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別再說高超音速導彈無敵了,這回“剋星”終於來了

別再說高超音速導彈無敵了,這回“剋星”終於來了

目前,高超音速導彈的發展方興未艾,其在飛行過程中利用大氣激波提供升力,由於飛行軌跡與瞬時所處位置大氣層密度息息相關,飛行軌跡複雜極難判斷,敵方的空天防禦系統亦很難進行識別,因而成為突防導彈防禦系統的有效手段。

高超音速導彈是指飛行速度達到或超過5倍音速(約每小時6000公里)的快速攻擊型導彈。目前,美國航天局進一步按速度將其分為高超音速導彈和極高超音速導彈,飛行速度在10馬赫以上的被稱為極高超音速。高超音速導彈飛行高度高、打擊速度快、突防能力強,簡直“防不勝防”。同時,也被軍事專家稱之為繼螺旋槳、噴氣推進器之後航空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性成果。美國空軍的“全球快速打擊計劃”中,高超音速導彈成為優先研發的重點項目。

別再說高超音速導彈無敵了,這回“剋星”終於來了

對於高超音速導彈,目前並沒有有效的攔截應對方式。因為無論是美國的薩德、宙斯盾系統還是俄羅斯的S系列反導系統都有一個致命問題,它們都是針對那些具有可預測性和飛行路線基本不變的彈道導彈而設計,基本運作模式是探測到對方導彈發射後,根據導彈的方向、速度預先計算出飛行軌跡,然後引導攔截導彈實施反導作戰。但如果此時再進行機動變軌,或使用多彈頭技術,目前的導彈防禦系統基本上成為“睜眼瞎”,根本無力進行攔截。

那麼,有沒有更為先進的反導系統,對高超音速導彈進行戰略攔截壓制呢?為此,美國“矛盾”並行,一方面堅持研發高超音速導彈,一方面堅持研發激光防禦體系的做法,值得我們重視和借鑑。

別再說高超音速導彈無敵了,這回“剋星”終於來了

激光武器是瞬時到達武器,利用強大的定向激光束直接毀傷目標或使之失效。不論多遠距離,都可在發射瞬間到達目標,尤其是對抗高超音速導彈,比傳統對空導彈防禦系統更具優勢。根據不同分類方法,激光武器有不同類型。比如:按用途,有戰術和戰略激光武器;按能級或能量,有低能(如軟殺傷的激光槍)和高能激光武器(如硬摧毀的激光炮);按運載平臺,有天基、空基、海基和陸基激光武器;按介質種類,有化學(氣體)、固體、液體、光纖、準分子、自由電子和X射線激光武器。當前重點是發展高能激光武器,尤以化學、固體激光武器最受青睞。相對於傳統武器,除了以光速(每秒30萬千米)傳播外,它打擊速度快、命中精度高、攻擊突然性好、持續戰鬥力強、多目標打擊能力突出、殺傷效果優、附帶損傷小,而且作戰使用時無聲響、無汙染、強度可控、不受電磁干擾、保障容易、費用低,差不多具備了武器所需要的所有基本性能。從誕生起,人們就賦予它一個極為恐怖的名稱“死光”,因而受到美俄軍事強國的高度重視,並孜孜不倦地探索其軍事應用,試圖讓它武器化。但同時,激光武器不能全天候作戰,受限於大霧、大雪、大雨等大氣環境,導致實戰效能較低。

別再說高超音速導彈無敵了,這回“剋星”終於來了

美國作為最早研究激光軍事應用的國家,激光武器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前蘇聯1965年就開始了激光武器的研製工作,曾長期保持著技術領先能力,但在蘇聯解體後處於多年的研究停滯狀態。最近幾年,俄羅斯在激光武器領域已經開始重新發力、奮起直追,依靠雄厚的技術基礎不斷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