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每日成语学习


每日成语学习 | 不辨菽麦

每日成语学习 | 不辨菽麦


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厉公,不理朝政,沉溺于酒色淫靡之中,朝纲混乱。朝中大臣争权夺利,互相倾轧。


晋厉公十分宠信胥童、夷阳五、长鱼矫三位大夫,对平时不太顺从的郤锜、郤犨、郤至三位郤氏大夫不太满意。晋厉公策划让胥童、夷阳五、长鱼矫三人把郤氏三位大夫杀死,并将栾书中行偃二人抓起来。长鱼矫等人主张将二人杀死,但晋厉公不忍,将他们释放了。栾书、中行偃叩头谢恩说:“感谢君王不杀之恩!我们俩即使死了,也不敢忘记君王的恩德。”


可是,栾书、中行偃并没有忘记这次耻辱,更加不满晋厉公的荒淫无道,他们暗中谋划要除掉晋厉公和他周围的奸佞小人。有一次,晋厉公在几位宠臣的陪同下,在匠丽氏那里寻欢作乐。栾书、中行偃乘晋厉公等人玩兴未消之时,突然袭击,将晋厉公杀死,葬在翼地东门外。胥童等人也被处死。


晋厉公无后,厉公死后,晋国无君。晋厉公的堂侄周子年仅十四岁,当国君年龄太小,可他哥哥又是个白痴,连豆子、麦子都分辨不清。怎么办呢?最后,栾书、中行偃只好让周子即位,即晋悼公。栾书与中行偃担任辅政大臣。


晋悼公公元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前558年卒,年仅29岁。他的文治武功引领晋国再次走向全盛,铸造军国霸权,挟天子而令诸侯,和戎狄以征四方,最终得以使晋国再次称霸中原。他联宋纳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学者全祖望的《鲒崎亭集外编》将晋悼公列入

春秋五霸之一。


每日成语学习 | 不辨菽麦

五谷杂粮——粟、豆 、麻、麦、稻 (*^▽^*)


释义


“不辨菽麦”,语出《左传·成公十八年》。分辨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后来也指缺乏实际知识或判断能力。


辨析


[近义] 才疏学浅 孤陋寡闻

[反义] 博古通今 见多识广


用例


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郭沫若《银杏》)


每日成语学习 | 不辨菽麦


源流变化


[不辨菽麦]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豆麦形异,本易分辨)。形容愚昧无知。《左传·成公十八年》(《十三经注疏》本1923上):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南朝梁·陶弘景《相经序》(《艺文类聚》七五1288):或颖惠若神,仅至龆龀;或不辨菽麦,更保黄耇。此又明其偏有得也。


后来用[不辨菽麦],也指缺乏实际知识或判断能力。辨也作“别”。晋·葛洪《抱朴子·塞难》(《诸子集成》本32):吾每见俗儒碌碌……而了不别菽麦者也。|杨基《杨孟载诗集·感怀十二首(其一)》(《明诗百卅名家集钞》):士不遇患难,智虑何由全?……苟不辨菽麦,何足揽大权?


每日成语学习 | 不辨菽麦


又作[未辨菽麦]。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文选》四四619上):孙权小子,未辨菽麦。


又作[菽麦不分]。宋·林逋《省心录》(《宝颜堂秘笈》本):后世以文章明道,其弊至于菽麦不分,岂止不知稼穑艰难哉?


又作[智昏菽麦],智昏:智力昏庸。也用作谦语。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文选》五四750下):闻言如响,智昏菽麦,神之辨也。|东乡同安《辞疾表》(《唐文续拾》一):臣智昏菽麦,一日因赴射跳坑,马倒损脚,今见抱疾,死生莫分。


每日成语学习 | 不辨菽麦


又作[仅辨菽麦],形容才智短浅。隋·卢思道《北齐兴亡论》(《文苑英华》七五一):(陆子骆)愚暗庸短,仅辨菽麦。


又作[粗分菽麦]。刘知幾《孝经老子注易传议》(《全唐文》二七四):其言鄙陋,其理乖讹,虽使才别朱紫,粗分菽麦,亦皆嗤其过谬,而况有识者乎!


〖颇别菽麦〗 形容还不算愚蠢、糊涂。彭羕《狱中与诸葛亮书》(《三国志》四〇996):先民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咽喉,愚夫不为也。况仆颇别菽麦者哉!


微信公众号 萌甲成语 每日成语学习: “做最深入、最浅出的成语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