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原创论文:《让精炼的语言学会跳跃》

原创论文:《让精炼的语言学会跳跃》


让精炼的语言学会跳跃精炼,是诗歌语言的基本质素,是它与散文文体的重要区别。诗歌应该是字字珠玑,应该必求以一语之寡而状世间万态之丰。例如,杜甫的诗句: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这里的“垂”与“涌”,是从一系列相似的字中选择出来的,它们是代表同类字中最准确、最恰切的一个。星星是在空阔的平野之上,仿佛垂落的雨滴,月亮不是自己上升而是被巨大的江流推涌而起。两个动词使天空与平野,明月与江流,在切分中相互对照、映衬,这就构成一幅星月交辉、阔野江流的雄伟壮丽而生动飞腾的夜景图画。由此可见诗歌语言的创造魅力。诗歌语言精炼和概括,必然要求跳跃,跳跃是语言精炼与概括在表现形式上的反映。马拉美说,诗歌是舞蹈,散文是漫步。散文的语言符号多是按部就班地一步步展开:,即使有断层,也有过渡和照应的弥合。但诗歌语言却非如此。它可以省略一般过程的交代,抛去外在的连续,在词与词、行与行、节与节之间进行大跨度的跳跃,又由于词语所负载的时空意识和主客观情况的不同,这种跳跃式的拼接就更可以造成诗歌世界的立体效应。

原创论文:《让精炼的语言学会跳跃》​也可以说,诗歌在语言符号中作生命的旋舞。诗歌语言符号的跳跃性,不仅是诗歌表现技巧的要求,也有它更深层的内在依据。这就是诗人创作的思维特点。正象黑格尔所说:这是“一种抒情的飞跃,从一个观念不经过中介就跳到相距很远的另一个观念上去。这时诗人就象一个断了线的风筝,违反清醒的按部就班的知解力,趁着沉醉状态的灵感在高空飞转,仿佛被一种力量控制住,不由自主地被它的一股热风卷着走。这种热情的动荡和搏斗是某些抒情诗种的一种特色”。可见诗歌的跳跃性,是由诗歌的生命内质决定的。诗歌的跳跃有不同的方式:时空跳跃。诗是时间艺术,也是空间艺术。因此,诗歌不仅可以有时间上的跨跳,也可以有空间上的大幅度转换,更可以有象电影蒙太奇式的时空拼合。例如,张雪杉的《网》: 白天,太阳 向大地洒下一张张金网 夜晚,月亮 向大地洒下一张张银网 金网起网时, 洒落在地上的是汗水 银网起网时, 洒落在地上的是情泪 这首诗是时间上的跳跃,从“白天”到“夜晚”,又由时间上的转换带动了“太阳”和“月亮”,两相拼并,就集中赞颂了人生岁月中的劳动和爱情。又如,美国诗人庞德《诗章》第四十九章有这么几行: 雨,荒江,旅人。 冻云,闪电;豪雨,暮天。 小舟中的孤灯。 芦苇沉重,低垂。 竹林箫箫,似在泣诉。 五行诗中,写了“旅人”、“冻云”、“孤灯”、“芦苇”、“竹林”等十个景物,这些景物在空间中都是孤立的,但诗人跳跃性地把它并置在一起,省略了—切关联词,简洁精炼,但却给我们一种阔大的空间感。这就是空间跳跃所产生的独特效果。虚实跳跃。实是现实生活,虚是诗人情感。写诗不能亦步亦趋地单纯外在地表现生活,而是要在现实的变动中,激起感情的波澜,这样自然会有从客观到主观,从主观到客观的虚实的跨越,从而使诗歌产生有力的脉动。

原创论文:《让精炼的语言学会跳跃》​例如,李松涛的《上机场,路过新房》: 一眼瞥见,路旁,村庄—— 大红“喜”字映笑一扇方窗。 一个新的家庭昂然出现, 彩色的大地,又一朵鲜花开放。 , 白天,祖国多了一缕炊烟, 夜晚,祖国多了一点灯光。 呵,我的心中又多了一条欢乐的小溪, 淌进我愉快的梦乡。 呵,我的身上又多了一分责任, 伴我云海里日夜巡航。 这是由外在“新家”的客观描绘跳到自己心中欢乐与责任的抒写。主客体交融,焕发了浓郁的诗意。又如,冰心的《繁星》之七: 醒着的, 只有孤愤的人罢! 听声声算命的锣儿, 敲破世人的命运。 人的“孤愤”是主观的,在这种情绪中,却又听到“算命的锣儿”声,这种主客观的拼接,情境相衬,就更增添人的“孤愤”的情怀。对比跳跃。把正相反对的两个事物或两种情感,通过词语的跳跃,结合在一起,相互对比、映照,从而造成巨大的意蕴张力。

原创论文:《让精炼的语言学会跳跃》​例如:曾卓的《我遥望》: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象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象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人在年轻的时候想到老年,到了老年人之后回想青年,两种不同的境遇和情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比中抒发了人生的感慨。诗的浯言符号的跳跃功能,是十分独特而巨大的。它可以避免平直,在表达诗意上出奇制胜,从过去到现在,从此岸到彼岸,造成奇峰迭起,千岩竞秀,不仅很好地传导诗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也能为读者留下更多更广阔的思考空间。现代诗多层次、多侧面的建构,也要求诗歌语言符号跨度的丰富多彩。创造更多更好的表达现代意识的流程方式,是诗歌发展的必然吁求。


原创论文:《让精炼的语言学会跳跃》

图片来自网络,欢迎点评,关注,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