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赵云长坂坡杀入百万曹军七进七出,为何关羽麦城被围却死于非命?

羅日新


如果说阵前单挑厮杀,关羽的杀伤力要比赵云更强,但要论突围能力,整个三国时代,没有任何人能与赵云相提并论。

咱们拿文丑来做个参考,关羽和赵云都曾经与文丑对战过。

赵云与文丑的交锋是在磐河之战中。


公孙瓒与袁绍在磐河摆阵开打,公孙瓒挥槊亲身上阵,袁绍麾下猛将文丑迎战,两人交锋“十数合”,公孙瓒不是对手,败阵逃跑。

公孙瓒的四健将上前拦阻,被文丑杀一退三,吓跑了。公孙瓒落荒而逃,马失前蹄,一头栽进沟里,文丑来杀,被少年赵云拦住。文丑与赵云大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

关羽与文丑的交锋是在延津渡之战。


文丑率兵与曹军对阵,张辽和徐晃策马冲出,夹攻文丑。文丑第一箭射掉了张辽盔缨,第二箭又射倒了张辽的战马,正要结果掉张辽,被徐晃“急抡大斧截住大战”,文丑后军来到,徐晃自料不敌,拔马退走。这时关羽策马奔来,与文丑大战,“战不三合,文丑心怯绕河而走”。关羽赤兔马快,追上一刀斩杀了文丑。

比较关羽和赵云两人的杀伤力,即使赵云在巅峰期,要想在正面对战的情况下,数回合之内击败文丑也是不可能的。

但正面厮杀和冲阵突围可完全不是一码事。突围战对将领的综合能力要求更是高得多。

赵云突围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斩将破围。咱们来拿赵云的几次突围战来做个分析:

一.穰山之战

赵云先与许禇力战,又突破许禇、李典和于禁的包围,激战一夜,直到次日天亮,又冲破敌军后阵,枪挑高览,打跑张郃。


二.长坂坡之战

曹军轻骑突进,夜袭刘备,刘备全军散乱。赵云一夜激战,救糜竺,夺宝剑,寻糜夫人,保阿斗,战张郃,破重围,七进七出,斩杀敌将四十余人,力透重围而出。

三.汉水之战

黄忠米仓山劫曹军囤粮之所,陷入重围。赵云单骑突阵,连杀焦炳、慕容烈两将,杀入重围,救出黄忠。

四.彝陵之战

刘备兴师征吴,遭到陆逊火烧连营,全军溃败,被吴军重重围截。赵云单骑突入,枪挑朱然,惊退追兵,救出了刘备。

关羽也有两次突围战,他的表现与赵云大相径庭:

一、土山之战

曹操率兵攻打刘备,刘备和张飞夜袭曹营被识破,被打得大败,分散而逃。曹军兵围关羽据守的下邳,夏侯惇将关羽诱出城外,伏兵四起,关羽被困土山。关羽屡次突围,皆被挡回,无奈之下,土山约三事,降汉不降曹,投附曹操大营。

二、走麦城

关羽失荆州后,回师被吴军包围,困守麦城。派出廖化去求救兵,久久不至。无奈之下,关羽率残部突围,在路途中吴军设下埋伏,绊倒赤兔马,关羽被生擒活捉,最终遇难。



赵云屡屡突围成功,而关羽却总是杀不出重围,关羽武艺不输于赵云,那么,他和赵云的差距到底在哪些方面呢?

突围战本身的性质就是以弱敌强,对突围者的要求比阵前厮杀要高得多。

1.首先,要有高强的武艺。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武艺不行,就没有突破重围的希望。

2.再者,要有超强的耐力。

打突围战,并不是与一两个敌人交手,而是一大群。在突围过程中,必须长时间地保持强大的杀伤力。赵云的武器是枪,轻便敏捷,而关羽扛着八十二斤的大刀,对体力的消耗速度也太快。

赵云的耐力天下无双,比关羽强得太多了。

3.再次,要有敢于玩命的勇气。

突围战不考究身份和地位,而是要求迅速,果断,下手狠厉,瞅准了机会就玩了命往上冲,敢于冒险斗狠。

要说不怕死的悍勇之气,关羽也远远不及赵云。

4.再次,敏锐的战场感知力。

敌人的包围圈不可能处处严丝合缝,在乱战中必然会露出破绽,而这种破绽转瞬即逝,能不能迅速发现漏洞和抓住机会特别重要。

而战场上又有很多陷阱,一步不慎,就会陷入绝境。

做为突围者,不但要能敏锐地发现突破口,还要有识破假象和陷阱的洞察力。在这一点上,赵云更是远胜关羽。

在三国时代,要论武艺,像吕布、关羽、张飞等人都不在赵云之下,但要论混战乱斗的水平,那谁都比不过赵云。

天下无敌的战场综合素质,这就是赵云能屡屡成功突围的底气。


馋嘴肥猫铲史官


赵云在曹军中杀得七进七出,全身而退。而关羽败走败城,遭遇伏击,却遭擒杀。

两个都是当世的虎将,在面对险境重围时,为何下场天差地别?一死一活。

我们不妨先回看这两场战役的经过。

长坂坡之战。

建安十三年,曹操兵临荆州。刘备溃败而逃,妻子失落于乱军之中。



赵云在危难中救得阿斗,开始了跟曹军的交锋。

赵云深陷重围之中,浴血拼杀,将一身好武艺显露无疑。也正是因为他的一身好武艺,惹到了曹操的注意,使其动了恻隐之心。

曹操爱才之心,人人皆知,遇到赵云这样的虎将如何不动心:

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赵云得脱此难。

曹操这道命令一下,士卒不敢放箭射之,武将无法全力施展。相反赵云则不同,为了幼主的安全,舍身忘死的冲杀。从而暂时摆脱了故意放水的曹军。



暂时杀出重围,并不代表他能彻底摆脱曹军,不会被擒。

逃到长坂桥,曹军在后面那是紧追不收,此时的赵云已无力再战,就在关键的时候,他遇到了张飞。

“翼德援我!”飞曰:“子龙速行,追兵我自当之!” 云纵马过桥。

在危急关头,正是因为张飞的存在,及时的帮赵云挡住了追兵,才让他彻底摆脱了困境。

败走麦城

关羽败走麦城,是在襄樊之战的这个背景下发生的,也是襄樊之战的结尾。

建安二十四年,驻扎在荆州的关羽向曹操势力的樊城发动了攻击。

樊城的得失关系重大,为此曹操特意派了上将于禁前去救援。结果于禁七军皆没,关羽威震天下,樊城又复告急,曹操都准备迁都以避其锋芒。



这时曹操一方面又派出大将徐晃前去迎战关羽,一方面联系孙权出兵,袭取荆州。

孙权一直深恨关羽,当初的虎女犬子之说,着实被羞辱的不轻。

而且荆州在孙权集团看来,本就是借给刘备的。但刘备却不守信用,霸占不还。东吴也正好趁此机会出兵,一为收复荆州,二为血关羽蔑视之耻。



关羽在前线正与徐晃交战,却被吕蒙白衣渡江夺了荆州。一时间处境尴尬,前不能破徐晃克樊城,后不来灭吕蒙回荆州。

好虎难架群狼,面对蜀吴联手,关羽显然是独木难支。而这时候,刘封又拒不发兵相助,使其彻底失了援助。

进退两难之际,只得转走麦城。关羽的部队已是人困兵乏,军心萎靡。在路上被吴军设伏擒住,关羽也遭处斩。

结语



综上所述,为什么赵云能在长坂坡杀个七近七出,而关羽走麦城却被擒杀,是因为这两场战役的性质,和当时两者的处境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1 长坂坡之战只是一场小范围的突击战,走了赵云也无关大局。而败走麦城被伏,是孙权集团对关羽最后的收网。

2 张飞的断后,彻底解脱了赵云的困境。而关羽腹背受敌,刘备远在蜀中救应不上,刘封近在咫尺拒不发兵。相对赵云,关羽面对的是两国联手,显然压力更大,却孤立无援。

3 曹操爱才,不肯格杀赵云,从而给了赵云方便。而襄樊之战,不仅关乎个人生死这么简单,更决定了三个集团的利益,所以都是全力以赴,不会有半点留情的。

正是因为这三点不同之处,所以在面对重围之时,赵云能够走脱,关羽却只能被擒被杀。

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

一代名将饮恨而亡,拉下了一生的帷幕。

谈三国故事,看三国英雄。我是Ad哥哥,期待你的关注。

对于二人的结局,你们怎么看?


Ad哥哥


显然这个问题是针对小说三国演义来讲,毕竟赵云在正史中可没有做到在几十万的大军中杀进杀出,也只能根据小说来进行解释。

为什么赵云能在曹操的军队里七进七出,这其实不难理解,要知道官渡之战前后再到赤壁之战前夕,这是三国各路主要人物的巅峰时期,毕竟大家都在“当打之年”,刘关张没上阵之前,一个吕布就吓的18路诸侯不敢应战;一个颜良就让曹操的大军闻之色变;关羽更是过五关斩六将。。。由于这一时期是各路武将战斗力最辉煌的时期,所以也诞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经典单挑,即一个单挑对方一帮,常山赵子龙在这一时期正值年轻气盛,在武力值达到巅峰的状态下,自然也是无人能挡。



当然除了个人战斗力之外,曹操南下大军的一些变化也给了赵云一个发挥的平台。

长坂坡之战的前戏,自然是刘备率领十几万新野居民南下撤退,在这一过程中遭到曹操骑兵部队的追杀,十几万军民组成的人群长龙顿时四散逃亡,但也正是如此,向不同方向胡乱逃走的群众也将赶来追杀的曹操先锋部队分到了不同方向,为了追上刘备的抵抗力量和掳掠人口,曹操的先锋部队也开始四分五裂跟着人群向不同的方向活动,在曹操的队伍也陷入到分崩离析的状态下,势孤力单的赵云反而避免了与对方主力部队进行接触,进而开启了自己各个歼灭的武力表演。



所以在赵云一路斩杀50多名曹军将领的过程中,赵云遇到的并不是同一时间被数十名曹军将领围攻,而是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位置,分别遇到了一个或几个敌人,在个人武力本来就具备优势的情况下,对方在大部分时段内又没有建立起足够的数量优势,面对赵云的个人攻击,自然被很容易地个个击破,当然最后撞上曹操的时候,曹操的身边有大量的军队和将领,不过此时当他们惊闻眼前这个浑身是血的将军竟然击杀了自己手下数十名将领,已经开始出现了胆怯,更要保护曹操的安全,在有所顾忌的情况下,赵子龙反而得到了更大限度的发挥。

而关羽则是完全走到了相反的方向!



公元219年败走麦城的关羽已经是58岁的高龄,并且手臂被击中毒箭,已经年近花甲,在战斗力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又丧失了一半的战斗力,这样的关羽又怎么可能再展现当年的意气风发。

事实上在麦城之前,关羽就已经呈现出了衰态,战庞德不分胜负,面对徐晃照样是惨败,回想多年前,庞德不过是马超手下的一个将领,徐晃面对颜良也是仓皇败退,现如今与庞德交战赚不到任何便宜,面对颜良的手下败将徐晃更是一败涂地,在吕蒙还没有下黑手之前,关羽的神话实际上已经破灭。

万夫不挡之勇已经不复存在,又面对马忠设下的绳索陷阱和铁钩面前,毫无防备的关羽自然也失去了还手之力。


辽宁资深球迷


关羽英雄一生,桃园三结义以来可以说几乎未逢敌手。温酒斩华雄之后就开始了开挂的人生,跟着毫无根基的刘备四处奔波,为保护义兄之妻身陷曹营,留下了至今我们挂在口头的一句话:身在曹营心在汉!之后过五关斩六将誓要离开对他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曹操,定要相守桃园之义。到刘备打下根基,得陇望蜀之时,关羽屡立战功,所向披靡。此时的他年纪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轻视他人。虽镇守荆州重地,但不把东吴放在眼里,视东吴后起之秀陆逊为草芥,致使他大意失荆州,而在四方追兵之时败走麦城。此时的他已然受伤,内无粮草,外无救援,刘备大兵正在强攻汉中,首尾不能相顾也。这也是关羽未遵守诸葛亮之意,荆州重地,只能联合东吴以对付曹兵。

再来看猛将赵云,大战长坂坡之时,赵云正当壮年,血气方刚,身强力壮是一方面,在杀死曹兵大将时得到了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让他所向披靡。这让曹操大吃一惊又惊喜异常,如此猛将如为我所用多好!于是下令部队不可放乱箭,要生擒赵云。这才是让勇猛的赵云七进七出而得以生还的原因。

常山赵子龙和关羽同为五虎上将,两个人的一生同是罕有败绩。


春来


应:刘备长坂坡一战被打得屁滚尿流,丢下妻室儿女只顾逃命,本事一件耻辱之战,反到成就了赵云,张飞。

赵云拼命的救了阿斗,得手后肯定跑得比兔子还快,哪来的什么七进七出这一说,张飞断后把桥都锯断了,说明心里多害怕曹军追击,还大喝一声吓死魏将,这本就是形象化,当不了真的,若赵云,张飞真这么利害怎么会输得这么惨呢?

关羽走麦城,被伴马索伴倒,仅几个士兵就把关羽擒住了,还真像书上形容的万人敌啊,世界上有一人比万人的吗?

恐怕对万人敌要重新认识一下了,有能耐之人一人可挤万人的作用到是有的,例如韓信,给他一千人马,慢慢可以壮大到一万,十万,三万人的部队可击败你十万大军这并不是瞎吹,战场上一个指挥得当的将军以少胜多的例子太多,万人敌并非一人能敌一万人的力量。

关羽走麦城巳山穷水尽,无计可施当然只能当俘虏了,赵云并没有什么七进七出,也无须去探讨了。





9紫气東来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


既然提到了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那咱们就从《三国演义》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说到关羽和赵云谁更强,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关羽为何没能逃出生天。

咱们先看看关羽的情况

关羽借荆州不还,牛哄哄,早已不是当年刘备和诸葛亮安抚鲁肃那一套,此刻就是强硬的姿态,就不给你荆州,爱咋咋地。

孙权一看关羽这种人得罪不起啊,所以就提议将女儿嫁给关羽的儿子,结为秦晋之好。结果关羽太骄傲了,说犬女不能配虎子,给孙权喷回去了,一点面子不给。

孙权是一方霸主,不是邻居大爷,自然不能咽下这口窝囊气啊,但是表面上并没露出水面声色。

有的朋友要问了,孙权为啥要低声下气的讨好关羽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孙权就是为了稳住关羽,伺机拿回荆州。

东吴为什么执着于拿回荆州?实在是因为荆州为东吴咽喉之地,占领荆州的人,随时可以对东吴发动进攻,所以这对于东吴始终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而占领荆州的重要性,就在于北上可以伐曹操,南下可以干东吴啊。

在这样的背景下,关羽出征曹魏,如果关羽败退荆州,那就好说了,偏偏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打的曹魏集团全都蒙了,曹操都要迁都避其锋芒了。

本来就自我骄傲型的关羽,这下更是不得了,上了头,准备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有一种要结束游戏的感觉。

刘备他们汉中刚刚打下来,局势还不稳定,要稳住局势,没办法配合关羽。但是接到了关羽大捷的消息,这不是双喜临门吗?庆祝起来了。

东吴一看,大事不妙啊,这关羽太猛了,要是关羽一鼓作气把曹操给灭了,那下一个不就是打东吴了吗?这三国鼎立的平衡关系就没了呀。东吴一看大事不好,还是先拿回荆州再说,孙刘联盟就这样破碎了。

既然撕破了脸,那就索性把关羽抓了吧,孙权是这样想的,这样一来,把关羽抓回来送给刘备,刘备也就没话可说了,荆州就这样还回来就完了,那边曹操也就稳住阵脚了,三国又回归平衡,他还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荆州,这是好事啊。

结果后路被抄的关羽成为了一支孤军,此刻关羽腹背受敌,被逼无奈败走麦城。前有曹操,后有吕蒙,关羽又受伤,在麦城养伤的关羽也没办法冲出去了。

就这样,关羽被围了一个结实,面对数十万大军的包围圈,突围是不行了,除非有援军,可能是关羽的人缘不好,当时没人来救他,宁可投降也不救他。刘封还因为此事被杀,当然了,也有其他原因。

1、当时关羽有伤在身,没有痊愈。

2、关羽势单力孤,而且包围圈已经稳固,这样小股的冲击对包围圈没有什么作用。

3、关羽当时年龄大了,不比当年年轻时候有作战力,即使是万人敌,也不是十万人敌啊。

4、吕蒙想杀关羽,借此成就不世之功。当然了,吕蒙也因此,导致功劳太大,孙权都没法赏他了,况且因此得罪了刘备,孙权很恼他,最后把他弄死了。

5、关羽誓死不降,他有他的骄傲在,一辈子都骄傲,到死也不想投降鼠辈。

咱们再看看赵云的情况

当时在长坂坡,刘备带领百姓逃亡,眼看着要被追上了,刘备的家眷走散了,这个时候派赵云去找。

等赵云杀回去的时候,曹操追击的5000骑兵精锐,已经追上了刘备,百姓和刘备士兵四散逃跑,这时候的曹操骑兵是四散追击的状态,当时属于曹操士兵、刘备士兵、城中百姓混在一起的状态,场面极为混乱,否则阿斗早就被发现了。

赵云杀进去杀出来,这么一个人也没啥人注意,偶尔有注意他的也都被他弄死了,终于赵云发现了阿斗,将他绑在身上带出去。

这个时候赵云引人注意了,毕竟将军带个孩子还是比较惹眼的,甚至引起了 曹操的注意。

赵云能突围而走的原因:

1、赵云年轻力壮,战斗力巅峰时期。

2、曹操的追兵都是骑兵,而且很分散,所以无法围住赵云,赵云在马上不好限制,加上战斗力强,所以没抓到他。

3、曹操没想杀他,因为徐庶说抓了赵云他能劝降,曹操见到武将比见到人妻还亲呢,就动了小心思,结果弄巧成拙。否则放冷箭的话赵云就完了。

4、赵云是主观杀入敌军范围救人,曹操军队刚开始没注意也没反映过来。关羽当时不同,他是被逼入死地,围困的人有防备,这也是一个主观原因。

结语

当时的情况有差别,所以结果也有很多差异,当时的背景也不同,并不能只从一场战斗来看,关羽和东吴是积怨已久,如果关羽和东吴关系搞好,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当年张辽对他的感情不一样,苦口婆心的劝他,不就没事嘛。

赵云能逃是因为赵云当时也没啥名气,曹操也不知道这位小将对刘备那是忠心不二,如果知道对刘备那么忠心,还那么有战斗力,肯定要杀他,这与赵云低调的性格也有关系。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记,欢迎大家关注我,顺手点个赞支持一下,谢谢大家~


野史日记


赵云那时候年轻力壮,正是巅峰状态。而后当时正是刘备集团背水一战的时候,赤壁之战前期被曹操集团打的落花流水。赵云救阿斗七进七出长坂坡,背后有张飞,诸葛亮,刘备的军队的后援。而关羽在败走麦城的时候,已经年老体弱,经历了水淹七军的,斩庞德的狂傲巅峰期,得罪了不少孙权方面和自己方面的人。可以说是比楚霸王“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还惨的禁地,连自己方面刘备的义子刘封都见死不救。关羽最终为自己的狂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胡猫192


赵云长坂坡杀入百万曹军七进七出,为何关羽麦城被围却死于非命?

赵云在长坂坡面对号称百万的曹军,七进七出全身而退;而关羽在麦城被围却身擒被杀。这不是间接说明关羽不如赵云?还是说关羽年纪大了?



对于这个话题,末将准备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作答。

第一:赵云七进七出是演义夸大;关羽败走麦城是真实事件。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军南下,看刘备已经跑了,便下令追击。刘备撤退中走丢了妻儿。赵云义无反顾的去寻找,最终找到了刘禅,也被曹军发现了。于是赵云抱着孩子与百万曹军短兵相接,最后全身而退。

这只是演义小说的夸张演绎。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余十万众。《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纯...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曹公...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坂,弃妻子难走,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

通过相关人物传记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命曹纯带兵追击,追兵只有五千。而刘备撤退的队伍有十万多人。

想想那个场面,五千人冲散了十万人的队伍,人山人海的,一眼望去全是头。谁还分得清谁是谁啊,一顿乱抓。而赵云就在混乱中带走幼子和甘夫人。


我们再看关羽败走麦城,这就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正所谓“剧本难为”,真实发生就是如此,尽管演义再怎么吹捧关羽,也必须得按历史流程走。

第二:赵云七进七出是突发事件,关羽败走麦城是早有预谋。

我们注意看,曹操南下的时候,已经兵至宛城一带,刘备才发觉,于是迅速撤离。

曹操意识到刘备准备逃往江陵的意图,于是立即派兵追击。

刘备的队伍走在当阳长坂时被追上,丢下妻儿就跑。

赵云得知情况后转身就回去找,找到后把她们带走了。

一切都发生的很突然,突发事件就会有一个反应过程。曹军追兵本来就少,他们都忙着抓人抢辎重,十万人的队伍啊!他们怎会想到刘备为了逃跑连妻儿都不顾了,就算看到了也只会以为是普通百姓。他们又哪里想到会有这么一个不要命的将军会折回来救人...

这边是在茫茫人海中抓,那边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即使赵云撞到了魏兵,魏兵数量也不会太多(顶多一队人)赵云连你一队人都收拾不了?笑话!



我们再看关羽。

江东孙氏的第一目标就是荆州,早就想取荆州了,奈何一直攻打不下。后来荆州大部分到了刘备手上,虽说孙刘有联盟,但孙权一直窥视荆州,伺机而动。

直到建安二十四(219)关羽出兵北上,荆州空虚。孙权觉得时机成熟便开始制定进军方案,试图夺取荆州。

一旦夺了荆州,势必就会与刘备撕破脸,有可能刘备会复仇,所以夺荆州的时候还不能让关羽跑了,以免放虎归山。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权征羽,先遣吕蒙袭公安...蒙据江陵...陆逊别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还屯夷陵,受峡口以备蜀。

孙权那边在出兵之前就已经制定好了作战计划,吕蒙主攻荆州、陆逊和孙权绕后切断关羽退路。从孙权他们的计划来看就是要致关羽于死地。关羽兵败至麦城时兵不过千,根本逃不出孙权设计的包围圈。

茶余饭后历史小话题,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左将军


关羽本来年岁就高,先是中了毒箭刮骨疗毒,又辗转经过长途跋涉,还逢上冬天雪天,吕蒙为周瑜报仇心切一心要关羽死,关羽最后中了埋伏。赵云正值武力巅峰,目的是救刘禅逃跑,年轻力壮,曹操和他的军队的注意力主要在刘备不在赵云,曹操的军队是行进中的年队队形力量分散,赵云二人一骑在曹军里没人注意他们,曹操下令不准放箭只许活捉赵云,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书有迷信部分即刘禅红光一现赵云刘禅和马从土坑中一跃而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