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每日成語學習


每日成語學習 | 不辨菽麥

每日成語學習 | 不辨菽麥


典故


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厲公,不理朝政,沉溺於酒色淫靡之中,朝綱混亂。朝中大臣爭權奪利,互相傾軋。


晉厲公十分寵信胥童、夷陽五、長魚矯三位大夫,對平時不太順從的郤錡、郤犨、郤至三位郤氏大夫不太滿意。晉厲公策劃讓胥童、夷陽五、長魚矯三人把郤氏三位大夫殺死,並將欒書中行偃二人抓起來。長魚矯等人主張將二人殺死,但晉厲公不忍,將他們釋放了。欒書、中行偃叩頭謝恩說:“感謝君王不殺之恩!我們倆即使死了,也不敢忘記君王的恩德。”


可是,欒書、中行偃並沒有忘記這次恥辱,更加不滿晉厲公的荒淫無道,他們暗中謀劃要除掉晉厲公和他周圍的奸佞小人。有一次,晉厲公在幾位寵臣的陪同下,在匠麗氏那裡尋歡作樂。欒書、中行偃乘晉厲公等人玩興未消之時,突然襲擊,將晉厲公殺死,葬在翼地東門外。胥童等人也被處死。


晉厲公無後,厲公死後,晉國無君。晉厲公的堂侄周子年僅十四歲,當國君年齡太小,可他哥哥又是個白痴,連豆子、麥子都分辨不清。怎麼辦呢?最後,欒書、中行偃只好讓周子即位,即晉悼公。欒書與中行偃擔任輔政大臣。


晉悼公公元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前558年卒,年僅29歲。他的文治武功引領晉國再次走向全盛,鑄造軍國霸權,挾天子而令諸侯,和戎狄以徵四方,最終得以使晉國再次稱霸中原。他聯宋納吳,八年之中,九合諸侯,將晉國霸業推至巔峰。學者全祖望的《鮚崎亭集外編》將晉悼公列入

春秋五霸之一。


每日成語學習 | 不辨菽麥

五穀雜糧——粟、豆 、麻、麥、稻 (*^▽^*)


釋義


“不辨菽麥”,語出《左傳·成公十八年》。分辨不清豆子和麥子。形容愚昧無知。後來也指缺乏實際知識或判斷能力。


辨析


[近義] 才疏學淺 孤陋寡聞

[反義] 博古通今 見多識廣


用例


世間也盡有不辨菽麥的人。(郭沫若《銀杏》)


每日成語學習 | 不辨菽麥


源流變化


[不辨菽麥]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豆麥形異,本易分辨)。形容愚昧無知。《左傳·成公十八年》(《十三經注疏》本1923上):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南朝梁·陶弘景《相經序》(《藝文類聚》七五1288):或穎惠若神,僅至齠齔;或不辨菽麥,更保黃耇。此又明其偏有得也。


後來用[不辨菽麥],也指缺乏實際知識或判斷能力。辨也作“別”。晉·葛洪《抱朴子·塞難》(《諸子集成》本32):吾每見俗儒碌碌……而了不別菽麥者也。|楊基《楊孟載詩集·感懷十二首(其一)》(《明詩百卅名家集鈔》):士不遇患難,智慮何由全?……苟不辨菽麥,何足攬大權?


每日成語學習 | 不辨菽麥


又作[未辨菽麥]。三國魏·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文選》四四619上):孫權小子,未辨菽麥。


又作[菽麥不分]。宋·林逋《省心錄》(《寶顏堂秘笈》本):後世以文章明道,其弊至於菽麥不分,豈止不知稼穡艱難哉?


又作[智昏菽麥],智昏:智力昏庸。也用作謙語。南朝梁·劉孝標《辯命論》(《文選》五四750下):聞言如響,智昏菽麥,神之辨也。|東鄉同安《辭疾表》(《唐文續拾》一):臣智昏菽麥,一日因赴射跳坑,馬倒損腳,今見抱疾,死生莫分。


每日成語學習 | 不辨菽麥


又作[僅辨菽麥],形容才智短淺。隋·盧思道《北齊興亡論》(《文苑英華》七五一):(陸子駱)愚闇庸短,僅辨菽麥。


又作[粗分菽麥]。劉知幾《孝經老子注易傳議》(《全唐文》二七四):其言鄙陋,其理乖訛,雖使才別朱紫,粗分菽麥,亦皆嗤其過謬,而況有識者乎!


〖頗別菽麥〗 形容還不算愚蠢、糊塗。彭羕《獄中與諸葛亮書》(《三國志》四〇996):先民有言,左手據天下之圖,右手刎咽喉,愚夫不為也。況僕頗別菽麥者哉!


微信公眾號 萌甲成語 每日成語學習: “做最深入、最淺出的成語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