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地大校長孫友宏:探索成果和人才科學評價體系,推動高校科技進步

地大校長孫友宏:探索成果和人才科學評價體系,推動高校科技進步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長 孫友宏

近日,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發佈的《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對於停止“SCI至上”和“過度追求SCI論文相關指標”、進一步破除“四唯”、“五唯”等行為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結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類優勢學科為主的“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特點,我們全校師生尤其是廣大教師和管理幹部展開了認真學習和深入討論思考,後期將全面梳理我校現有管理辦法,制訂適應要求的新文件,全面探索和建立成果和人才評價的科學體系,推動我校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

科研成果評價方面,更加註重科研成果的多種表現形式和對應的不同評價標準建設

對於基礎研究,成果可以體現為一篇或者系列的高質量論文、一本或者多部學術專著等形式,不應拘泥於SCI論文;評價過程不應僅僅考核SCI論文的期刊影響因子和引用率,而應全面考察成果的原創性、學術價值和學術影響力;例如我校深部地質和深時數字地球的研究目標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是服務於國家的深地探測戰略需求。對於應用基礎類和應用類研究,成果可表現為一份報告、一個或者系列的專利、新研製的產品、可以轉化為企業經濟效益的成果或者系列論文等,評價過程應注重考察該成果是否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服務於國家重大工程和重大民生;例如,我校不少教師承擔了國家戰略性關鍵金屬礦產資源、關鍵能源的尋找和擴大儲量項目,其研究成果就要體現在是否獲得了實際有效的新進展、獲得了國家急需的資源儲量。

人才評價方面,推行代表作制度和分類評價體系,取代原有簡單統計SCI論文的方式

基礎研究類科研人員的評價指標應改變原有的以刊物影響因子、論文數量和引用次數等簡單統計方法,依據本次文件要求,將修正為列舉代表作(例如3~5篇)、陳述原創性、注重同行評價等新方法,重點評價成果的知識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水平,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引導科研人員和廣大教師從急躁冒進一味追求數量,到潛心科研、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長期致力於原創性的、高質量的、真正屬於本領域的前沿科學研究。對於應用類科研人員,則主要採用由市場、用戶和企業為主的第三方評價方式,評價重點是解決生產實踐關鍵技術問題的實際貢獻,以及帶來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實現產業化的實際效果,不以論文作為單一評價依據,強調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技術轉移推廣、科學普及等科技成果實際產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提高科技評價的社會開放程度和工作效率。

總之,我們將根據文件要求進行全面檢視,並且針對我校實際,全面修正和建立新的成果評價、學科評估、人才評價、“雙一流”建設、職稱晉升、人才培養等評價體系和規章制度,讓科學研究迴歸本原、迴歸創新,讓全校科研人員潛心科研、耐心創新,將全校科學研究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本文作者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長 孫友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