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他作詩41863首,是全唐詩2200多位詩人的總和,流傳後世的僅半首

中國是個詩歌的國度,如果有人問中國有哪些詩人,只讀過小學的人都會如數家珍,李白、杜甫、白居易,這還僅僅是唐朝的。唐朝以前及以後的,詩人還很多。唐朝是詩歌的最繁榮時代,全唐詩收錄的詩人有2200多人,收錄的詩多達48000首。


他作詩41863首,是全唐詩2200多位詩人的總和,流傳後世的僅半首


但是,如果我告訴你,在中國歷史上,寫詩數量最多的一位詩人,一個人就寫了41863首,快跟上全唐詩兩千二百多位詩人所寫詩的總和了,你會相信嗎?

大多數人是不會相信的,李白號稱斗酒詩百篇,一喝酒就詩興大發,而且天天喝酒,流傳下來的也不過1010首,就算一半都散失了,也不過是兩千多首,這已經是特別高產的詩人了。南宋的陸游,是最高產的詩人,留下9000多首詩。誰還能比他們還牛,寫了四萬多首詩?

您還別說,這是真的,真就有人這麼牛,寫了四萬多首詩,這產量確實夠驚人的。這個牛人活了89歲,換算成天數是32000多天。現在小學生入學年齡是6週歲,我們也按照他7歲開始能寫詩,大約能寫30000天。平均每天超過一首。


他作詩41863首,是全唐詩2200多位詩人的總和,流傳後世的僅半首


按理說這個好像能夠做到,但是,他不是專職詩人,他是日理萬機的皇帝,每天要處理那麼多政務,還要忙著寫詩,996都不行,恐怕一生連一個好覺都沒睡過,都用來加班寫詩了。

說到這裡,可能有的朋友已經猜到是誰了,是的,就是那個特別喜歡附庸風雅的乾隆帝。乾隆太喜歡寫詩了,平時總是帶著紀曉嵐或者劉墉,這二人腦子太靈活,乾隆喜歡口占小詩,但才思沒有那麼敏捷,帶著大文人在身旁,總是能及時把半截子詩救活。

我們在題目中說,乾隆稱得上傳世的作品只有半首,就是因為這首詩是乾隆口占,結果前三句出來後卡殼了,憋的臉都紅了。這次跟隨身邊的是劉墉,趕緊上前救詩,於是就有了這首後世得以流傳的小詩。


他作詩41863首,是全唐詩2200多位詩人的總和,流傳後世的僅半首


這首詩,被選入小學課本,不過只能放到一年級。說到這裡,可能有的朋友又想起來了,是那首《飛雪》嗎?是的,就是這首詩。全詩淺顯易懂,充滿童趣,所以放在低年級語文課本里。乾隆的詩也就能在這個年齡段混了。

飛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分入蘆花看不見。

這首詩乾隆寫的是前三句,如果我們不看最後一句,這哪裡是寫詩啊,就是小孩子數數。乾隆當時數到九片了,再數下去就到十片了,難不成就這麼數下去?所以他發覺不對,趕緊剎車,準備收尾。結果,這尾太難收了,所以就噎住了。

這首詩能成為詩,就在於最後一句,而這句卻不是乾隆的,是劉墉的,所以我們讓乾隆佔點便宜,他有知識產權的,也就半首,因為拿掉最後一句,什麼也不是。


他作詩41863首,是全唐詩2200多位詩人的總和,流傳後世的僅半首


但是,即使是這樣,還有人不依不饒,說就這半首,都涉嫌抄襲。怎麼回事?原來,鄭板橋有一首詩,跟這首詩雷同。鄭板橋的詩是這樣的: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都不見。

鄭板橋這首詩叫《詠雪》,看看,都是寫雪的,都是數數的,構思基本上差不多。誰先寫的,誰才是正主。鄭板橋比乾隆帝大了18歲,先寫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但是,這個也不能肯定,因為大了18歲不一定就先寫,小了18歲不一定就後寫。


他作詩41863首,是全唐詩2200多位詩人的總和,流傳後世的僅半首


為了給乾隆點面子,這首詩還是算乾隆帝的,人家一皇帝,寫了四萬多首詩,就出了這麼一首好詩,還有人出來搶,還讓不讓人活了啊!

乾隆的詩,我們就讀這一首就夠了,別的都沒有什麼欣賞價值。如果想讀詩,還是讀讀那些重質量的詩人的詩吧。

不過也有人說,非常喜歡古詩,但讀起來總是覺得不怎麼有趣味。確實,單單就讀古詩,確實有點無聊,沒有趣味性。不過,要是真想讀詩,讀歷史,還是有辦法的。


他作詩41863首,是全唐詩2200多位詩人的總和,流傳後世的僅半首


這不,有人早想到了這一層,怕大家讀詩讀史會覺得枯燥無味,所以就下足了功夫,以漫畫的形式把古詩和歷史呈現出來了,書名就叫《半小時漫畫中國史》1、2、3三本本,《半小時漫畫世界史》一本,《半小時漫畫唐詩》一本,一套一共5本,解決了讀史讀詩無趣的問題,真是解決了大問題。

這套書現在全網賣得特火爆,作者是陳磊,筆名二混子,你看這筆名,就不是正經寫歷史的。這二混子真的很會混,不但漫畫形式表現,而且插科打諢,令人忍俊不禁,實在是太好玩了。如果孩子們不喜歡背古詩,不喜歡學歷史,買一套,立馬治癒,從此愛上古詩,愛上歷史。

朋友們如果有興趣,可以點擊下面的商品卡下單,非常簡單的。



好了,關於乾隆這半首詩今天就說到這裡,朋友們對這首詩有何看法,可以留言,大家一起交流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