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别再说高超音速导弹无敌了,这回“克星”终于来了

别再说高超音速导弹无敌了,这回“克星”终于来了

目前,高超音速导弹的发展方兴未艾,其在飞行过程中利用大气激波提供升力,由于飞行轨迹与瞬时所处位置大气层密度息息相关,飞行轨迹复杂极难判断,敌方的空天防御系统亦很难进行识别,因而成为突防导弹防御系统的有效手段。

高超音速导弹是指飞行速度达到或超过5倍音速(约每小时6000公里)的快速攻击型导弹。目前,美国航天局进一步按速度将其分为高超音速导弹和极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在10马赫以上的被称为极高超音速。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高度高、打击速度快、突防能力强,简直“防不胜防”。同时,也被军事专家称之为继螺旋桨、喷气推进器之后航空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性成果。美国空军的“全球快速打击计划”中,高超音速导弹成为优先研发的重点项目。

别再说高超音速导弹无敌了,这回“克星”终于来了

对于高超音速导弹,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拦截应对方式。因为无论是美国的萨德、宙斯盾系统还是俄罗斯的S系列反导系统都有一个致命问题,它们都是针对那些具有可预测性和飞行路线基本不变的弹道导弹而设计,基本运作模式是探测到对方导弹发射后,根据导弹的方向、速度预先计算出飞行轨迹,然后引导拦截导弹实施反导作战。但如果此时再进行机动变轨,或使用多弹头技术,目前的导弹防御系统基本上成为“睁眼瞎”,根本无力进行拦截。

那么,有没有更为先进的反导系统,对高超音速导弹进行战略拦截压制呢?为此,美国“矛盾”并行,一方面坚持研发高超音速导弹,一方面坚持研发激光防御体系的做法,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别再说高超音速导弹无敌了,这回“克星”终于来了

激光武器是瞬时到达武器,利用强大的定向激光束直接毁伤目标或使之失效。不论多远距离,都可在发射瞬间到达目标,尤其是对抗高超音速导弹,比传统对空导弹防御系统更具优势。根据不同分类方法,激光武器有不同类型。比如:按用途,有战术和战略激光武器;按能级或能量,有低能(如软杀伤的激光枪)和高能激光武器(如硬摧毁的激光炮);按运载平台,有天基、空基、海基和陆基激光武器;按介质种类,有化学(气体)、固体、液体、光纤、准分子、自由电子和X射线激光武器。当前重点是发展高能激光武器,尤以化学、固体激光武器最受青睐。相对于传统武器,除了以光速(每秒30万千米)传播外,它打击速度快、命中精度高、攻击突然性好、持续战斗力强、多目标打击能力突出、杀伤效果优、附带损伤小,而且作战使用时无声响、无污染、强度可控、不受电磁干扰、保障容易、费用低,差不多具备了武器所需要的所有基本性能。从诞生起,人们就赋予它一个极为恐怖的名称“死光”,因而受到美俄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并孜孜不倦地探索其军事应用,试图让它武器化。但同时,激光武器不能全天候作战,受限于大雾、大雪、大雨等大气环境,导致实战效能较低。

别再说高超音速导弹无敌了,这回“克星”终于来了

美国作为最早研究激光军事应用的国家,激光武器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前苏联1965年就开始了激光武器的研制工作,曾长期保持着技术领先能力,但在苏联解体后处于多年的研究停滞状态。最近几年,俄罗斯在激光武器领域已经开始重新发力、奋起直追,依靠雄厚的技术基础不断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