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不要忽略這個老牌經典動作,可以同時練到胸肌和背部

練胸還是練背,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兩個部分的訓練也是很多健身者們十分喜愛的,因為胸部和背部是拮抗肌,甚至有人還會給自己安排“胸背超級組”訓練。那有沒有什麼動作可以同時訓練到胸部和背部呢?當然有,那就是仰臥直臂上拉。

不要忽略這個老牌經典動作,可以同時練到胸肌和背部

對於仰臥直臂上拉這個動作,很多健身初學者都有疑問:這個動作到底練胸還是練背?其實,胸背都可以,我們可以從肌肉結構這一層面理解這個動作。

仰臥直臂上拉如何同時練到胸和背

動作最明顯的一點便是大臂帶動肩關節的屈與伸,不論是胸肌還是背闊肌,都有一部分是延伸到大臂位置,所以,這樣的動作軌跡既可以練到胸部也可以練到背部。我們可以結合兩部肌肉的具體結構和功能來理解

一、胸肌如何做功

胸大肌收縮時可以帶動肱骨也就是大臂內收和旋內,延伸到肋部的胸大肌還可以幫助舉起的手臂向後伸,這正好是仰臥臂屈伸動作中大臂移動所需要的,因此,毫無疑問是可以練到胸部的。

不要忽略這個老牌經典動作,可以同時練到胸肌和背部

二、背部肌肉如何做功

不要忽略這個老牌經典動作,可以同時練到胸肌和背部

背闊肌收縮可以幫助肱骨後伸、內收和旋內,讓舉起的手臂向背部內側移動,與仰臥臂屈伸動作的軌跡同樣是相關的,因此,也是可以練到背部的。

不要忽略這個老牌經典動作,可以同時練到胸肌和背部

明白了動作的原理,接下來,我們從動作的細節入手,一步步進行剖析,如何才能達到最好的訓練效果。

如何做好仰臥直臂上拉

一、動作細節

1.將平板椅橫向放置,上背部仰臥躺在平板椅上,腰背挺直,腹部收緊,雙腳用力蹬地穩住重心。

2.雙手托住啞鈴一端,雙臂將啞鈴託至軀幹正上方;

3.雙臂微屈,慢慢後伸落下啞鈴,至大臂基本與地面平行,然後緩緩拉起。

動作本身難度較大,需要注意的細節比較多,一開始練習找不到發力感很正常,不過一定要把細節理解透。

二、需要注意的問題

1.起始動作

會做臀推的朋友掌握起這個動作的身體姿態應該不難,看起來有些像,可以借鑑一下,類比體會。直臂上拉動作的起始姿勢還是有講究的,畢竟需要將啞鈴置於身體上方。不要人先躺好之後再試圖拉起啞鈴。

不要忽略這個老牌經典動作,可以同時練到胸肌和背部

有初學者會躺下之後,雙臂向後伸從地面直接把槓鈴拉起來,千萬不要這樣做,本身向後大幅度屈肩就是在挑戰肩關節的靈活度和強韌度,如果還需要負重的話,很可能會造成受傷。

不要忽略這個老牌經典動作,可以同時練到胸肌和背部

比較安全的方式是,先將啞鈴託在胸前,等穩定地躺在平板椅上之後再將啞鈴托起,然後正常進行動作,這樣做在安全性上要大很多,當然,必須選擇合適重量的啞鈴,誰也不想面對因為託不住而正上方砸下來的啞鈴。

二、身體姿態和重心

身體重心落在肩膀後側,不要把頭部完全探出平板椅,這樣會使頭部處於懸空狀態,頸椎沒有支撐點,由於頭部的重量,重心會不穩,既不安全又難以發力。一定要讓肩頸處於一個穩定狀態,記得這是一個主要針對胸肌和背部肌肉訓練的動作,要給目標肌肉創造一個合適的發力環境。另外,一定要腳下“有根”,用力蹬住地面,保持身體穩定。同時,腰腹收緊,讓身體成為一個穩定的整體。

三、手肘姿態

動作雖然是直臂,但是一定不要耿直地認為要把手臂完全伸直,手臂伸直手肘鎖死的情況下進行這個動作,無疑是在傷害肘關節。肘關節承擔了過大壓力之後,除了面臨受傷的危險,還會影響目標肌肉的發力,最終造成既訓練不到位又可能受傷的“雙輸”結果。

不要忽略這個老牌經典動作,可以同時練到胸肌和背部

手臂微屈

為了避免有朋友走向另一個極端,這裡還是要強調一下,手臂過於彎曲依然是不對的。手臂過於彎曲的結果是,重量極大地被肱三頭肌分擔,別忘了肱三頭肌的主要功能便是幫助手臂屈伸,因此,胸肌和背部肌肉能得到的刺激便很少了。

四、手掌與啞鈴

要記住,這個動作中手掌與啞鈴的關係是“託”,雖然是整個手掌拖住啞鈴,但主要著力點是手掌中下部,這樣的好處是,避免手腕過度受力而受傷,讓重量更好地傳遞,讓目標肌肉更直接地發力。

不要忽略這個老牌經典動作,可以同時練到胸肌和背部

五、肌肉發力感與動作階段

如果想要目標肌肉得到充分刺激,不要僅僅“無靈魂”地去做提拉動作,而是要注意目標肌肉在動作過程中發力的感覺,關鍵需要做到三個字,那就是“擠壓感”。想要充分發揮這種擠壓感,又要與整個過程中哪部分是主力發力肌肉聯繫起來,簡單來說,就是什麼時候胸肌發力最好?什麼時候背部肌肉發力最好?

不要忽略這個老牌經典動作,可以同時練到胸肌和背部

背部為主(玫紅區域)、胸肌為主(紅色區域)

大家可以根據胸肌和背部肌肉發力的原理來理解,按照動作軌跡劃分,大概在45度時為分界點,如圖所示,玫紅區域中,在移動啞鈴時更像是一個拉的動作,是背部肌肉的發力方式;而紅色區域,移動啞鈴則更需要一個推的動作,是胸肌的發力方式。由此可見,在整個動作過程中,大家需要在中間注意主力目標肌肉的轉換。這裡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劃分兩個區域,並不代表把整個發力感割裂開,玫紅就只練背,紅色就只練胸部,動作需要多塊肌肉互相配合完成,只是在不同位置,主要發力肌肉發生了變化,大家一定要靈活理解。

總結

大家之所以較少見到有人使用這個動作,是因為這算是一個比較老派的訓練動作,老爺車雖然老,但勝在經典。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也許你的訓練計劃中便會多一個高效訓練動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