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原創論文:《讓精煉的語言學會跳躍》

原創論文:《讓精煉的語言學會跳躍》


讓精煉的語言學會跳躍精煉,是詩歌語言的基本質素,是它與散文文體的重要區別。詩歌應該是字字珠璣,應該必求以一語之寡而狀世間萬態之豐。例如,杜甫的詩句: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 這裡的“垂”與“湧”,是從一系列相似的字中選擇出來的,它們是代表同類字中最準確、最恰切的一個。星星是在空闊的平野之上,彷彿垂落的雨滴,月亮不是自己上升而是被巨大的江流推湧而起。兩個動詞使天空與平野,明月與江流,在切分中相互對照、映襯,這就構成一幅星月交輝、闊野江流的雄偉壯麗而生動飛騰的夜景圖畫。由此可見詩歌語言的創造魅力。詩歌語言精煉和概括,必然要求跳躍,跳躍是語言精煉與概括在表現形式上的反映。馬拉美說,詩歌是舞蹈,散文是漫步。散文的語言符號多是按部就班地一步步展開:,即使有斷層,也有過渡和照應的彌合。但詩歌語言卻非如此。它可以省略一般過程的交代,拋去外在的連續,在詞與詞、行與行、節與節之間進行大跨度的跳躍,又由於詞語所負載的時空意識和主客觀情況的不同,這種跳躍式的拼接就更可以造成詩歌世界的立體效應。

原創論文:《讓精煉的語言學會跳躍》​也可以說,詩歌在語言符號中作生命的旋舞。詩歌語言符號的跳躍性,不僅是詩歌表現技巧的要求,也有它更深層的內在依據。這就是詩人創作的思維特點。正象黑格爾所說:這是“一種抒情的飛躍,從一個觀念不經過中介就跳到相距很遠的另一個觀念上去。這時詩人就象一個斷了線的風箏,違反清醒的按部就班的知解力,趁著沉醉狀態的靈感在高空飛轉,彷彿被一種力量控制住,不由自主地被它的一股熱風捲著走。這種熱情的動盪和搏鬥是某些抒情詩種的一種特色”。可見詩歌的跳躍性,是由詩歌的生命內質決定的。詩歌的跳躍有不同的方式:時空跳躍。詩是時間藝術,也是空間藝術。因此,詩歌不僅可以有時間上的跨跳,也可以有空間上的大幅度轉換,更可以有象電影蒙太奇式的時空拼合。例如,張雪杉的《網》: 白天,太陽 向大地灑下一張張金網 夜晚,月亮 向大地灑下一張張銀網 金網起網時, 灑落在地上的是汗水 銀網起網時, 灑落在地上的是情淚 這首詩是時間上的跳躍,從“白天”到“夜晚”,又由時間上的轉換帶動了“太陽”和“月亮”,兩相拼並,就集中讚頌了人生歲月中的勞動和愛情。又如,美國詩人龐德《詩章》第四十九章有這麼幾行: 雨,荒江,旅人。 凍雲,閃電;豪雨,暮天。 小舟中的孤燈。 蘆葦沉重,低垂。 竹林簫簫,似在泣訴。 五行詩中,寫了“旅人”、“凍雲”、“孤燈”、“蘆葦”、“竹林”等十個景物,這些景物在空間中都是孤立的,但詩人跳躍性地把它並置在一起,省略了—切關聯詞,簡潔精煉,但卻給我們一種闊大的空間感。這就是空間跳躍所產生的獨特效果。虛實跳躍。實是現實生活,虛是詩人情感。寫詩不能亦步亦趨地單純外在地表現生活,而是要在現實的變動中,激起感情的波瀾,這樣自然會有從客觀到主觀,從主觀到客觀的虛實的跨越,從而使詩歌產生有力的脈動。

原創論文:《讓精煉的語言學會跳躍》​例如,李松濤的《上機場,路過新房》: 一眼瞥見,路旁,村莊—— 大紅“喜”字映笑一扇方窗。 一個新的家庭昂然出現, 彩色的大地,又一朵鮮花開放。 , 白天,祖國多了一縷炊煙, 夜晚,祖國多了一點燈光。 呵,我的心中又多了一條歡樂的小溪, 淌進我愉快的夢鄉。 呵,我的身上又多了一分責任, 伴我雲海裡日夜巡航。 這是由外在“新家”的客觀描繪跳到自己心中歡樂與責任的抒寫。主客體交融,煥發了濃郁的詩意。又如,冰心的《繁星》之七: 醒著的, 只有孤憤的人罷! 聽聲聲算命的鑼兒, 敲破世人的命運。 人的“孤憤”是主觀的,在這種情緒中,卻又聽到“算命的鑼兒”聲,這種主客觀的拼接,情境相襯,就更增添人的“孤憤”的情懷。對比跳躍。把正相反對的兩個事物或兩種情感,通過詞語的跳躍,結合在一起,相互對比、映照,從而造成巨大的意蘊張力。

原創論文:《讓精煉的語言學會跳躍》​例如:曾卓的《我遙望》: 當我年輕的時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爾抬頭 遙望六十歲,象遙望 一個遠在異國的港口 經歷了狂風暴雨,驚濤駭浪 而今我到達了,有時回頭 遙望我年輕的時候,象遙望 迷失在煙霧中的故鄉 人在年輕的時候想到老年,到了老年人之後回想青年,兩種不同的境遇和情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比中抒發了人生的感慨。詩的浯言符號的跳躍功能,是十分獨特而巨大的。它可以避免平直,在表達詩意上出奇制勝,從過去到現在,從此岸到彼岸,造成奇峰迭起,千巖競秀,不僅很好地傳導詩人波濤洶湧的內心世界,也能為讀者留下更多更廣闊的思考空間。現代詩多層次、多側面的建構,也要求詩歌語言符號跨度的豐富多彩。創造更多更好的表達現代意識的流程方式,是詩歌發展的必然籲求。


原創論文:《讓精煉的語言學會跳躍》

圖片來自網絡,歡迎點評,關注,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