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隆化有座窟窿山,長著一對三角眼

承德境內

有許多叫窟窿山的地方

隆化有座窟窿山,長著一對三角眼

今天我們就跟著老騎手
到隆化的窟窿山走一趟

隆化窟窿山遊記

❏老騎手

清晨,樹枝在風中搖晃,枯葉在風中飛旋。驢友們既抱怨寒風給出行增加的不便,又欣慰風終於散盡連日的陰霾。7點半,中巴車駛出市區。此行是去登隆化的窟窿山。

承德窟窿山,我見過就有豐寧和隆化兩座窟窿山。豐寧的窟窿山據說還曾被著名的旅行家、驢友們的老前輩徐霞客所記載。隆化的窟窿山則被神話所傳說,傳說有兩個版本。一說此山原在路邊,是楊二郎把此山擔走了,楊二郎擔山時用扁擔把山戳了兩個窟窿,山擔走了,戳下的石頭卻留在了原地。一說當年楊二郎與孫悟空在遠山間鏖戰,一戟把遠山戳出兩個窟窿,戳下的石頭蹦到這邊。在隆化去圍場的路上,我看到路邊的石丘和遠山上的窟窿,並聽到關於它們的傳說。今年6月隨驢友登過豐寧的窟窿山後,那是就惦記著到隆化的窟窿山上一看究竟。

隆化有座窟窿山,長著一對三角眼

9點多,領隊狼哥說已到窟窿山下。我瞪大眼睛搜尋,既看不到遠山頂上有窟窿,也看不到附近有窟窿落下的石頭,懷疑狼哥是否記憶有誤。中巴車拐下公路,順田間道路駛進山腳下的村莊,停在一個靜悄悄的小廣場邊。

整理行裝,下車,走上荒涼的山道,呼吸清冽的空氣,放眼遼闊的藍天,享受明媚的陽光,感覺格外的心曠神怡。談笑行走中,身後的村莊漸行漸遠。漸漸的,隱約的山道沒了蹤跡。鑽過一片又一片荊條叢。荊條交錯斜生,高沒人頭,撥開面前的枝條丫杈才能前。好在荊條已枝枯葉盡,荊叢不像夏日那般陰暗憋悶。穿過一片又一片松林,松塔、松針鋪就鬆軟的坡道,陽光透進松林,灑下斑駁陸離的光。山道時緩時陡,我時而努力跟隨團隊,時而駐足看景拍照,走的氣喘吁吁,衣服服裡潮乎乎的,頭上的汗水模糊了風鏡。

隆化有座窟窿山,長著一對三角眼

爬上山脊,視野驟然開闊。面前的山嶺從東向西綿延展開,好像一扇巨大的屏風,赭黃色山峰突兀其上,像一段巨大而古老的城堞,藍天下十分醒目。

隆化有座窟窿山,長著一對三角眼

山脊上的風硬而寒,身上的潮熱被一掃而盡。驢友們三三倆倆拉開了距離,最前面的驢友穿桔色防寒服,身影忽而沒入松林,忽而閃現荊叢,忽而跳上巨石,如一團火隨風飄動。我緊緊衣帽,瞄著那團火努力前行。

隆化有座窟窿山,長著一對三角眼

接近山頂,碎石如瀑,正猶豫該向哪裡攀爬,上面傳來呼喊:從右面拐上來!循聲而動,拔著荊條曲行。鑽出荊叢後,高大的石壁迎面而立,兩個窟窿如一對三角眼。右側的稍大,一棵樹枝椏如剪影在其中伸展。左側的稍小而銳,底面巨石重疊交錯,一個長角好似鱷魚昂起的頭。

隆化有座窟窿山,長著一對三角眼

慢慢左移到窟窿的正面。窟窿變成拱形,約三米多寬,三人多高。兩窟窿間隔四五米。

隆化有座窟窿山,長著一對三角眼

站在窟窿下回看來路:一片片荊叢霧霾似的灰,一片片松林老玉般的綠,一間間村居如積木散落在山腳,田野河川似灰黃的地毯,鐵路、河溝、公路如粗細不一的線依稀可辯,對面又是綿延不絕、斑斑駁駁的山。迴轉向南,藍天如碧,陽光燦爛,蒼山如海。

隆化有座窟窿山,長著一對三角眼

陽坡多沙礫,樹木荊條較陰坡稀疏而乾枯,行走更不易。一步一滑下行十餘米,站住腳,轉回身端詳,石壁好像昂首挺胸曲臂的猿人泰山,窟窿是他的臂窩。驢友在泰山的臂下穿梭,在泰山的面前擺姿留影。泰山怒目相向,似很不爽,奈何身陷山中,寸步難移。

隆化有座窟窿山,長著一對三角眼

隆化有座窟窿山,長著一對三角眼

流連好一會兒,大家從陽坡下到山腰,再東拐翻上山樑,遙看石壁剩一個窟窿,像一條曲著身體往前拱的蟲,它身後又有一崖壁,像一隻蝸牛,在追逐著蟲。

隆化有座窟窿山,長著一對三角眼

上山難,下山又比上山難,多虧驢友指點:登山杖在前,身體重心向後,兩腳側腳移動。果然穩當了許多。

隆化有座窟窿山,長著一對三角眼

回到出發地已是下午。簡單午餐後,我走進一小超市,看牆上掛的許可證,知此村是湯頭溝鎮四十家。據老闆娘說:此地去張三營還有一段路。難怪在路上沒看到遠山的窟窿和窟窿落下的石頭,真是車沒走到地兒。

隆化有座窟窿山,長著一對三角眼

窟窿山歸來寫詩以記:

北風吹日寒,陰霾讓天藍。

鐵驥迎風起,車內笑語喧。

伊遜貫田野,窟窿在遠巔。

奇景賴造化,神話說楊戩。

夕時多遙聞,今日得近觀。

隆化四十家,拄杖入荒山。

荊叢遮影盡,松坡練足殘。

崎嶇三十里,坎坷一身汗。

驀然駐足時,小眼瞪大眼。

石壁掛蒼穹,雙孔透青天。

移步犬牙叢,換身陰陽間。

抬杖蒼穹近,舉目村莊遠。

腳下礫流淌,身外嶺綿延。

奇峰留倩影,絕壁回讚歎。

風光無限美,不枉路途險。

復行三十里,欣欣唱凱還。

隆化有座窟窿山,長著一對三角眼

隆化有座窟窿山,長著一對三角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