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心目中的宋词哪一句最美?

竹篱茆舍墨客


唐诗宋词,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你问我哪一首最美,我可能答不出来,但是如果你问我哪一句最美,那就容易多了。

我心目中最美的宋词,不是出自大文豪苏轼,也不是人气最高的李清照,也不是辛弃疾;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但是并不能否认,他的那一句词很美很美。

我心目中最美的宋词,是那一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出自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全词为: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可能更多人知道这一句词是在电视剧《甄嬛传》,有电视剧里的人物吟诵出来。

而我第一次看到这一句诗是在第一次考研的复习书里,我一读到这句词,心里就觉得它美,忍不住跟考研小伙伴分享,我说:"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你不觉得美吗?你想象一下在三四月的江南,在杨柳依依的民家小院,坐在杏花树下,看到一片一片的杏花吹落,落在头发上,衣服上,石桌旁,耳边响起的似悠似幻的笛声,你不觉得美吗?在那样一个空间里,我觉得是美的,而且我搜罗脑海中积累的诗词文句,也再也找不到一句比"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更美的。

同伴只是摇摇头,她说这一句美是美,但是没有你说的那样夸张。但是她也没有找出其他的诗句来反驳。

我现在依然觉得这是宋词里最美的那一句,有当时的心境,那时考研初期,心情浮躁,突然在复习中看见一句清新,明亮,又带着江南风情的句子,顿时整个心都静下来了,忍不住沉浸在词人营造的氛围里。江南是最治愈的,再说那时《甄嬛传》并没有开播,这句美到骨子里的词,和爱情无关,只是深埋了一个有志少年的梦想,那年杏花烟雨,聊得不是卿卿我我,而是兴亡天下事。不管是词本身,还是词背后的故事,都足够动人,吸引了那时的我,也留住了现在的我。现在,我还是会认为"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最美的宋词,既有词美,还有那一段跟考研有关的时光,毕竟那是少年的梦啊,如何会不美呢?宋词千千万万,与那段年少追梦时光有关的日子,仅有这一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那年的江南烟雨,不仅让英雄留步,同样让少年梦碎,这种美,往后的时光里,如何能重现呢,只是交错着古人的进人的梦,在无数个午夜梦回里重现,然后梦醒梦碎。

如果你还要问我,宋词最美的是哪一句?我脑海中闪现的依然是这一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我的答案依然不是苏轼,秦观,李清照,大家都熟悉的哪几人,只是那个不得志的少年,在不得志的时光里,沉淀的那一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一往文学


这个就比较多了。

如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应是绿肥红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水光山色与人亲”;

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

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

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欧阳修的“杨柳堆烟”;

王安石的“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王安国的“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黄庭坚的“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秦观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太多了。


亦喻之


一说起宋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苏轼,而第一首想到的词,就是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可以说苏轼一门三杰,都是极为优秀的。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与苏辙的名声就不及苏轼那么响亮,可见,苏轼的文学功底,是相当深厚的。

我觉得苏轼的词,是极美的,这种美,是因为他的词中,有一种豁达的心境。

“竹杖芒鞋轻胜马”,就算是穿着草鞋,走在下过雨的路上,依然能保持愉悦的心情。就算是风雨交加又怎样?这些不过是寻常罢了,我照样能够吹箫吟诗,欣赏沿途的风景。



我喜欢他的这种豁达,所以,我喜欢他的词。

苏轼的另一首词我也非常喜欢,那就是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写于其被贬黄州后,夜来醉酒,回到家中已经三更,家门早已上锁,敲门都无人应答。

或许,这里面是有愁的,但他偏偏在最后挥毫写下“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立刻让整首词变得飘逸起来。

我喜欢苏轼,也喜欢他的词,在我眼里,他的词就是绝美的。当然,这只是个人喜好而已,同为女性,我同样喜欢李清照的词,只是,喜欢的程度没有那么深而已。


寻韵


宋词最美的是这: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一说朱淑真)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外,楼高不见章台路。…欧阳修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有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

欣赏这古词句


刘楚云817


青玉案
宋(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我认为最美的就是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确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是写元宵佳节晚上灯火辉煌,人们观灯的热闹场面。细看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花千树”,“星如雨”,多么壮丽,多么耀眼,为了追赶这美好的时光,那些高贵的公子哥们和富家小姐们坐着“宝马雕车”一路飘香,一路欢歌笑语,留下粉脂美味“香满路”。


再看那玩灯的场面“风箫”、“玉壶”、“鱼龙舞”是多么动人心弦,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些公子哥们,和美丽俏佳人们不得不念念不舍地离开刚才还十分热闹的地方,“笑语盈盈暗香去”......。在这美好的热闹场面,有一个人无心观赏那热烈的玩灯场面,而是在寻找那向往以久的心中“恋人”,可是,那么多人里寻不见,但是突然回头发现那人在“灯火阑珊处”,哦?原来“那人”确在不远的灯影下面,终于找到你了。

最为传神的莫过于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把“那人”超凡脱俗的与众不同跃然纸上。

王国维的巜人间词话》点评这首词的时候说:“此词之境界是成大事者的必经的第三种境界……。”因此,也可以说,我认为这首词是宋词写得最好的一首词,也是一首最高境界的词。

而最美的就是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昆仑之柏


好多都喜欢。

比如:

柳永的《小镇西犯》“家何在,落日眠芳草。”

周邦彦的《宴清都》“淮山夜月,金城暮草,梦魂飞去。”

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姜夔的《石湖仙》“卢沟旧曾驻马,为黄花、闲吟秀句。”

高观国的《玉蝴蝶》“信沉沉,故园归计,休更侵寻。”

陈允平的《齐天乐》“旧柳犹青,平芜自碧,几度朝昏烟雨。”

卢祖皋的《倦寻芳》“倚危楼,但镇日,绣帘高卷。”

张炎的《南浦》“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周密的《玉京秋》“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

黄孝迈的《湘春夜月》“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

还有好多,不列举了。


木兰双桨


我始終認為,文學之美不在於辭藻的清新和隽秀,而在於文人審詞敲字,恰如其分的寄託個人所思,用真情實感去感染人,感動人,文學之美存乎心,文學造詣只是表達的手段

在宋詞領域,我最感佩的詞人是蘇軾,蘇軾文風集大成之時恰好時值變法,正當舊黨遭新黨排擠,失意之時。但他對人生的哲思和胸懷,寄託在他的詞賦中,每一個人讀罷都會深受震撼,啟迪人心,我覺得此之為最美

蘇軾最出名一詞莫過於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雖一處未提失意和沮喪,但字裡行間皆充斥著醉意。臨末轉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沮喪中轉向親情,看似美到極致,實則悲到極致,正因欲乘風歸去,但自己的親人在何處,只能把自己的悲傷派遣寄託於期望他人的美滿。蘇軾這首詞越嚼越有味道,中華文學之美莫過於此,寫意留白

相類似的還有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前行,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這一句詞充滿了豪邁大膽和灑脫,但下闋筆鋒一轉,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回首向來蕭瑟處打回現實。前後對照讓人不甚唏噓,然結尾再筆鋒一轉,無關緊要,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乘興而來,當乘興而歸。人生瀟灑一樽酒,美嗎?我覺得美極了

蘇軾的詞很少筆墨去描繪風景,但景色一出必天人合一,寥寥數字,不僅是在寫景更是在寫心。他可以寫出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的豪情,背後卻是老而彌堅的嘆惋。他可以寫出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悲戚,背後不乏幽夢初回,軒窗梳妝的甜蜜回想。蘇軾的筆下,向所有的後人展現了魯迅先生所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通通撕碎給你看。這正是宋詞最美之處,遠不僅僅在於辭藻柔美,豪放派和婉約派,正如武俠小說中華山劍宗和氣宗之爭,沒有明顯界線,柔弱如李清照也能寫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豪如辛棄疾,也能寫出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柔情。墨中有魂,勾勒出的是平生

以上就是我對宋詞美的理解,最美不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最美不過「釵頭鳳.紅酥手」東風惡、歡情薄,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錯錯錯

最美不過「鵲橋仙.纖雲弄巧」金風玉露一相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最美不過愛情,尤其是家國情懷的文豪筆下的愛情,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忠孝的背後形單影隻,莫不是妻子離散,淒美到極致也讓人感動到極致⋯

只可惜他們的人生裡,遠不衹有愛情。例如陸游和唐琬的愛情悲劇僅僅是生命中的一段,在其心中難以企及家國之重。在人生的最後時刻,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在山河破碎的映襯下,宋詞中的愛方能淒絕⋯


江雪凝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连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香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楼高月明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是宋代范仲淹的一首描写秋天旅思的宋词。记得上高中时,有一首宋词《岳阳楼记》也是范仲淹写的。当时正好琼瑶的小说在学校里非常流行,其中有一本小说名字就叫《碧云天》。读了这本小说后,知道了小说中萧依云,高浩天,俞碧菡三个人的名字就是从范仲淹的碧云天……中依次而取的,因此小说名也顺应成了《碧云天》。书中也多处有这首词的全词呈现,所以是读了《碧云天》这本小说而知道了这首词。只是真正了解这首词是查了宋词词典后才读懂的。词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连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我至今都在脑海里想象着的纯净美丽的秋色。白云蓝天,黄叶翠波,凄凄芳草,夕阳西照。这是一幅多么宁静安祥的画面,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秋天的景色


小小鸟qxjd127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词,感觉很有画面感,在日暮黄昏喝酒乘舟游湖,有藕花鸥鹭。


布偶and麋鹿


宋词是宋代文人认为自己的水平已不能超越唐诗水平,而另辟蹊径弄了个填词,试想,作诗是作。而填词是填,而作肯定是要比填好,所以宋词最好也只能算是苏东坡与李清照两人,特树一帜的当然是要数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了:

‘’古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