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隆化有座窟窿山,长着一对三角眼

承德境内

有许多叫窟窿山的地方

隆化有座窟窿山,长着一对三角眼

今天我们就跟着老骑手
到隆化的窟窿山走一趟

隆化窟窿山游记

❏老骑手

清晨,树枝在风中摇晃,枯叶在风中飞旋。驴友们既抱怨寒风给出行增加的不便,又欣慰风终于散尽连日的阴霾。7点半,中巴车驶出市区。此行是去登隆化的窟窿山。

承德窟窿山,我见过就有丰宁和隆化两座窟窿山。丰宁的窟窿山据说还曾被著名的旅行家、驴友们的老前辈徐霞客所记载。隆化的窟窿山则被神话所传说,传说有两个版本。一说此山原在路边,是杨二郎把此山担走了,杨二郎担山时用扁担把山戳了两个窟窿,山担走了,戳下的石头却留在了原地。一说当年杨二郎与孙悟空在远山间鏖战,一戟把远山戳出两个窟窿,戳下的石头蹦到这边。在隆化去围场的路上,我看到路边的石丘和远山上的窟窿,并听到关于它们的传说。今年6月随驴友登过丰宁的窟窿山后,那是就惦记着到隆化的窟窿山上一看究竟。

隆化有座窟窿山,长着一对三角眼

9点多,领队狼哥说已到窟窿山下。我瞪大眼睛搜寻,既看不到远山顶上有窟窿,也看不到附近有窟窿落下的石头,怀疑狼哥是否记忆有误。中巴车拐下公路,顺田间道路驶进山脚下的村庄,停在一个静悄悄的小广场边。

整理行装,下车,走上荒凉的山道,呼吸清冽的空气,放眼辽阔的蓝天,享受明媚的阳光,感觉格外的心旷神怡。谈笑行走中,身后的村庄渐行渐远。渐渐的,隐约的山道没了踪迹。钻过一片又一片荆条丛。荆条交错斜生,高没人头,拨开面前的枝条丫杈才能前。好在荆条已枝枯叶尽,荆丛不像夏日那般阴暗憋闷。穿过一片又一片松林,松塔、松针铺就松软的坡道,阳光透进松林,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山道时缓时陡,我时而努力跟随团队,时而驻足看景拍照,走的气喘吁吁,衣服服里潮乎乎的,头上的汗水模糊了风镜。

隆化有座窟窿山,长着一对三角眼

爬上山脊,视野骤然开阔。面前的山岭从东向西绵延展开,好像一扇巨大的屏风,赭黄色山峰突兀其上,像一段巨大而古老的城堞,蓝天下十分醒目。

隆化有座窟窿山,长着一对三角眼

山脊上的风硬而寒,身上的潮热被一扫而尽。驴友们三三俩俩拉开了距离,最前面的驴友穿桔色防寒服,身影忽而没入松林,忽而闪现荆丛,忽而跳上巨石,如一团火随风飘动。我紧紧衣帽,瞄着那团火努力前行。

隆化有座窟窿山,长着一对三角眼

接近山顶,碎石如瀑,正犹豫该向哪里攀爬,上面传来呼喊:从右面拐上来!循声而动,拔着荆条曲行。钻出荆丛后,高大的石壁迎面而立,两个窟窿如一对三角眼。右侧的稍大,一棵树枝桠如剪影在其中伸展。左侧的稍小而锐,底面巨石重叠交错,一个长角好似鳄鱼昂起的头。

隆化有座窟窿山,长着一对三角眼

慢慢左移到窟窿的正面。窟窿变成拱形,约三米多宽,三人多高。两窟窿间隔四五米。

隆化有座窟窿山,长着一对三角眼

站在窟窿下回看来路:一片片荆丛雾霾似的灰,一片片松林老玉般的绿,一间间村居如积木散落在山脚,田野河川似灰黄的地毯,铁路、河沟、公路如粗细不一的线依稀可辩,对面又是绵延不绝、斑斑驳驳的山。回转向南,蓝天如碧,阳光灿烂,苍山如海。

隆化有座窟窿山,长着一对三角眼

阳坡多沙砾,树木荆条较阴坡稀疏而干枯,行走更不易。一步一滑下行十余米,站住脚,转回身端详,石壁好像昂首挺胸曲臂的猿人泰山,窟窿是他的臂窝。驴友在泰山的臂下穿梭,在泰山的面前摆姿留影。泰山怒目相向,似很不爽,奈何身陷山中,寸步难移。

隆化有座窟窿山,长着一对三角眼

隆化有座窟窿山,长着一对三角眼

流连好一会儿,大家从阳坡下到山腰,再东拐翻上山梁,遥看石壁剩一个窟窿,像一条曲着身体往前拱的虫,它身后又有一崖壁,像一只蜗牛,在追逐着虫。

隆化有座窟窿山,长着一对三角眼

上山难,下山又比上山难,多亏驴友指点:登山杖在前,身体重心向后,两脚侧脚移动。果然稳当了许多。

隆化有座窟窿山,长着一对三角眼

回到出发地已是下午。简单午餐后,我走进一小超市,看墙上挂的许可证,知此村是汤头沟镇四十家。据老板娘说:此地去张三营还有一段路。难怪在路上没看到远山的窟窿和窟窿落下的石头,真是车没走到地儿。

隆化有座窟窿山,长着一对三角眼

窟窿山归来写诗以记:

北风吹日寒,阴霾让天蓝。

铁骥迎风起,车内笑语喧。

伊逊贯田野,窟窿在远巅。

奇景赖造化,神话说杨戬。

夕时多遥闻,今日得近观。

隆化四十家,拄杖入荒山。

荆丛遮影尽,松坡练足残。

崎岖三十里,坎坷一身汗。

蓦然驻足时,小眼瞪大眼。

石壁挂苍穹,双孔透青天。

移步犬牙丛,换身阴阳间。

抬杖苍穹近,举目村庄远。

脚下砾流淌,身外岭绵延。

奇峰留倩影,绝壁回赞叹。

风光无限美,不枉路途险。

复行三十里,欣欣唱凯还。

隆化有座窟窿山,长着一对三角眼

隆化有座窟窿山,长着一对三角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