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阿司匹林可以起到防治颈动脉斑块的作用吗?

累么--


首先,防和治是两个概念,不要搞混淆了。阿司匹林可以用来降低颈动脉斑块患者急性事件的危险,但不能预防斑块的形成。

关于斑块,你该知道的

斑块,是我们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惯称,动脉粥样硬化,一方面与年龄有关系,一方面与促发因素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血管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可以认为是血管“老化”,在一些青壮年人甚至儿童的尸检中,也曾发现有早期的粥样硬化病变,所以,这个是没法回避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促发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促进、以及加剧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促发因素,请你记住: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等。促发因素,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请尽早干预!


阿司匹林,用之有方

既然阿司匹林不能预防斑块形成,那它还有什么用?阿司匹林是百年老药,除抗炎作用外,还具有抗血小板的作用,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如心梗、部分脑梗,是在斑块破裂后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阻塞血管的基础上形成的。而阿司匹林能降低血小板黏附,最大限度降低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的风险。这就是用阿司匹林的目的。有些斑块严重,心脑血管急性事件风险高的人,还需要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
张医生在线---让老百姓也能看懂的医学科普---欢迎关注、评论!


e医路同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高了,在进行体检或住院时通常会做颈动脉超声检查,往往会得到一个结果“斑块形成”!

对于颈动脉斑块形成,现代医学的研究发现,这通常预示着体内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包括了心脏的冠状动脉、肾脏动脉、视网膜动脉、脑动脉等等。

当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后,如果狭窄明显就会引起“心绞痛”,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管腔堵塞,就会导致心肌梗死,对于脑梗死(中风)、视网膜动脉闭塞(突发失明)也是如此道理。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功能,即防止血栓形成。对于颈动脉有斑块的患者来说,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即减少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发生过脑缺血、心绞痛的人!


要预防斑块或者稳定斑块,不让斑块长大的药物,通常是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等,这些药物通常是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的,相互加强,共同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因为心肌梗死和中风都可能夺取生命!

最后,祝福大家,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全科医学在线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颈动脉斑块是最容易被早期发现一种血管病变,一说到血管中有了斑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很害怕,并对此有三种认识:

  • 血管长了斑块意味着血管会发生堵塞,斑块越长越大堵塞了血管,急性心梗脑梗便发生了

  • 之所以会发生斑块,是由于血液太粘稠了所导致的,稀释血液就能有效防止斑块的形成

  • 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就是稀释血液,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斑块的形成

真的如此吗?这三种认识看似很有道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实际上是很多人常会走进的误区。

首先,动脉斑块确实会起引起血管堵塞,但突然发生的脑梗或心梗往往并非由斑块本身所引起,因为斑块的生长有一个逐渐长大的过程,所引起的血管堵塞也是缓慢发生,并不会引起急性脑梗或心梗;但如果斑块发生了破裂,其中的脂质成分暴露在血液中,便会引来凝血细胞血小板的大量聚积形成血栓,血栓才是导致急性心梗、脑梗发生的主要原因。

其次,斑块的形成是在血管内皮受到损伤的基础上,血液中的脂肪沉积在破损处,引起一系列的炎性反应,使沉积的脂肪发生变性而形成的,而所谓的“血液粘稠”在医学上指血液中的血红胞等有形成分异常增多所致,并非脂肪含量升高所引起。

第三,阿司匹林之所以能在预防梗塞性心脑血管病中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凝血细胞血小板上的聚积因子,使之失去聚积功能而起到阻止血栓形成起作用的,它不可能减少血小板的数量,当然也起不到所谓的稀释血液的作用。

由此可见,要预防动脉斑块的形成,需要做的是在避免血管内皮损伤的基础上,阻止脂肪在受损血管内皮上的沉积,阿司匹林在这两个环节上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服用阿司匹林对预防动脉斑块的形成是无效的,它只能在已经形成的斑块破裂后避免形成血栓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要预防动脉斑块发生,正确而有效的做法应当是:

  •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养成戒除烟酒,生活规律不熬夜、每天运动锻炼等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血管内皮受到损伤。

  • 积极控制血脂,最主要的是控制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正常人应至少控制在3.37mmol/L以下,控制在2.6mmol/L为佳;如已经患有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则应严格控制在1.8mmol/L以下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颈动脉斑块属于外周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脂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颈动脉斑块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什么是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防止颈动脉斑块形成和发展,二级预防是指通过有效的方法防止颈动脉斑块发展为脑卒中。

阿司匹林在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是肯定的,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颈动脉斑块破裂的时候形成血栓,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减少脑卒中的死亡率,而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地位一直是有争议的。

我们要知道,颈动脉斑块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生理变化,有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的居民中有将近40%有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是血管衰老退化的一种表现,大约有20%-30%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发展为脑卒中,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酗酒、体力活动少等因素息息相关,预防颈动脉斑块,最重要的的就是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一般来讲,中、低危人群,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只有高危人群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以下这6类高危患者(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高于10%)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
  • 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150/90 mmHg,年龄高于50岁,并有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一个或一个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
  • 具备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4个或者4个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
  • 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蛋白尿、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一个或一个以上危险因素
  • 单个危险因素很严重的患者,如严重的高脂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mmol/L,高血压III级
  • 高血压患者伴靶器官损伤,如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中度增厚、微量蛋白尿、肌酐水平增高;糖尿病患者伴靶器官损伤,如出现蛋白尿、动脉粥样硬化等。

如果颈动脉斑块导致明显的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 50%),一般应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推荐剂量为每日75-150mg,在这个剂量范围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可以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防治颈动脉斑块不能一概而论,应视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6)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


南开孙药师


我是小眼睛医生

专注于心脑血管疾病

致力于公众健康

热爱于健身的心内科医生

阿司匹林肠溶片能够帮助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对于防治颈动脉板块是有作用的。

为什么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抑制斑块的作用。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问世以来,就不断有大型的临床研究报道,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抑制血小板的作用中有非常明确的价值。

同时,考虑到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过程中,具有炎症作用参与,阿司匹林肠溶片也具有抗炎的作用。

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非常不错的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


我究竟该如何服用阿司匹林抑制粥样硬化呢。

临床上,我们认为75mg到100mg的阿司林肠溶片具有不错的抑制血小板,抗炎的作用。

我们究竟需服用多久,才能够起到抑制粥样硬化的作用呢。

我们认为长期服用,长达数年的服用才能够起到防治的作用。

最后,如果你的出血风险高,或者具有胃溃疡病史,请你谨慎服用阿司匹林。

我是小眼睛医生

觉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复告诉我

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