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摄影作品是前期重要还是后期重要?

小鱼大鱼看世界


有的摄影老师直出的片就可以很好看 只是会后期加一些点缀;也有的老师直出的片不行 所以要考靠后期撑一下;还有一种人直出的照片都不能看,那后期都救不了

前期是基础;后期是提高,是锦上添花,有些东西前期拍不好,后期完全没办法,但是后期同样重要,因为前期不好看只能靠后期补救

作为一个摄影发烧友,多琢磨一下拍照技术,不要这里想想前期后期哪个重要,完全没有多少意义,不如想想怎么前期拍好 后期稍加点缀让作品看起来更耐人寻味。


夜白如初


摄影作品是前期重要还是后期重要?


摄影作品是前期重要还是后期重要,这个问题本来是有答案的,但是,技术、手段和见解发展到今天,反而变得没有“标准”答案了。

第一、从传统的、狭义的角度来说,前期重要。传统的摄影,特别还是胶片时代的时候,最后呈现的摄影作品几乎是原汁原味的,最多也就是暗房洗印时掌握一点曝光的“轻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控制一点“亮度”而已;照片冲洗之后,适当地在照片边缘裁剪去一点或一部分;再到后来,可以人工在画面上涂点“口红”,画上“红领章”,或者让女人“穿上”花衣裳;等等。这些手段的本质就是现在所说的“后期处理”。基于这些手段的运用,不会大幅改变原始画面的内容、元素和真实性,这个阶段,摄影的前期和后期哪个更为重要,答案就很清楚、很明确——前期重要、前期非常重要。


第二、从目前实际操作过程来说,前期很重要,后期也重要。现在不一样了,“不一样,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现在的后期处理手段实在是丰富多彩,甚至让人眼花缭乱。觉得哪个元素是多余的,我们可以让它从有到无;觉得哪个元素是可以加进去的,我们可以让它从无到有;我们可以换背景、换衣服、换脸型;我们可以让人物由胖变瘦、由矮变高、由黑变白;我们可以让眼睛变大、嘴唇变小,可以将H型变成S型;可以牛头换上马面,可以让牛在前、人在后,“老牛牵着人在走”,····真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好在有些摄影比赛和征稿时,都对可能出现运用的手段做了能细则细的规定,限制了一些手段的运用。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有些限制还没做出规定时,新的手段又会层出不穷了。


对于大部分摄影人和他们的大多数时候来说,对于后期的操作和处理,还只是“有限公司”的作派,一般也就是调整一点明暗对比度、色彩饱和度、锐度等等,最多也就是整体转换成黑白而已,也就是没有“系统性”的去改变原来影像。对于这类操作的摄影,我们说还是前期很重要,后期也重要。

第三、从后期创意设计来说,后期比前期更重要。这类图片的创意和生产,严格意义上讲,与传统所说的摄影,已经不是一回事了,公式就是“创意”+素材+电脑=创意摄影作品,“秀才不出门,能拍天下片”。有的时候,将它们也归入摄影序列,美其名叫做“艺术类摄影作品”。


不可否认,这类作品也是一种文化产品,一种精神产品,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和价值。对于它们的创作和生产来说,当然就是后期重要、后期非常重要。

第四、从一般摄影人的拍摄处理来说,还是重视前期、适当后期。


拍客张光林


一张完整的摄影作品应该是包含前期和后期的,没有前期就没有后期,没有后期就成就不了完整的作品。

有人觉得手机拍摄就没有后期了,其实不然,手机在你摁下快门的一刻已经给你做了后期,我们通常叫直出。每一家手机厂或者相机厂的直出都不一样,其实也可以说是后期的风格不一样。举例子说,华为手机直出的徕卡色调是一种后期,富士相机的各种胶片模拟也是一种后期。

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对摄影作品是前期重要还是后期重要就比较明了了。简单说就是分为两个部分,相机记录映像是前期,在电脑(通常情况)调整是后期,这样才能成就一张摄影作品。

但是,前期和后期并不是简单的分割开“流程一”到“流程二”的关系,后期还可以影响前期的。有一种情况是摄影师看到眼前的被摄物就想到了如何做后期,然后再根据后期的想法去找拍摄角度和布光等,这就是后期的想法影响前期的拍摄。这时候就说不准是后期重要还是前期重要了。

我认为成熟的摄影师是不会在意,也不会考虑前期重要还是后期重要的问题,摄影作品是通过两者相辅相成和互相作用完成的。


摄影小小新


又一个盘古开天以来最难解决的问题!继佳能好还是尼康好,变焦好还是定焦好之外。数码时代的另一个老大难问题:后期重要还是前期重要?

嗯....这个问题我想想怎么回答你呢!

这么说吧,摄影可以不后期,但你要想后期 至起码得有张图吧!所以说这个问题 我觉得应该说:大部分拍摄题材、前期更重要,在你前期功力足够的情况下,有的都可以不用做后期!

但并不是说后期不重要!胶片时代是没法后期、并不是他们不想后期!数码时代跟胶片不同 数码片其实说到底都是一些数字信息,而胶片是经过化学反应的。

那么在数码时代、某些拍摄领域 花在后期上的时间 甚至远远大于前期拍摄!

那这时候后期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啦,如果在这时候你问我这个问题,那么我会回答你:后期更重要!

比如商业修图师!一张广告人像照片,模特皮肤非常差、如果化妆太浓 又太俗气,妆淡了又遮不住瑕疵。而甲方又要求把模特的皮肤拍的通透水灵有质感!这时候咋办? 后期呗。

相信很多朋友听说过什么双曲线 中性灰 高低频这些磨皮方法,毫不夸张的说 一张商业人像、前前后后修完要花上一周的 也不是没有!如果这时候后期不到位、你就前期拍的再好 也交不了差嘛!



所以这个问题 还是看建立在什么前提下,不同的前提 答案不同!这不像1+1等于几这种标准题 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它的不确定性 还有拍摄的主观性、注定了它依然属于一个无解的难题!




光影的光阴社


我的看法是前期后期都很重要,前期所占权重比例大一些。

前期是一切的基础,很多摄影人执着于这句话,但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即认为后期不重要甚至抵触抵制后期。有一些人不理解,看到照片就问:后期了吧?一脸不屑的表情。而不少摄影爱好者最怕人问这句,仿佛后期是见不得人的事,含糊过去。


在胶片摄影时代,也就是银盐时代(胶片中感光乳剂的主要成分是溴化银),后期就是洗相、暗房技术,不会洗相,说出去会被摄影人笑掉大牙!然而到了数码摄影时代,后期也被称为数码暗房,代替了胶片冲洗操作。随着摄影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人进入摄影圈,由于对后期的误解,也是惰性使然,出现了很多人排斥后期的现象!

其实这些人并不明白,他们推崇的JPG直出,也是经过机内饱和度对比度处理的结果。随着数码摄影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中高端相机减少了的机内处理,越来越多的摄影人爱上了RAW格式,以保留更多细节,还原真实画面,留待后期处理。


对于一个成熟的摄影师来说,前期拍摄时必定要想好后期的方向,为后期处理留足空间,也为后期处理设定好框架。

一个好的摄影作品一定是合理后期的照片,后期是锦上添花,但绝不是雪中送炭,好的照片经过后期处理会更好,差的照片再好的后期也是白费。我曾遇到一些朋友,要求我帮忙处理照片,我看后回复没有后期空间,因为要么构图不好,要主题不明,色彩搭配不合理、光线使用不恰当等等……


小智摄影文学


前期是基础,是雪中送炭;后期是提高,是锦上添花。

一个好的作品,一定是前期后期共同结合的结果。

今天飞侠和大家分享一个利用不同时间拍摄的图片,最终合成一张完美明信片的案例。意大利的五渔村,是世界文化遗产,顾名思义,由五个小渔村组成。其中最出名的,就是Manarola,地表景观。

拍摄地点的机位有限,要早一点去。尽管当地9点左右落日,我下午5点左右就位了,这个是最棒的拍摄角度。

等到光影开始覆盖悬崖上的渔村时候,开始拍摄。尼康D850,16-35镜头,25MM的焦段。我采用了间隔拍摄的方式,机位不动,间隔10秒拍一张。一共拍摄了几百张RAW格式图片。这些图片,后期可以合成一段完美的视频。

拍摄的素材覆盖了光照亮渔村,太阳落下,海平面出现粉色和天色已暗,灯光亮起三个阶段:

  1. 夕阳照亮渔村

2. 海平面出现粉色

3.天色渐暗,灯光亮起

正式开始后期处理之前,我选择了三张最有代表性的图片。

F16的光圈,ISO30,曝光时间分别是1/13秒,1.3秒和30秒。

先是RAW阶段处理,我要分别表现三张图片的最亮点!

第一张图,我要表现的就是光照的感觉。后期之后,对比和成片:

第二张图,突出海平面上的粉色,后期之后的对比和成片:

第三张,表现灯光璀璨和天空的蓝调:

现在,我有了三张不同时段的JPEG格式素材:

其实每张图片都不错,但也都有各自的不足:第一张光线不错,缺少灯光和天边色彩;第二张天边色彩不错,但缺少光影和景观灯;第三张整体非常好,但天边色彩比较单调,石头和悬崖缺少光影。

分析完成之后,开始动手。确定一个主体图片,肯定是第三张。

然后和第二张一起载入图层,主体图片在上,建立白色蒙版。

用黑色画笔把天边的粉色擦出来,画笔的不透明度和流量,都放在30%左右。开始用画笔擦海平面的部分,别忘记海面的位置也擦一下。(光线过度比较均匀,这里就没有建立都选区保护,以后单独说说这方面内容)

现在画面是不是好了很多,看看天边的粉丝,多浪漫,多温柔。看的心都醉了。

但这些地方缺少夕阳下的光的表现,看着不够立体,比较呆板:

而这些地方的精美光影,在第一张图上都有啊。好!再和第一张图片建立图层和蒙版,把希望表现光的这些位置再用画笔擦出来。

看看最终的效果,我想要表现的,都出来了!

用了三张图片最精华的部分,合成一张完美的五渔村Manarola明信片。

摄影的思路,其实比技法更重要。前期拍好:拍摄地点的选择,稳定的三脚架,合适的构图,画面的扎实,均衡的曝光;后期进行必要处理,包括RAW阶段的确定基调和颜色,明亮度的表现到JPEG阶段的图层蒙版、创意合成。



网际飞侠


摄影作品是前期重要还是后期重要?

这确实是个问题。

过去的胶片时代,我们称这个话题为暗房。而在当下数码时代,我们称之为后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S。

要说重要,本人认为还是前期更为重要。

在两者的比例上来看,前期为七,后期为三。

但这也是得看题材了,如果你进行的是新闻摄影,那么是不能进行后期的,还有人文摄影,还是尽量少后期为最好。

一幅优秀的作品,是多方面的综合体现。

我们从前期的策划、主题的制定、拍摄思路等各方面开始准备,到拍摄时光线的应用、拍摄技巧的掌握、现场的把控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数码时代,我们不能谈后期而色变。

有些朋友把后期理解为移花接木了,本人在拍摄及后期中,也会对移花接木比较反对的。

如果在合理范围内对作品进行色阶、曲线、色调等的调整,这是完全可行的,毕竟数码的感光成像不像胶片一样,有个18度灰呢。

一幅作品的好坏,与后期也是有很大关系的,后期是为前期增色添彩,是一种美的延续。

尤其是人像写真等拍摄,后期是相当重要的,我们要对色彩色调做调整,要对模特的肤色等进行必要的修饰,当然也要在构图上进行适当的剪裁。

不管后期怎样调节,一幅作品,前期完全失败了,后期是很难追回的,所以本人认为,在前期和后期中,前期是最为重要的,而后期只是起到修饰作用。

各位朋友,你是怎么认为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我就是剑舞影像,欢迎关注,我们一同交流摄影问题


剑舞影像


凡事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摄影就是摄影,没有什么前期和后期之说,因为音像专业有后期制作,所以就有了摄影的"后期"之说。在我的摄影思维中,出去摄影(也就是提问者说的前期),要把画面记录下来,是非常重要的。你不去拍摄,那来的后期,你拍的东倒西歪,粗枝大叶,通片虚化,一点清晰度都没有,后期能处理吗?

从专业性角度出发,照片的处理,就是属于图像后期制作的范畴,虽然技术人员不一定去摄影,但一定要了解摄影知识。

有人将照相与摄影区分的头头是道,讲的有理有据,将二者划分为专业与业余的界限,图像记录与艺术作品的界限,我认为这是不确切的。因为驾驶员就是司机,机构就是单位,摄影就是照相。摄影师不去现场照相,那去现场干什么。过去街道上的匾牌是xx照相馆,现在叫xx影楼,其实都是一样的。试问,新闻作品难到没有艺术性,艺术作品难到不讲新闻性?最后借用邓小平的著名论断作为文章的结尾,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是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影像甘谷


这个问题自从有了数码相机以来就一直有争论,估计以后也还会争论不休。从我个人的摄影经历看,这个问题就是思维定论,没有深刻领会总工程师说的: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精髓。

从我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说,我大概用过7-8年的胶片机,就是国产的海鸥,那个时候几乎没有后期,一个人要是对光圈快门等等不熟悉,你是拍不出好照片的,那个时候相机就是你的生命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拍坏了就是坏了,后期几乎没有修复的可能性,胶片时代前期至少占90%。说前期重要的,基本都是从胶片时代过来的,或者经常用胶片机拍照的,毕竟相机就是自己的生命呀。

相机发展到数码时代,形势大变,这个就不用细说了,ps几乎无所不能,在后期上大显神威,它能解决前期出现的几乎所有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胶片时代不能解决或不好解决的。说后期重要的,主要是接触胶片机较少或没有的人,现在这些人都是把相机当做工具,不是生命,自然说后期重要。

从我个人看,二者一样重要,前期拍不好,后期再努力,往往也达不到逾期效果。但是我相信:好的前期+好的后期=好作品。当今社会,二者不可分开,偏重那个都不合适,二者并举才是王道。

虽然说这么多,但是和以前一样,与其争论这些,不如争论如何拍如何修图来的实在。


南宫彩虹


摄影,是前期重要还是后期重要,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后期持反对态度。

但是,据我观察,凡是真正玩摄影的人是不反对后期的,至少是一大部分人是这样想的,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后期、后期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后期等等,支持后期的这些老师只是可能在孰轻孰重上有些小的分歧,但不影响他们支持后期的这个大方向问题。反而是一些对摄影不甚了解的“外行”人士对后期持反对态度,如果说一张不错的照片是经过后期处理过的,那立马就一副“鄙夷”态度,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

上边也已经说了,到底为什么要后期、后期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后期,简单说完这些问题后,我们再说到底谁更重要。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摄影,同样如此,题材来自于大千世界,而表达的主题是需要进一步的浓缩、提练、丰富和完善。就像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人物,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有这个人物原型,但在文学作品中,这个人物的信息会更加丰富、人物的思想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会更为丰满,为了更加完美地展现这个人物,可能一些故事、一些“豪言壮语”并没有在他身上发生,而是被作者移植过来,目的就是为了这个人物更加丰富。

文学作品是一支笔,而摄影则是一部相机。

相机,它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工业产品,科技再发达,它也总有不能尽善尽美的地方,就目前来讲,相机的COMS对光的敏感程度、它的宽容度、它的色彩再现等,都有着无法逾越的障碍,也是相机不断追求进步的方向。

相机,既然有它的先天不足,就需要后期来弥补。

摄影后期并不是源于当下的数码时代,可以说在摄影诞生的那一天,后期就一直存在并不离不弃。比如说原来冲洗照片的二次剪裁算不算后期,在冲洗照片时摄影师要求照片偏暖或偏冷算不算后期?再说点复杂些的,ISO100的胶卷按ISO400来用,后期延长显影时间算不算后期,暗房曝光对照片部分内容时行遮挡算不算后期?这些都是后期,只不过这些后期从原来的暗房搬进了电脑,让后期更加方便、更加直观、更容易操作,这也是有段时间把后期叫作“数字暗房”的原因吧?!

为什么需要后期?这是问题的关键。

为什么需要后期,是因为相机的能力问题!大家都知道,人的眼睛是世界上最好的“相机”,没有之一,因为人的眼睛的“宽容度”最高,即使目前最好的数码相机都不如人眼的一半!什么宽容度,就是记录景物最亮到最暗的能力。举个例子讲:在户外时,你看到的天空是清晰的,近处的房子也是清晰的。但如果用相机拍下来,天空跟房子总有一个“不清晰”,要么天空惨白、要么房子死黑,这就是相机的宽容度。

既然相机不能平衡地将亮部和暗部的信息记录下来,那么就要靠一定的后期来完成。

说到这儿,后期的目的相必大家也就清楚了,后期的目的就对前期的补充和完善,不管相机原因还是其它客观原因,这个补充和完善,不一定是真实再现,而完全是从作者真实的创作思路出发,是为作者的创作主题服务。

摄影的后期,也如同文学作品一样,如果小说,作者对人物进行什么样的“拼凑”都不过分,但如果是纪实文学或报告文学,就不能随意“拼凑”,只能尊重客观事实,不夸大、不演义、不“添油加醋”、不刻意塑造,要准确、完整的再现一个真实的人物。但这并不是说一点提练都没有、一点升华都没有,不是这样的,作者是可以把人物的语言变的更通顺些,把人物的故事叙述的更有意思些,把人物的思想意识更精练些等等,这才是一件文学作品。

摄影也是如此,在后期的加工上,也有一定的度。比如各种摄影比赛上会有纪实类、艺术类、新闻类等,参加纪实类或新闻类摄影的作品,是明确要求不得对作品进行除明度、对比等简单处理外的其它调整。而艺术类你是可以“脑洞大开”的。

最后终于回到主题了:是前期重要还是后期重要!

这个问题最不高明的地方就是:没有前期哪来后期?!

早年上学的时候,我们老师站在讲台上,用手指着我们全班同学,一字一顿地说到:拍到最重要!

摄影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拍到--拍清晰--拍到精彩瞬间--后期的完善和丰富。

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是:无后期不摄影!但这并不是说后期比前期重要,而说后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

摄影后期,就像贾岛,是“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

是升华。

作为后期,最简单是不是要压暗下天空,提亮下地面?!


作为后期,为了突出流光溢彩的效果,是不是提高下对比和让色温偏暖些?!

但作为前期,是不是要先拍到?像上图的人物,如果没有抓拍到人物,后期加一个上去,那就没意思,那就会让人家“鄙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