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全球影迷為之瘋狂的《小丑》如今的票房已經9.8億,破10億隻是時間關係,而它也將成為

全球首部破10億的R級影片。

而在不久前的威尼斯電影節上,《小丑》還一舉奪得了金獅獎,成為影史首部問鼎三大電影節的漫改電影。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我們都知道,之前的「小丑」一直是作為「蝙蝠俠」宿敵與他一同出現,而現在這個角色卻能夠單獨撐起一部如此出色的影片。

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無數人喜愛,以至於多次搬上大銀幕?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其實我們需要回答另一個問題——

小丑他真正的身世是什麼樣的?

關於這個答案,有太多種說法。

一個夢想當喜劇演員的化工廠工人,不慎跌落酸液池。

一位飾演小丑的演員,後來患上了精神疾病。

一個「紅頭罩」幫派分子,因為意外而瘋狂。

一個徹頭徹尾的精神病患者和罪犯。

或者,小丑沒有過去,他只是有一段悲慘的童年。

這些答案都對嗎?

不對,也對。



01

為什麼「不對」?



因為對於「小丑」的真實身份,正統故事線從未給過明確的答案。

要知道這個角色一開始被創造的時候,形象上就很單薄,他的靈感來自1928年的電影《笑面人》,和一張畫著小丑的撲克牌。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小丑」的靈感

有趣的是,小丑的三個創始人,比爾·芬格、鮑勃·凱恩和傑瑞·羅賓遜,在後來描述這個角色的創作過程時都各執一詞。

羅賓遜想創造一個可以挑戰蝙蝠俠的超級惡棍,如惡魔般邪惡同時言行滑稽的小人。芬格表示自己的靈感源於科尼島越野障礙賽馬公園的一幅肖像。凱恩更是否認了其他兩人的重要貢獻。(資料來自wiki)

但不管怎樣,我們可以看出,「小丑」這個角色的誕生時只有形象,而沒有故事。

在1940年,首次登場於《蝙蝠俠》的小丑,最初設定是在出場後就被殺,也沒有背景與身世可言。(為何和蝙蝠俠同一天誕生,卻不配擁有姓名……)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1940年4月《蝙蝠俠》創刊

雖然最後編劇手下留情,但是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小丑」依然是被當做「工具人」一樣的存在。

在當時,他只不過是「民風淳樸」的哥譚裡眾多邪惡反派其中的一個,到了後來,經過眾多波折,他的戲份才多了起來。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直到1975年,小丑才有了自己的漫畫單行本。

之後關於他的背景故事也出了很多的版本,而我們所熟知的,最著名的背景故事,是來自英國作家艾倫·摩爾所著的單集漫畫《蝙蝠俠:致命玩笑》。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蝙蝠俠:致命玩笑》封面

在漫畫中,小丑原本的身份是一個喜劇演員,後化身為犯罪者「紅頭罩」,之後落入酸液池變成綠色頭髮,慘白皮膚,可怖笑容的小丑,最終又成為了蝙蝠俠的宿敵。

因為《致命玩笑》這部漫畫的出色,這個背景故事也漸漸的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小丑的形象也更加的立體。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但是,自始至終,小丑的身世背景都只不過是再創作的結果。

02

為什麼又說「對」?



因為「小丑」本來就是被塑造出了來的角色,任何的說法,只要放在他的身上合適,都可以說是對的。



而且就算是沒有統一的明確背景故事,小丑虐待狂式的幽默感,還有無目的、無利益的終極混亂邪惡的設定,依然讓這個角色鮮明得如同白雪地上的紅色血液。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可以說我們從來不在意小丑的身世背景,我們在意的只是「小丑」這個形象本身。

如此醒目、如此瘋狂的角色,他作為反派再合適不過。

而當他成為超級英雄作品中正義一方的對立面時,我們能夠看到的更多是這種類似精神病般的混亂瘋狂。

這種瘋狂其實不需要多麼複雜的緣由,不需要多麼特別的設定,甚至於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帶有這種瘋狂。

就像《黑暗騎士》中小丑說的那樣,「瘋狂就像地心引力,有的時候只需要輕輕一推」。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這「一推」,可以是「酸液池」,可以是「悲慘的童年」,也可以是「糟糕的一天」。

所以,在小丑身上放上任何合理的背景故事,都是可以的。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除此之外,還有兩點。

一、正是因為沒有明確的背景故事,小丑這個角色反而擁有了非凡的傳奇性和神秘性,人們在將其搬上熒幕之時,還可以隨意發揮。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二、不論是漫畫、電影還是電視劇,這些作品面向的都是廣大觀眾。

對於觀眾來說,一個作品中的經典反派,當然需要有屬於他自己的合理故事,來解釋他的種種行為邏輯。

03

回答完這個問題,讓我們回到開始的那個問題。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無數人喜愛,以至於多次搬上大銀幕?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分為兩方面。

第一方面,前面實際已經回答了——「小丑」這種極度鮮明的形象,就像一個標籤,一個符號,深深的吸引著觀眾去注意他。

而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從幾十年來「小丑」形象的變化看出。

最早的比如1966年版的《蝙蝠俠》,其中愷撒·羅摩洛飾演的小丑更偏向一個「搞笑角色」。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不僅如此,當時的這部劇還經常會開展品德教育課:比如說開車要繫好安全帶,做作業,吃蔬菜,兒童喝牛奶的重要性……

可以說是與我們今天對蝙蝠俠故事的認知大相徑庭。

到了1989年,由大名鼎鼎的蒂姆伯頓導演的《蝙蝠俠》中,影帝·傑克尼科爾森主演的小丑,則成了「黑幫團伙的匪徒」尼巴。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他被蝙蝠俠推入化學池,因此面部神經受損,成了永遠咧嘴笑的笑面人。

到了2008年《黑暗騎士》上映,導演諾蘭乾脆不要背景故事,讓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成為一個「查無此人」的瘋子。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不過當小丑跟別人談起自己嘴上的疤痕時,常常會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可能是關於酗酒的父親,也可能是關於毀容的妻子。

但我們都知道,這些故事都不是小丑真正的故事。也許真正的故事,永遠只有小丑自己知道。

時間來到2016年,這一年的DC電影《自殺小隊》中,由傑瑞德·萊託飾演的小丑反而成了一個配角。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不過就算是配角,這一版本的小丑也足夠的「酷」,不光鑲了牙,還紋了身,他和小丑女的感情線也非常具有吸引力。

可惜,因為《自殺小隊》本身的質量問題,小丑的角色並沒有掀起什麼波瀾。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除了電影版,在美劇《哥譚》中也有個傑羅姆版的「小丑」,由《無恥之徒》裡的卡梅隆·莫納漢飾演,令人印象深刻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不過在劇中,這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小丑。這更像是一種模仿或致敬,因為你能夠看到傑羅姆從形象到氣質都和小丑走的是一樣路線。

再然後,就是如今完全摒棄超英元素的《小丑》。

這是一個普通人的故事,一個極度現實的悲劇故事。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在這個故事裡,小丑悲哀、痛苦且可憐,他不需要對抗蝙蝠俠,他需要對抗的是自己的命運,一個「普通人」的悲慘命運。

04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影視作品中所塑造的「小丑」形象,越來越「實質化」、「人格化」。

從最開始當做「工具人」,到後來成為典型反派,再到後來一度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漫畫惡棍和虛構人物,直至如今《小丑》裡的「返璞歸真」。

電影人好像越來越意識到,可能觀眾需要的不是一個形象標籤,而是一個豐滿的、有血有肉的人。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即使他是一位殘忍、瘋狂的反派,也需要擁有自己的獨立人格和漂亮的人物弧光。

就像近幾年大熱的漫威MCU系列一樣,眾多的反派中只有滅霸成為了最有魅力的一個正是這個道理。

為何一個瘋狂的反派角色會被反覆搬上大銀幕

不過,讓我們再回過頭來審視一下這個問題本身。

我們喜愛小丑,或許是因為小丑的所作所為可能代表了許多人心裡的一個角落,那個自己的正義得不到申訴,人生得不到尊重的角落。

我們心裡都曾幻想過像小丑一般,踐踏在不公之上,嘲笑這個癲狂的世界。正是因為如此,人們才會嚮往那些能夠超越規則的存在,比如俠,比如超級英雄。

有人說過小丑也是一種另類的超級英雄,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確實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