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防不勝防!電信詐騙九大典型案例!

近年來,電信詐騙手段不斷演變、持續升級,給公眾的財產和人身安全帶來了巨大威脅。在9月19日-25日進行的國家網絡安全週期間,電信詐騙更是成為了各方的熱議話題。

為了幫助廣大公眾更好的辨別電信詐騙手段,我們總結了時下九大典型電信詐騙案例,包括:冒充公檢法詐騙、冒充領導詐騙、冒充親友詐騙、機票退改簽詐騙、購物退款詐騙、假冒證券公司詐騙、利用無卡折業務退款詐騙、積金積存交易詐騙、郵政活期轉定期詐騙。電信詐騙手段多種多樣,讓人防不勝防。從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如今的電信詐騙套路已經不再簡單。不法分子的手段環環相套,一步步將受害人引入陷阱,可謂防不勝防。

1、冒充公檢法詐騙

重慶市王女士接到一個顯示號碼為+2367821616的來電,告知她有一個起訴單沒有處理,要求其撥打電話64868911進行查詢。對方說,這是上海徐彙區公安局電話,並提醒王女士可撥打114進行查詢。王女士於是進行了查詢,確實有這個電話號碼。

但王女士並沒有直接撥打此號碼,而是不久後又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在電話中稱:王女士與一起販毒案有關聯,已經有同夥供出了王女士。對方在電話中又提供了一個網址23.89.93.9,王女士打開網址,看到了一個標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網站,並按指示查到了一份與自己相關的案件材料和逮捕令。

此時的王女士已經完全相信了對方所說的話。於是,對方將電話轉接給了辦案“民警”柯警官。柯警官要求王女士必須將自己銀行卡里的錢統一打入某個賬戶,以作為資金公證對比,證明王女士的清白。於是,王女士到ATM機上向對方轉賬了16110元。
專家提示:

1)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打來的電話,如果有人說自己涉嫌犯罪,應當首先撥打110進行詢問,而不是相信所謂的民警電話或公安局電話。

2)公檢法機關都不會通過電話這種過於簡單的形式來告知當事人涉嫌違法犯罪這麼重大的事件。特別是公檢法不可能用電話告訴通緝犯說您已經被通緝了,因為這做就等於是通知通緝犯快跑?

3)面對類似的恐嚇電話,不要過於緊張害怕,只要向身邊的親友詢問一下,一般都能夠很快的識破騙局。

4)對於陌生電話號碼,可以上網進行查詢,以驗證真偽。如果手機安全軟件已經提示了風險,就一定不要相信這個電話

2、冒充領導詐騙

據新華網報道,2016年8月30日下午,盧先生接到一個陌生電話。盧先生一接通,對方就說:“猜猜我是誰!”盧先生猶豫了一下,說:“是劉經理嗎?”對方立即說:“是我!因為舊號碼信號不好,換號碼了!你明天上午9點到我辦公室!”巧合的是,因為盧先生與被冒充的劉經理確實原本就約定隔天上午到辦公室談事,所以,盧先生便深信不疑。

8月31日上午8時,對方又給盧先生打了個電話,說:“我這邊有大領導在辦公室,你去幫我買個紅包袋。”盧先生立即答應了。這時,對方又說:“我想想,不方便給他現金,不能直接用紅包,你先去幫我轉賬給大領導吧!卡號是……”

於是,盧先生說:“好的!”隨後,他立即通過ATM櫃員機,匯款10000元到對方騙子提供的賬戶。轉賬後,對方又來電話,說:“錢不夠,還要再轉20000元。”直到這時,盧先生才察覺異常,於是撥打了劉經理原來的手機號碼聯繫,經核實,才知道自己被騙了。

專家提示:

1)領導的朋友肯定很多,不可能讓新員工或不熟悉自己的員工替自己買單。

2)真正的領導通常不會讓你猜他是誰,承認自己聽不出領導的聲音一般也不會得罪領導。所以,在替領導買單前,一定要領導自己說出他是誰,遇到不肯說出自己名字的領導,肯定是騙子。

3)接到同事、領導等“熟人”在電話裡要求轉賬時,最好和當事人當面核實清楚,謹防被騙。

3、冒充親友詐騙

根據中國新聞網報道,2016年1月8日,湯旺河區82歲的丁老太接到一個自稱是“兒子”的陌生來電:“媽,小三懷孕了,急需7000元錢做流產,別告訴我媳婦。”丁老太一聽,心裡雖然氣惱,但也不能不管,就按電話裡說的匯去8000元錢。

過了一會兒,“兒子”又來電說錢不夠,丁老太又匯過去5000元。到了晚上,丁老太放心不下兒子,偷偷打去電話。兒子一聽,哪有這事呀,趕緊報了警。

專家提示:

1)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打來的電話,尤其是應急響應事件,急需打款;

2)親人之間要多聯繫,時刻了解動態;

3)遭遇此類詐騙,應儘可能保存好相關資料,及時向警方報案。

4、機票退改簽詐騙

據《遼瀋晚報》報道,高某幫助愛人定了一張從南京到大連的機票,就在航班當天早上收到“航空公司400”電話,對方稱因飛機故障,可以改簽其他航班,並獲得200元的改簽賠償金。對方要求高某提供收款銀行卡,並利用話術獲得高某信任,之後要求高某以超額轉賬方式給對方匯款獲得“授權”。高某認為超出銀行卡餘額轉賬是不會成功的,按照對方要求操作後,沒想到,卡上的80萬元餘額全部轉賬成功到對方賬戶。

專家提示:

1)不要輕易相信所謂機場、售票商打來通過的機票改簽電話,即使與本人信息完全相符,也要通過自己撥打官方客服再次進行確認。

2)在ATM進行轉賬時,不要相信“銀行卡激活”、“銀行卡過期”等藉口,此為詐騙常用術語。

3)辦理機票退改簽業務,通過航空公司、票務代理商等正規渠道的網站、電話、服務廳辦理,不可相信任何電話、短信內容。

5、購物退款詐騙

2015年4月16日,安徽省合肥市的王先生接到一個號碼為18565015641的電話,對方自稱是亞馬遜的售後,因發現王先生的付款存在問題,所以需要王先生提供自己的銀行卡號,給王先生退款,同時還要求王先生將發貨方式改為貨到付款。

由於王先生恰好剛剛在亞馬遜購過物,而且對方也準確的說出了他所購買的商品信息,因此,王先生對於這個電話並沒有產生什麼懷疑。隨後,該號碼就向王先生髮送了一個帶有退款鏈接的短信,要求王先生在頁面上進行退款操作。

王先生打開短信中的鏈接後,見到的是一個“支付寶支付異常系統”,王先生在該系統上填寫了網銀的賬號、密碼、驗證碼以及身份證等信息。隨後,王先生就收到了銀行的扣款短信,其網銀賬戶被扣掉了228元。

專家提示:

1)遇到商品交易出現異常、斷貨等情況,應當首先向購物網站的官方客服電話進行諮詢,而不要輕易相信主動呼入的,自稱是客服的人。

2)網購帳號、支付帳號應當單獨設置密碼,並且密碼要足夠複雜,定期更換,以防帳號被犯罪分子盜取,洩漏個人信息。

6、假冒證券公司詐騙

2015年7月,北京的關先生接到一個400來電,對方自稱是銀河證券公司的工作人員張海林。該工作人員告訴關先生:購買該公司會員服務可以獲得專家指導學習股票知識並獲得股票推薦。關先生初入股市不久,想通過專家服務在股市大賺一筆,便加了該工作人員的QQ號。

張海林在QQ上給關先生髮來了所謂的銀河證券公司的官網,指導關先生在線購買會員服務。關先生在官網工作人員的資料中注意到,聯繫自己的張海林不僅有碩士研究生的學歷,還持有證券業務投資分析師資格,對張海林更加深信不疑,於是立即花費1180元購買了會員服務。

付款後,張海林又告訴關先生需要交納3萬元的押金簽訂購買會員服務的合同,以保證不會把推介股票的信息洩露出去。關先生認為3萬元押金過多,決定不辦理會員服務,對方同意三天之內將1180元退回給關先生。三天之後,關先生並沒有收到退款,再次在QQ上聯繫張海林,卻發現自己被拉黑了。

專家提示:

1)不要相信任何薦股、選股信息,不論這些信息是來自網站、QQ、短信還是電話。

2)不要輕信陌生人的電話,遇到自稱是某某證券公司的來電,即便呼入號碼確實是證券公司的官方客服號碼(因為有改號軟件),也要通過回撥官方客服電話的方式進行求證。

3)不要向陌生的個人帳號轉賬,遇到交易行為,應當向企業的官方帳號進行轉賬付款。

4)任何電子形式的所謂執照、證書、工商證明等都不可輕信。

7、利用無卡折業務退款詐騙

孫某在某電商平臺上網購了一隻4.8元的手機殼後,接到了一個“+868604008608608”的電話,對方在電話中向受害人詢問是否購買過手機殼,孫某回答“是”後,對方表示工作人員誤將孫先生的信息誤登記成批發商了,孫先生是以批發商供貨的價格購買了一個手機殼。對方表示,登記成批發商後會每月從銀聯賬戶扣繳800元,孫先生如果沒有做固定批發商的打算,需要跟銀聯申請取消“回執”。

沒過多久,孫先生就接到了一個“+8686095588”的來電,自稱是銀聯工作人員,幫助取消回執。孫先生在確認對方身份時,對方還信誓旦旦地稱自己的來電顯示為銀聯的“95588”。這位“銀聯工作人員”提供了兩個取消回執的方式讓孫先生選擇,一是去上海總部,二是在就近的銀行ATM機上辦理。孫先生選擇去就近的ATM機辦理。

孫先生到達附近的ATM機後,對方稱需要進行一次取款操作才能查詢之前是否被扣費。孫先生在對方的指引下取款3000元后,對方在電話中向受害人核對開卡時的大堂經理是不是叫“某玥”,孫先生根本不記得這個信息,於是騙子告知一會兒ATM上會顯示這個人的信息。根據騙子的提示,孫先生拿出自己的銀行卡後,選擇了無卡折業務,並在空白條中輸入了“工作人員”告知的一串數字,點擊確認後顯示“*玥”,因為和剛剛對方提到的信息一致,孫先生就將剛取出的3000塊存入,點擊確認後,錢即被轉走。

專家提示:

1)接到“400”的電話,不要輕信,更不要在對方的誘導之下,不加分辨地去ATM機、網銀、手機銀行等處進行轉賬、查詢等操作。

2)可在手機上安裝安全軟件,幫助鑑別和攔截詐騙短信和電話。

8、積金積存交易詐騙

2015年7月31日,浙江省杭州市工行用戶徐先生,在手機上收到一條95588的短信,短信告知其有一筆5700元手機銀行支出,購買了積金積存業務;隨後徐先生便接到了一個電話號碼為13867443384的來電,對方說是客服,有人使用了他的銀行卡進行了消費,來確認下是否為本人消費。在徐先生表示不是本人消費後,“客服”說為了確保資金安全,要將錢退回到徐先生的銀行賬戶中,並且該“客服”不停的打電話,希望徐先生一直保持通話不要掛機。

在取得徐先生進一步的信任後,“客服”很迫切的說兩分鐘之內要幫忙把錢退回,不然就退不回來。與此同時徐先生收到了一個短信驗證碼,內容是開通e支付的,徐先生誤以為是退款的驗證碼,便告知了對方,同時收到了金額為5617元的退款短信。之後沒過幾分鐘,徐先生就陸續收到交易短信,金額都在999元,當賬戶餘額不足1000元時,交易額變為499元,99元。徐先生網銀中的錢逐漸被全部取出。徐先生看著這樣的短信,趕緊向銀行舉報並對銀行卡進行了掛失處理,最後賬號中的餘額僅剩27.14元。

專家提示:

1)遇到網銀賬戶資金出現異常變動的情況,應立即直接撥打銀行的官方客服電話進行核實,不能相信任何主動呼入的,自稱是客服的電話號碼。

2)網銀密碼必須設置得足夠複雜,切不可使用過於簡單的密碼,而且網銀密碼至少應該每半年修改一次。

3)任何銀行或正規的商業機構都不會向用戶索取密碼、驗證碼等信息,這些信息也絕不能提供給任何其他人。

9、郵政活期轉定期詐騙

2015年9月9日,何先生收到郵政銀行的短信,告知其個人賬戶4600元錢,由活期存款轉為定期存款。在收到短信提醒後不久,接到號碼為17079112284的電話,對方詢問何先生是否是其本人在他們的遊戲平臺進行了充值。何先生立即回答說“不是”,於是該名“客服”稱可以將錢退回,如果不相信存在該筆交易,可以到附近的ATM機查看。

何先生平時並不經常使用網銀,於是就按照“客服”的建議去ATM機查看銀行卡餘額,果然少了4600元。這時“客服”人員說僅需要提供一個驗證碼就可以退款。過了幾秒鐘,何先生便收到了一個轉賬交易4600元的驗證碼短信。雖然何先生開始相信了這位“客服”的話,但看到短信內容後還是有所警覺,並沒有給對方提供。

隨後,何先生聯繫了銀行客服,得知可能是自己的賬號密碼被盜,而且ATM機是不能查到定期存款的。定期存款只能在櫃檯或者網銀登陸才可以看到。如果何先生當時向騙子提供手機收到的驗證碼,那麼銀行卡的錢就會真的被盜了。

專家提示:

1)遇到網銀賬戶資金出現異常變動的情況,應立即直接撥打銀行的官方客服電話進行核實,不能相信任何主動呼入的,自稱是客服的電話號碼。

2)網銀密碼必須設置得足夠複雜,切不可使用過於簡單的密碼,而且網銀密碼至少應該每半年修改一次。

3)任何銀行或正規的商業機構都不會向用戶索取密碼、驗證碼等信息,這些信息也絕不能提供給任何其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