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上游記者在抗疫一線|集中救治醫院運行之前 專家組組長“體驗就診”逐一“考核”

上游記者在抗疫一線|集中救治醫院運行之前 專家組組長“體驗就診”逐一“考核”

△郭述良

把自己當“病人”在醫院裡走3個小時,從醫27年的郭述良還是頭一次做這樣的事。

郭述良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專業主任醫師,黔江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集中救治中心市級專家組組長。

1月30日,重慶四個集中救治醫院之一——黔江中心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集中救治病區正式投用。

當天‪下午3點‬,在集中救治病區接治確診病例之前,郭述良帶領市級專家組7名成員及黔江中心醫院行政及醫護技團隊,一起開始對醫院進行全流程檢查。

從門診、檢查、確認是否疑似,到最後確診救治,郭述良一邊走,一邊站在病人的角度給醫院找問題。

郭述良說,只有把自己當成“病人”走一遍,各個環節都“過關”了,才能放心。

上游记者在抗疫一线|集中救治医院运行之前 专家组组长“体验就诊”逐一“考核”

△郭述良(右一),檢查確診病例救治病區

“我來看病排隊,坐哪裡呢?”

“體驗就診”發現問題就要立即解決

“這裡還要補一句,加上‘急性呼吸道疾病’。”

郭述良剛到發熱門診,就指著一個引導標識,提醒隨行的醫院負責人:“這裡有問題!”

“快通知工作人員來現場改一下。”郭述良向醫院負責人提出要求。醫院負責人很快叫來工作人員對引導標識進行修改。

一邊走一邊問,發現一個問題,就要立即解決。

郭述良在“就診”途中,每發現一個問題就會停下來,等問題解決了,才會繼續往前走。

看完了發熱門診,郭述良又來到CT檢查室“拍片”。

“我來看病排隊,坐哪裡呢?”郭述良提醒醫院負責人,CT檢查室門邊還少了點椅子,要增添一些長凳,病人等待拍片的時候,可以坐在這裡休息一下。

“有的問題看似是一些小細節,問題不大。但是小問題不解決,未來就可能會是大隱患。”

郭述良說,如果不像“病人”一樣在醫院全流程走一遍,不少問題就不容易被發現。

上游记者在抗疫一线|集中救治医院运行之前 专家组组长“体验就诊”逐一“考核”

△郭述良(右一)與病區護士長進行交流

“病床床頭配個手機架會更好”

讓病人疏解心情建議給病床安裝手機架

被“確認”為疑似病例後,郭述良通過疑似病例專用通道來到了疑似病例病區。

在這裡,他仔細檢查了醫護人員的防護措施是否到位,消毒設施是否按標準擺放……

郭述良說,這樣的全流程逐一梳理,每個流程都要“過關”,實際上也是對市級專家組這幾天工作的一次自我檢驗。

1月26日,郭述良帶領市級專家組來到黔江中心醫院,高標準嚴要求全面指導醫院建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集中救治醫院。

“建設集中救治病區,可以說一切都是從‘零’開始。”郭述良坦言,要在短時間內將一個兒童醫院改為一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集中救治醫院,難度不小。

來自不同學科的專家們各施所長,通力協作,迅速指導醫院從硬件平臺、人員團隊、技術能力、流程規範、培訓科教等多個方面,全面啟動集中救治醫院建設。

“我們希望儘可能的為救治病人創造更好的條件。”郭述良說,找問題“找茬”,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醫院能做得更好。”

在疑似病例病房,郭述良指著床頭,又提出了一個新問題:“這裡沒有手機架嗎?”

“病床床頭配個手機架會更好。”郭述良補充說,在病床床頭增設手機架,可以方便隔離病人看手機放鬆,疏解心情。

上游记者在抗疫一线|集中救治医院运行之前 专家组组长“体验就诊”逐一“考核”

“這是個大問題,必須解決!”

更改指揮中心位置為病區“讓路”

“確診”為確診病例後,郭述良來到了三樓的確診病例救治病區。

這個病區是醫院最關鍵的區域,也是郭述良最緊張的地方。他仔細地檢查著病區的每個角落,確保病區的各項準備萬無一失。

從空中俯瞰兒童醫院,是一個“十”字形的建築結構。郭述良說,這樣的結構為傳染病救治的區域劃分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每一層樓都由四個通道組成了一個“十”字形,正好可以利用這些通道劃分區域。

確診病例‪救治病區的兩個通道‬被劃分為汙染區,確診病例就住在這個區域。另一個通道為醫護人員值班辦公區,還有一個通道被劃分為半汙染區和清潔區,是醫護人員‪進出病區的通道‬。

“這個區域劃分有問題!”

郭述良在‪半汙染區和清潔區的通道‬上突然提高了說話音量。他說,這樣的劃分將使得醫護人員穿、脫防護服都在同一個通道進行,存在汙染風險。

“這是個大問題,必須解決!”郭述良再一次重複。

事實上,醫院醫護人員也曾考慮過一個通道進,一個通道出。但是因為四樓設置了指揮中心,有一個通道的安全出口必須封閉,所以只能將醫護人員進出都安排在了一個通道。

“如果是這樣,我們就搬走,給病區‘讓路’。”郭述良當機立斷,決定將指揮中心搬離四樓。

這樣一來,原來的‪半汙染區和清潔區通道‬,就可以作為醫護人員‪進入病區的通道‬,醫護人員值班的通道就可以作為醫護人員‪離開病區的通道‬,將汙染風險降到最小。

“這裡還要形成一個壓力差,讓病區的空氣不往這邊流動。”在醫護人員‪離開病區的通道‬,郭述良建議將新風系統的風速調高,將其他通道的風速調低,防止其他汙染區域的空氣湧進這個清潔通道。

親自體驗走完全流程,郭述良確認每道流程都一一“過關”。

他表示,醫院已經具備接治確診病例的條件,可以啟動正常運行!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 黎靜 攝影 冉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