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奉天往事:一言难尽的光荣街10号

在沈阳市和平区中华路与和平大街交汇处的东南角,出现了一个大拐弯,沈阳人习惯叫此地“马路弯”。在其大拐角处就是光荣街10号,现为辽宁广播电视集团(辽宁广播电视台)光荣街办公区,名头很长意味着故事肯定不会太短。

奉天往事:一言难尽的光荣街10号

奉天往事:一言难尽的光荣街10号

白底黑字红花

白底黑字的牌匾上残留的这一抹红,是2018年7月19日上午挂上去的,当天,辽宁广播电视台、辽宁东北网络台、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等七家事业单位,组建成辽宁广播电视集团(辽宁广播电视台),而光荣街10号只是其办公区的一部分,这是近9年来此第二次换牌匾了。

奉天往事:一言难尽的光荣街10号

1954年8月至2009年12月18日,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光荣街10号的主人一直是辽宁人民广播电台。

2009年12月18日,经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原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和辽宁教育电视台合并为辽宁广播电视台,这就是曾在全国广电系统走在前列的“三台合并”,也就是在这一刻,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的牌匾更名为辽宁广播电视台。

奉天往事:一言难尽的光荣街10号

位于文化路的原辽宁电视台

红瓦黄墙斗拱

回溯1954年8月前的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还有一段漫长的前尘往事。这段故事,必须要从位于光荣街10号(辽宁广播电视台马路弯办公区)院内一栋别致的单体建筑说起,这里平时大门紧锁,很少对外开放,如果不进入大院内部,路人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奉天往事:一言难尽的光荣街10号

奉天无线广播电台旧址 “奉天放送局”


奉天往事:一言难尽的光荣街10号

奉天无线广播电台旧址 “奉天放送局”

此建筑就是日据时期的“奉天放送局”,整体看,建筑外观呈现混搭风格,屋顶有仿古的深红色琉璃瓦、外立面是黄色瓷砖,最引人注意的是建筑屋檐下探出的一个个斗拱,很多人都会依据屋顶、斗拱的造型,认为这是一座中西合璧建筑。

奉天往事:一言难尽的光荣街10号

奉天往事:一言难尽的光荣街10号

奉天往事:一言难尽的光荣街10号

“奉天放送局”

真实情况是,这是一座日式建筑,始建于1937年6月10日,由“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营缮课”设计,“池内市川工务所”施工,1938年竣工。 这处建筑是日伪当局为控制舆论、为日本侵华张目、为奴化东北人民而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占领了奉天广播无线电台(沈阳广播电台),后将电台交给日本奉天河登洋行经营,并以“奉天放送局”的名义进行广播。1938年,日伪将“奉天放送局”升格为“奉天中央放送局”,并于1938年10月对“奉天中央放送局”进行了扩建,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辽宁广播电影电视博物馆的建筑规格。

奉天往事:一言难尽的光荣街10号

奉天往事:一言难尽的光荣街10号

一流的奉天广播无线电台

其实在这处遗迹原本是奉天广播无线电台(沈阳电台)的“家”。1922年,张作霖在直奉战争中失利,为巩固政权,发展军事,张作霖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东北地区在张氏父子的经营下各项事业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23年5月,奉天东北无线电长途电话监督处在《东三省民报》上登出了《无线电招生详章》,宣布成立无线电传习所并开始招生。这是奉系为培养无线电人才而专门设立的学校。根据史料记载,这所学校从1923年创立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解散,共培养了250名左右的广播和无线电人才。

奉天往事:一言难尽的光荣街10号

到1926年,沈阳建立广播电台的所有条件已经具备,东北无线电长途电话监督处监督张宣向张作霖递交了筹办无线广播电台的报告。1927年,一座9开间、集技术编播于一体的西式平房在马路湾3号落成(今辽宁人民广播电台院内)。

几个月后,从法国订购的无线电广播发射机等装置器材也运抵沈阳,进入安装调试阶段。“COMK”,一串我们无法理解其含义的字符,却代表着沈阳广播事业的开始。1928年1月1日,奉天广播电台用“COMK”的呼号通过2千瓦发射机,向世人宣告:奉天广播无线电台COMK,开始播音。这是继天津、北京、哈尔滨之后中国官办的第四座广播电台,也是当时中国境内发射功率最大和最早采用水冷广播技术的电台。

设立之初的奉天广播无线电台主要播报时刻、气象、商情、新闻、中外唱片、音乐、戏曲和名人演讲等,每天中午12点30分开始广播,每天广播5小时,分6次播出。

奉天往事:一言难尽的光荣街10号

在节目制作方面,沈阳电台也同样颇有建树,据史料记载,世界上第一个用外语进行对外广播的是前苏联,时间是1929年,而时任沈阳广播电台台长的曹恩敷,于1929年12月18日—24日策划播出了《中俄交涉消息》系列节目,同时使用中、俄、日、英、法五种语言播报,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奉天广播无线电台的第一任台长曹恩敷,是一位策划能力极强的人。他策划的《中俄交涉消息》播出后,创造了当时中国的4项纪录:第一次系统实施了广播节目策划;第一次实现跨大地区的“前联播”的广播方式,创造了当时最高的收听率;第一次采用五种语言进行广播;第一次出现“连续式”的临时多次广播。因此,他被时人誉为“中国广播策划第一人”。

奉天广播无线电台短暂而辉煌的历史,伴随着“九一八“的枪声成为一片瓦砾,取而代之的就是前面说过的“奉天放送局”。

尘封历史很可惜

日本投降后,“奉天中央放送局”被苏军接收,后于1946年4月8日,由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接收,但接收后的呼号不详。

奉天往事:一言难尽的光荣街10号

东北解放后,曾经由张作霖最早筹建的奉天广播无线电台,饱经沧桑,终于回到人民手中,改名为沈阳人民广播电台。1954年8月与辽东、辽西两电台合并,成立辽宁人民广播电台,旧建筑一直作为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及后来成立的辽宁电视台的播音馆。后来,新的现代化的广电大楼相继建成,此建筑也不再具有制播功能。

一栋建筑,万千历史。它们承载着希望、辉煌、屈辱、悲哀,但不管谁曾经是它的主人,如今就在我们手里,那我们就是历史的主宰,正视它不回避,善加利用,多开放,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挥老建筑的新热量,重拾过往,才能放眼未来。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