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慈善事業當秀場,溫情攻勢套路深,養老機構為何變”坑老“?

我國正在加速步入老齡化社會,老人對優質養老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但與此同時,養老領域非法集資現象屢有發生,一些證照齊全的“明星級”養老機構也捲入其中。

在江西,有兩家養老機構便因非法集資陷入癱瘓,目前已有超過4000人報案,報案金額超過5億元。它們以養老產業為幌子,把慈善事業當秀場,通過虛假溫情玩套路,讓養老變身“坑老”。

慈善事業當秀場,溫情攻勢套路深,養老機構為何變”坑老“?

養老領域成為非法集資熱點

70歲的馮某曾是一名司法幹部,辦理過多起非法集資案件。“沒想到自己也栽了!”去年8月,他花費10萬元在江西天地自然養生莊園養老。今年4月,企業負責人李國建突然捲款逃亡海外。

根據馮某和這家公司簽訂的一份養老協議書顯示,老人交付10萬元預訂金後,可以享受公寓一個房間或一個床位的居住使用權,並可在福利補貼、優先入住等方面獲得多項權益。例如,會員可以享受2.5折優惠房價,還可以享受公寓贈送的11000元住房福利補貼或者消費券。

76歲的上海老人殷某告訴記者:“在老慶祥交了錢,還沒等我入住它就倒了;半年之後換成天地自然,住了20天不到也倒了。”

王某算了一筆賬,一年2.5折的房價就是25000元,相當於每月2000元,加上平時花費總共約每月3000元,比請保姆還划得來。

“我主動提出到養老院養老,就是不想給子女增加負擔。這些錢都是從牙縫裡擠出來的,被捲走後根本不知道怎麼跟孩子們開口。”79歲的鄧某在一家工礦企業退休,每月退休金約2000元。和部分被騙的老人一樣,他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擔憂。

與“無合法證件、無實體項目、無正規服務”的企業相比,這兩家養老機構證照齊全,硬件設施完備,且環境優美,日常的服務也得到了入住老人的好評。它們均採用“會員制”模式,根據會員所投資金額,在住宿、飲食、旅遊等方面給予優惠,並提供年化收益率4%至11%不等的返利。

慈善事業當秀場,溫情攻勢套路深,養老機構為何變”坑老“?

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底,江西兩家“明星級”養老機構--江西老慶祥陽光社區、天地自然養生莊園皆因涉嫌非法集資陷入癱瘓。截至2018年5月中旬,兩起案件累計接待報案群眾超過4000人,報案金額超過5.4億元。

政府招商作依託,慈善事業當秀場

為了尋找一個稱心的養老場所,老人們緊捂家底“貨比三家”,有的不遠千里到現場看環境,挑硬件,比服務。為了讓這些老人心甘情願掏錢,一些養老機構使出渾身解數。

一方面,以養老產業為幌子,在國家全面放開養老服務行業的大背景下,一些不法企業以國家養老戰略為幌子渾水摸魚。

另一方面,個別地方政府在政績衝動下打造“示範項目”,希望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迅速做強當地養老產業,這種政績衝動正中這類非法企業的下懷。

公開資料顯示,涉嫌非法集資的高端民營養老院成了政府招商引資項目。為此,這類養老機構開業時專門邀請政府工作人員出席,並將開業的照片放在企業網站的顯著位置。不少受害老人據此對企業深信不疑。

前腳搞慈善,後腳捲款跑路。企業負責人把自己包裝成慈善家、老黨員欺騙老人。“我們以為李國建夫婦是非常有愛心的人,事後發現,他妻子連自己最好的朋友都騙。”78歲的李某氣憤地說。

頗為諷刺的是,李國建在跑路前夕還專門舉辦了一場年會,訴說自己對養老事業的熱愛,並和非法集資劃清界限。“和許多打著科技產品、保健旗號的企業不一樣,我們是全心全意做養老。”他在年會上說。

年會召開不久,李國建和妻子便捲款逃亡海外。“他在跑路前,還來為項目二期工程剪綵,現場很熱鬧,甚至請來了直升機助陣。一點逃跑的跡象都看不出。”馮某說。

虛假溫情玩套路,認爹認媽博同情

虛假溫情玩套路,溫情攻勢目不暇接,讓子女自嘆不如。高某是一名在非法集資“業內”頗有名氣的培訓師,出場費高達10萬元,經常被企業請去對員工進行“職業培訓”,傳授騙術套路。

“他們利用當前部分老年人空巢、孤獨的社會現狀,大打‘感情牌’,甚至會根據四季、晴雨、早晚對老人施加不同的‘關心’。”並且,這些業務員會為這些老人建立專門的檔案,記錄老人身體狀況和平常飲食起居習慣等。

業務員彌補了老人缺少子女關愛的缺憾,和老人感情升溫後,他們便會認老人做乾爹乾媽,有的還以年輕人結婚、買房壓力大為由博得老人同情,讓他們“支持”自己的工作。“甚至有些業務員結婚時,老人都會作為乾爹乾媽到場喝喜酒、送禮。”陳東說。

老慶祥受害者維權代表王某說,這些業務員成功將老人發展成會員後,能獲得超過20%的提成。“不少業務員工作兩三年就能買房買車。”

養老產品涉水深,類似案例有多起

除了以上老慶祥的案例之外,最近,又爆出一家養老機構騙局。

杭州56歲的陳阿姨在一家名家愛福家的養老服務機構購買了50多萬元的養老產品,愛福家屬於華晚集團,而華晚集團旗下的滿城芳是領先的養生服務社區。

據說,投入40萬,其旗下的4個養生社區就可以免費住。

這個“免費住”的標準,每個人從業務員處得到的說法是不一樣的,有些是60萬,有些是30萬,這筆錢在合同中被稱為保障金。除此之外,錢投入之後,每個月還可以拿到一定比例的回報。回報率根據保障金的額度大小,最高的每年13.5%,最低的每年9%。

“我們還去他們南京那個養老基地考察過,確實不錯,實實在在有房子,有院子”。“還有杭州那個,就在餘杭,我也去過很多次,真是個養老的地方。”實地看過後,陳阿姨吃了定心丸

據瞭解,這家養老機構中,像陳阿姨一樣投入五六十萬的人大有人在,有的還甚至投入了上百萬。

但是,今年5月份,這家養老機構突然宣佈停業,董事長曹斌銘卷錢跑路。而之前陳阿姨考察的養老服務社區也並不屬於該集團,而是租賃的,並且今年6月份租賃合同就已到期。據瞭解,愛福家公司總部所在地江蘇南京的公安機關也已對此事立案偵查。

慈善事業當秀場,溫情攻勢套路深,養老機構為何變”坑老“?

全國老齡辦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佔總人口17.3%,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過1000萬人。

養老產業作為“藍海”產業,釋放出巨大的投資機會。而很多人就看準了這一高額的投資收益,鑽營取巧,打著養老加理財的幌子進行非法集資,再加上大打“感情牌”最終騙得老人心甘情願拿出畢生積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