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不要不要”!原本可爱听话却变成了事事说不,这孩子究竟怎么了

这样的2岁,真的太恐怖啦

在国外育儿界有这样的一句话,叫做“terrible two, horrible three”,国人有的把它翻译成“烦人的2岁,可怕的3岁”,我觉得这个翻译还不够贴切,若是翻译成“恐怖的2岁,使人崩溃的3岁”还算能基本描述清楚了状况。

其实“恐怖”这个苗头在孩子一岁半左右时已初现端倪,你会发现此时这个小家伙虽然还不太会说话,但自己却已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他会开始对你的安排表现出异议甚至反抗哭闹,只不过孩子还小还是比较好对付的,只需逗一下或给点好吃的转移一下注意力,就可以解决他90%以上的问题。

而到了2岁的某一天,它可能是在某次生了病后,或许可能是在某次旅游回来后,甚至可能是在刚吹完生日蜡烛后,你会发现情况突然有了变化,突然得让你猝不及防,难以接受:

家里原来那个可爱的、乖乖的小宝贝好像突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时刻充满愤怒与不满,无论你做什么事儿都要全力反对的熊孩子:抱进餐椅要闹,抱出餐椅也要闹;自己玩儿玩具要闹,你帮他玩儿更是要闹;进浴盆洗澡要闹,洗完了让他出来依然要闹;更别提刷牙,洗脸,换衣服等这种他本来就不太喜欢的事情了,简直就像一场近身肉搏战,并且此时的孩子完全是不讲任何逻辑与道理的,好像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他或许还不太会说话,但说得最溜、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绝对是“不要”,说啥都是“不要”,有时闹过了头,很可能已经忘记自己是在要求什么了,只是一味地在发泄那些貌似永远都无法发泄完的怒气。

“不要不要”!原本可爱听话却变成了事事说不,这孩子究竟怎么了

而最要命的是,面对这样一个愤怒的小家伙,你却毫无半点方法,平时那些转移注意力、安慰或与他讲道理,或直接忽略他、训斥他,所有你能想到的应对方法,不仅不会让他更好过一些,反而还会招来他的拳脚相向,就算侥幸他被你的十八般武艺整得稍微平静些,但依然是一副气鼓鼓的样子,仿佛随时在找下一个借口来爆发。

于是你终日被小恶魔的高分贝的尖叫与哭喊声弄得昏头涨脑,仿佛在经历一种无休止的酷刑,可问题是:“孩子,那严刑逼供到底是为了啥啊”?

这样的2岁,真的太恐怖啦!!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分析这个问题——

原本好好的孩子,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不可理喻

原因很简单,那只是因为“他长大了”,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了,之后他想要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仅仅只是当大人们随便摆弄的木偶。所以他就想出各种办法、做出各种行动想向外界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此时的他语言交流能力不行,行动能力也远远跟不上他的内心需要——想要控制一切,却又几乎什么都控制不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得不依赖大人的帮助。这内心中的矛盾使他非常的痛苦,而这么大的孩子却又不懂得该如何排解自己的情绪,若不愤怒、哭闹,他还能做些什么?

“不要不要”!原本可爱听话却变成了事事说不,这孩子究竟怎么了

听起来有点儿像在青春期的感觉对吗?是的,其实有许多家长都不知道,2/3岁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假如你能在孩子2岁刚发生状况时应对得体,不仅会使叛逆期变短,而且到了3岁叛逆卷土重来时你也不会特别崩溃;相反,假如你在孩子刚发生状况时就开始束手无策,孩子不仅会闹得更厉害不说,而且3岁的暴风雨会来得更加猛烈。所以,当父母的要持续学习,不可松懈,否则连一只话都说不明白的娃娃都斗不过。

下面,我会介绍一些我曾经对付糖豆的经验,希望能帮大家度过这恐怖的2岁

一,弄清孩子哭闹的原因,帮孩子说出他的想法

当孩子开始哭闹发脾气时,家长首先应当想到的不是“怎样做才能让他不哭”,而是要了解他“为什么要哭”,无论导致孩子哭闹的理由在你看来有多么鸡毛蒜皮、有多么的不可理喻,也要重视他的感受,并且尽可能地帮孩子说出他心中的话:“你想要这个玩具对吗”“你还想继续在外面玩是吗”“你想再看一会儿电视是不是”“碰到头,你好痛对不对”……

无论孩子的要求有多么不对或过分,都请先帮他先说出来,有了这个行为,孩子就能感受到“自己其实是被理解的”,他的气可能就消了大半了。

二,教孩子认识并排解自己的复杂情绪

当孩子因为你拒绝他,或某些事没有如他所愿而开始发脾气时,家长首先要先帮孩子定义自己的情绪:“你是因为不能看电视而生气了对吗?”“玩具坏了,你好伤心是吧!”“不能出去玩了你是不是很失望?”……

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是控制情绪的前提,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如此。

假如孩子还是不能平复自己的情绪,不要着急,你可以问他:“妈妈抱抱你吧?”,边问边试着拥抱他,假如他同意你抱他,那就抱着他直到他平复;假如他拒绝了你的接近,那就不妨让他独处一下,让他尽情的哭一阵儿,当你觉得哭声弱了一些时,就可以过去问他:“现在有没有好点?妈妈可以抱你了吗?”

在孩子终于平复了情绪后,要好好的表扬他:“宝贝真棒,你能自己平静下来了”!

“不要不要”!原本可爱听话却变成了事事说不,这孩子究竟怎么了

每一次情绪的平复,都是孩子对情绪控制的一次学习,你不可能代劳他,但也万不可缺席。

三,坚守原则不动摇

学会拒绝孩子,让孩子知道底线的所在,是为人父母的要给孩子上的重要一课。这样做其实并不是在苛求孩子,反而是在给他安全感(关于这件事,下篇我们再讲),让他知道“有些东西或事情是不管怎么哭闹都要不来的”,明白了这些,下次他就不会无休止的闹了;相反,只要你妥协了一次,孩子就知道这件事是闹一下就可能成功的,所以在下一次拒绝时他会闹得更久更厉害。所以,不要轻易说出“拒绝”,若是说出了口,那就要拒绝到底,这样你的拒绝才会有力量。

事先定好你的规矩:多久能吃一次糖?每次能吃几块?每次能看多久的电视……都要明确,不要临时起意之后再改来改去,规矩这个事儿最忌无论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都先拒绝孩子,待孩子一哭闹,就又很快的妥协,这种做法就是在培养孩子坚持哭闹下去的能力。所以在孩子闹得你有些守不住时想一想,假如孩子闹着要玩儿火摸电门,你也要妥协吗?

四,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

首先一定要确保孩子没有饿或困,之所以要先确保这个,是因为假如孩子处在这2种状态下,他的情绪一定会非常糟糕,无论做什么都会发脾气,甚至陷入死循环——越饿越是发脾气,越发脾气越是不吃饭,越不吃饭就越饿……若是出了门,孩子只会饿得、累得更快,所以在出门时零食与方便睡觉的物品一定要带随身携带,只有吃饱睡饱的孩子,才有与你合作的可能性。

此外,既然知道孩子对于所有的“是否题”给的答案都是“不”,那就不要啥事都先问孩子的意思了,就像“我们回家好不好”“我们上床睡觉了好不好”……这种问句最好不要出现。

想让孩子合作,还可以搞点花样,当然具体也要看你的智慧了,下面我抛砖引玉先介绍几个方法:

1.选择法:“你是想现在就吃饭,还是等看完这本书后再吃饭?”“你是想自己刷牙,还是想妈妈帮你刷?”“你想让爸爸帮你穿衣服,还是让妈妈帮你穿衣服?”这种方法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了控制的力量,对于他比较愿意做的事情,用选择法就不会让他“为了反对而反对”了。

“不要不要”!原本可爱听话却变成了事事说不,这孩子究竟怎么了

2.转移注意力法,这个方法其实依然有效,但你要用得稍早一些,等孩子已经开始闹起来了再用,这时有的只有适得其反的作用,所以这方法在孩子还没开始拒绝时用效果就会比较好,例如:“宝贝,浴盆里有个好玩具,你要不要去玩儿?”“”衣服上的这个小洞你能从里面钻出来吗?把你的要求转化成很有趣的事情,也能避免许多冲突。

3.竞赛法,顾名思义,就是与孩子比赛,比谁先换好衣服,比谁先睡着……当然,你得让他赢,2岁的孩子不着急搞挫折教育。

假如你知道宝宝一做某件事,就必然会闹得厉害,那么一定要提前想好“做这件事情的方式”,打有准备的仗,这样就算宝宝闹起来了你也不会手足无措、智商不在线,只要你肯动脑,总有方法宝宝是可以接受的。

五,充足“放电”

美国某知名儿医有个说法——每天在户外玩耍3个小时的孩子,,绝对不会有“令人恐怖的2岁”的症状。

这话虽说是极端了些,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你想啊,体能都花费在登高爬低和疯跑上了,也就没有多余的力气事事发脾气了,最起码体能消耗得多,至少吃饭与睡觉这2件大事是不用与之作斗争的,这样一小半儿的任务量就算免掉了。

所以,假如有条件,还是要多拉宝宝出去溜达,即使在家,也要多搞一些体力活动。

六,修炼自己,控制情绪

以上我所说的5点,在父母自己情绪都不好的情况下,一切都是白扯。当父母的首先要心平气和,温柔且坚定,这样孩子才可能平静下来。

“不要不要”!原本可爱听话却变成了事事说不,这孩子究竟怎么了

修炼自己,不要被孩子的哭声弄得心烦意乱,不要与孩子硬碰硬、乱置气较劲。要知道,父母在孩子的世界里是像神明一样的存在,而神得有个神的境界与样子啊——不和小孩子一般见识,避免被孩子的情绪影响,你要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样才有掌控主动权的可能。

结语

好了,若是你在一半时间里,能做到以上的6点,那已经是非常厉害的父母了。没有父母是完美的,就算偶尔失控也不要自责,不是会生孩子就会当父母的,父母也需要不断的学习、成长,只要你一直在努力,就是个称职负责的好父母。

并且,有时就算你做得很好,孩子还是会经常的闹腾,你也要理解,因为这是他生命中必经的过程,给孩子些时间,让他慢慢学习,随着他语言能力与行动能力的成长,这个不可理喻的阶段也会逐渐消失的。

恐怖的2岁,用微笑的迎接它吧!因为在今后,还有更多的障碍在等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