:追求“綠富”雙贏創建富民強縣示範區

萬綠湖水質常年穩定在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獲評首批五個“中國好水”水源地之一。黃贊福 攝

/<table><table> 東源:追求“綠富”雙贏創建富民強縣示範區

東源縣城,一座具有嶺南特色的現代山水田園智慧城市已初具規模。黃贊福 攝

/<table>

近年來,河源市東源縣以獲評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為契機,精準對接和落實我省“一核一帶一區”戰略部署,不斷完善和優化“兩個河源”建設的“東源方案”,依託優越生態、區位和資源稟賦,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以開展“六個主題年”活動和14個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為抓手,全力打造“1+8+1”中心城區產業佈局,努力當好“兩個河源”建設主力軍和河源率先振興排頭兵,變綠水青山為人民群眾致富奔康的“金山銀山”。

分別擁有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溼地公園

今年5月,東源再摘國字號生態金牌——“2018中國最美縣域”,成為廣東省七個、河源市唯一入選縣。

“中國最美縣域”榜單,評價的核心標準是“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很好的生態環境”。

東源是廣東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飲用水源地,被劃定為“生態發展區”,境內的新豐江水庫(萬綠湖)是粵港4000多萬人的重要飲用水源區。東源堅定不移地走生態文明發展道路,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成綠色發展動力。

東源生態文明建設碩果累累:獲評“中國生態旅遊大縣”“首批國家綠色能源示範縣”“中國低碳旅遊示範區”“廣東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華蜜蜂之鄉”“廣東省旅遊強縣”“廣東省林業生態縣”“廣東省最大板慄基地”“優質茶葉基地”“中國優質飲用水資源開發基地”等榮譽稱號;獲得“廣東縣域轉型升級十大創新範例獎”;成功創建國家生態示範鎮1個、省級生態示範園1個、省級生態鎮3個、省級生態示範村5個、市級生態示範村73個。

2017年,東源獲得的生態榮譽創歷史之最:境內的廣東東江國家溼地公園通過國家林業局評估驗收,成為當年廣東省唯一獲授牌的、廣東省第七個國家級溼地公園;在全省67個縣(市)中脫穎而出,摘得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成為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境內的廣東康禾溫泉國家森林公園獲國家林業局授牌,康禾鎮被省林業廳認定為河源市首個“廣東省森林小鎮”;獲評“中國候鳥旅居小城”,入選“山茶爛漫十佳榜單”;獲評“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和“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成為我省兩個入選單位之一;被省科技廳、省農業廳、省旅遊局列入“粵東西北創新發展示範縣”“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和“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

至此,東源已成為全國唯一擁有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2個國家級溼地公園的縣,也成為河源市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生態文明建設招牌最多的縣區。

“1+8+1”謀篇佈局引領產業發展

河源市委七屆四次全會提出“打造‘兩個河源’,把河源建成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核心城市”的發展思路與戰略定位,特別強調要堅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

全會明確:東源縣城和該縣新港等6個鎮共約1000平方公里被列入“現代河源”3000平方公里區域;東源約3000平方公里被列入“生態河源”1.2萬平方公里區域。

東源地處“兩個河源”戰略腹地,政策、資源與機遇得天獨厚,發展正當其時,河源市委、市政府期望東源努力寫好“五篇文章”、做好“六個示範”,當好“兩個河源”建設主力軍和河源率先振興排頭兵。

東源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牢牢把握新戰略、新機遇,進一步優化提升發展思路、目標與路徑,提出要成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窗口、展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窗口。依託優越生態資源,大力發展智能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飛行產業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較快速發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產業轉移承接新平臺、品質健康生活首選地,成為生態河源現代河源建設主陣地、率先富民強縣示範區。

“1+8+1”中心城區產業佈局是引領東源新時代產業提質發展的目標與總綱——“1”是優化提升一個現代生態工業園,在現深圳鹽田(東源)產業轉移共建園推進二、三期擴園的同時,提升完善其配套服務設施,使之成為全縣工業經濟的主陣地與核心區;“8”是新建培育航空產業新城、新材料產業園、鹽東物流園區、智慧創新中心、教育康養半島、生命健康綠谷、國際足球小鎮、時光文旅綜合體八大高端產業集群;還有一個“1”是構建一個完善的現代服務業網絡,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發展(重點發展金融、物流、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生活型服務業向品質化轉變(重點發展教育、商貿、文化、旅遊、體育、健康產業),做大做強現代化服務業。

大力推進14個環境整治專項行動

東源把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作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重點來抓,東源縣委書記賴小衛、縣長駱世文等多次聽取生態環保工作情況彙報,深入庫區、鄉鎮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治理生態破壞、環境汙染和人居環境髒、亂、差等問題。東源決定3年內在全縣範圍開展黃標車淘汰、“三清三拆三整治”、農村垃圾、萬綠湖環境、礦產資源、農業面源與農資農藥市場、畜禽養殖、桉樹林、河道採砂、臨江臨湖餐飲旅業、東江與主要支流水浮蓮、城鄉生活汙水、河道管理等14個專項整治行動,以期達到短期快速治標止血、長期有效治本治根的目標,鞏固提升東源生態優勢,為當好率先振興排頭兵提供高水平的生態支撐。

整治環境必須精準高效。14個專項行動的責任單位、整治目標、工作時限、實施步驟、工作要求、組織紀律等逐一明確後,2017年12月4日,東源召開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和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動員會,吹響打贏生態保護人民戰爭的集結號。

賴小衛表示,鞏固和提升東源生態資源優勢,必須從建立健全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入手,形成有效有力的治本機制,建設美麗東源、造福東源人民,才能真正讓綠水青山成為人民群眾實現致富奔康的“金山銀山”。

為此,東源建立責任和考核機制,落實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終身追責”制度;進一步完善生態文明考核評價制度和評價體系,形成鮮明的工作導向。同時,建立嚴密巡查機制、嚴格執法機制、督查與監督機制和建立違法案件舉報與獎勵制度,以強有力的機制保障整治專項行動有力有效。

當前,生態環境保護和人居環境大整治正在東源全縣如火如荼展開,賴小衛、駱世文經常深入鄉鎮農村督查14個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推進情況,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全縣首批170個村經過考核驗收完成了“三清三拆三整治”,已完成人居環境整治20戶以上自然村有900個,完成率56.36%;立案查處非法採砂案件19宗,刑事拘留8人,判刑1人,摧毀、拆除採砂船採砂設備48艘,扣押運輸車、剷車、挖機47臺,取締大小砂場26個;全縣建立起縣、鎮、村三級河長體系,實現河(湖)長全覆蓋,在河源率先推出“河長APP”,開啟“掌上治水”,“互聯網+河長制”在東源落地生根……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主導產業集聚

6月29日,東源在深圳鹽田(東源)共建產業轉移工業園智能製造聚集區舉行河源市(東源分會場)產業類項目集中動工投產儀式,16個項目合同投資總額超70億元。

這些項目均屬高新技術項目和新興產業項目,諸如智能製造、電子信息、新型建材、全域旅遊等,完全符合東源生態定位,所有開工項目一年內便可建成投產。

如何依託東源特殊的地理位置、產業基礎和生態資源稟賦條件,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經過東源縣領導班子深入調研和集思廣益,該縣出臺了《東源縣產業發展提質年活動實施方案》及工業、工業園區、農業與旅遊4個板塊細化方案。

根據方案,未來3年,東源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工業、農業、旅遊與現代服務業“四輪驅動”,全力打造“1+8+1”產業發展新格局,努力在“兩個河源”的具體實踐中貢獻東源智慧與“東源方案”。

東源創新招商選資工作機制,加大招商選資力度,出臺了首席服務員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政務環境,以良好的生態優勢、優質的營商環境與強勁的發展潛力,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和新興產業項目紛至沓來,招商選資實現新突破。

東源與鹽田區攜手在深圳市舉辦的2017年投資環境推介會,現場簽約項目12個,合同投資總額120.4億元。2018年河源市投資年會東源大物流專題推介會,現場簽約項目投資總額138億元,洽談或簽約了大眾飛行、京師遠望、心裡程、華夏幸福等一批大項目。

今年上半年,深圳鹽田(東源)共建產業轉移工業園新簽約項目10個,合同投資總額115.1億元。園區擴園工程與鹽東物流園開工建設,9個項目開工或投產,初步形成以智能製造業、新電子、新材料產業為主的主導產業集聚發展模式,成為全縣工業經濟的核心區與主戰場。

創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質提速

創新產學研發展與校地合作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是東源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大創新措施。

今年5月9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東源縣政府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學院將充分利用學術、技術、人才等優勢,積極為東源提供科技信息及科技成果,大力推進生命科學、醫療康養、教育科普等成果在東源的轉化和產業化,為東源培養高端人才等。

5月22日,東源縣領導幹部專題研修班開班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兩批參訓對象共190人。研修班依託北京大學引領全國的生物經濟學專業,結合東源良好生態環境和巨大生物經濟發展潛力,進行生物經濟學專題培訓。

作為廣東省科技廳、農業廳確定的“粵東西北創新發展示範縣”和“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東源在全省山區縣率先把產業結構從原來資源型產業占主導地位的格局調整到以電子信息、智能製造、新興產業等為主導的現代產業發展格局,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提升發展質量與效益。

《粵東西北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示範縣實施方案》《關於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一劍指創新驅動,縣財政從2016年至2020年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科技人才工作,連續3年每年安排財政資金3000萬元推動企業技改創新。成立縣科技創新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知識產權服務中心,並設立了東源(廣東工業大學)現代產業協同創新研究院,與暨南大學合作建立了全市首家“人才驛站”。

2017年,東源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市級研發機構18家、省市級農業科技創新中心8家;完成技改投資12.5億元,推動20家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全年專利申請量312件,新增註冊商標28個、省名牌產品2個;成立河源首家院士企業工作站;縣科技中心成為河源市所有縣區中唯一榮獲省級眾創空間試點單位。

打造現代山水田園智慧城市

5月6日,東源縣政府與京師遠望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簽訂框架協議,雙方攜手共建千億級鉅艦城市文旅綜合體項目,著力打造創意東源(教育文創產業群)、生態東源(休閒旅遊產業群)與頤養東源(健康醫養產業圈)三大產業。這是東源推進縣城提質擴容,加快形成都市經濟引領縣域經濟發展格局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東源領導班子深刻認識到,河源市委七屆四次全會確立的都市經濟帶動戰略和把河源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核心城市的戰略定位,特別是把東源縣城納入中心城區統籌規劃的決定,讓東源縣城發展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迎來了城市發展歷史性機遇,該縣將把縣城打造成具有嶺南特色的現代山水田園智慧城市。

如何交出優化建設現代河源的“東源方案”?東源將在三方面發力:優化城市規劃,高起點謀劃新一輪縣城總體規劃,配套修編完善各類專項規劃,科學布點,優化功能,突出生態底色,引進山水田園城市規劃理念,充分體現東源生態優勢和濱江景觀特色;創新開發建設管理模式,堅持高端發展、組團發展、集約發展、產城融合,佈局新商圈,發展新業態,聚集新要素,借力政策資源與項目資金,創新投融資模式,以全新的發展模式引領都市經濟發展;精心經營城市,通過現貨交易、期貨交易、證券交易、產權交易等各種要素市場的搭建,引進高端產業,讓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集聚東源,以高端產業支撐城市發展,以都市經濟引領縣域經濟發展。

方案落地關鍵在行動。今年以來,東源全力抓好六方面工作:做好規劃對接,圍繞城市定位優化城市規劃,按照縣城“東進、南連、北拓、內優”空間規劃佈局,與河源市規劃部門全面對接,啟動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落實產業園區的專項規劃;佈局基礎設施,用超前的眼光,謀劃供電、供水、排水、電信等市政地下管網布局,用控制性詳細規劃指引建設;建設城市景觀環境工程,將人文景觀、水體綠化等要素規劃建設到極致,展示都市化氣息;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承載河源市城市功能佈局,建設智慧城市,完善教育、衛生、文體和商貿等功能配套;落實保障措施,控制用地規模,加大土地供儲力度,嚴厲打擊“三違四搶”,加強市政管理,美化市容市貌,大力創建“廣東省文明縣城”;推進市政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在建縣城重點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縣城“六縱六橫”的交通網絡基礎上,構建內環客運交通環和外環貨運交通環,實現縣城與市區交通一體化,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