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发烧到底该怎么用药?不用困惑,三分钟让你学会!

发热很多疾病共有的临床症状之一,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

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传染病),其次是结缔组织病(胶原病)、恶性肿瘤等。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过度的发热会使人体机能发生障碍,导致抽筋、惊厥等严重反应,发热过久还会造成人体消耗增加、营养供给不足,引发其他病症。

发烧到底该怎么用药?不用困惑,三分钟让你学会!

腋窝温度

分为低热型(<38℃)中热型(38-39)高热型(39~40℃)、超高热型(>40℃)

而退热药物通过调节人体机能,使人体体表血管扩张、进而使散热增加,同时抑制寒战、使机体产热减少,从而降低体温。

临床上使用的退热药多属于解热镇痛抗炎药(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常用剂型有口服剂型、注射液、栓剂等。

常用退热药的分类

1. 口服退热药

口服剂型为首选,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安乃近、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等。

口服剂型包括滴剂、分散片、干混悬剂、缓控释片、混悬液、胶囊、咀嚼片、颗粒、口服溶液、口服崩解片、泡腾颗粒、泡腾片等。

(1)阿司匹林

发烧到底该怎么用药?不用困惑,三分钟让你学会!

价廉易得、疗效显著。但自美国 1984 年披露瑞氏综合征与阿司匹林有关后,已立法撤销阿司匹林作为儿科制剂。

WHO 亦不主张给予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的儿童应用阿司匹林。

我国制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治疗方案中也告诫,对发热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2)安乃近

发烧到底该怎么用药?不用困惑,三分钟让你学会!

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作为解热镇痛药用于临床。70 年代因出现本品引发致命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报道。我国现已很少使用。

所以,首选的口服退热药为「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可适用于 3 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发烧到底该怎么用药?不用困惑,三分钟让你学会!

另外,对乙酰氨基酚有引起溶血的报道,有溶血风险的患者退热时可以选择布洛芬。对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无效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布洛芬。

注射剂

适用于意识不清、进食差、不能口服用药的患者。药品种类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氨酚比林注射液、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

此类药物作用快、体温下降迅速,患者出汗较多,使用时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 且由于患者体温下降过快,不良反应多,目前临床已很少使用。

栓剂

发烧到底该怎么用药?不用困惑,三分钟让你学会!

对于意识不清、进食差、不能口服用药的患者还可以考虑用栓剂,比如吲哚美辛栓、阿司匹林栓、小儿布洛芬栓、右旋布洛芬栓等。

退热药如何用?

退热药的使用原则

首选口服剂型。一般 6 小时用一次,一天最多使用 4 次,连续使用不要超过 3 天。使用退热药前、后均要注意监测体温。

常用口服退热药的使用剂量

1. 对乙酰氨基酚

12 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 500 mg;6~12 岁儿童一次 250 mg;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 4~6 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 小时内不得超过 4 次。

12 岁以下儿童按照每体重给药。缓释剂型每 8 小时给药一次,24 小时不超过 3 次。

2. 布洛芬

发烧到底该怎么用药?不用困惑,三分钟让你学会!

12 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 200 mg,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 4~6 小时重复用药 1 次,24 小时不超过 4 次。

12 岁以下儿童按照每体重给药。缓释剂型早晚各一次给药。

3. 其他剂型退热药的使用剂量

(1)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

轻轻塞入肛门约 2 cm 处,一次一枚,一日一次,每日剂量不宜超过 2 枚。

(2)小儿布洛芬栓:直肠给药。

1~3 岁小儿,一次一粒(塞肛门内约2厘米处),症状不缓解,间隔 4~6 小时重复一次,24 小时不超过 4 粒。3 岁以上小儿推荐使用每枚 100 mg 的栓剂

退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发烧到底该怎么用药?不用困惑,三分钟让你学会!

使用退热药只是缓解发烧这一症状,不能治疗引起发烧的感染本身,是「治标不治本」。

需要查明发热原因,常规意义上的退热药只起降温作用,并不针对引起疾病的病原体进行治疗。

比如细菌性肺炎引起高热时,首先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从而达到彻底消炎降温的效果。

看完文章的小伙伴记得加关注、点赞。更多医学资讯敬请观看下一期医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